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术规范教育 推进学风制度建设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370724q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1年11月7日,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特别强调:“大力加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加大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力度,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加强学术自律,推进学风制度建设。”本研究对接受学术规范教育前后的大学生发放问卷,对在校大学生对学术规范的认识、对学术规范教育意义的理解、对学术规范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做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论对在校大学生的学术规范教育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学术规范教育;现状和建议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易搜索”、“易转载”、“易发布”,学术研究所涉及的主体从个别的研究者扩展到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数字时代为学术研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学术规范带来了冲击。近年来,大学教授、大学生“抄袭、剽窃”等学术失范行为屡屡发生,暴露了学术规范中存在的“学术规范教育缺失”的短板。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规模已达3000万。自2002年至今,随着学术规范越来越被重视,在校大学生的科学道德素养总体上呈现良好趋势,但学术失范的现象依旧时有发生。为增强学生学术规范意识,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学术规范水平,华中科技大学从2006年起,为新闻学院大三学生开设了《学术创新与学术规范》专题课,受到学院和学校的重视和肯定。为了重申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学术规范教育的意义,检验此次学术规范教育的成果,找出学术规范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2011年12月中旬,我们做了以下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内容和方法
  调查对象。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在校大四本科生,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1份;华中科技大学其他学院(主要针对外国语学院和社会学系)在校本科生,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合计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198份,回收率90%。在被调查的人员中,新闻学院的学生全部接受过学术规范教育,其他学院的学生则没有接受过此次教育。
  调查内容。问卷内容包括在校大学生对学术规范的认识、对违反学术规范行为的认识、对学术规范教育的认识,学术规范意识水平和对开展学术规范的建议5个方面共10个问题。经小范围预调查修订问卷后发放。
  调查方法。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的方法,将问卷分为接受过此次学术规范教育和未接受此次学术规范教育两部分,分别录入计算机。用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继而将两部分数据做比较。
  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在校大学生对学术规范的认识。
  你关注过学术规范吗?选项设置为:A.经常关注,B.有时关注,C.偶尔关注,D.几乎不关注。新闻学院学生101人中,有62人表示经常关注,34人表示有时关注,5人表示偶尔关注;其他学院学生有20人经常关注,37人偶尔关注,40人几乎不关注。可以看出接受过此次学术规范教育的学生更关注学术规范。具体数据统计情况如图1:
  你熟悉政府、学术组织或者学术刊物发布的学术规范吗?接受过此次学术规范教育情况的101人中有21人非常熟悉,55人不太熟悉,有一定了解,30人不熟悉,但听说过;没有接受过此次学术规范教育的97人中仅有3人非常熟悉,24人不熟悉,但有一点了解,42人不熟悉,但听说过,28人完全没有听说过。由此,可以看出接受过此次学术规范教育的学生大多对政府、学术组织或者学术刊物发布的学术规范有一定的了解,而没有接受过此次学术规范教育的人大多对此类规范没有太多了解。
  第二,在校大学生对违反学术规范行为的认识。
  你认为当前高校学生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严重吗?在接受过此次学术规范教育的101人中有31人认为严重,34人认为比较严重,29人认为存在但不严重,7人认为几乎不存在;在没有接受过此次学术规范的97人中有27人认为很严重,33人认为比较严重,30人认为存在但不严重,7人认为几乎不存在。可见,无论有无接受学术规范教育,在校大学生大多意识到了高校存在学术失范现象,并且多数认为严重或者比较严重,因此加强学术规范教育有现实必要性。具体数据统计情况见图2:
  你认为在数字时代,利用网络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严重吗?选项设置为A.很严重,B.比较严重,C.存在但不严重,D.几乎不存在。在接受过此次学术规范教育的101人中有37人认为很严重,48人认为比较严重,16人认为存在但不严重;在没有接受过此次学术规范教育的97人中,30人认为很严重,37人认为比较严重,15人认为存在但不严重,另外15人认为几乎不存在。由此可以看出接受过学术规范教育的学生和没有接受过学术规范教育的学生对利用网络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现象的看法存在差异。接受过学术规范教育的学生认为此类现象更普遍些。
  第三,在校大学生对学术规范教育的认识。
  你认为针对大学生开展学术规范教育有重要意义吗?选项设置为:A.很重要,B.比较重要,C.开不开展无所谓,D.没有意义。接受过学术规范教育的101人中,有49人认为很重要,42人认为比较重要,7人认为无所谓,3人认为没有意义;没有接受过学术规范教育的学生有30人认为很重要,46人认为比较重要,11人认为无所谓,10人认为没有意义。由此可见,大多数在校大学生认为开展学术规范教育有重要或者是比较重要的意义。接受过学术规范教育的学生比没有接受过学术规范教育的学生认为开展学术规范教育更重要些。
  你认为通过哪种形式接受学术规范教育最有效?接受过此次学术规范教育的学生中有87人认为举办专门讲座或者开设相关课程的形式最有效,10人认为写论文或做研究时老师的指导形式最有效,4人认为通过媒体了解最有效;没有接受过此次学术规范教育的学生有32人认为举办专门讲座或者开设相关课程的形式最有效,30人认为写论文或做研究时老师的指导形式最有效,27人认为通过媒体了解最有效,有8人认为其他方式最有效。可见,接受过本次学术规范教育的学生对本次学习的效果相对满意,因此选择A选项的人较多;没有接受过本次学术规范教育的学生A、B、C三个选项上的分布人数比较平均。具体数据统计如图3:   第四,在校大学生学术规范意识水平。
  你认为以下学术行为哪些是违反学术规范的做法?本题设置了4个参考答案:(1)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 ,(2)造假科研信息,造假数据,(3)利用他人科研成果不言明引用,(4)一稿多投。选项设置如下:A.(1),B.(1)(2),C.(1)(2)(3),D.(1)(2)(3)(4)。接受过此次学术规范教育的101人中有89人选择了正确答案D,另外误选A的有3人,2人误选B,7人误选C;没有接受过本次学术规范教育的97人选择正确答案D的仅有27人,14人误选A,28人误选B,28人误选C。可见接受过本次学术规范教育的学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学术行为是否符合规范。
  你会在论文选题时考虑所要进行的研究可能产生的道德后果吗?选项设置如下:A.一定会,B.有时会,C.偶尔会,D.基本不会。接受过学术规范教育的84人认为一定会,13人认为有时会,4人认为偶尔会;没有接受过此次学术规范教育的26人认为一定会,31人认为有时会,27人认为偶尔会,13人认为基本不会。可见,接受过本次学术规范教育的学生大多数一定会在选题时考虑所要进行的研究将会产生的道德后果,而没有接受过本次学术规范教育的大学生尚未养成选题时考虑所要进行的研究将会产生的道德后果的良好习惯。
  在学术论文中,你会对本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说明情况吗?接受过本次学术规范教育的101名学生中有85人一定会对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说明情况,11人认为有时会,5人认为偶尔会;没有接受过本次学术规范教育的97名学生中有32人一定会对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说明情况,30人有时会,19人偶尔会,16人基本不会。由此可见,接受过本次学术规范教育的学生比没有接受过学术规范教育的学生更倾向于在学术论文中对本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说明情况。
  第五,对大学生开展学术规范教育的建议。
  问卷的第10题是一个开放式命题,问题是:你认为大学生学术规范教育该如何进行,请提出你的意见和建议。接受过本次学术规范教育的101人中有54人建议举办常规性的学术规范讲座或者开设学术规范的课程。其他的人给出了建议并完善了学术研究及其成果的奖惩机制,树立大学师德榜样等,没有接受过本次学术规范教育的97人中有42人建议举办常规性的学术规范讲座或者开设学术规范的课程,其他答案与接受过教育的学生近似。可见,举办常规性的学术规范讲座或者开设学术规范的课程是在校大学生最能够接受的学术规范教育方式。其他学术规范教育诸如完善学术研究及其成果的奖惩机制,树立大学师德榜样等也应当同步建立和完善。
  思考与建议
  第一,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数字时代,在校大学生群体中存在较严重的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2)接受学术规范教育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在校大学生对学术规范的认识程度;(3)在校大学生接受学术规范教育的状况与其对学术规范教育的重视情况成正相关;(4) 在校大学生接受学术规范教育的状况与主动遵守学术规范的状况成正相关。
  以前的研究中,许多学者认为研究生违反学术规范的原因有很多:“不良的社会风气是学生违反学术规范的直接诱因 ”;[1]“高校‘严进宽出’的制度,使高校成为滋生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温床”;[2]“学术制度供给不足是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直接根源”[3],等等。这些意见论及的大都是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学校制度建设问题,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这些研究中都比较少地提及高校学术规范教育的缺乏。本研究通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得出了在校大学生接受学术规范教育的状况与其对学术规范的认知程度、对学术规范教育的重视情况以及其主动遵守学术规范的状况成正相关,而接受过本次学术规范教育的学生比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学生能更主动地遵守学术规范,因此可以认为数字时代大学生学术失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系统有效的学术规范教育,且开展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学术规范教育是规范大学生学术行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第二,相关建议。
  2011年11月7日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特别强调:“大力加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加大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力度,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加强学术自律,推进学风制度建设。”这一观点是符合实际需要的。根据以上调查研究以及分析的成果,我们认为加强在校大学生学术规范教育已刻不容缓,具体来说以下三点值得关注:
  形成以学术伦理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数字时代,在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更容易造成学术失范。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术规范教育的意义不容小觑。此次学术规范教育将媒介素养的相关内容与基本学术规范相结合,形成了以学术伦理为核心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在了解学术规范的同时更了解到规范背后的伦理学意义。这种以学术伦理为核心的学术规范教育体系更容易使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意义。
  完善符合实际的学术规范标准建设。本研究表明,接受过学术规范教育的学生更关注学术规范。本次学术规范教育在内容上注意区别国家规定和学术组织规定,又将所有的规定结合华中科技大学的相关标准进行统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学术规范纷繁复杂,除了政府规定的学术规范外,还有各大学、学术组织颁布的学术规范以及学术期刊规定的学术规范。因此,大学开展学术规范教育时必须针对现实情况统一学术规范标准,使学术规范教育有章可循。
  建立有重点多元化的学术规范教育形式。针对大学生的学术规范教育形式目前比较单一,有学者提出“在研究生和本科生中开设学术规范课程;通过科研强化学术规范意识等”。[4]本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比分析表明,有计划有步骤地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学术规范讲座和设置学术规范课程是开展大学生学术规范教育的首要途径,其他途径诸如完善学术研究及其成果的奖惩机制、树立大学师德榜样、加强论文指导等应该与讲座和课程相配合。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批准号:11JDXF004]
  参考文献:
  [1]蒋华林,吴强,李华.加强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5(1).
  [2]董军,田海平.试论研究生德育的当务之急[J].伦理学研究,2004(3).
  [3]江新华.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D].华东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4.
  [4]王恩华.大学学术失范与学术规范[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05-206.
  (赵振宇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龚君楠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摘要】新闻报道的平衡性原则是新闻媒体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做到热点新闻与传播价值倾向的平衡,对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实现、社会秩序的和谐,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新闻媒体报道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方面的新闻事件,应该呈现不同的观点和诉求,给对立或利益诉求不同的双方平等表达的机会,最终的目标是推进矛盾双方的和解,而不是激化矛盾。新闻媒体坚守传播的平衡性源自新闻报道对于社会传播作用的本质认识
期刊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以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为例,分析地方政府在危机传播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政府在危机传播中的舆论引导策略,以此来建立稳定的公共危机化解机制,实现危机信息的健康传播与公众的价值认同。  【关键词】新媒体;危机传播;政府传播;舆论引导;传播策略  危机事件是指威胁到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突发性事件或灾难性事件(包括潜在威胁事件)。根据美国学者罗森豪尔的理论,对政府而言,危机传播主
期刊
【摘要】四年一届的足球世界杯大战同样是全球媒体一争高下的新闻竞技场。全媒体时代,面对这类重大新闻题材,传统纸媒在新老媒体前后夹击下如何破局?作为全国都市报十强的大河报大胆改革、精心构思、创意至上,充分打通文化、体育、新媒体及各种社会资源,将传统纸媒的世界杯特刊打造成了一个有用、有趣、好玩的全媒体互动平台,为纸媒转型全媒体提供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全媒体融合;开门办报;文艺范儿;互动
期刊
凭借来自草根的优势,民生新闻在纸媒特别是都市报上风行一时。但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当公众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可以随意浏览到各种草根新闻时,很多都市报当年起家的“招牌菜”已经没了多少吸引力。  在信息交互无限发达的全媒体时代,口味越来越刁的读者对民生新闻提出了更高要求,报纸急需给读者调制比以前更有营养的独家菜式。  纸媒民生新闻报道在全媒体时代该如何出招?本文将以大河报2013年以来绿城新闻叠
期刊
●微博成为扩大传统媒体影响力,满足公众文化诉求的重要舞台,新浪微博平台认证的媒体账号已超11万个。  ●媒体微博多角度、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着整个社会的舆论生态,用“微力量”推动着社会发展进程。  ●在越来越多的重大突发事件和公共话题讨论中,媒体微博的表现已经成为网友判断媒体专业性和价值观的重要标准之一。  近年来,数字化网络传播的兴起以及由此带来的传播手段的改变,促使传统媒体开始突破原有的技术局限
期刊
【摘要】时政新闻是我国新闻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新闻形式,它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强大的影响力。目前我国媒体上的时政新闻宣传味、说教味太浓,从内容、语言到形式,都呆板老套、模式化,可读性和感染力差。本文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范例,总结归纳出时政新闻创新出佳作的7条采写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时政新闻;创新出佳作;构建和谐传受关系  时政,时事政治之谓也。时政新闻,古已有之。宋代的邸报是我国可查究的最
期刊
【摘要】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導集体在记者见面会上发表讲话。讲话中,他语言平实、表述生动、风格亲和,体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政治传播理念的转变以及对演讲修辞策略的重视。本文从伯克新修辞理论的视角出发,基于“认同”的核心概念,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其如何结合中国语境,采用认同的修辞策略,构建民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新一届中央
期刊
【摘要】民间科普组织科学松鼠会是当代科普创作的生力军。它以博客群的方式进入网站,开局良好且在持续发展,而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平台,采取独特的科学写作策略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时尚的话题选择与草根式的言说方式是其科普创作重要的特色。  【关键词】科学松鼠会;时尚;草根;科普创作  2008年4月28日,科学松鼠会以群体博客的形式正式上线,随即获得广泛的认同。它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平台进行科普创作,其时尚的话题
期刊
记得叔本华的《论读书》有个观点:20年之内的书最好不读,因为大多无非过眼云烟。回想自己20年来过目的书,也许只有小部分能入叔本华心仪的正典,可谓“不读白不读”,其余大部分恐怕真成为过眼云烟了。而后者又分为两类,一是“读了也白读”,一是“白读也要读”。“读了也白读”的代表是五花八门的热销书,今天大多连书名及作者都想不起来了;“白读也要读”则有种种不得不读的书,如实际所需、情势所迫等。另外,还有一时虽
期刊
摘要: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报道方式,是新闻工作者针对被掩盖或者被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它被称作媒体的利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当前媒体上呈现的一些调查性报道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选题不精、调查不深、批评监督没有威力,致使利器不利,成为无查处结果、问题得不到解决与改进的烂尾新闻。如何使调查性报道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