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女士是通过朋友的介绍,来到我的咨询室的。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她身穿黑白相间的职业套装,举止优雅,说话轻声细语。然而,尽管化着淡妆,仍然难以掩盖她浮肿的眼睛及黑眼圈。进入咨询室,正式开始咨询时,她说话突然变得非常急促,仿佛要争分夺秒地讲完她的故事。
范女士今年30岁,硕士研究生毕业,在一家民企工作,有一个一岁半的女儿。范女士丈夫31岁,是一家国企里的年轻干部。她与丈夫是大学本科时的同学,本科毕业后两人相恋,直至走进婚姻殿堂,感情稳定。本科毕业后,范女士一直处于忙碌奔波的状态,边工作边跨专业考研,压力山大;考上研究生,与男朋友3年异地,受尽相思之苦。研究生毕业后,结婚,怀孕,产女。怀孕后的范女士,对丈夫经常性的加班感到不满,常常抱怨。女儿出生后,在娘家与母亲一起抚养,丈夫每周回来看一次女儿,再次异地状态。孩子一岁后,范女士回到丈夫所在的城市,重新寻找工作,让母亲帮忙带着孩子。
范女士说,这一次,我的生活终于走上正轨了。丈夫现在加班不像以前頻繁,小两口也凭借多年打拼的积蓄,买了房,买了车,告别聚少离多的日子。找工作顺利地进入到一家规模不小的公司,如愿成为一名白领。老板对自己非常器重,给的待遇无可挑剔。新工作入职不到半个月,前任部门经理离职,老板直接提拔她为部门经理。“英雄终于有用武之地了”,范女士觉得命运开始眷顾自己了。
然而,看似一切很顺理成章时,范女士突然感到自己的情绪,像崩溃了的堤坝,难以自控。工作上,只要面对的是自己以前没有处理过的业务,就会有挥之不去的焦虑,而当老板表扬肯定她时,她会感到巨大的恐慌。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脑子里都是哪些工作没做好,哪些可能做不好,越想越焦虑不安,失眠,甚至落泪。丈夫看到她如此焦虑,耐心安抚她,带她出去看电影、逛街,可依旧难以让她走出情绪的旋涡。
范女士觉得是工作单位的问题,于是向老板提出了辞职。老板找她谈了话,打消了她辞职的想法。为了更好地安抚和调整她的情绪,老板给她的工作做了部分调整和“减负”。然而,这些都没能让她的情绪得以真正地好转,每天她依旧惶惶度日,神经紧张,还常常没什么胃口。从认知上,她觉得自己目前一切都挺顺利,没必要那么焦虑,可是却一再失控,为此,她查阅了很多资料,看了很多心理学的书籍,却没有实质性的改变。“道理都懂,可依旧过不好生活”,范女士自嘲。
范女士在说起自己故事的时候,几度落泪。经过常规评估后,我觉得范女士的情况,疑似神经症,但尚未满足神经症的诊断标准,依旧在心理咨询的范畴中,最主要是找到她焦虑情绪背后的症结。我们一起确定了咨询的目标和方向,就是通过探寻情绪背后的症结,学会与情绪共处,进而调整自己的情绪。
起初的几次咨询中,我引导范女士通过对焦虑情绪的觉察,去探寻情绪背后的认知。“当你感到焦虑的时候,你可能正在想什么呢?”我问。范女士说,当她感到焦虑时,时常觉得自己很糟糕、无能,不配现有的职位。随后的咨询中,范女士提到,在咨询室里,她感到焦虑,因为她觉得我可能觉得她很糟糕,这让她感到焦虑。
于是,我顺着“觉得自己很糟糕”,“别人觉得自己很糟糕”,引导她进行更深入的联想与探索。当我们朝向这个方向工作的时候,范女士提到了她的父亲,以及她的成长史。
范女士在家中排行第二,上面有个姐姐,下面有个弟弟。父母的家教很严,对自己也有诸多要求和规范,尤其是父亲。在成长过程中,为了博得父母的欢心,她总是努力让自己表现得很乖巧懂事,上学后也是如此,她努力学习,争取考取好成绩。从小学到高中,她总是在班上名列前茅。然而,每次当她取得优异的成绩,向父母展示的时候,父母总是要一番语重心长的教育,有时甚至带着冷嘲热讽。父母不停地对她表达:你不能骄傲,不能得意,不然你飞得越高,就跌得越疼。高考的时候,她发挥失常,只考上了一个普通的二本,父亲非但没有安慰她,还嘲讽地说,你看吧,你就是这水平,你并没有那么厉害。这也是后来直接促成她去考研的重要原因之一,她并不甘心。可是,即便她重点大学研究生毕业了,父亲对她依旧是“不要得意张扬”之类的调调。
当我们谈到这段经历的时候,范女士的眼泪又夺眶而出。“你非常渴望成功,你很希望父母能看到你的努力,承认你的能力,认可你的成功,可他们却总是在你成功的时候,打击你一番。”我说。当我说完的时候,我看到范女士擦干了泪水,眼睛里透着光。她张开嘴巴,定住了数秒,颤抖了一下,突然说:“这么多年,每次当我要成功时,就好像有一个内在的声音在说:我不应该成功,我不能成功……”
“所以当你处于顺境时,你会显得很不安,好像只有自己不那么顺利,不那么成功,才是在表达着对父母的忠诚。”我说。听到我的回应,范女士眼角再一次湿润了。“这么多年,我以为我早已走出了他们的阴影了,我以为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就不再受他们影响了,其实我内心好像还是个孩子……”说着说着,她已泣不成声。而平息了情绪后,范女士像卸下了一身的重负,“这么多年,我内心好像有一根刺,在我每次取得成功时,就会刺疼我,让我焦虑,让我难受,从读研到结婚,再到工作,一边是渴望成功,一边又惧怕成功,所以总是不能够让自己放松。”范女士斩钉截铁地告诉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一定要提醒自己,意识到“刺”的存在,拔掉这根“刺”。我很惊叹,范女士对自我的觉察如此深刻,仿佛一点即通,也许她曾触碰到问题的症结,只是没有联系起来,缺乏去面对的勇气。我知道,当“我不能成功”、“我不配成功”被“我可以成功”、“我配得起成功”所取代时,当她提醒着自己不再是那个需要去讨好父母的小女孩时,现实中她的状态一定可以焕然一新!
不出所料,此后的咨询里,范女士告诉我,当解开多年的“心结”时,她感受到一种难得的轻松,好像终于可以做回自己,睡眠质量也得以提升,工作中的焦虑情绪得到了很大的缓解。起初遇到工作中的难题时,还是会习惯性地出现焦虑情绪,不过她会尝试着与自己的内在沟通,感受情绪,提醒自己,放下过去,活在当下。当她这么想的时候,焦虑情绪好像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可怕了。同时,她每天都在记录自己成功或喜悦的三件事情,这是我布置给她的家庭作业,她说这已经变成她的一种习惯,效果很明显,正能量满满。而当她以更自信与开放的态度去面对工作时,难题基本都会迎刃而解。与过往最大的区别是,当范女士成功地挑战了未知的困难、超越自我时,她能由衷地体验到一种自我欣赏、自我肯定的美好感受。
结束咨询的时候,范女士脸色红润,精神饱满。最后,她跟我提起了电影《楚门的世界》,她说感谢我带着她打开了通向新世界的大门。我笑着说,我只是与她一起寻找那扇门,而真正迈出去的是她自己。我从心底祝福这位上进而努力的范女士享受成功,拥抱幸福。
范女士今年30岁,硕士研究生毕业,在一家民企工作,有一个一岁半的女儿。范女士丈夫31岁,是一家国企里的年轻干部。她与丈夫是大学本科时的同学,本科毕业后两人相恋,直至走进婚姻殿堂,感情稳定。本科毕业后,范女士一直处于忙碌奔波的状态,边工作边跨专业考研,压力山大;考上研究生,与男朋友3年异地,受尽相思之苦。研究生毕业后,结婚,怀孕,产女。怀孕后的范女士,对丈夫经常性的加班感到不满,常常抱怨。女儿出生后,在娘家与母亲一起抚养,丈夫每周回来看一次女儿,再次异地状态。孩子一岁后,范女士回到丈夫所在的城市,重新寻找工作,让母亲帮忙带着孩子。
范女士说,这一次,我的生活终于走上正轨了。丈夫现在加班不像以前頻繁,小两口也凭借多年打拼的积蓄,买了房,买了车,告别聚少离多的日子。找工作顺利地进入到一家规模不小的公司,如愿成为一名白领。老板对自己非常器重,给的待遇无可挑剔。新工作入职不到半个月,前任部门经理离职,老板直接提拔她为部门经理。“英雄终于有用武之地了”,范女士觉得命运开始眷顾自己了。
然而,看似一切很顺理成章时,范女士突然感到自己的情绪,像崩溃了的堤坝,难以自控。工作上,只要面对的是自己以前没有处理过的业务,就会有挥之不去的焦虑,而当老板表扬肯定她时,她会感到巨大的恐慌。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脑子里都是哪些工作没做好,哪些可能做不好,越想越焦虑不安,失眠,甚至落泪。丈夫看到她如此焦虑,耐心安抚她,带她出去看电影、逛街,可依旧难以让她走出情绪的旋涡。
范女士觉得是工作单位的问题,于是向老板提出了辞职。老板找她谈了话,打消了她辞职的想法。为了更好地安抚和调整她的情绪,老板给她的工作做了部分调整和“减负”。然而,这些都没能让她的情绪得以真正地好转,每天她依旧惶惶度日,神经紧张,还常常没什么胃口。从认知上,她觉得自己目前一切都挺顺利,没必要那么焦虑,可是却一再失控,为此,她查阅了很多资料,看了很多心理学的书籍,却没有实质性的改变。“道理都懂,可依旧过不好生活”,范女士自嘲。
范女士在说起自己故事的时候,几度落泪。经过常规评估后,我觉得范女士的情况,疑似神经症,但尚未满足神经症的诊断标准,依旧在心理咨询的范畴中,最主要是找到她焦虑情绪背后的症结。我们一起确定了咨询的目标和方向,就是通过探寻情绪背后的症结,学会与情绪共处,进而调整自己的情绪。
起初的几次咨询中,我引导范女士通过对焦虑情绪的觉察,去探寻情绪背后的认知。“当你感到焦虑的时候,你可能正在想什么呢?”我问。范女士说,当她感到焦虑时,时常觉得自己很糟糕、无能,不配现有的职位。随后的咨询中,范女士提到,在咨询室里,她感到焦虑,因为她觉得我可能觉得她很糟糕,这让她感到焦虑。
于是,我顺着“觉得自己很糟糕”,“别人觉得自己很糟糕”,引导她进行更深入的联想与探索。当我们朝向这个方向工作的时候,范女士提到了她的父亲,以及她的成长史。
范女士在家中排行第二,上面有个姐姐,下面有个弟弟。父母的家教很严,对自己也有诸多要求和规范,尤其是父亲。在成长过程中,为了博得父母的欢心,她总是努力让自己表现得很乖巧懂事,上学后也是如此,她努力学习,争取考取好成绩。从小学到高中,她总是在班上名列前茅。然而,每次当她取得优异的成绩,向父母展示的时候,父母总是要一番语重心长的教育,有时甚至带着冷嘲热讽。父母不停地对她表达:你不能骄傲,不能得意,不然你飞得越高,就跌得越疼。高考的时候,她发挥失常,只考上了一个普通的二本,父亲非但没有安慰她,还嘲讽地说,你看吧,你就是这水平,你并没有那么厉害。这也是后来直接促成她去考研的重要原因之一,她并不甘心。可是,即便她重点大学研究生毕业了,父亲对她依旧是“不要得意张扬”之类的调调。
当我们谈到这段经历的时候,范女士的眼泪又夺眶而出。“你非常渴望成功,你很希望父母能看到你的努力,承认你的能力,认可你的成功,可他们却总是在你成功的时候,打击你一番。”我说。当我说完的时候,我看到范女士擦干了泪水,眼睛里透着光。她张开嘴巴,定住了数秒,颤抖了一下,突然说:“这么多年,每次当我要成功时,就好像有一个内在的声音在说:我不应该成功,我不能成功……”
“所以当你处于顺境时,你会显得很不安,好像只有自己不那么顺利,不那么成功,才是在表达着对父母的忠诚。”我说。听到我的回应,范女士眼角再一次湿润了。“这么多年,我以为我早已走出了他们的阴影了,我以为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就不再受他们影响了,其实我内心好像还是个孩子……”说着说着,她已泣不成声。而平息了情绪后,范女士像卸下了一身的重负,“这么多年,我内心好像有一根刺,在我每次取得成功时,就会刺疼我,让我焦虑,让我难受,从读研到结婚,再到工作,一边是渴望成功,一边又惧怕成功,所以总是不能够让自己放松。”范女士斩钉截铁地告诉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一定要提醒自己,意识到“刺”的存在,拔掉这根“刺”。我很惊叹,范女士对自我的觉察如此深刻,仿佛一点即通,也许她曾触碰到问题的症结,只是没有联系起来,缺乏去面对的勇气。我知道,当“我不能成功”、“我不配成功”被“我可以成功”、“我配得起成功”所取代时,当她提醒着自己不再是那个需要去讨好父母的小女孩时,现实中她的状态一定可以焕然一新!
不出所料,此后的咨询里,范女士告诉我,当解开多年的“心结”时,她感受到一种难得的轻松,好像终于可以做回自己,睡眠质量也得以提升,工作中的焦虑情绪得到了很大的缓解。起初遇到工作中的难题时,还是会习惯性地出现焦虑情绪,不过她会尝试着与自己的内在沟通,感受情绪,提醒自己,放下过去,活在当下。当她这么想的时候,焦虑情绪好像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可怕了。同时,她每天都在记录自己成功或喜悦的三件事情,这是我布置给她的家庭作业,她说这已经变成她的一种习惯,效果很明显,正能量满满。而当她以更自信与开放的态度去面对工作时,难题基本都会迎刃而解。与过往最大的区别是,当范女士成功地挑战了未知的困难、超越自我时,她能由衷地体验到一种自我欣赏、自我肯定的美好感受。
结束咨询的时候,范女士脸色红润,精神饱满。最后,她跟我提起了电影《楚门的世界》,她说感谢我带着她打开了通向新世界的大门。我笑着说,我只是与她一起寻找那扇门,而真正迈出去的是她自己。我从心底祝福这位上进而努力的范女士享受成功,拥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