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散点取材”型散文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tao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文引路】
  晒 秋
  ◎段吉雄
  蟋蟀一声紧似一声的弹奏声中,村庄日渐丰腴。从田野里飘出来的风挟裹着瓜果醇香,沿着那条深邃小路踢踏踢踏就走进了季节深处。天空一副了无心事的样子,像是被水濯洗过,清爽,干净,素衣猎猎。
   藏在岁月深处的镰刀被季节唤醒,在月光下被磨去斑斑锈迹。刺啦刺啦,刀刃紧贴着纹路细腻的石片,在月牙一样的磨石上面荡着秋千,渐渐闪出银色光芒。当月光开始在镰刀上打旋的时候,磨刀声停了。农人用粗壮的大拇指肚在刀刃上轻轻荡着,手上能感到刀锋的寒气,听得到刀刃触摸指纹沟壑的声响。镰刀磨成这样,干起活来才不会拖泥带水。收割庄稼,一下就是一大把。就是伸向天空收割云彩,也是轻轻一挥,就会揽下满怀五彩缤纷。
  一墙之隔的老牛梦呓般的咀嚼被打断,摆动着尾巴送走悠闲梦境,踱步走进季节的繁忙中。男人腰上插着两把镰刀,身后是老牛健壮的身影,像是要仗剑闯荡江湖。他们同步迈出农家小院,消失在牛铃铛摇曳的清脆中。院子里模糊的轮廓渐次清晰。先是挂在屋檐下的辣椒、黄豆,然后是堆砌的玉米、芝麻。女人推开房门,打着哈欠来到院子中央,扫一眼天空。太阳挣扎着,一点一点地蠕动着,光线从罅缝中迸出。仅扫一眼,女人便知晓今天是个大晴天。她把衣服掖了掖,撸起袖子,忙碌起来。
  水泥地上,原本灰白的颜色现在却是一片深沉。蒙在玉米上面的塑料布有一层细细的水珠,看来昨夜的露水确实不小。女人边抖动着塑料布边在心里盘算着,今天院子里的粮食怎么晒,地里的农活怎么做。心里想着,手脚不停歇,轻轻一脚就叩开紧闭的鸡笼门。早就欠着颀长脑袋的那群生灵争着从笼子里出来,挤在门口谁也不肯让谁。还是那只一身雪白羽毛、顶着红润鸡冠的占得上风,成功突围,趾高气扬地踱着步,一个跃身,飞到院墙上,抖搂着身上的羽毛,引颈放喉。
  村庄在激昂的呼唤声中彻底醒过来。女人此时已经把院子里扫干净了,灰尘、露水,还有喧嚣,以及一夜的慵懒。水泥院子还需要再晾晒一下,要经过太阳的消毒才能把粮食铺在上面,不然容易返潮。趁着这个功夫,她还有不少事要做,一边呼喝着赖床的孩子,一边走向厨房。
  面团意气风发坐在锅中盆里,膨胀的面团都快要溢出来了。这季节发酵,不加点温度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种效果的。看到这盆发酵好的面团,女人心里很欢喜,如同这个沉甸甸的季节带给她的喜悦。屋子里,玉米、花生、芝麻已经堆得插不下去脚了,只好挪到屋檐下。还不止这些呢,地里还有,雪白的棉花还未来得及摘,长得快要撑破地面的红薯还需要个把月沉淀。满院子都是醇浓的果浆味。雪白的面团在案板上来回滚动。满身热情顺着胳膊汩汩流进面里。千揉百转之后,放进笼屉,按上锅盖,蒙上湿布,灶膛里塞上两根干硬的松木棒子,火舌一下子就伸出来了。
  女人快步走出厨房,秋阳已经在院子里铺上金色地毯。是时候了,她一伸手,先把那黄豆荚从屋檐下抱下来,几步走到院子的一边,胳膊轻轻一抖,豆荚就均匀地铺在了地上,无需再去翻动。满屋玉米也需要太阳猛晒。女人半蹲着身子,两手轮流捡起玉米,揮臂把它们掷出门。那些玉米棒子撞击在地面,尖叫着、蹦跳着,朝远处滚去。也有玉米粒从上面脱落,在院子里打着口哨。很快,院子就变了样,金色一点一点吞噬着冷凝。
  女人想起锅里的馍馍,急忙起身。还没到厨房,就有一股甜醇的面香迎了过来。掀起锅盖,腾起的水雾一下子把半个身子都罩住了。她揭起一个冒着热气的白馍,在手里左右倒着,朝坐在院子角落的孩子走去。
  田地里,男人和牛已经把那块泛着油光的黑泥地犁了一半。老牛不紧不慢,与男人默契,十分娴熟地在这块地上走出一条条笔直的痕迹。他们不是在犁地,是在翻阅大地这本厚重而古老的书籍。
  太阳已经跃上山头,薄雾慢慢消失,阳光徜徉在这雾霭中,给山岗和大地都披上金霞。晨霭另一头,女人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走来。男人回过头,看着那个身影,扭回头,鞭子在空中扯一个清脆的鞭花,气沉丹田,喊出整个田野里最得意的声音:
  “嘚——”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7日)
  技法借鉴
  “散点取材”型散文因其取点较多,叙写时用语容易流于粗疏,缺少灵动之气。《晒秋》一文,取材涉及农村动物植物、农具农活等十余种,还有壮男农妇的劳作场面,但因为作者具有高超的淬炼语言功夫,所以文章“晒”出了浓厚的秋天气息,“晒”出了别样的芬芳醇香。
  一、多觉融合。作者一落笔,就调动读者的三种感官进入农村秋景:“蟋蟀弹奏声”诉诸听觉,“瓜果醇香”诉诸嗅觉,“清爽,干净”的“天空”诉诸视觉。生动的“三觉”融合,促使读者也“走进了季节深处”——繁忙有序、辛苦和乐的秋收秋耕生活。
  二、辞格添彩。先说比喻。“秋阳已经在院子里铺上金色地毯”一句,将“秋阳”喻为“金色地毯”,取两者色、态之相似点,据此,下文豆荚、玉米棒子摊晒于“地毯”便有了诗意,“金色一点一点吞噬着冷凝”更为农家院子增添生气。再说比拟等辞格。第2段写镰刀,妙语连珠:镰刀像人一样能被“唤醒”,刀刃在磨刀石上如“荡着秋千”,一种费劲的力气活因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散发出轻松活泼的情趣;作者接着由锋利的镰刀“收割”庄稼发挥奇想,描写它“就是伸向天空收割云彩,也是轻轻一挥,就会揽下满怀五彩缤纷”,把“庄稼”写成可“收割”之物,运用的是拟物的辞格,描写“收割”所得为满满的“五彩缤纷”,又兼用了拈连、借代辞格,于是,劳动场面诗意化,给读者带来出自农田的审美享受。
  三、创新用语。描写用语用他人所未曾用,新奇独特。例如写太阳渐升,文章先运用的动词是“挣扎”“蠕动”,光线是“从罅缝中迸出”;后面用的是“跃上”“徜徉”,体现了物随时移、词因物异的创新用语特色;又如作者用“尖叫着、蹦跳着,朝远处滚去”描写被“掷出门”的玉米棒子撞击地面的情状,脱落的玉米粒则是“打着口哨”,如此鲜活的创新用语,与其说是在形容玉米,不如说是在抒发劳动者的幸福愉悦之情。   四、议论点睛。文章在叙写中自然插入一两句精到的议论,言简意赅。描写老牛“不紧不慢”“娴熟”地犁地,作者插入一句生动形象又含义深邃的议论:“他们不是在犁地,是在翻阅大地这本厚重而古老的书籍。”句中的“翻阅”,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对农人勤劳品质的赞美,对农耕文化传承者的致敬,全都寓于其中,给读者留下的沉思空间是多维的。
  五、一字留韵。文章用一个有拖音的象声词“嘚”结尾,余音袅袅。“女人”送早饭到田头,作者为“男人”精心构建了动作群描写——“回”“看”“扭”“扯”“沉”“喊”,文章立意由物及人及情,“嘚——”这个“最得意的声音”直抵读者心灵并弥漫回旋:劳动者的奋斗之乐、收获幸福;新农村的人际和谐、生活美满……
  【我仿我秀】
  晒老街
  ◎苏佳佳
  碎霰落地,我踏着青石板,撑伞独行,心生些许惆怅。
  耳畔传来悠悠琴声,我不觉加快步伐。拐角处有一老妪,发已斑白,眼角皱纹条条可见。可她的手指依旧灵动,眼神依旧明亮,细指翩飞,已奏出一曲春天之曲。环顾四望,无人;老妪眼里亦无人。她一与她的音乐独处,心里就漾起幸福涟漪,她只愿与她的音乐为伴,物质上的孤独已随风远去。
  雨不停,老街上空弥漫着一股似雾非雾的水汽。伸手去接水汽,却是剪不断,理还乱。我不禁思忖,城里恐怕难以看到这等澄澈的薄雾,因为城中早就掺杂了车水马龙的芜杂。这条静卧在城市一隅独自感叹岁月流金的老街,这条独处一方默默呼吸历史的老街,虽然没有多彩的霓虹灯,没有成箱成柜的奢侈品,没有高楼林立的气势,没有人喧车鸣的喧嚣,却因为一份安静的独处而拥有了新的高度。浮华的外表容易沦为外在的粉饰,而老街拥有的却是灵魂的高度,是现代城市难以企及的高度。
  老街两旁大多是一座座黑瓦白墙的老屋,木门多半破旧,墙壁也被岁月染成烟灰色。透过门缝和模糊的窗纸,依稀可以看见室内陈设:地上是黯淡的石砖,木柜木桌虽老旧,却是一尘不染;木凳或藤椅前总摆着老式的“大屁股”电视,传出别有韵味的戏曲声。即便简陋如此,家家户户的屋旁总有几点生机盎然的绿意,或是长在白瓷盆中的铜钱草,或是爬满一墙如绿浪般的爬山虎,或是摆在窗台上的吊兰、芦荟……更多的则是不知名的小花小草,墙根边、红砖缝里、屋边的淤泥中……处处可见它们茁壮生长的身影。
  鼻翼猛然飘来一阵清香,像春天的蜗牛在泥土里等待的味道,像草木浇灌后产生的土腥气。顺味寻找,发现那味儿是从渔船中飘出来的,缓缓向空气推销着袅袅茗香——是茶香。想起了那甘心做几千年茶仙的陆羽,烟熏火燎的年代,万物羁绊不了他品茶的心。他与茶独处,什么样的愁闷都会烟消云散。能抚平陆羽心绪的,是一种境界,一份停留在凡尘之外的自律,一种甘与茶相处的心灵。
  雨渐停,天色向晚,天际泛出一抹鹅黄。街边的桂花含雨而发,芳心半吐。我禁不住走近,只见一粒粒滚动的水珠点缀在花瓣之上,那些淡黄的桂花好似羞红了脸,晕起阵阵红光。回过神来,又忍不住为自己的联想沾沾自喜。川端康成在《花未眠》中说:“凌晨三点发现海棠花未眠,我大吃一惊。”是怎样的闲情雅致才会引发这样的感慨?是一份以心与花相处的情调,一份与花美美与共的合二为一。
  月已如钩,晚风徐徐,吹动思绪,我心不再惆怅。老街虽“老”,但沉淀着高楼大厦缺失的“歲月静好”,气质未老,生态未老。倏然间,桂树枝叶轻微抖动,一个小精灵振翅抖落雨滴,向狭窄的天空飞去,留下两声鸣叫:“叽叽——叽——”
  点评
  这篇“散点取材”型散文借鉴范文淬炼语言的五种技法,生动而有个性地“晒”出老街古朴宁静的本色气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味道和淡泊前行的生活节奏;引用名人名句,与描写自然结合的议论,结尾描写的两声鸣叫,都使文章形散神聚,富有余韵。
其他文献
一个人烦恼起来是没有边际的,不如弄一扁舟,回到宽阔的宇宙中去,这样便能心若广宇。  孟子有言:“伯夷隘,柳下惠不恭。”如伯夷之义,又怎会隘呢?是因为有“柳下惠之风”。“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不错,伯夷大义,以身殉国,但任何值得为它死的东西,肯定也值得为它生。再观柳下惠,真是“不恭”啊,再小的官也做,被人背弃也无所谓。这样的风度,这样的心量,真叫人敬佩。  由此看来,
期刊
★作品简介★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是英国著名的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全书分为四卷:《小人国游记》《大人国游记》《飞岛国游记》《慧骃国游记》。作品描述一个英国医生格列佛,航海到几个国家的离奇旅行和种种遭遇,集中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辛辣地讽刺和批判了英国的内政与外交政策,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同时也鞭挞了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
期刊
聚焦热点  2019年2月15日,《最强大脑》第六季如期开播。在“脑力争霸”的精彩大戏中,18岁女孩王崯清逆袭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  2014年《最强大脑》第一季开演时,王崯清就开始关注这一节目了,她对节目选手充满艳羡,同时暗下决心,努力提升自己,将来挑战最强大脑。  自那以后,王崯清想尽办法向目标靠近。参加《最强大脑》全民海选,参加世界脑力锦标赛,获得《最强大脑》参赛资格……五年时间,王崯清终于
期刊
事件回放  近日,媒体暗访发现,青岛莱西腐烂变质的落地苹果被大量送往青岛海升果业被加工成果汁。相关部门检查时发现,大量腐烂苹果通过了拣选流水线。可按照公司张贴的标准,这些苹果都是不符合标准的。该企业称,果汁档次高,95%出口,后改口称全部出口。  (选自“看看新闻”,2018年10月16日)  时事鲜评  好的出口,差的内销,内销外销的质量差别大,这种“双重标准”现象一度并不鲜见,当然如今已有很大
期刊
许多人都曾怀揣过雄奇瑰丽的志向:“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有的人想登顶珠峰,去体验“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泛舟西湖,去品尝那“纵一苇之所如”的轻松;有人想攀上泰山看日出,去领略那喷薄而出的一轮朝阳万道霞光的红艳、火热、炽烈、奔放;有人想去大漠骑汗血马,去寻觅那意“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旷远、苍凉、悲壮、清幽……  可是,忙活一年,辛劳一生,到头来哪儿都没有去,总是蜗居在自己立足的“雷池”“
期刊
李老师听完几位同学的发言,满意地点了点头,总结道:“经过这样的讨论之后,大家对于如何运用‘误会法’,使文章跌宕起伏是不是有了深刻的理解呢?现在给你们十分钟,运用‘误会法’,写一个作文片段。”  十分钟后,毕月晨第一个举起了手:“我写的是自己经历的一件事。我读一下: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凛冽的北风呼呼地刮着,怒嚎着,如咆哮的狮子。下晚习了,别的同学都由父母接走了,而我的父母却从来没有接过我,他们从不关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我们不妨试想,假如这师徒中有人今天重回大唐旧地,将会如何呢?请展开想象,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击】  续写经典故事,务必继承原作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结局。倘若所续写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较大地违背了原作中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那么,这样的续写势必难以让读者
期刊
【编者按】  语言非常神奇,它能让每一个走进它的人插上奇妙的双翼,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自由飞翔。纵观古今,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多少驾驭语言的能人高手!他们那些严谨的论著和雄辩的演说,或鞭辟入里,扣人心弦,或机智幽默,令人捧腹,似一串串晶莹的珍珠撒落世人心田,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语言的精当优美不只是文艺作品的特权,也是议论文应当追求的品格。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期刊
(一)渔家傲  ◎李利军  表妹结婚,我开车带着表弟,从上海赶回泗阳参加婚礼。  路过蒋坝已日近午时,厨师表弟职业病犯了,说,去年在电视里看到,蒋坝在搞什么百船宴,看看吧。  边走边看风景,一下子就到了湖边,车无法通行了。  湖边只有孤零零的两三户人家。一个老汉正在院外一小块水泥地上翻晒着泥鳅。老汉红红的脸庞,宽松的大腰裤,对襟褂子纽扣不扣,露出黑红的胸膛,一看,就是个每天干活,并且喜欢喝两口的人
期刊
一、《茶馆》所反映的时代以及矛盾冲突  三幕话剧《茶馆》,通过在茶馆中活动的各色各样的人物,依次反映了三个时代长达50年的社会生活。在这50年间,社会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但是作者并没有正面描写这些事件,而是选择北京城内一家老茶馆,通过它的变迁和在其中活动的各种各样人物生活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透露社会的变化。作者曾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式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