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中的心理学运用尝试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lyialyia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困生”在所有的学科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在初中数学学科中的“数学学困生”则又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学困生”的比例,这部分学生大多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原有认知水平较低. 基于此,本人以心理学有关理论为基点,在初一数学教学中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作了如下一些浅显尝试,收到了一定效果.
  【关键词】 学困生;心理教学;数学教学
  
  “学困生”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不好且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讲述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现象.
  一、引导数学学困生自我接纳,正视自己的学习现状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是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第一步. 众多教师认为,对学困生要“保护”自尊心,不能贴上“学困生”的标签,而事实上,这种保护是一种“伪保护”,他们早已在小学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形成了“习得性无助”,导致的后果是,他们在课堂上不敢大胆回答问题,参与讨论;一做作业就抄——怕受到同学的嘲笑,成为“自欺欺人一族”. 不能接纳自己,当然就不会产生改变.
  我分析了学生的入学成绩后,将其中的“数学学困生”组成了一个“奋进”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同类同学中找到依靠,由小组的接纳同化为自我接纳. 低起点,低要求,为他们的点滴成功抛开了“绊脚石”. 此后,这个小组的同学回答问题时,即使出现了错误,其他同学也会给予理解,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其他同学就会报以热烈的掌声.
  二、重视教师期望对激发数学学困生学习需要及内驱力的影响
  在对待“数学学困生”上,作为教师首先要对他们的学习充满信心,相信他们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能够在数学学习上有进步,能达到自己满意的成绩.
  其次,教师的期望值应当恰如其分,并要采用多种途径促使期望的实现,让期望产生良好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因此,在课堂上,我根据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尽可能地让“数学学困生”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问后便给予他们比其他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时间,更多的引导,更耐心的倾听,更多的微笑和赞许,更及时的正面评价,满足学生归属感和自尊感的需要. 为减少他们数学学习的失败体验,我在上《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课前就告诉“奋进组”小组长,先让本小组成员去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计算一下本节例题,并明确告之哪些计算题目要由学生进行板演,让这组同学对上课情况有一个充分的准备,消除课堂紧张心理状态,并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主动回答教师提问或者进行板演. 在进行单元测验时,我让这个小组的同学自己出40分左右的试题,保证本小组每一名同学能有一个满意的考试分值.
  三、引导数学学困生们对自己的数学学习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
  根据心理学家韦纳的归因理论研究结论,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则较少. 而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对成功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
  数学学困生的归因是对行为因果关系的简单化的判断,是可控的、可变的,教师就有必要对归因类型向着可控的方向迁移. 当一名数学学困生长期成绩没有长进时,教师应怀着爱心,不批评、不指责,我常常与这一小组的同学单独沟通、谈心,指出成绩不好并非由于脑子笨、能力差,而是由于学习方法或努力程度还不够,妨碍了成绩的进步. 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这些外部原因,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及逆反心理,使他认识到自己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是“不可救药”. 我经常在班级公开场合,对课堂提问回答较准确或者学习进步的学困生进行大肆鼓励:大家看一看,只要你们努力学习,同样可以将数学学好嘛. 当他们与其他同学付出同样的努力时,数学学困生们将从我这里得到更多的奖励,从而强化“习得性勤奋训练”,在班级中将“强化分值”变为“强化努力”.
  四、运用策略,促进“数学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真正有所进步
  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而内部动机的来源主要还是依靠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教师要运用一定的策略,通过数学知识自身的魅力,让“数学学困生”们对数学产生热爱,从而真正地在数学学习中有所进步.
  首先,教师要进行策略教学. 新课程强调“要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过程,重视课程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造现实的情境来体现数学的价值,无疑会提高“数学学困生”们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日历问题》时,恰逢参加德阳市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因此,我先让学生观察各小组分发的日历卡片,说出日历中的日期关系,再提问“老师不久要去参加学习,我看了一下,我学习的三天时间和为27,你们知道我是这个月的哪三天去学习吗?若为了不影响老师给你们正常上课,我们的学习将安排在这个月的三个连续的星期天,我算了一下,它们的和是39,你知道这三个星期天是本月的哪几号吗?”由于和真实事件相连,学生合作探索积极性很高,课堂活跃,所有学困生均参与了问题的思考. 在后来的测试中,我发现,我班的“奋进”小组成员仅2人还不会做此类题目,其他同学掌握的均很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其次,要加强后进生的学习策略辅导. 奥苏伯尔的认知心理理论认为:“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根基上产生的,新知总是通过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后获得意义的. ”“数学学困生”们学习困难,大多原因是因为在曾经的学习过程中出了状况,对知识掌握不过关,从而导致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难以达到“同化”和“顺应”效果,所以提高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保证新的知识获取是一个关键.
  总之,“数学学困生”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转化工作也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数学心理学的研究理论为我们的“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相信在此指导下“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定会更富成效.
  
  【参考文献】
  [1]蒋奖.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10月.
  [2]吴尚彬.用心理学理论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研究.(论文).
其他文献
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缓慢,根本原因是农业制度落后,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面对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各种制度障碍,我们重点应该推进农业科研机构转换机制,建立多层次的农业
【摘要】现在有不少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就是做大量的题目,搞“题海”战术,而成绩却没有大的进步,原因就在于这些学生没有题后反思的一个过程,题海战术只能让学生获得零乱、不系统的知识,只有不断地题后反思才可能把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教学;数学思维能力    孔夫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过程,是一种知识内化的过
技术创新能极大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发达国家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都极为重视企业技术创新。黑龙江省大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科
持续半年之久的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结束了。在中美博弈中,中方签署了较为有利的协议。在纺织品贸易的后配额时代,数量限制将成为最常使用的壁垒手段。尽管这仅仅是一个开端,却需
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是两个新的概念。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政治经济学更没有阐明过。但这些确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真实反映,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它是计划经济,又是商品经济,因而它在实行计划调节的同时,又实行市场调节。可是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不分主次的;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调节是主要的,它起着主导作用,而市场调节则是次要的,它仅能发挥辅助作用。
我们崇尚“探究”,探究是一切数学活动的源泉,一节课只有45分钟,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有若干个环节,如果拘泥于完成全部探究过程,显然时间不够.要想在45分钟里获得最大限度的效益,则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分配,尽量避免无效时间,避免无效环节,让目标落实步步为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影响数学课堂有效探究因素  1.有过程无结果的“赶场式”  教师拘泥于完成教材中的各项活动,各环节都走到
中庸之道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它的意义不只限于伦理学,它还是一个闪耀着辩证法思想火花的哲学范畴。在欧洲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是黑格尔以前对度的范畴的第一次富有内容的探索。但是多年来,我国哲学史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庸之道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没有任何合理之处的“糟粕”,是一种折中主义、调和主义的“反动哲学”,从而加以全盘否定。这是极不公正的。
【摘要】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关键词】 数学教学;探究性学习;数学与现实生活    教小学的很多老师都不喜欢教低年级,觉得孩子太小,不好管理,特别是数学课,本体性的知识不强,更多的时间用在了组织教学上. 其实不然,教好低年级,让孩子爱上数学,对它充满兴趣、探索和求知的欲望,更是一门艺术.   一、创设儿童化情
【摘要】分层教学,可追溯到我国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在授课时,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进行分层的一种教学手段.文章分析了中职数学分层教学的重要性,探讨了中职院校在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中职院校数学教学分层策略,并指出了分层教学模式构建对教学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职数学;分层教学;构建    分层教学,可追溯到我国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郑观应(1842—1923年),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罗浮俯鹤山人,广东香山(即今中山县)人。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早在一八五八年即在他十七岁的时候,郑观应就因“小试不售,赴沪学贾”,开始投身于工商实业界,曾任英国宝顺公司、太古轮船公司买办。洋务运动兴起以后,他参加董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电报局;同八九六、九七年间,又参加董理汉阳铁厂和粤汉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