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之城 山停在海将回来的地方

来源 :珠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uihe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六条河流与三座山脉的那边就是左拉,一座你只要看上一眼就会终生难忘的城市。那些连贯的街巷、街道旁边的屋宇、房屋的门窗等等,虽然并不显得特别漂亮和罕见,却都能占据你的记忆。在每个观念和每条路线的转折点之间,你都能确立帮助唤起你记忆的相似或相对立的关系。”——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曾有一瞬间,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之城市与记忆(四),代表了许多人对珠海的感觉。建筑物既不簇新也不张扬,甚至连高楼都很少,仅有的一些高层建筑物也被各个花园式的山丘分割围绕着,但它有那么多古老的自然和艺术的生态,环绕的海水拍打着山峦的基石,一动一静的两者似乎达成了恒久的默契,山总停在海将回来的地方,这恰好的迷恋和疏离的温柔,好像被稀释后的龙舌兰酒,酒精全挥发于你所呼吸的空气中,口腔里只留下淡淡的植物甜味。
  傍海而生的城市
  珠海的城市道路一片崭新,有区别于其它同级别城市的古旧,到处都是新铺好的沥青,它们令那些滚滚的车轮都显得秩序井然。若想领略珠海最自然与现代相融的景色,要选择悠扬蜿蜒的情侣路。坐在复古观光巴士上,邻座的是返乡探父的女子:“每次回珠海我都会坐这辆车,它很慢,却可以带我回到过去记忆里的时光。”
  汽车穿过一片金灿灿的沙滩,海浪卷起了人们的欢呼,斑斓的遮阳伞下有许多帐篷——看来他们不打算只待一会。又驶过新月桥旁的珠海大剧院,平静的海中央上伫立着两扇洁白贝壳状的建筑,天色将暗,涛声阵阵,贝壳上闪烁的灯光形成缤纷的图案,映亮了海面、船只与道路,建筑上如烟花般的亮光又倒映在水中,构成另一幅图画,路上的人们便在这奇景中狂欢雀跃。
  这座海域广阔、岛屿众多的城市地貌类型多样,濒临广阔的南海。海岸线长达166.32公里,大大小小的海岛共146个,城市内陆被前山水道以西两段分为平原海岸,连绵到唐家以东为山地港湾海岸,湾口有岬角,湾内有沙堤和泻湖平原。岬角和海湾从北到南依次有铜鼓角、唐家湾、银坑、香洲湾、菱角咀、洲仔湾、炮台山。岬角处多冲刷,岸边发育乱石堆,而港湾内则以沙滩堆积为主,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
  珠海一年四季都会有凉爽的风吹过,即便是冬天最冷的日子也和北方省份的初秋一般,代价则是夏季过于漫长,对于珠海人来说,一年仿佛只有两季:冬季和夏季。每年的初春时节开始连绵的细雨,有时的湿度可达到100%,但这并不影响在情侣路旁散步的人们,只要不是雷暴雨天气,沿海的石板路和单车道上都能看到嬉戏和运动的人群。


  情侣路的中部除了沙滩和大王椰,还有这座城的标志性雕塑——渔女,从它的由来能一窥这座城千百年来不断扩张的调性,它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971年。香炉湾依山傍海,许多渔民和商贸船只穿流而过,见证了这座城的起兴交替,海洋渔业至今仍是珠海的第一产业,那么建造一个与渔业有关的城市雕塑,则更能延续这座城的历史。中国著名雕塑家潘鹤发动其他雕塑家开始展开研究、画图和试塑的工作。因珠海亦是产珠之地,故将人物与珍珠合二为一,呈现“渔女献珠”的概念。1982年秋,渔女雕像正式落成于香炉湾的山石旁,成为一座城的精神地标。
  情侣路沿岸的建筑已经渐渐融入这座城人们的心中,那些面容舒展的人们穿着轻便的衣服奔跑在这条路上,是诗意般的青春活力。温暖的阳光仿佛被洋流卷着一般,城市会客厅里的沙滩在眼前久久地缠绵,快艇瞬间跃入辽阔的海面,淡绿色的海水上星星点点,海鸟在蓝天中划过,海岛与建筑仿佛浴缸里的玩具被四散冲开,远方的渔船正在归来,另一边的城市公园近在眼前。


  清晨时,天空的亮蓝色伴随着风起云涌,城市并不高耸的建筑物隐逸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即将离开的游人们望着暗蓝的海水出神,脚边放着旅行箱,他们在离别时总爱再到情侣路上走一走,他们也说不清为何离开便会惦念。园艺清洁工挥动着长长的扫帚缓步而行,扫帚摩擦着平滑的石头和碧绿的草坪。几十年前洪水曾将这里吞没,可洪水尚未退去,这里的人们便填海造陆排除了这个安全隐患。太阳已爬上凤凰山的脊梁,金光透过茂密的树木洒向城市,人们闭上眼睛呼吸着海边的空气,它是那么地宁静而令人感动。
  仁厚如山的人文沿革
  珠海这座城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千百年前它的版图还未扩张,陆地面积很小,从史前至唐宋时期,居住在这里的大多是靠打渔为生的原始居民,他们属于百越土著人。考古发现的磨光石和彩陶说明,早在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便有原始人群的生活痕迹。旧时经济文化并不发达,比如在三灶岛居住的瑶族,就被封建统治鄙称为“瑶蛮”。宋代以后,那些土著被外来的氏族所驱赶、汉化,至今在凤凰山脉周围和珠江口一些海岛的沙丘、山岗、台地上,还能看到先民的痕迹。
  彼时珠海的文化艺术,与今日不可同日而语,但山河岁月总能留下某些辉煌的记忆,从战国百越之地至汉初的南越国辖地,到唐朝繁盛时期的香山镇,都得益于山海相连的地貌特征。就如香山镇名称的由来,就是寄意于珠海与中山境内处生长着奇花异草的五桂山和凤凰山,山内草木繁盛、神仙茶丛生,色香俱绝,故名香山。此后香山镇几经沉浮,被不断地划分至東莞县、广州府,直到1953年才正式定名为“珠海”,并将珠江口外附近的三灶、大横琴、小横琴、南水、北水、高栏、荷包、淇澳、龙穴、内伶仃、外伶仃、三门列岛、万山群岛、担杆列岛、佳蓬列岛等全部100多个海岛划归珠海县,县政府设于唐家,隶属粤中行政区管辖。

  而散布在珠海各个区的众多祠堂,则是曾经的辉煌写照,如黄杨山一带的赵氏宗祠,均为南宋王朝兵败崖门之后,由散居当地的皇室后代所建,其中又以南门的菉猗堂保存最为完好。又如明代的荔山黄氏大宗祠,记录了族人的吏治。再者还有清同治年间的杨氏大宗祠,则是杨家将后代南迁后的祖祠,保存着朝廷褒奖的封匾。如今杨氏大宗祠隶属的北山村,俨然成为一个古文化与新思潮的完美结合体,独有的古建筑群中不仅保存着封建王朝的片段,还不乏民国诗人与现代文化产业的融合,墨法古琴、茶室书房、旧物仓、咖啡馆、手工制衣作坊、锻造器皿小厂、素食馆、民宿客栈、爵士乐培训基地……艺术是可以承前启后的,虽然形式不再,却古法永存。
  珠海市的露出地层较简单,除广泛发育第四系外,在东北部和中西部零星出露有古生代的寒武系、泥盆系和中生代的侏罗系,地貌形态形成了断块隆升山地与沉降平原。境内河流众多,西江诸分流水道与当地河涌纵横交织,独特的地貌形成了优美的自然气候,山和海依偎而生,滋养万物。珠海的生态气质除了自然气候形成的植被与海洋,还有因地域区域衍生出的人文艺术,这种无形的财富从珠海名人辈出上便可看到潜藏的力量。“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是珠海南屏人氏,他组织第一批留学幼童30人渡洋赴美,中国公派留学的大幕自此开启。他的理念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改变了珠海这座城市的命运,也改变了一代中国学子的命运,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个国家的命运。
  景色优美、民风淳朴的唐家是珠海沿海口另一安静之地,有许多自然生长的松树和榕树,还有被誉为“滨海森林”的红树林, 它的历史文化更是令人向往,如今的唐家湾镇不仅有唐绍仪故居、苏兆征故居、唐家三庙抗日纪念碑等文物古迹,这片人杰地灵的古镇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历史名人。
  自然开阔的生活情调
  珠海是一座适合漫步的城市,不大,不旧,不新,不沉重。母亲河穿城而过,海将其围绕,所以城市中心得以滋养各种生机勃勃的植物,和那些沉稳柔和的建筑物一起,构成了一个疏朗有致的城市。珠海的夏季漫长而酷热,但这并无法阻止人们源源不断地来这里生活,事实上在这里稍微待一待的人们,最后都留了下来。松弛、自然才是解读珠海最重要的符号。在这里,人们是和历史一同生活、生长的,不需要刻意去查阅和记忆。
  这种气质是那些按部就班地随着经济发展而人口繁衍、从中心向郊区扩展的城市无法具备的,珠海从它与深圳同被划分为经济特区的使命伊始,就注定是广东这块连着海洋的富饶之地的综合体。 同为经济特区的深圳拥抱了改革开放时期的变革,珠海反而偏向于开放的生态自然,这两座城市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这座生态之城如今的常住人口有一半来自内陆各省,广阔的海洋文化让这片土地不存在“排外”一说,甚至究其过去,古老的民俗文化亦早早地呈现出开放、包容的端倪。无论是唐家湾片区内的唐绍仪氏族还是梅溪村内的陈芳家宅,工整开阔的格局早早地和西洋文化结合,呈现出偏离古调的南洋思维。如今,在充分融合老城魅力的同时,珠海也在试图证明自己年轻的一面,各种酒吧、咖啡馆、美术馆、写字楼不断涌现,快速而风格多元。城市人口的六成是青年,其中相当大的比例是大学生,他们对创意产业意义非凡。


  充满自然生态的活力感是这座城最重要的一个面貌,许多高校和创意科技产业都紧邻着风景最好的林荫大道,这种开放而包容的状态,与这座城不断涌入的外来年轻人口有关,几个世纪交替的发展背景,营造出了这种城市风格:糅合了些许复古的西洋文化,以及沿袭了中国当下的蓬勃年轻态。这里许多人口并非土生土长,或许只有几个著名海岛的原住民才留有地道的珠海血统,他们带着生存上的焦虑来到这片土地,又用文化上的融合得到了精神上的认同。
  外来人口与海洋文化对珠海无疑是有帮助的,他们能带来许多不同的价值体验、风俗习惯、新型思想和科技,一个只有单一风格的城市则显得很无趣。在这里从事艺术工作是被尊敬的,公共图书馆和私人博物馆里常年都有不断的展览,许多家庭也以读书为孩子的重要兴趣,常年不断的话剧演出、大小音乐会、运动会、文艺表演更是品类繁多,从艺术中寻求某种突破和发展,也许正是这座城总显得恬淡文静的原因。
  对于普通的珠海市民来说,生活是简单而无忧的,这里比周边城市更加文明和便利化——不算拥堵的道路,丰富便捷的运输工具;也比周边的城市更加注重家庭氛圍——举家去到郊区泡着温泉、吃农家菜、在山野间奔跑采摘,带孩子放风筝、认识动物。单身的人们也明白如何更好地享受生活中的每一闲暇时刻,在古老村落里看着阳光在墙壁上缓慢移动的痕迹。傍晚的街道上,夜宵摊和烧烤档支起来了,海鲜和酒交替刺激着味蕾,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春光不可辜负,你的神经应一直持有自由。
其他文献
刘欣珏毕业于中央圣马丁学院,许多世界上最顶尖的设计师都毕业于此。每个设计师都有属于自己的创作语言,比如山本耀司钟爱黑色,比如钟爱圆点的草间弥生,而刘欣珏似乎钟爱的是花朵元素,她说自己“只是花丛里的采花者,以时装为媒介设计出想要的梦”。她认为服装设计师就像结构中的建筑师,廓形的雕塑家,色彩和面料的画家,服装韵律中的音乐家。她的作品是一场游园春梦,充满梦幻般不真实的绮丽。但她聊起自己对梦想的坚持时,温
期刊
作为著名的金融中心,香港人的生活节奏和压力自然也是排在世界前列。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样的高压也造就了香港“不夜城”的形成,兰桂坊便是很多人对这个不夜城的第一印象,那一带酒吧、夜店林立,随时可见找乐子的游客和当地人在街上流连忘返。而事实上,香港还有很多有趣的黑夜之选。  夜幕降临之后,香港才正开始精彩热闹。大街小巷里满是参加聚餐、时尚的酒吧里啜饮调酒、看表演,或是想放松心情、喝酒狂欢的客人;店家、小贩
期刊
中环一直是香港的商业中心,红砖建筑与青瓦庙宇,交错林立;西方医学与思潮,蕴酿生长,香港的政府总部、立法会大楼,以及前港督府(现称礼宾府)都在这里。一页页老香港的故事,从这里翻开。最早建成的街道、百多年前开埠初期香港人的生活、中式庙宇,在如今这个寸土如金的弹丸之地,与国际金融中心、汇丰银行、中国银行、长江集团等标志性建筑为邻,众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机构鳞次栉比,中环地区高楼密集的建筑也由此成
期刊
在一副紫檀木的座屏上,你看到了这千百年来流转的幻象,金银花色勾勒的孔雀正欲开屏,在它的羽毛和爪子上,填满了各色宝石,那些璀璨的光华在深沉的木刻山石、松竹间格外耀眼。这由匠人们耗时三年制成的器物所喻的也不仅仅只是繁华,富贵如同浮云,很快就会被惊风吹散,如生命般无常,而由金银珐琅、沉木美玉制成的器物却可存在千年。时间久了,原道文化渐渐地也分不清自己正在做的究竟是在收藏古董,还是在制造古董,只见那物华似
期刊
若非窗外飘过一片晚霞,倒真没觉出日暮已斜。轻轻放上才制好的壶盖,工作台上的那把银壶总算是完工了。凌飞扬端详着这件千锤百炼而成的作品,仔细地用手掌摩挲着上头一朵朵起伏的祥云,每一刀的纹路,皆是用心血錾刻而出。此时已是入秋,距离这把祥云壶开料的那一天,整整过去了八个月。他手上被银屑割开的伤口早已经愈合,只留下三两道浅浅的疤。  世人都知晓一寸光阴一寸金,在这飞速发展的时代,两百多个日升月落,足以盖起几
期刊
因海得名,因水美丽。珠海位于广东南部,珠江入海口西岸,金星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等“五门”之水奔涌至此,汇流入海。珠海,山海相拥、陆岛相望、河湖相映,具有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资源优势与坚实基础。  2014年4月,列入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2014年4月,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珠海被列入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列入以来
期刊
从香港地铁中环站D2出口走出,在这个几乎找不到一段能够让人放缓脚步的地段,在这个分秒都以世界货币单位计算着交易的商业中心,落成于1924年的毕打行Pedder Building静伫在那里,作为是香港稀有的“学院派”(Beaux-Arts)风格建筑物,是毕打街仅存的二战前建筑,如今毕打行被列为二级历史建筑。  它是艺术正在香港变得越发蓬勃的见证者,这座9層高的保护建筑正是世界重量级画廊最先抢占香港市
期刊
5月的上海已经入夏,小满将至,雨水逐渐多了起来。始建于1906年的外滩22号,作为上海万国建筑群中的最后一栋老建筑,华灯初上正是热闹非凡。于2012年重获新生的外滩22号,已经成为汇集全球高级定制品牌、时尚艺术盛宴的顶级会所式商业中心,被称为“东方巴黎”。从2015年4月起,每年如约而至的上海高级定制周都会在这里登场。有人说高级定制时装就像是一场梦一样,如梦如幻极富艺术性,又为服饰注入了生命。而每
期刊
很难用一两个词去形容香港。  但张爱玲却在《茉莉香片》的开篇中写道:“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这座给了她无限灵感的城市,有着《倾城之恋》里把窗帘都染蓝的浅水湾、葛薇龙小家碧玉传奇的半山和邝文美买一只闹钟的皇后大道、她在兰心照相馆拍照的北角和夜晚抬头仰望的“紫阴阴的嫩兰的天 ”。  大约香港,在当时她的眼中,总脱离不了一股浪漫与悲哀并存的色调。这座城市的每一個方寸之间似乎都与别处相似,但叠加
期刊
前山河,这个曾见证过诸多珠海历史变迁的河道,当下,这里更是与珠海一河两岸生活衔接得最缜密的生活社区。它以其独特的包容姿态接受着不同的人群,并默默支持着不同社群的生活方式,成为了许多人珠海生活的落脚点。  前山河之于珠海人心中,往往不是母亲河的历史故事,就是水道两岸的风光明媚。然而,这里却有各种等待人们发现和品酌的别样城市故事。这里留存着一片原始的岭南古村落,前山港的旧址依然藏匿其中;穿行于前山河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