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复习中的应用初探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j1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的学习一直是学生的难点。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文言知识点,可以让学生高效地复习文言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 文言文复习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为什么会怕文言文?一方面是认为文言文学而不用,只是为了考试,兴趣不高;另一方面,文言文在中考试卷中考查的难度不高,为了“保住”这部分的得分,学生需要熟记熟背很多的文言知识点,有畏难情绪。而今年中考改革,加入了课外文言文的考查内容,一味地“死记硬背”已不能完全应对。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于是思维导图就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中。
  二、思维导图及其特点
  思维导图(Mindmap)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博赞在研究脑神经生理科学的基础上,受达·芬奇、爱因斯坦等人的笔记启发,提出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化的技术”。它能够通过关键词、线条、图像、色彩、数字、符号等元素来展现各种信息间的联系,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向外发散出数量不等(少则个位数,多则成千上万)的节点,每一个节点都与中心主题连接,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次向外发散,总体呈立体放射结构。
  思维导图充分调动人们的大脑来记录和表达思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和技巧,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
  在我们日常的复习中,最常用的梳理知识点的方式就是做线性笔记。传统线性笔记是指像一条线一样,从左到右写完一行,写完了再接着往下写一行,以此类推,最后非常难看清楚。思维导图和传统的线性笔记相比有自己的优势:
  第一,思维导图的图像一目了然,分支和关键词等信息能更好地让人把握关键信息。思维导图有多种颜色,可以有效刺激大脑,让人印象更加深刻,还有一些小图标也会使思维导图的可读性、可看性更强,更有趣味。而且,正是因为有这些分支和关键词,才锻炼了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方便后续的复习。
  第二,画思维导图是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归纳和表达自己所学的信息,经过知识的消化,掌握的效果自然更好,用思维导图的图像、分支和关键词来表达,又进一步增加了趣味性。
  此外,思维导图的结构是发散的,非常利于发散性思考和创造性思考,也容易添加新的内容。而传统的线性笔记中,如果要在两行文字间添加新的内容,就会变得密密麻麻,既不好看,也不利于总结。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复习中的运用
  1.学生自主梳理归纳知识点
  每学完一课,教师会布置思维导图作业,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对文言实虚词的梳理。
  从课文理解来说,可能涉及写作背景、叙事内容(《桃花源记》)、游踪(《小石潭记》)、作者心情变化(《小石潭记》)、说明顺序(《核舟记》)、写作手法(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等。学生根据课上所学,自主梳理。
  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可以有很多分类。比如,将一课中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进行分类;将一课中的一词多义进行梳理;梳理词类活用时,分清哪些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哪些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现象,也是重要的考点。那么多的句子,那么多的词,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不仅困难,而且容易混淆。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要理解字词的多个义项。当我们看到一个多义词,脑海中就要出现词的多个释义,然后联系上下文,再确定该字词在文中的含义,这就是使用思维导图来辅助记忆的方法。
  比如,对“之”这个多义虚词的识记。首先,要记住“之”这个虚词所具有的多个含义,如结构助词“的”、提宾的标志、代词、语气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等。然后理解在不同的句子中“之”字的不同解释,如“何陋之有”中“之”是“提宾的标志”;“忘路之远近”中“之”是结构助词“的”;“久之”中的“之”是语气助词;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是处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不翻译。由此,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学生可以自如地记忆“之”字在文言文中的多种含义,而不是去机械地记忆。
  将文言文中的常用字词进行归纳,有助于我们积累大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以及古汉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也需要学生进行复习,避免遗忘。用自己完成的思维导图来复习,并将复习的内容辅以色彩、图标等,不仅更加直观,记忆时也增添了些许趣味。
  2.批改思维导图
  评价标准:(1)主题词是否明确。(2)梳理思路是否清晰。(3)归类是否出现错误。(4)总结归纳是否全面。(5)是否有知识性的错误。(6)是否美观。
  3.课堂反馈
  选出典型的思维导图作业,在课堂上进行评价反馈。
  先让学生说明自己的思路,好的方面给予肯定,不足之处指出问题所在。
  另外,文言词汇积累方面,教师要指出知识性的错误。
  4.做到融会贯通
  文言文词汇的积累绝不能局限在一篇课文里。学完一個单元或是整本书,要求学生就“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对多篇文言文进行梳理,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将某一个词作为中心,将多种用法一步一步地构建思维导图,使记忆更加有序化、整体化、高效化。
  四、思维导图在文言文复习中的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思维导图来复习文言文,打破了学生背诵一堆资料的模式,让学生在“涂鸦”中完成知识的梳理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创新思维
  虽然是复习,但是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点梳理的方式、对于课文内容的把握、在归纳整理过程中渗透的逻辑顺序,都会有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体现出来。在不断地温故知新中,学生的思维也在不断发散。
  3.高效复习
  常规的复习模式是,老师发放资料复习或是学生自己整理笔记。思维导图具有直观、可视、有趣味性的特点,而且是学生自主完成的,这些都能使学生在个性化的操作中落实对知识的学习。
  4.符合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常规的文言文复习,就是老师带着学生梳理词句,基本上都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复习。思维导图却能够看到学生的思维方式。
  以《小石潭记》为例,有的学生将游踪作为一个分支,作者的情感作为一个分支,有的学生把游踪作为一个分支后,会将作者的情感作为游踪的小分支,有的学生会把写了哪些景物和写景的方法作为一个分支,而有的学生则会把写了哪些景物和写景的方法各列一个分支。这些和学生的认知、思维方式有关,思维导图的不拘一格,能充分展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复习的有效性,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总的来说,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而其较大的可伸缩性,顺应了大脑的思维模式,使学习者的主要精力能够集中到关键的知识点上。所以在初中文言文的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文亚《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年第12期。
  [2] 李海、蒙雅芳《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教学动态(学周刊)》2019年第13期。
  [3] 陈继青、李先慧《语文课运用思维导图的误区及对策》,《教研天地》2015年第7期。
  [4] 蔡晓琳《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年第1期。
  [5] 范蕊《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8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产物,融合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资源,整体提高教与学的效益。在民间故事文本的教学中,运用微课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语言实践,丰富文本内涵,让语言的学习延伸至课外,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微课 民间故事 价值  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产物,微课围绕教学目标要求,有效地融合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资源,不仅能充实课堂教学的
摘 要:想象力是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有人认为想象力是不切实际、毫无用处的,其实不然。很多学科的知识并不能直观体现,需要学生发挥想象来理解,语文作为一门蕴含丰富想象力的学科,培养学生想象力既是其教学目标又是其教学的手段,尤其在写作、阅读等教学中,想象力的作用更为明显。同时,想象力是学生生活、未来工作的一项重要能力,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灵感,增添生活乐趣,创新工作模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
一、根据文本特点,创新教学方法  1.标点运用的现状分析及问题来源  标点除了拥有特定的语法功能之外,还能奇妙地传达出语言文字无法替代的细腻的情感波动及其背后微妙而又独特的人物形象。但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标点的这一功能往往被忽略了。  从教学的角度看,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使得标点教学成为小众方法,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通常会跳过对标点的分析,以致于错过若干细节。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学生对标点的认知仅仅停留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小学语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其中,拓展阅读成为小学语文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开展并不顺利。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效果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拓展阅读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如加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
摘 要:语文是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其中阅读作为重要的教学模块之一,一直以来都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如何积极打造新时期的有效阅读课堂,在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作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理论学习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生 语文 有效教学 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
摘 要:新课改实行后,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当学生具备一定人文素养后,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时期,而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元素,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效果是明显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以及当前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并提出了培养人文素养的
摘 要:初中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使他们形成根深蒂固的爱国主义情怀。道德与法治是中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重要课程,在课程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依托道德与法治教材,结合当前初中生的思想道德现状,探索如何在课程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爱国主义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生立德树人教育的
摘 要: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各阶段的文学作品鉴赏标准有明确要求,中考对现当代散文阅读理解的考查比重也有较大幅度提高,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要点,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探讨把握文学作品鉴赏要点和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文学作品 鉴赏要点 鉴赏能力 培养方法  文学作品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社会形态,是一种思想象征,它不仅
摘 要:提高教学实效性是每个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追求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有很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最有效的。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均会提高,学习效率会大幅提升。基于此,本文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轻松课堂氛围的打造、趣味性教学方式的运用、激励性教学评价的实施几个方面,就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兴趣激发 策略  兴趣是强大的内驱力,学生对某一
摘 要:阅读在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阅读能提升人们的文化涵养并增长见闻,对学生来讲也是如此。但是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师生不重视课内拓展与课外阅读;即使有课外阅读,也是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学生被迫跟随教师的思路思考;同时,课外阅读也只是重视语法与句式的分析,忽视了其中的情感体验等等,这些问题都影响着课外阅读自身价值的发挥。为此,教学专家和学者提出了深度教学理念,即倡导基于价值引领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