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赛珠:坦然面对绩效工资的款款而至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t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学校,关于实行“绩效工资”开了好几次会议,对其精神,各个部门以至各位教师,也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次解读中逐步明朗,从最初的懵懂到逐渐理解。曾听到众人纷纷扬扬,也曾看到个别人“义愤填膺”,我却常常陷入沉思。
  绩效工资等同于按劳分配吗?好像有点似是而非,这是我的第一个思考。也许工资改革的本意包括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的考虑,但众所周知,绝对的“按劳分配”不可能实现。不说这种“劳”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其含金量也根本无法人为计算,单是人与人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包括年龄、资历、身体条件等,你就无法真正地“按劳分配”。真要“按劳分配”会很残酷,会失去人性中很多温情的一面。所以,想想还是有点“难得糊涂”才好,只要差距不是太大,只要不是太离谱,大可不必斤斤计较。
  有必要实行绩效工资吗?这是我的第二个思考。也许这次工资改革的确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更体现了公平的原则,可惜现实有时会让你猝不及防。我们看到,这样的工资改革在众说纷纭的同时,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诡异,少了些透明和坦然。也许大家会有了探询他人工资的欲望,有了欲语还休的尴尬。比如,我们不能不说班主任工作的确好辛苦,但因为有了相应待遇,一切都显得理所当然。千斤重担压到一个人肩头,难免会有寻求帮助的时候,但往往又羞于出口(谁叫你有了待遇啊)。而平行班老师即使有心帮忙,却又有一层顾虑在心头:你表现太积极,是否让人误以为你想“篡权”呢?再说有的老师不当班主任,教两个班,你帮了一个班,另一个班帮不帮呢?不能厚此薄彼啊!也许就是在这样的左右为难中,人际关系变得不那么明朗。而我今年不担任班主任,又只教一个班,可以大方地“出手相助”。可作为段长,事务也实在不比班主任轻松,有时不免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因为担任段长,让本不该担任班主任的一位数学老师当了班主任,心中还是觉得惶惶然,好像对不起她似的;以前担任辅导员尽力多管点班级还算正常,如今可算是名不正、言不顺了。如此去想,似乎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显得狭隘,但静心想,人人的心思不也随着绩效工资的实行而悄然起了微妙的变化吗?这样一想,还是“吃大锅饭”好点啊,人与人一团和气,虽也有人嚷着报酬与实际付出不等价,但大抵内心还是相对平衡的。也许只是习惯的缘故,也许也是中国人“中庸”思想在作祟,任何太大动静的改革,大抵都有一个漫长的心理适应过程。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说,适应了便也一切归于风平浪静了,再回到原来又会有人不习惯了。
  绩效工资会不会成为一块考验人性的试金石呢?有时我会无由地这么想。看到会议上那一张张争得面红耳赤的脸,其实那是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压抑已久的公然质疑,只不过是趁着这次工资改革的机会。但我的确不喜欢听到纯粹为本学科争利益的说辞。众所周知,每个学科都有每个学科的难处,也许是有些差异,但并非由学科本身造成,更多是因为当前的教育体制等一些客观原因。可以这么说:“应试教育”下语文、数学教师的确很累,“减负”之后压力稍缓,技能科教师压力递增;素质教育让技能科教师如压大山;课改又让所有的教师全都肩挑重任,谁都不轻松。同为教师,往往也难以理解彼此的辛劳,于是有了争执和相互的不屑。我们校长曾说,“分得越细,矛盾越多”,的确如此。彼此的“据理力争”简直不可调和,而更多荒唐可笑的理由被搬上桌面,更让人哭笑不得。其实,这时候,我们不防抬起头来,放眼四顾,去看一看同行们肩头的那一座座“大山”,也许你无法切身体会它的沉重,但相信至少可以仰望它的高度。一个善于看到对方难处的人,我相信他会折射出迷人的人性光辉。
  因为想不清,所以我更多时候也道不明,而且老是胡思乱想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涉及不到绩效工资的本质。话说回来,我的确也懒得费那份脑力,因为我相信改革的初期有些不完美是难免的,我也相信大多数人的利益还是会得到保证的。如此一想,相信谁都会心平气和,做手头该做的事,静候绩效工资款款而至。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扩大知识积累、强化能力训练的一个有效途径。如果能抓好阅读教学,将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能带动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高效地获取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语言材料,又能提高对语言的感悟与运用能力,带动其他语文素质的综合提高;同时也强化了思维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健康个性大有裨益。    一、释“疑”与激“趣”——引发“探究式”与“专题性”课外阅读    朱
题记:  前几日,接到学部学生办公室刘春荣老师的电话,说《学部通讯》下期“人物专访”约请了俞启定教授,询问我能否在“百忙”中帮忙做个访谈。我虽不是俞老师的亲炙弟子,但从读书到工作,他一直是我很亲近的老师,熟稔自不必说,便很爽快地应下了这个任务。在和俞老师的博士生王欢一起斟酌采访框架后,我们与俞老师约了访谈时间。俞老师很迁就我们,在将近3个小时的访谈中,拍摄电影的童星经历,“上山下乡”中云南建设兵团
2011年3月,一段“杭州小学教师打骂学生”的音频在网络疯传,各界人士反应不一。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及时做出处理,同时,该教师也向被批评打骂的学生及其家长道了歉。此事虽然逐渐平息下来,但在近年同类事件时有发生,颇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当这类事件发生后,一般是教育主管部门介入调查,处理结果也基本定性为教师个体的职业道德问题,对教师进行处罚,以平息众怒。但从防微杜渐的角度出发,我们不仅应从教育管理入手,还应
《中国教师》:熊教授,您好,您对在中小学校开展“女性教育”有什么看法?   熊丙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是只有女生才要受教育,男生也需要受教育。因而,现在不是抓不抓“女性教育”的问题,而是两性都要抓。不应该说是女性教育,谁说女性需要教育男性就不需要呢,难道女性可以讲求“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男性就不需要了吗?没有道理,男女都是平等的。可能有些农村里还有“重男轻女”的现象存在,女生会因为家庭负担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会议室里,悬挂着几幅不大不小的照片,用来纪念校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学家。他们都是些老前辈,如果能活到现在,也都百岁开外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邱椿(名椿,自号“大年”)先生——不是说仪表,而是那独特的表情。一睹之下,其他老前辈大都端庄安详,让人有“即之也温”之感。唯有邱先生双唇紧闭,目光冷峻,呈“愤懑的沉默”状。这就是我崇敬已久的邱先生么?  我“初识”邱先生,在1980年
赵本山小品《捐助》中有两句台词:“感谢中央气象台”“感谢搜狐气象台”,这是明显的“错话”,可是因为错得及时,错得巧妙,立即引发了轰堂大笑,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一位教师在黑板写下一首诗“在一个黄昏的早晨,有一个年轻的老头,骑一匹黑色的白马,杀死一个可爱的敌人”。这首错误百出的“诗”使全班同学兴趣盎然,教师抓住时机,及时点评:这首诗虽然有人物、有情节、有主题,也很押韵,可是句句有矛盾,算不得好诗,作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示例,让学生掌握“归谬法”的特点和方法。  2.通过口语训练和书面表达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归谬法”反驳对方的论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鬼谷子是纵横家的鼻祖,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是他的四个著名学生,纵横家的风采主要在于他们杰出的辩才。他们思维敏捷,能言善辩,能以三寸不烂之舌退百万雄师。我们如何才能像这些纵横捭阖的辩才那样练就一副口吐莲花的“金嗓子”呢?今天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令人惊叹不已。本文就从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视角对教学过程进行一番审视。  一、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教学认识的特性  作为一种人类认识,教学认识遵循人类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认识的一般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发展到实践。教学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在认
我坐在办公桌前,翻开一本书来,静静地享受一时的清闲。隐隐间,一声声的“报告”从很远的地方传过来,清晰而急迫。哪个班里的孩子?老师怎么会不予理睬?想着这些,我起身去探视。寻到二年级一班的门口,只见有一个孩子无助地站着,小脸绯红,那高大的门窗挡住了她的视线,更把她隔在了教室之外。我走过去,帮她推开门,轻轻把她领进去。  教室里,是我熟悉的赵老师。见我进来,他慌忙过来,“哦,这孩子怎么才进来?”我冲他一
陆士桢 我国著名青少年研究者,现任青年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学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曾参与主持国内第一个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系的筹建,筹建了国内高等院校第一个社会工作系。    初春的下午,我来到陆老师办公室的时候,陆老师正在用QQ和她的学生交流。爽朗的笑声、清香的铁观音透露出陆老师的乐观、从容。随着采访的进行,我发现乐观与从容也是陆老师对当今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