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浙江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 :浙江人大·公报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e6857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浙江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刚刚过去的一年,充满了挑战和机遇。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力打好五水共治、四换三名、三改一拆、有效投资等转型升级“组合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转中向好,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指标能全面完成。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0153亿元,增长7.6%,处于8%左右的年度预期目标合理区间。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21亿元,增长8.5%,高出8%左右的年度预期目标约0.5个百分点。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比例2.34%,完成年度预期目标。
  ——固定资产投资23555亿元,增长16.6%,高出12%以上的年度预期目标约4.6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05亿元,增长11.7%,高出11%的年度预期目标0.7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总额2734亿美元,增长9.9%,高出7.5%左右的年度预期目标约2.4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1%,控制在3.5%左右的年度预期目标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9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73元,分别增长8.9%和10.7%,完成年度预期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5‰,控制在4.9‰左右的年度预期目标合理区间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2.96%,控制在4%以内的年度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107.4万人,高出年度预期目标27.4万人。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左右,超额完成年度预期目标;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降幅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预期目标。
  为完成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切实加强计划执行情况督促检查落实,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努力促进经济稳中向好。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多措并举抓工业、促投资、稳出口、扩消费,全省经济运行呈现稳走向上的态势。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分别增长7%、7.2%、7.4%和7.6%,增速逐季回升。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切实抓好投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重大项目协调服务、资源要素对接保障,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民间投资增长20.1%,对投资贡献率达到七成以上;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2236亿元,增长27.6%;实际利用外资158亿美元,增长11.6%;央企合作到位资金750亿元。出台稳定外贸出口政策,支持“一达通”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出口增速位列沿海主要省市第一位。积极培育信息、旅游、健康等消费新热点,创新消费方式,网络销售5642亿元,省内居民网上消费3193亿元,分别增长47.6%、41.2%。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农业生产稳步增长。财政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93.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79242亿元和713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和9.2%,积极处置不良贷款,努力化解资金链担保链风险。
  (二)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四张清单一张网”取得重大进展。制定实施省市县政府权力清单、省市县政府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省级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省级部门行政权力减少到4236项、主要职责543项,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整合为54个。浙江政务服务网于2014年6月上线运行,省级政府四张清单、各市县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部在网上公布。审批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省级实际执行的行政许可减少到322项,委托市县执行82项,削减了60%以上,省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已全部取消。柯桥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试点已在全省推广,全面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开展“零地”技改项目不再审批改革试点。各项改革试点全面深入推进。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正式落地,下放舟山群岛新区116项省级行政审批和管理权限,全面实施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加快建设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海宁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已在萧山等24个县(市、区)推广,富阳、嘉兴、平湖、德清、开化、淳安、诸暨等一批改革试点深入推进。
  (三)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推进“四换三名”。推进“腾笼换鸟”的试点示范,全年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500多家,关停取缔“低小散”问题突出企业(作坊)1.88万家;以“机器换人”为主的技改投资5420亿元,增长16.2%;建立“空间换地”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启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8.6万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0.5万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4.6万亩;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县、示范企业和产业基地创建工作,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万亿,新增实体企业开展电商业务7538家;确定了第一批38家省级“三名”培育试点企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成功举办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推动信息经济加快发展。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加快建设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嘉兴科技城等重大创新平台,新增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58家,全省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8.6%、8.5%。加快优化产业平台。出台省级产业集聚区提升发展方案,提出集成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八大主导产业,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00亿元,同比增长31%。深化开发区(园区)的整合提升,33家开发区共整合各类园区122个。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培育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7大产业。推进10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和130家省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累计建成6441个、572万亩粮食功能区和642个、360万亩现代农业园区,积极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制定出台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政策意见,全面推进浙江渔场修复振兴计划。   (四)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411”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全省“411”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21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2.7%。全年76个“411”单体重大项目竣工投产,148个项目开工建设,135个项目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库。省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26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5.5%。杭州地铁2号线东南段等269个影响力大、标杆性强的省重点建设项目已建成投用。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宁东至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等项目获得核准并已开工,制定并推进铁路建设“八八计划”和《浙江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积极谋划绿色石化基地、航空装备制造业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能源供给保障得到强化。扎实推进浙能六横电厂等电源电网项目建设,全年新增统调电力装机805万千瓦,天然气消费量达到78亿方。舟山、温州LNG接收站等重大油气项目的前期和建设加快推进。
  (五)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组织开展省域总体规划编制,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大力推进海洋经济“两区”建设。启动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方案编制工作,舟山港综合保税区本岛分区顺利封关运行,省海洋开发投资集团正式设立,海洋经济项目完成投资2300亿元。深入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城市化率达到64.9%,研究制定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义乌四个都市区规划,宁波、嘉兴、义乌和龙港镇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开展美丽县城建设试点,公布了16个小城市培育试点扩围名单,编制实施43个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民异地搬迁扎实推进,全年完成搬迁6万人。创新对口支援工作。共实施援疆、援藏、援青项目291个,安排援助资金15.5亿元。
  (六)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五水共治”全面推进。“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等重点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十枢”工程开工建设6个,水库除险加固实际完成133座,海塘河堤加固实际完成668公里,消灭垃圾河6496公里,累计完成黑臭河治理验收4660公里,新建污水管网3130公里。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县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完成大气重污染企业关停搬迁,推进工业挥发性有机废气深度治理工程676个,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38万辆。在国内率先实施煤电超低排放改造,已有5台机组435万千瓦完成改造,淘汰改造3353台高污染燃料“五炉”,全省PM2.5平均质量浓度下降13%。 “三改一拆”强力推进。改造旧住宅区、城中村、旧厂区1.84亿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66亿平方米,“无违建县(市、区)”创建工作加快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全面启动并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6120个村治理,新增受益农户150万户,培育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11个。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量化管控制度,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节能减排指标均能完成年度目标,其中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有望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国家下达的减排目标。湖州、杭州、丽水列入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七)全面加强民生工作。推动更高质量就业。制定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加强就业的公共服务和帮扶,深入实施创业引领计划,新增城镇就业107.4万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月人均提高240元,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全省最低标准提高至每月100元,全省失业保险金月平均标准达到1097元。制定出台促进城乡居民持续普遍增收的政策意见。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20.6万套,竣工13.3万套。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启动实施学前教育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加快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全面启动省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双提升”,率先出台分级诊疗制度推进方案,积极推进县乡村一体化和社区责任医生签约服务,新增机构养老床位3.7万张,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8147个。着力实施文化发展“六区”计划,新建农村文化礼堂1742个。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功举办第十五届省运会。深化“平安浙江”建设。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开展城乡危旧房大排查大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2%和9%。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发展仍存在着不少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不够、市场需求不足、企业信心不足、区域行业企业分化加剧等问题比较突出,金融和房地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城乡居民持续增收仍面临不少困难和压力。
  二、2015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工作措施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总体看,今年国内外发展环境依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挑战与机遇并存。既不能过度悲观,也不能盲目乐观。对此,我们要保持定力,增强信心,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创新发展。
  今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如下(见下表):
  为完成上述计划目标,要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全省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主要考虑:(1)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安排为7.5%左右,符合我省经济运行实际和趋势,也符合社会各方面预期。(2)要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2015年经济增长至少要达到7.3%左右。(3)为转型升级留出空间。安排7.5%的增长目标,既积极也留有余地。有利于解决就业、保障民生等问题,又能较好地为抓改革、治环境、促转型留出空间,有利于各方把注意力聚焦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4)与中长期战略目标相衔接。要实现“四翻番”目标要求,要求未来几年经济保持年均增长6.4%,要达到本届政府目标,要求未来几年经济保持年均增长7.4%。综合以上因素,GDP按7.5%左右安排较为合适,既考虑了需求,也兼顾了可能。   为实现上述目标,一是积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制定出台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贯彻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方案,深入研究谋划一批事关我省长远发展、对接国家三大战略和“十三五”规划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争取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民营绿色石化基地、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增设民营银行、义乌国际邮件互换局和国际邮件交换站等推进工作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二是多管齐下扩大有效投资。要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总量达到2.6万亿为目标,把优化投资结构、创新投融资机制、推进浙商回归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举办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切实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资都要增长20%以上”的目标任务,全年省“411”重大项目计划完成投资7200亿元左右,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完成投资2860亿元,民间投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力争“浙商回归”引进到位资金3000亿元,央企项目完成投资760亿元,引进外资157亿美元。加快实施铁路建设“八八计划”,确保2015年开工建设商合杭客专、金台铁路、头门港支线、宁波穿山港支线等项目。深化重大产业项目谋划,厘清“产业图”和“招商图”。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新增计划指标主要保障“五水共治”、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以及公益性养老、教育、医疗和农民建房等民生项目用地。切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减少“交钥匙”项目,全面推行援助工作“项目化”。三是促进出口持续增长。要以外贸出口增长7.5%以上为目标,完善扩大出口政策,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实施方案》,支持“一达通”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发展,力争新增500家境外营销机构。加快淘宝特色馆建设。重视和扩大服务贸易。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义新欧”中欧班列运行常态化,全面实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促进通关便利化。同时要积极鼓励高端装备、能源资源进口。四是加快培育消费新热点。要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为目标,贯彻落实国家扩大信息消费、促进绿色消费、升级旅游休闲消费等政策意见,完善支持商贸流通健康发展政策体系。制定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加快农村消费市场培育。改善消费环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塑造浙商、浙企、浙货“金名片”。
  (二)优化经济结构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左右、7.5%左右和8%左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比例提高到2.5%;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均按国家下达的目标要求执行。
  为实现上述目标,一是深入推进“五水共治”。推进“两美”浙江建设,深入实施“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制定实施“消灭黑臭河和劣Ⅴ类水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完成全省5000公里黑臭河治理,加快建立完善河道长效保洁机制,50%以上的县(市、区)创建成为“清三河”达标县,确保各大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序推进,钱塘江流域率先治出实效,扎实推进杭州湾、乐清湾、象山港、三门湾、台州湾等重要海湾污染治理。加固海塘河堤500公里、水库除险加固100座,力争完成“五水共治”投资1150亿元。二是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设立省级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围绕着深化“四换三名”工程,加快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突出抓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产业等核心领域的发展,大力实施信息经济发展行动计划,重点落实“七中心一示范区”的年度推进方案。围绕七大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打造一批特色小镇。积极打造“浙江制造”品牌,继续抓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落实省级产业集聚区提升发展方案,围绕核心区抓好空间聚合,核心区产业增加值、利税总额增速不低于所在市的1.5倍,力争省级产业集聚区项目完成投资3100亿元,积极推进各类开发区整合优化提升,推动宁波中意产业园、温州韩国产业园、衢州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加快建设。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培育一批服务业强县,提升发展10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开展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创建和培育工程,继续推进杭州、宁波、金华等服务业改革创新试点。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推进十大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强农业“两区”建设,启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工作,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修复振兴浙江渔场。三是深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杭州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扎实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一批科技城建设,举办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深化“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创建工作。切实抓好“八倍增、两提高”科技服务专项行动,研究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加快建设一批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和示范工程,新建50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完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金融、产业的融合发展,制定鼓励人才创业创新的政策,开展“555公众创业创新服务行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四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推进清洁能源示范省创建,促进我省能源生产、消费结构优化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成品油长输管线200公里,天然气输气干线400公里,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800公里,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00万千瓦、光伏发电100万千瓦、风电30万千瓦,淘汰燃煤锅炉8000蒸吨以上,完成21台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制定实施“燃煤电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五大节能工程,创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巩固铅蓄电池、电镀、制革、印染、造纸整治提升成果,突出抓好化工行业整治。基本淘汰黄标车。切实推进杭州、湖州、丽水等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改革试点。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在年耗能万吨标煤或年碳排放量在2.6万吨二氧化碳以上的企业,逐步推进碳排放报告和核查工作。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在50%以上国家级园区、30%以上省级园区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制定实施“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五是深入推进海洋经济和山区经济发展。全面开展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围绕建设国际化综合枢纽港、大宗商品储备加工基地、国际海事航运服务基地、江海公铁联运的综合交通体系等重点内容,谋划启动一批重大项目,争取突破一批便利政策。积极支持省海洋开发投资集团发展和省海洋资源收储中心组建,重点推进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台州头门港区块、温州大小门区块、嘉兴港区块等一批发展基础较好、引导带动作用较强的重点区块建设,积极探索和推进港口经济圈建设,全年完成海洋经济重大项目投资2500亿元以上。深入推进山海协作,大力支持山区经济发展,省级以上重点生态公益林最低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30元,完成山区、海岛等群众异地搬迁5万人左右。   (三)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一是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修订《浙江省定价目录》,最大限度地缩小政府定价范围。下放部分政府定价权,将部分由地方管理更为便捷有效的定价权下放市县。二是抓好价格和收费监管。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管理制度和收费验审制度,下放部分价格行政处罚管辖权。做好新放开价格领域的市场价格行为监管工作,及时开展价格改革措施落实情况督查。开展电商价格行为政策法规宣讲,规范电商价格行为。加强重要节假日和敏感时段市场价格行为监管。开展涉农涉企收费、教育收费等重点检查,依法严肃查处价格违法行为,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普通公路收费。三是抓好价格监测调控。做好市场价格异常上涨应对、生猪价格调控、低收入群众价格补贴、价格调节基金等预案、机制的管理实施工作,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
  (四)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城镇新增就业8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以上;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和产业加快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一是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适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标准,适时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研究制定综合性创业扶持政策,重点扶持大学生、留学回国人员,支持民宿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民增收。落实精准扶贫举措,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达到15%以上,基本消除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施好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大病保险政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财政补助标准年人均提高到400元。建立城乡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渔民养老保障工作。推进全省工伤预防三年行动计划。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及最低工资标准情况,调整全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省农村低保标准达到城市标准的75%以上。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5.2万套、竣工12万套,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1万户。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三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大财政对改善民生的支持力度,全年提升30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110万户以上,建设农村联网公路1000公里,完成河道综合治理2000公里。谋划启动“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工程”。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重点高校建校计划,着力推进第二轮学前教育发展和薄弱学校建设工程等。推进“卫生强省、全民健康”六大工程,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办医,抓好健康产业“四个一批”产业载体建设,推进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新增机构养老床位2.8万张,建设护理型床位1.5万张,积极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做好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三项试点工作,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六大行动计划”,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广电、新闻出版、人口计生、老龄、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工作。四是加快平安浙江和法治浙江建设。制定实施“创无违建县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四边三化”整治工作。切实增强对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改造200家城镇农贸市场为放心市场,500家城区农贸市场建成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健全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新增村(社区)级避灾安置场所500个。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急救网络体系。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完善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政府立法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健全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积极稳妥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三、深入推进重大改革举措细化落实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为方向,加强顶层设计,把提高改革方案质量、抓好改革措施落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努力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一)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继续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企业项目投资负面清单、省级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制度,深化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进一步推动各级政府部门行政权力集中进驻、网上服务集中提供、数据资源集中共享,推进市、县、乡、村行政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和浙江政务服务网有机结合,建成全省覆盖、目录统一、要素完整的行政权力事项目录库,实现权力清单规范化、动态式管理。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修订我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5年本),推行前置审批与项目核准并联办理,投资项目网上核准。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高效审批服务机制。推进审批中介服务市场化改革,清理相关中介服务事项,出台中介服务目录。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工商注册登记便利化。继续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稳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年底前全省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全面完成公务用车改革。
  (二)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投融资平台,推动政府融资平台整合、做大,打造一批符合市场规律的融资平台。创新投融资方式,推进项目收益债券等模式,尤其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快建立PPP项目库,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特别是新建市政工程和新型城市化的试点项目,优先考虑PPP模式建设。创新投融资机制,围绕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研究制定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民营企业进入石化行业方案,及混合所有制医疗机构、社会事业用地抵押贷款等政策。推进物价改革,深入推进水、电、气价格体制改革,全面建立居民生活用水、用气阶梯式价格、企业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机制。放开药品等一批商品和服务价格。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各行业、各领域失信黑名单及联合奖惩机制,健全信用信息归集机制,完善全省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立足功能定位和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集聚。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三)进一步构筑对外开放的新机制。加快融入国家开放新战略,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更加主动接轨上海,深化“11+1”重点合作专题,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推进临沪地区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对接,建立江南水乡联动保护机制。加快构建开放新平台,促进开发区整合优化提升,推动沿海地区新的综合保税区设立。完善港口联盟机制,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继续办好浙洽会、海洽会。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推广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经验,落实义乌空运、铁路口岸开放。制定外商投资项目、境外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办法,将项目全面核准改为普遍备案和有限核准相结合。鼓励企业“走出去”,办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
  (四)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深入推进城乡体制改革,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的要求,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资产股份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建成全省统一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县乡村一体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推进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向发展快、潜力大、转化成本较低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集聚。深化规划体制改革,推进嘉兴市、开化县、德清县国家“多规合一”试点,探索“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环境财政奖惩制度。实施新型城市化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杭州都市经济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选择确定若干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小城市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在全省中心镇推广。启动实施我省都市圈城际铁路近期建设规划和温州市域铁路建设规划,重点推进四大都市区8条城际铁路项目。加大县城建设力度。大力开发地下空间。
  (五)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海宁市和24个扩面改革县(市、区)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完善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新增计划指标与存量利用挂钩制度,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同等入市试点。深化金融改革,继续推进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丽水农村金融、义乌贸易金融、台州小微企业融资等试点,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积极化解资金链担保链风险。加快推进用能量(权)、碳排放权交易改革,推进海宁、富阳、衢州市区等地用能量交易试点。建立健全以“亩产论英雄、节能论英雄、节水论英雄、环境论英雄、效益论英雄”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
  (六)进一步推进改革先行先试。制定综合改革方案,总结海宁、平湖、德清、柯桥、开化、淳安、诸暨等试点经验,全面推广要素差别化定价制度、企业分类指导制度、生态环境财政奖惩制度和企业投资高效审批、民间资本进入社会领域等机制,释放改革综合效应。谋划布局一批改革试点,积极争取台州民间投资改革创新等列入国家试点,推进新昌县科技体制创新试点、上虞区防范企业融资风险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启动实施萧山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综合改革、海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桐庐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等一批省级改革试点。
  四、加快推进“411”重大项目建设
  要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更加重视投资结构优化,更加重视投融资体制改革,更加重视民间投资主体作用,大力实施扩大有效投资“411”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
  具体目标要求是:
  (一)重大项目建设目标。年度推进省“411”重大项目960个左右,计划投资7200亿元左右。推进重大单体项目812个,重大单体产业项目593个,50亿元以上重大单体产业项目40个。其中重大单体项目“续建类”626个,完成投资2131亿元;“新开工类”项目186个,新增项目开工率80%以上;“竣工投产类”项目110个。
  (二)投资结构优化目标。大力推动投资结构升级、效果提升,力争列入“411”计划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2000亿元,增长20%;重大产业项目投资1300亿元,增长20%;工业技术改造工程重大项目投资850亿元,增长20%;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大项目投资600亿元,增长20%。
  (三)重大项目前期目标。安排“前期谋划类”项目136个,谋划好我省“十三五”重大项目,推进23个“国批”项目前期取得实质性突破。
  主要领域和重大项目安排如下:
  (一)加大产业转型升级类投资
  1.投资重点。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创新投入,把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产业作为新的投资增长点。年度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类投资2600亿元左右,其中现代工业项目1798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629亿元、现代农业项目69亿元、创新载体项目106亿元。
  2.重大项目安排。年度安排省产业转型升级类重大项目626个左右。重点推进大众汽车宁波扩建、广汽吉奥台州基地(一期)、中科新松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海康威视安防产业基地、阿里巴巴杭州软件生产基地二期等信息产业项目,浙江医药昌海生物产业园、浙江特瑞思生物医药等健康产业项目,衢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中节能(嘉兴)环保新能源产业基地等节能环保产业项目,宁波大榭馏分油综合利用、新奥国际航运船舶LNG加注站等临港工业项目,乐高玩具制造、新凤鸣低碳超仿真涤纶纤维等传统产业改造项目,中国·金义电子商务新城、阿里巴巴淘宝城二期、杭州传化公路港临江综合物流产业园、上海自贸区嘉兴商务中心等现代物流和商贸业项目,舟山朱家尖观音文化园、千峡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等旅游项目,阿里巴巴支付宝总部等总部经济及金融服务业项目,龙游县富硒产业开发、开化龙顶茶全产业链提升等现代农业项目,吉利—沃尔沃中国设计试验中心、浙江移动金义信息通信产业园等创新载体项目。
  (二)加大基础设施完善类投资   1.投资重点。加大综合交通网、能源保障网、水利设施网和高速信息网投入。年度完成基础设施完善类投资2030亿元左右,其中交通项目903亿元、能源项目577亿元、水利项目111亿元、信息项目135亿元、发展平台基础设施项目303亿元。
  2.重大项目安排。年度安排省基础设施完善类重大项目172个。重点推进衢宁铁路、金台铁路等铁路项目,杭州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宁波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等轨道交通项目,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龙丽温高速文成至瑞安段等公路项目,京杭大运河浙江段整治工程、衢江航运开发工程等水运项目,宁波栎社机场三期扩建、温州机场扩建等机场项目,三门核电一期、温州电厂四期等电源项目,宁东至浙江特高压等输变电项目,金丽温输气管道工程等煤油气项目,国电舟山普陀海上风电场、黄岩风电场工程等新能源项目,全省4G网络等信息网络项目,湖州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重大发展平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三)加大统筹城乡建设类投资
  1.投资重点。突出新型城市化建设投入,重点增加城市都市圈、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乡供水、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等投资,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年度完成统筹城乡建设类投资1210亿元左右,其中城市功能提升项目256亿元、城市综合体项目318亿元、小城市中心镇项目353亿元、美丽乡村和新农村项目285亿元。
  2.重大项目安排。年度安排省统筹城乡建设类重大项目35个。重点推进杭州市、绍兴市城市快速路及市政道路等城市功能提升项目,小城市培育试点和中心镇建设项目,农村公路提升改善工程、全省城乡供水安全提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普陀美丽海岛建设等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农村河道整治工程等水环境治理项目。
  (四)加大公共服务提升类投资
  1.投资重点。突出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建设投入,加大环境治理保护和生态建设投资。年度完成公共服务提升类投资1430亿元左右,其中社会事业项目182亿元、保障性住房项目303亿元、生态环保设施项目698亿元、养老及社会福利设施项目74亿元、防灾减灾设施项目173亿元。
  2.重大项目安排。年度安排省公共服务提升类重大项目127个。重点推进全省标准化中小学建设、浙大紫荆港校区西区、浙江音乐学院(筹)校区等教育设施项目,市县医疗机构强化工程、浙江省老年医疗中心、浙一医院余杭院区等医疗卫生设施项目,全省风景名胜区整治提升工程、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保护工程、浙江自然博物园核心馆区等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全省基层群众体育设施、杭州市全民健身中心、宁波奥体中心等体育设施项目,全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及农村救助困难群众住房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全省重金属重点防控区污染整治提升工程、火电除尘提标改造工程、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等生态环保设施项目,全省水库安全高效管理工程、海塘安全管理工程、扩大杭嘉湖南排、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瓯江治理等“五水共治”项目,全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程、全省养老福利服务工程、省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迁建等社会福利设施和社会养老项目。
  各位代表,做好2015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全面落实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决议和部署,自觉接受省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省政协的意见和建议,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善谋善为,为顺利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其他文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对宁波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宁波杭州湾新区条例》进行了审议,现决定予以批准,由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期刊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4年全省和省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15年全省和省级预算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困难挑战,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十三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和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精神,秉承“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科学理财、加强监管”
期刊
1月19日(星期一)  下午 代表报到  晚上 7时整,省委举行“两会”党员代表、委员会议  1月20日(星期二)  上午 一、代表团全体会议   1.推选代表团团长、副团长和临时党支部书记、   副书记、委员   2.审议大会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草案、大会议  程草案   3.代表团团长就审议《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   进条例(草案)》作有关情况的说明  (上述三项进行完
期刊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市人民政府在滨江区暂时停止施行〈杭州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已于2014年12月30日经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立法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报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并就本决定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  一、决定的形成经过  2014年1月,根据省委部署,省委办公厅、
期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对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市人民政府在滨江区暂时停止施行〈杭州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的决定》进行了审议,现决定予以批准,由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期刊
审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袁家军任职的议案》。
期刊
各位代表:  我受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我们迎来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和人大工作会议开启了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和人大工作的新征程
期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对宁波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宁波市人民调解条例》进行了审议,现决定予以批准,由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期刊
乡镇人大主席干些什么?  乡镇人大主席的工作包括:召集并主持主席团会议,组织主席团成员做好主席团应做的各项工作;宣传宪法、法律、本级人大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联系本级人大代表,组织代表开展各种活动,反映代表和选民的意见和要求,总结交流代表活动经验;指导和协助各选区依法办理本级人大代表和上一级人大代表的罢免、补选、增选的有关事项;受理本行政区域内人大代表的来信来访和人民群众对本级人民政府
期刊
杭州市  (98名,请假2名)  丁晓芳(女)马兴法 王水福 王 坚 王 松(请假)  王珠瑛(女)王 强 王 颖 王慧中 方丽槐  孔小林 邓禾颖(女)邓丽君(女) 冯耀忠 朱金坤  朱钟毅 任不凡 任泽民 全仁夫 刘国红  羊少剑 汤金华 许 岚 孙庆炎 孙 阳(女)  孙利祥 李小玲(女)李邦良 李 玲(女)李 霞(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