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幼儿时期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孩子在幼儿园时期的教学活动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幼儿年纪尚小,生活经验欠缺,人们越来越注重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科学实践活动的结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幼儿园课程与游戏进行结合,用游戏的形式组织课程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一、从实际教学出发,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促进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是在幼儿时期进行教学的最终目的。这一目的要求教师在展开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游戏化的有机结合设置出科学、切实可行的课程,以满足幼儿园教学的实际需求。这要求授课教师在尊重各个幼儿差异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幼儿生理和心理上的特征,为其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让他们在自主活动中获得自我感悟和提升。因为幼儿个体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在设计游戏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游戏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例如,对于尚未形成自律意识的低龄幼儿,更适合简单的集体性活动,教师在设计课程和区域活动时,都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这一特点,使用简单的表达方式,小范围内开展符合低龄幼儿的简单活动。而对于年龄稍大点的幼儿,由于他们具有一定的自律性,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教育下养成了一定固有习惯,因此在课程的游戏设计上则更加倾向于益智性游戏。因此可采取大范围的区域活动以达到调动幼儿积极性的教学目的。此外,由于幼儿间存在着性格差异,教师在设计游戏和区域活动时要有所区分。对于性格活泼外向的幼儿,应考虑参与积极性高的游戏和区域活动;对于性格内向腼腆的幼儿,则应考虑相对静态的游戏和区域活动。例如,引入游戏《赶猪入栏》,游戏前期需准备小凳子6-8个,皮球2个,木棍2根。把小朋友分为四个小组。每两队进行竞争,相对而站。教师发号口令,小朋友传递木棍击动皮球向前。小朋友之间交替木棍,循环击动皮球,直到所有的小朋友都交替完毕,然后队伍交换场地,速度最快的小队赢得比赛。这个形式简单的游戏充满了趣味又极具针对性,充分锻炼小朋友的合作能力以及判断能力。又如在引入游戏《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设计环节,教师可设计性格外向的幼儿扮演老鹰角色,性格内向的幼儿扮演小鸡的角色,同时又要不断鼓励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的转换,感受不同角色带来的游戏体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在结合设计游戏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区域规划的合理性,区域划分的不同会在课程中带来不同的影响,不合理的设定会导致活动开展过程出现各种混乱问题。
二、游戏模式多元化,提高教学活动效果
由于幼儿对待新鲜事物常常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频繁采取单一的游戏模式,往往会导致幼儿的好奇心下降,从而失去游戏兴趣,游戏与区域活动的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应当将多元化的游戏模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如在数字教学的课程中,改变以往的顺序数字游戏模式,以圆形活动区域游戏取而代之。设计游戏《不能说的数字》时,以数字5为例,所有含有数字5的数都不能说,以拍手次数方式表达数字5,淘汰出现错误的幼儿,这样教学就变得更加具有竞争性和趣味性,而不再是单调无味的课堂。教师还可以提高游戏的难度,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锻炼幼儿的注意力,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还可以设计《数字跨步游戏》,选取一块空地,在二十米外划线,每两名幼儿参与一轮游戏,同时说出10以内的数字,说出数字大的幼儿可前进一步,若两人说出的数字相同,则两人都不前进,反而都向后退一步。教师也鼓励游戏外的小朋友积极思考,为参与游戏的小朋友出谋划策。幼儿不知不觉地在游戏过程中增强对数字的理解,在收获游戏乐趣的同时,对数字大小比较也会更加清晰明了。
三、注意课程游戏化的生活性
由于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很大一部分与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师的授课内容和生活密切结合。因此,教师在展开课程游戏化活动时,常常将生活化的问题融入其中,以达到培养小朋友的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兼顾教学内容游戏性和生活性的基础上,将生活中幼儿们不易理解的现象和活动加以利用到区域活动和游戏中去。但由于幼儿的认知体系构建尚不完全,在面对一个新的环境时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采用结合生活化的游戏能够有效的帮助小朋友适应新的环境,学会新的生活技能。例如,为训练幼儿的独立吃饭的基本生活能力,教師可以设计模拟喂小动物吃饭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自己吃饭。游戏前期准备不同的食材模具,分为可食用和不可食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辨别哪些食物可以食用,哪些食物不可食用。这个游戏教学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辨别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幼儿独立吃饭的基础生活能力,逐步养成独立吃饭的好习惯。例如,在瓜果的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观察瓜果浮沉的游戏,让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反复试验,与小伙伴讨论,通过自己的观察瓜果的生熟度对浮沉造成的影响。这样在增加幼儿生活经验的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游戏参与度。借助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融入到游戏教学内容中,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增长见识,对他们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课程游戏化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自主思考能力,还提高了幼儿新事物的探索能力和兴趣。良好的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总结:
由于幼儿在幼年时期的受到的教育在他们未来成长过程中占据不可撼动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人们密切地关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水平的提高,这也成为了社会讨论的热点之一。经过探究发现,提高幼儿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加强课程游戏化的融合。在具体运用这一策略的过程中,为达到教学效果有效化,幼儿教师应在设计课程游戏的准备阶段以及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以结合实际教学作为出发点,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学会知识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设计多元化的游戏模式,达到提升区域活动的效果,充分利用小朋友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学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游戏与生活的联系,将游戏活动内容与生活常识相结合,让幼儿们将在游戏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有利于幼儿学习生活常识,并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将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相结合,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达到促进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杨玮.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J].长江丛刊,2017,(9).
[2]葛婷婷.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中的室内游戏探索[J].读与写,2019,(2).
作者简介:何含姣(1993.3-),女,籍贯:内蒙古,单位河套学院,职称助教,学位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一、从实际教学出发,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促进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是在幼儿时期进行教学的最终目的。这一目的要求教师在展开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游戏化的有机结合设置出科学、切实可行的课程,以满足幼儿园教学的实际需求。这要求授课教师在尊重各个幼儿差异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幼儿生理和心理上的特征,为其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让他们在自主活动中获得自我感悟和提升。因为幼儿个体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在设计游戏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游戏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例如,对于尚未形成自律意识的低龄幼儿,更适合简单的集体性活动,教师在设计课程和区域活动时,都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这一特点,使用简单的表达方式,小范围内开展符合低龄幼儿的简单活动。而对于年龄稍大点的幼儿,由于他们具有一定的自律性,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教育下养成了一定固有习惯,因此在课程的游戏设计上则更加倾向于益智性游戏。因此可采取大范围的区域活动以达到调动幼儿积极性的教学目的。此外,由于幼儿间存在着性格差异,教师在设计游戏和区域活动时要有所区分。对于性格活泼外向的幼儿,应考虑参与积极性高的游戏和区域活动;对于性格内向腼腆的幼儿,则应考虑相对静态的游戏和区域活动。例如,引入游戏《赶猪入栏》,游戏前期需准备小凳子6-8个,皮球2个,木棍2根。把小朋友分为四个小组。每两队进行竞争,相对而站。教师发号口令,小朋友传递木棍击动皮球向前。小朋友之间交替木棍,循环击动皮球,直到所有的小朋友都交替完毕,然后队伍交换场地,速度最快的小队赢得比赛。这个形式简单的游戏充满了趣味又极具针对性,充分锻炼小朋友的合作能力以及判断能力。又如在引入游戏《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设计环节,教师可设计性格外向的幼儿扮演老鹰角色,性格内向的幼儿扮演小鸡的角色,同时又要不断鼓励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的转换,感受不同角色带来的游戏体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在结合设计游戏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区域规划的合理性,区域划分的不同会在课程中带来不同的影响,不合理的设定会导致活动开展过程出现各种混乱问题。
二、游戏模式多元化,提高教学活动效果
由于幼儿对待新鲜事物常常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频繁采取单一的游戏模式,往往会导致幼儿的好奇心下降,从而失去游戏兴趣,游戏与区域活动的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应当将多元化的游戏模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如在数字教学的课程中,改变以往的顺序数字游戏模式,以圆形活动区域游戏取而代之。设计游戏《不能说的数字》时,以数字5为例,所有含有数字5的数都不能说,以拍手次数方式表达数字5,淘汰出现错误的幼儿,这样教学就变得更加具有竞争性和趣味性,而不再是单调无味的课堂。教师还可以提高游戏的难度,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锻炼幼儿的注意力,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还可以设计《数字跨步游戏》,选取一块空地,在二十米外划线,每两名幼儿参与一轮游戏,同时说出10以内的数字,说出数字大的幼儿可前进一步,若两人说出的数字相同,则两人都不前进,反而都向后退一步。教师也鼓励游戏外的小朋友积极思考,为参与游戏的小朋友出谋划策。幼儿不知不觉地在游戏过程中增强对数字的理解,在收获游戏乐趣的同时,对数字大小比较也会更加清晰明了。
三、注意课程游戏化的生活性
由于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很大一部分与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师的授课内容和生活密切结合。因此,教师在展开课程游戏化活动时,常常将生活化的问题融入其中,以达到培养小朋友的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兼顾教学内容游戏性和生活性的基础上,将生活中幼儿们不易理解的现象和活动加以利用到区域活动和游戏中去。但由于幼儿的认知体系构建尚不完全,在面对一个新的环境时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采用结合生活化的游戏能够有效的帮助小朋友适应新的环境,学会新的生活技能。例如,为训练幼儿的独立吃饭的基本生活能力,教師可以设计模拟喂小动物吃饭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自己吃饭。游戏前期准备不同的食材模具,分为可食用和不可食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辨别哪些食物可以食用,哪些食物不可食用。这个游戏教学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辨别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幼儿独立吃饭的基础生活能力,逐步养成独立吃饭的好习惯。例如,在瓜果的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观察瓜果浮沉的游戏,让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反复试验,与小伙伴讨论,通过自己的观察瓜果的生熟度对浮沉造成的影响。这样在增加幼儿生活经验的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游戏参与度。借助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融入到游戏教学内容中,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增长见识,对他们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课程游戏化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自主思考能力,还提高了幼儿新事物的探索能力和兴趣。良好的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总结:
由于幼儿在幼年时期的受到的教育在他们未来成长过程中占据不可撼动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人们密切地关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水平的提高,这也成为了社会讨论的热点之一。经过探究发现,提高幼儿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加强课程游戏化的融合。在具体运用这一策略的过程中,为达到教学效果有效化,幼儿教师应在设计课程游戏的准备阶段以及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以结合实际教学作为出发点,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学会知识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设计多元化的游戏模式,达到提升区域活动的效果,充分利用小朋友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学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游戏与生活的联系,将游戏活动内容与生活常识相结合,让幼儿们将在游戏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有利于幼儿学习生活常识,并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将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相结合,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达到促进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杨玮.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J].长江丛刊,2017,(9).
[2]葛婷婷.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中的室内游戏探索[J].读与写,2019,(2).
作者简介:何含姣(1993.3-),女,籍贯:内蒙古,单位河套学院,职称助教,学位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