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的优势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mo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家族企业,或许有些人觉得是个褒贬皆有的词语,因为它既有经营上的优势,也会出现种种不合理、不科学的管理问题。不过,在乐谱出版这个行当,坐落于德国斯图加特的Carus出版社无疑是一个家族企业的成功案例。为什么这么说呢?就让我们走近Carus出版社的创始人君特·格劳里希(Günter Graulich)一家的工作与生活吧。
  君特·格劳里希1926年出生,德国人,四十年前与妻子瓦尔特劳德创办了Carus出版社。出版社主攻乐谱出版,而他原本的职业与音乐就有很大的关系——格劳里希曾在斯图加特市马太教堂(新教)担任了多年的首席音乐总监。1951年,他在该教堂内创立了斯图加特经文唱诗班,不过却遇到了一点不顺利:当时所能获得的乐谱资料非常有限,特别是要搞到一份早期音乐谱件是难上加难,这便促发了格劳里希自己出版乐谱的念头。
  一开始的创业条件简陋寒酸。据君特·格劳里希的儿子约翰内斯回忆,一开始的十年,所有大小事务都是由父母两人负责。儿子约翰内斯呢,当时只是一个快毕业的医学博士,还在柏林念书,原本要在一家儿童诊所从事一份收入不菲的职业,与音乐出版行业并没有多大关系。但看到父母那么忙碌,约翰内斯思前想后,决定“转换前线”,弃医从乐,接下了出版社的大部分工作。就这样,一个小型却货真价实的家族企业就这样在斯图加特成立了,出版社雇佣的人手长期稳定在五十人左右。根据维基百科统计,最近几年,Carus出版社已经为德国各地的唱诗班和演奏团体提供了超过两万四千种乐谱,成为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销量冠军。
  约翰内斯·格劳里希是这么看待家族企业这个概念的:“在我们这里,资产所有关系一目了然,决策过程简明扼要,只需要一拍即合即可开始操作,而互相之间的利益关系长期稳固,这就是家族企业的好处。”
  Carus出版社的业务范围大致有如下这么几个重点:
  第一是传统的。巴洛克、古典或浪漫时期作曲家的乐谱,特别是一些小众的巴洛克作曲家的乐谱全集,比如前些年的海因里希·许茨(Heinrich Schuetz)的乐谱全集就为Carus出版社在乐谱出版行业赢得了相当高的声誉。另外,德国近代小众作曲家莱茵贝尔格(Josef Rheinberger,1839-1901)和雷格尔(Max Reger,1973-1916)的乐谱也算得上他们的拳头产品了。
  第二是唱片。别以为乐谱出版社就只盯着枯燥的纸张,与声音媒介无关了。比如上面提到的许茨全集就有Carus版本的录音与之搭配,可谓珠联璧合。由于老格劳里希曾经的工作是教堂指挥,所以Carus出版社将录音出版的重点放在了宗教合唱与管风琴两者之上。此外,较为小众的W.F.巴赫曾写过不少纯器乐作品,一向罕有厂家录制过,Carus就择机而行,聪明地填补了这个空缺。
  第三就是专门为孩子与家长准备的图片/音乐组合套装了。这其实是老格劳里希最喜欢的一个产品系列。Carus出版社特地邀请来了安德烈斯·肖尔(Andreas Scholl)、尤利安娜·班赛(Juliane Banse)这样的大牌歌唱家,为孩子们录制了许多清纯甜美的儿童歌曲,不仅让孩子们通过这种方式接触到标准的语言发音、灵动且有新意的音乐,更可以让家长在忙碌之余,听着高质量的录音休憩身心。
  除了这三者之外,Carus出版社也会将精力与资源投入到一些极为罕见的歌剧总谱上,比如舒伯特的两幕歌剧《沙恭达罗》(Sakontala,D.701),这部连大多数舒伯特爱好者都闻所未闻的作品是作曲家基于印度古代诗人和戏剧家迦梨陀娑的七幕诗剧《沙恭达罗》而创作的,经由Carus出版社的专家反复组织、补遗和修订才得以与世人见面。约翰内斯·格劳里希的一句话也许透露出了Carus出版社经营成功的秘密所在:“我们首先是家族企业,其次,有着异常宽泛的产品目录,我们就这样很好地生存了几十年。”
其他文献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欧洲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其生存和发展无不与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古希腊文明是人类文化的先驱之一,它的灿烂光芒直到今天仍是那样耀眼和夺目。  古希腊艺术的繁荣是颇为壮观的,它的精神力量延续数千年,是当今西方文化真正的根基,尽管中世纪的黑暗曾使它淹没,但其后于十四、十五世纪兴起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再一次令它复活并重新得到新的认识和价值。欧洲音乐艺术的发展
期刊
这一年,推却了许多事,生活在周小燕的世界里。但是,以一年的时间,追随她九十五年的丰富人生,显得又是那样短促。  记得2010年12月的一天,在她的家里,她对我说:“我希望写一个普通的周小燕,不要把我写得很伟大,我就是一个人民教师,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应上海音乐学院的约请,接下这个任务,我的内心是胆怯的。能否写好,对自己没有信心。音乐,在我心里最神圣了。杨雄里先生说,有两门科学是需要天赋的,一是数学
期刊
这几年,上海的夏夜对于爱乐者来说又多了一个好去处,那就是上海交响乐团音乐的MISA夏季音乐节。从7月7日开始的十五天中,三十二场演出横跨浦江两岸。  其实,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上海市政厅工部局管弦乐团就已经仿照欧美的做法,将常年音乐会分为夏季露天音乐会和冬季音乐会两个演出季。夏季露天音乐会每年6到9月举行,地点设在外滩公园、兆丰公园和虹口公园等处。交响音乐会的票价很便宜,一般为
期刊
“睽违宝岛二十二载,乐自香江来。”这是香港中乐团重访台湾的宣传单张及场刊封面上的标语。也就是说,香港中乐团此行是双方期待超过二十年的事,观众在强烈的期待下,对乐团必然有极高的要求,乐团的表现要满足这种高度期待不是易事。再加上首场于台北中山堂的演出是首次举办的香港周闭幕节目,而中山堂是近年来在台湾风头强劲的台北市立国乐团的驻地,台北亦是台湾国乐发展的重镇,在这种种情况下,香港中乐团上下的压力自然不小
期刊
艾略特·卡特(Elliott Carter),美国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家,1908年出生于纽约,早期的音乐风格受到新古典主义的影响,后来逐渐走向艰涩、严苛和高度理性的风格,但其中的活力依然强大。艾略特·卡特的音乐实验大部分和节奏有关,听众必须接受这样的挑战——多种乐器同时演奏,而且是跟着不同的节拍。他的《第二弦乐四重奏》和《第三弦乐四重奏》分别于1960年和1973年获得普利策奖。2008年,巴伦博伊
期刊
约尔格·德穆斯(J?rg Demus)是谁?可能大多数音乐爱好者,甚至是从事音乐的专业人士也不一定知晓多少,但是如果提及古尔达(Friedrich Gulda)和巴杜拉-斯科达(Paul Badura-Skoda)的名字,想必是耳熟能详了。殊不知,他们三位并称“维也纳钢琴三杰”,如果说古尔达天生的任性潇洒、特立独行、行径古怪的个性让人记忆犹新,斯科达经常穿梭于国内的音乐院校讲学和音乐厅演出让人啧啧
期刊
艺术批评并不是艺术的精髓。它只是三道贩子,既非创作也非表演,它的诞生只是为了比人们丢弃花束或者对着路过的仪仗呕吐先知先觉一步而已。  糟糕的评论家从来不会短缺,中场休息时他们总是在中庭里被一群小助理围着,趾高气扬。好的评论家则为艺术的日渐式微而忧心忡忡,总是坐在酒吧最角落处独饮消愁。伟大的评论家知道躲避谄媚者和兴奋剂。他们卓尔不群,不论对错与否,总是在重新估量他们时代的艺术。  两位最优雅的评论家
期刊
翻阅、整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特别是国立音专史方面的老档案,是我近年来最重要的读书生活。“巫一舟”这个名字频繁遇到,引起我的注意。网上搜索之,信息甚少。再过几年,上海音乐学院与武汉音乐学院能记起巫一舟(1913-1997)这位杰出学长与敦厚师长的人也会越来越少吧。一代大家,就要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了。相对于作曲家有作品,理论家有文字,表演家有录音,不论好坏,总能留下踪迹,而老一辈表演艺术教育家则存世文献
期刊
马蒂亚斯是一位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指挥家。他语速极快,侃侃而谈,原定二十分钟在排练休息时进行的采访,直到助理再三催促,他才意犹未尽地回去排练,临走时满怀期待地看着我:“你要走了吗?还是你可以待到排练结束,我们还可以再聊一会儿?”我望了一眼手中才问到一半的采访提纲,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复。  户外音乐会必须请最好的音乐家  在名团济济的维也纳,美泉宫交响乐团也许算不上最有名的一支,但仍然以其和谐
期刊
黛博拉·鲁特(Deborah Rutter)戏称自己是一名“职业音乐会听众”。没错,这就是她的职业。作为芝加哥交响乐团的主席,鲁特管理着整个乐团的运作。“聪明、优雅,目标明确、交响乐团的救星”,这些是西方媒体对这位女性主席的评价。作为少数几个交响乐团的女性高层领导,鲁特确实独树一帜:拥有工商管理学士背景,曾在斯坦福大学攻读艺术课程,在进入古典乐团管理事业后,成功地帮助几个乐团脱离财务危机,其中也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