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去启发、诱导、点拨学生,从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灵活创设教学情境、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灵活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这几个方面充分展现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关键词]语文教师;提高;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2-0036-0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去启发、诱导、点拨学生,力求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师牵着学生走变成学生推着教师走。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技能呢?
一、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由于教材的文体不同、结构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写作特色不同等,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这些不同特点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抄笔记。一节课下来,教师始终把学生当做储存知识的容器,不停地塞,不停地灌。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要克服由单调教学模式所引发的惰性冷漠心理障碍,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教材特点不断改变教学形式,努力寻找到教材内外的动情点、兴奋点,通过适度强化,相机诱导,便可化机械刻板为灵活生动,化冷漠僵化为情趣盎然。例如,教学《水调歌头》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用学习歌曲的方法和教师一起唱《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教学《天净沙·秋思》一课时,让学生和笔者一起欣赏借助多媒体设计的音像视频;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让学生听笔者讲述《王屋山下的传说》这个神话故事。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欣赏音乐,品味语文,感受文化,真是收获不少。
二、灵活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教材选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在理解文本时难以与作者形成共鸣,因此教师应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一般来说,创设情境有创设真实情境和创设模拟情境之分。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去踏春,让学生深入大自然从中获得真实的体验;教学《巍巍中山陵》一课时,教师虽然不能带学生到中山陵一游,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但是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手段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中山陵的音像视频,为学生创设一个模拟情境,让学生对中山陵有个感性认识。这样就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这一单一沉闷的课堂气氛,使语文课堂焕然一新。
三、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
许多课文都具有音乐美和图画美的特点,甚至有些课文本身就是一幅意蕴深藏的画卷,但是这幅画是不能直观感受的,它隐藏在一定的语言形式符号之中,语感不强的学生是难以领会这幅画的内涵的。因此在教学这类课文时,不能用普通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应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仅仅通过对语言符号的解读和分析,那么学生所获得的只是抽象的意象,难以领悟到一个天涯游子那种肝肠寸断的羁旅之思。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做成一段萧瑟、苍凉的深秋夕照视频,把课文的内容展现出来,那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更容易,同时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很自然地加深对文章思想及作者感情的理解与领会。
再如“踏花归去马蹄香”这句诗,如果仅让学生通过字面去理解,很难领会其内涵。可能学生一看到诗句首先想到的就是种在田里的“马蹄果”的味道香甜呢!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设计一个优美的意境“一匹骏马从长着野花的草地上跑过,而在马蹄的后面追随着一群蜜蜂”,学生就能品味蜜蜂为什么会追随“马蹄”,“马蹄”为什么会香,就能顺水推舟地领会诗句的意思及整首诗的意蕴了。
四、灵活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教师要借助语言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把枯燥的知识讲得饶有趣味,把抽象的事物说得若在眼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展现自己的语言魅力,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充满欢声笑语。语文教师是特殊的主持人、小品相声演员,应该有准确、流利、简洁、生动、幽默的语言,抑扬顿挫、充满感染力的声调。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時而讲个笑话,唱几句歌,来一段单口相声,穿插一句流利的英语,灵活运用变调、停顿等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仅觉得教师是一个语文老师,还是一个音乐老师、一个相声演员、一个英语老师,乃至一个幽默大师。这样的课堂氛围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教师运用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引领学生走进文学殿堂的第一步,如果教师抹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就不能算是一个称职的教师。为了让自己担负起重任,语文教师要不断修炼自己,力求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关键词]语文教师;提高;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2-0036-0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去启发、诱导、点拨学生,力求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师牵着学生走变成学生推着教师走。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技能呢?
一、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由于教材的文体不同、结构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写作特色不同等,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这些不同特点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抄笔记。一节课下来,教师始终把学生当做储存知识的容器,不停地塞,不停地灌。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要克服由单调教学模式所引发的惰性冷漠心理障碍,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教材特点不断改变教学形式,努力寻找到教材内外的动情点、兴奋点,通过适度强化,相机诱导,便可化机械刻板为灵活生动,化冷漠僵化为情趣盎然。例如,教学《水调歌头》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用学习歌曲的方法和教师一起唱《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教学《天净沙·秋思》一课时,让学生和笔者一起欣赏借助多媒体设计的音像视频;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让学生听笔者讲述《王屋山下的传说》这个神话故事。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欣赏音乐,品味语文,感受文化,真是收获不少。
二、灵活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教材选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在理解文本时难以与作者形成共鸣,因此教师应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一般来说,创设情境有创设真实情境和创设模拟情境之分。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去踏春,让学生深入大自然从中获得真实的体验;教学《巍巍中山陵》一课时,教师虽然不能带学生到中山陵一游,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但是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手段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中山陵的音像视频,为学生创设一个模拟情境,让学生对中山陵有个感性认识。这样就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这一单一沉闷的课堂气氛,使语文课堂焕然一新。
三、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
许多课文都具有音乐美和图画美的特点,甚至有些课文本身就是一幅意蕴深藏的画卷,但是这幅画是不能直观感受的,它隐藏在一定的语言形式符号之中,语感不强的学生是难以领会这幅画的内涵的。因此在教学这类课文时,不能用普通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应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仅仅通过对语言符号的解读和分析,那么学生所获得的只是抽象的意象,难以领悟到一个天涯游子那种肝肠寸断的羁旅之思。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做成一段萧瑟、苍凉的深秋夕照视频,把课文的内容展现出来,那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更容易,同时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很自然地加深对文章思想及作者感情的理解与领会。
再如“踏花归去马蹄香”这句诗,如果仅让学生通过字面去理解,很难领会其内涵。可能学生一看到诗句首先想到的就是种在田里的“马蹄果”的味道香甜呢!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设计一个优美的意境“一匹骏马从长着野花的草地上跑过,而在马蹄的后面追随着一群蜜蜂”,学生就能品味蜜蜂为什么会追随“马蹄”,“马蹄”为什么会香,就能顺水推舟地领会诗句的意思及整首诗的意蕴了。
四、灵活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教师要借助语言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把枯燥的知识讲得饶有趣味,把抽象的事物说得若在眼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展现自己的语言魅力,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充满欢声笑语。语文教师是特殊的主持人、小品相声演员,应该有准确、流利、简洁、生动、幽默的语言,抑扬顿挫、充满感染力的声调。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時而讲个笑话,唱几句歌,来一段单口相声,穿插一句流利的英语,灵活运用变调、停顿等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仅觉得教师是一个语文老师,还是一个音乐老师、一个相声演员、一个英语老师,乃至一个幽默大师。这样的课堂氛围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教师运用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引领学生走进文学殿堂的第一步,如果教师抹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就不能算是一个称职的教师。为了让自己担负起重任,语文教师要不断修炼自己,力求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