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农历三月,我的家乡有用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三月三,暖和的春天到来了。我和奶奶挎着小篮子,来到郊外采摘荠菜。柔和的春风抚摸着我的脸,小草绿油油的,野花星星点点。我像一匹小马驹,到处奔跑撒欢。
野外的荠菜遍地都是,我们将开着白色小花的荠菜一棵棵放入篮子里。不一会儿,我们的篮子就满满的啦。我和奶奶来到小河边,将荠菜洗得干干净净的。
回到家,奶奶将荠菜和鸡蛋放进锅里同煮。当鸡蛋煮到半熟时,奶奶把蛋捞出来,将蛋壳轻轻敲碎,又放进锅里煮。奶奶说,这样可以让荠菜的汁液全部煮进鸡蛋里,味道更浓郁。
荠菜鸡蛋煮好后,剥开一看,蛋白变成绿色的了。咬一口,清香扑鼻,味道好极了。
“为什么在三月三这天要吃荠菜煮鸡蛋呢?” 我好奇地问奶奶。
奶奶笑眯眯地说:“这是祖宗传下来的。我小时候,奶奶和妈妈也是这样煮给我们吃的。三月三,不忘吃鸡蛋,中午吃了腰板好,下午吃了腿不软。”
爷爷听了奶奶的解释,乐呵呵地说:“相传,荠菜煮鸡蛋这一习俗和大唐宦官高力士有关。唐肃宗上元元年,高力士被人陷害,被流放到黔阳古城。那年三月,他看到漫山遍野的荠菜无人采摘,便采回来与鸡蛋同煮,做成味道鲜美的汤汁,供古城和周边的百姓享用。从此,三月份荠菜煮鸡蛋广为流传,形成了家乡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习惯。”
荠菜在我的家乡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鸟儿花”。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我也不知道。三月三这天,家乡的人们还把荠菜铺在灶台上、板凳上、床上,认为可以去除蚂蚁等虫害;把荠菜放入棉衣、羽绒衣内,认为可防衣服不被虫蛀;妇女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更香。
(指导老师 徐丽君)
三月三,暖和的春天到来了。我和奶奶挎着小篮子,来到郊外采摘荠菜。柔和的春风抚摸着我的脸,小草绿油油的,野花星星点点。我像一匹小马驹,到处奔跑撒欢。
野外的荠菜遍地都是,我们将开着白色小花的荠菜一棵棵放入篮子里。不一会儿,我们的篮子就满满的啦。我和奶奶来到小河边,将荠菜洗得干干净净的。
回到家,奶奶将荠菜和鸡蛋放进锅里同煮。当鸡蛋煮到半熟时,奶奶把蛋捞出来,将蛋壳轻轻敲碎,又放进锅里煮。奶奶说,这样可以让荠菜的汁液全部煮进鸡蛋里,味道更浓郁。
荠菜鸡蛋煮好后,剥开一看,蛋白变成绿色的了。咬一口,清香扑鼻,味道好极了。
“为什么在三月三这天要吃荠菜煮鸡蛋呢?” 我好奇地问奶奶。
奶奶笑眯眯地说:“这是祖宗传下来的。我小时候,奶奶和妈妈也是这样煮给我们吃的。三月三,不忘吃鸡蛋,中午吃了腰板好,下午吃了腿不软。”
爷爷听了奶奶的解释,乐呵呵地说:“相传,荠菜煮鸡蛋这一习俗和大唐宦官高力士有关。唐肃宗上元元年,高力士被人陷害,被流放到黔阳古城。那年三月,他看到漫山遍野的荠菜无人采摘,便采回来与鸡蛋同煮,做成味道鲜美的汤汁,供古城和周边的百姓享用。从此,三月份荠菜煮鸡蛋广为流传,形成了家乡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习惯。”
荠菜在我的家乡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鸟儿花”。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我也不知道。三月三这天,家乡的人们还把荠菜铺在灶台上、板凳上、床上,认为可以去除蚂蚁等虫害;把荠菜放入棉衣、羽绒衣内,认为可防衣服不被虫蛀;妇女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更香。
(指导老师 徐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