锐意进取 力拔穷根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b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很多贫困地区来说,如果没有“造血”功能,一旦停止“输血”,最终还是会“原地踏步”。因此,产业扶贫被当作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地处南阳盆地的社旗县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一根本途径,通过探索模式创新,努力变“死钱”为“活钱”,变“输血”为“造血”,力拔“穷根”,让更多贫困群众快速实现了稳定脱贫。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社旗县委、县政府以脱贫攻坚统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按照“全力抓扶贫,重点抓产业,关键抓精准,核心抓增收”的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集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培育和壮大扶贫产业,大力培育“蔬菜、中药材、林果、畜牧、光伏、烟叶、牧草、食用菌”八大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
  政策有力促保障,凝聚合力助发展
  近年来,社旗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扶贫产业实施意见,帮助贫困群众完善基础设施,由政府打包项目资金、土地整理资金、农田水利配套资金等给予倾斜,并且在加工业用地规划上优先支持。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参与,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
  “俺们村这一大片,种的可都是宝贝疙瘩”,记者在社旗县郝寨镇十里井村中药材基地采访时,遇到了在农田中干活儿的村干部董学华。他高兴地说:“县里鼓励回乡创业,以后村里加工厂一建,村民就不用长年外出打工了。”十里井村耕地面积共2900亩,其中村内57户贫困户参与土地流转,2000亩土地用于种植白芷、生地、金菊和首乌4种中药材。每户村民土地流转后每亩每年可收入1000元。另外,村民与企业签订入股合同,每年可享受企业分红500元。当记者来到位于村北的一户村民家里时,已近中午。村民叫徐广永,1969年出生,家里共4口人,人均耕地1.5亩,2015年因病致贫。当问及生活状况时,徐广永说:“2015年查出肺癌,亲戚的钱都借遍了。大女儿又考上了武汉一所大学,正需要钱。好在现在国家政策好,被认定为贫困户之后,县里乡里对我一方面进行救助,一方面进行扶持。”据了解,徐广永按照政策,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中草药,每年可获5000~6000元收入。即将上大学的女儿享受“雨露计划”,学费与生活费不再成为生活的一大负担。这让曾经患病多年的徐广永更加有勇气去面对未来的生活。目前,十里井村的中药材正在土地里生长,旁边的加工晾晒分拣车间厂房也正在加紧建设。相信不久,村里面的贫困户家庭都能够脱贫,靠辛勤的双手创业致富。
  创新模式谋发展,增强内力赢未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社旗县积极探索扶贫新思路,努力拓宽群众增收新渠道。实施“托管模式”“承包帮扶模式”“合作帮扶模式”“公司+车间+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新模式来帮助贫困户和贫困家庭脱贫。除了带动蔬菜、林果、花卉苗木、畜禽养殖等传统种养之外,该县2017年上半年还把发展光伏和电商扶贫等新兴产业作为加快脱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贫困户增收的主要途径。郝寨镇年庄村仿真花产业扶持了60户贫困户参与生产,户年均增收1.8万元,带动就业2000多人。在李店镇下郭村丙玉蔬菜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下,全县现已建成乡镇蔬菜合作社28个,带动农户980户,户年均增收2.3万元。
  赵河街道代营村果田农社占地330亩,种植有葡萄、西瓜、桃、李等水果,建有9个蔬菜大棚。这种新型的集旅游观光、瓜果采摘为一体的农业经营类型在当地十分多见。尤其是园内正在丰收的葡萄,口味独特,品类繁多,引来大批采摘的游客。果田农社吸引当地农户就近就业,以贫困户为主,在此务工,他们每天可得到50元的劳动报酬,年收入万元以上。
  该社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共投资1.5亿元,建成了村级电站和户用屋顶电站,总规模19.755兆瓦。其中,户用屋顶电站必须是贫困户家庭。一期项目已并网发电,二期建成后预计年均户增收3000元左右,可带动11650个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帮助6000个贫困人口脱贫。除此之外,社旗县依托电商政策,搭建脱贫就业平台,县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对电商企业和通过电商脱贫人员进行扶持。目前,已有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大旗电商等10家电商企业入驻,全县85个贫困村,120余名贫困户家庭青年接受“互联网+”“电子商务”培训。此外,社旗县还加快推进扶贫就业基地建设步伐,鼓励有条件的返乡创业成功人士和社会民营企业在村里创办就业扶贫基地,把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目前,已建成且投入运行27个,剩余34个全部在规划建设中,预计可带动3650人脱贫。社旗县积极实施金融扶贫,为全县发展实业的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三年期低息贷款。拓展农业产业保险险种,扩大扶贫产业保险覆盖范围,对于发展扶贫产业的贫困户,由政府财政出资购买保险,大大降低了贫困人口产业脱贫风险。
  驻村书记打头阵,勇当扶贫排头兵
  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社旗县上下联动,一方面明晰责任,一方面形成合力。用心用情,从严监管,强化服务保障,走出了一条驻村书记加基层干部共同协行、奋力前行的扶贫新道路。扶贫工作层层推进,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党政基层干部与省市优秀驻村书记。
  社旗县李店镇80后镇长郭存,抱着爱女工作在扶贫一线,产后38天就主动请缨回到岗位,其事迹令人敬佩。33岁的郭存是社旗县奋战在扶贫一线的杰出代表,她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她牢记党的为民宗旨,自我牺牲舍小家,勇于担当顾大局,真正做到了干在一线、干到一起、干出一流,为基层党员干部树立了忠诚履职、勇于担当、用心工作的新标杆。在南阳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暨表彰大会上,她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郭存的奉献精神,感动并带动全镇干部,大家坚守在一線、奉献在一线,人人争做“郭存式好干部”。
  社旗县大冯营镇张腰庄村第一书记祁俊峰,2015年9月上任之后先摸清村里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努力探寻增收好路子。他认为,扶贫攻坚,产业先行,没有产业就很难实现整村快速脱贫,全村要尽快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项目。于是,他身先士卒,与镇村干部一起制定扶贫计划,明确目标,相继引进多个产业项目助力扶贫攻坚。目前,张腰庄村“扶贫产业园”已初具规模,贫困户陆续脱贫,“拔掉了穷根”,更多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出色的表现及工作能力也让这位年轻的第一书记的事迹先后被农民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还被评为“社旗县十大扶贫先锋人物”和“社旗县十佳驻村第一书记”。
  社旗县以产业扶贫为核心,以第一书记和致富带头人为引领,创新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精准产业扶贫新路径,脱贫攻坚步伐更加稳定扎实。
其他文献
离开城市的喧嚣,住进乡村静谧的民宿,仰望星空,享受生活……近年来,丰富多彩的乡村游,已然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与此同时,不断增长的废弃物排放,也让农村的生态环境“吃不消”。建设美丽乡村,为美丽中国打底色,解决乡村游污染处理问题迫在眉睫。  旅游火热 隐忧尚存  泛舟于碧波之上,沿潟湖看遍红树林美景,上岸尽情品尝美味海鲜,一直是海口市民节假日向往的生活……美兰区演
期刊
编者按:近日,描写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与脱贫攻坚的长篇纪实文学《站在台前》一书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深刻细致地歌颂了改革开放40年,台前人不甘贫困,勇于进取的创造精神。通过对国家级贫困县台前县在资源匮乏的黄河滩区砥砺前进的描写,反映出中国人民积极乐观、不畏贫困、踏实肯干的创造精神,具有典型现实意义。4月8日,该书书评会在郑州大学召开,现将会议发言摘要刊发如下(以发言先后为序),以飨读者。   《
期刊
4年前的河南省项城市永丰镇大刘村,道路坑洼不平,破旧的村室几近坍塌,杂草丛生;村级组织不健全,无党支部书记,班子软弱瘫痪;治安问题频发,群众上访不断,村民怨声载道。那时的大刘村是全市出了名的信访问题多发村、远近闻名的混乱村。2015年9月,时任项城市纪委廉自办主任的司金昭,凭着多年的乡镇工作经验,被组织选派到大刘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倾注真情 舍小家为大家   接到组织任命后,当时近40岁的司金
期刊
两斤半的果树废枝,就能加工成1根菌棒,而1根菌棒就能产生3.5元的收益。1亩果园,每年至少产生200公斤的废枝,整个阿克苏地区共有果园450万亩,如果把废枝都搜集起来生产黑木耳的话,这个经济价值不得了啊!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乌什县亚科瑞克乡五村的古丽麦热木·赛买提正和村里的其他妇女们在大棚里采摘黑木耳。古丽麦热木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里5口人,一家支出全靠丈夫务工收入。在村
期刊
20年如一日,致力于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兴修水利、异地扶贫和乡村文明等慈善事业,累计捐资2.1亿多元,帮助家乡2万多名困难群众告别贫困,过上富裕幸福生活。   他就是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春江集团党委书记裴春亮;   他还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河南省委候补委员;   他不忘初心,感恩社会,先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
期刊
刚过清明,河南省西峡县米坪镇已是酷热难耐,走进米坪镇政府大院,一打听米坪镇文化中心主任黄让杰,米坪镇政府办公室李主任说:“老黄啊!他可是个大忙人,最近政府在搞扶贫‘双基’核查工作,他又被抽调到工作组进村入户去了。”   今年44岁的黄让杰,2017年担任米坪镇文化中心主任。任职以来,黄让杰就把自己当做“文化人”“扶贫人”,弯下腰来,扑下身子,情系群众,激情干事,凭着一股“不干则已、干则必成”的强烈
期刊
他曾是一名军人,在军队中屡立军功;他曾是一名商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还是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让乡亲们富起来,他舍弃小家利益,甘当铺路石。他就是河南省濮阳县户部寨镇许窑村党支部书记刘庆言。   刘庆言1987年参军,在军营留下了一串閃光的足迹: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中校军衔。2006年,刘庆言响应国家“退伍不褪色、转业再创业”的号召,拒绝了优厚的安置,毅然选择了自主
期刊
阿里、苏宁、京东等电商企业纷纷布局乡村,构建农村电商平台,改变传统销售模式,越来越多的农特产品变成了网上热销产品。电商下乡,给乡村带来了新活力。   过去线下摆摊卖,如今线上论对卖   “过去核桃摆摊卖,一棵树卖不出多少钱。如今变成文玩,在网上论对卖,一天能卖出几百单。”河北省涞水县娄村乡西安庄村农民王小雨边说边拿出一对核桃,“这叫‘狮子头’,刚在网上被天津玩家预订了。”   麻核桃又称文玩核
期刊
小关是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村庄,1958年以前,小关各村——河北岸从软枣树到前后纸坊、黄鹭坡,河南岸从九亩湾到西沟、南沟,各村都有几百年树龄的老树。比较有名的有后纸坊一棵大槐树,中间的空洞能钻进去人;西沟村口井沿上边的皂角树,胸径两个男人手拉手抱不住;大长洼张家老坟的一棵鸡冠树,虽然只有一搂多粗,但是,鸡冠树是稀有树种,假如这棵树能生存到现在,三千元是别想买走的。此外,前门东西6棵大槐树、小关老
期刊
扶贫产业(就业)基地内,村民们正忙着加工生产农特产品;电商产业园内,贫困户子女正在学习一技之长;异地搬迁项目进展迅猛,黄河滩区群众展露笑颜;希望的田野上,金银花、树莓、芹菜、中药材、食用菌长势喜人;新建的村室里,无数贫困群众正在咨询“小额信贷”“到户增收”等惠农政策……封丘大地,灿烂的阳光一如党员干部和群众凝心聚力脱贫攻坚的火热激情,饱满而热烈。  全面推动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