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下的出处之择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编版必修上册,在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文库中,将《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编在必修上册第7课下,必有其用意。这两首诗歌同属两汉魏晋时期作品,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渴求在时代中建功立业,而陶渊明原本是彭泽县令,却因不喜官场的污浊之气而辞官归隐。一个追求建功立业,一个热爱田园生活。我们可以通过体会两首诗歌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比较两位诗人的人生理想,探讨不同的人生选择,从而探究两位诗人在相似时代背景下不同的生命思考。
  一、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一首是四言诗,一首是五言诗,在节奏上自然存在差异,而两首诗歌分别采用不同的表达技巧所呈现出的面貌,则使得二者风格迥异。
  就表达技巧而言,《短歌行》以叙事为主,抒情为辅,沿袭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艺术手法上多使用比兴,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等,起兴自如,比喻生动,颇有托物言志的韵味。这首诗还巧妙地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将《郑风·子衿》和《小雅·鹿鸣》两首诗巧妙地融合在诗歌中,从而赋予本诗古朴典雅的情趣,蕴藉深沉。《短歌行》还使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虽然在诗歌篇头抒发了人生苦短的感伤,却在篇尾抒写“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凌云壮志,情感上扬。曹操化用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典故,以周公自比,其雄心也就不言而喻了。在这欲扬先抑中,人生苦短的慨叹与建功立业的雄心交织在了一起,形成了慷慨悲凉的风格。
  《归园田居》(其一)则以写景为主,叙事为辅,通过景色的描绘,抒写心中的志向。陶渊明将自己比作“羁鸟”和“池鱼”,以“樊笼”来比喻官场,以官场的不自由来反衬田园生活的自由自在。陶渊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信手拈来,那些堂前屋后的榆柳桃李、深巷中的狗吠声、树梢上鸡的身影,勾勒出了一幅乡村日常图景,暗示着田园生活的宁静祥和,也彰显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机,表达对田园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田园生活作为官场生活的对立面,是陶渊明厌倦官场、仕途失望的最佳归宿。这首诗前半部分节奏紧张,后半部分渐趋舒缓,转换十分自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写出了诗人的闲适自在,也形成了自然淳朴的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两首诗歌中都描写了“鸟”,但意义却不一样,一为人才之比,一为自己之喻;一为追求人才共建功业,一为脱离官场渴望自由,在出与处之间,两位诗人作出了迥异的选择。
  二、诗歌表达的情感
  固然,不同的诗歌情感不会一样,就算是同一位诗人,在其生涯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情感也可能大相径庭,遑论不同诗人的作品。《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情感浓淡不一,意味深浅相异,正体现两位诗人对于人生的不同体验。
  《短歌行》所呈现出的诗人情感,是慷慨激昂的。诗人开篇即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抒发了对人生短暂的慨叹。曹操作为一个拥有远大志向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总有一种建功立业、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尤其是此诗作于赤壁之战前后,战场上的对峙场面,为本诗营造了紧张迫切的气氛。而在一番慨叹之后,曹操表达了对朋友不远千里来投的喜悦之情,以及对贤才的渴求之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豪迈地表明了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平定天下的雄心壮志。值得肯定的是,诗人没有沉湎于开篇忧郁悲凉的情绪,而是通过“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样的诗句,从音乐上有力地提振了本诗的情感基调,使本诗在慷慨悲凉中还存有较为明朗的乐观向上。
  《归园田居》(其一)开门见山,说自己年少时就喜欢山林,对自然风光情有独钟,而后用“尘网”“羁鸟”“池鱼”等意象,表明自己十分懊悔进入官场,其中“三十年”是虚指其漫长的官宦生涯。毕竟,陶渊明从开始做官,到辞去彭泽令,前后为期十三年,而非三十年。接着,陶渊明以白描手法,描写乡村中常见的“榆柳”“桃李”“鸡狗”“桑树”等景物,自然清新,以此表现自己对田园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他自称拥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考虑到陶家的僮仆和稚子为数不少,这样的居住条件很一般,甚至有些艰难,正如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的“依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但是,陶渊明并不觉得生活条件艰苦,反而享乐于其中。尤其是“户庭无尘杂”,与惠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非常相似,世俗杂事未能入诗人眼,享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才是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在此,诗人获得了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景、情、理巧妙而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诗人厌恶官场,热爱自然,享受归隐田园的乐趣。
  两首诗一为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一为消极出世,享受田园风光。在对待为官建业上,两人显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三、相似时代中不同选择的原因
  曹操和陶渊明虽相距约200年,但社会背景十分相似,一是诸侯割据的东汉末年,一是动荡不安的晋宋易代之际。在相似的年代,为何两人作出如此迥异的人生选择?
  从时代背景上来看,汉末时期,建安文人对自然生命有着清醒认识,他们追求生命的长度和厚度。中国古代传统的立德、立功、立言思想,是他们追求的方向。这使得建安时期成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时代。而陶渊明所处的晋宋易代之际,世事艰难。再加上两晋实施门阀制度,导致众多仁人志士不易施展抱负。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多以保全自身为要义,盛行隐逸流风,更难说建功立业了。
  从诗人出身及个性而言,曹操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曹嵩位列三公九卿,富甲一方。曹操正是含着金钥匙出身,本人也在二十岁之时被举孝廉为郎,历任多职,直至丞相。可以说,曹操出身名门望族,起点甚高,为人聪慧,生活阅历丰富,且极为自信,是一位既注重现实精神又不缺乏理想信念的政治家,拥有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在诸侯争霸的汉末时期,曹操利用自己独有的政治资源和殷实家业,终于掌握汉朝的大权,但他深深地知道,只有网罗天下英才为己所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于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建安十五年前后下了三道《求贤令》,讲求“唯才是举,我得而用之”。随之,北方众多优秀人才投靠曹操,曹操不计前嫌,应收尽收,各尽其才,改变了汉末宦官和外戚长期轮流掌权的不良局面,使汉末文人有了实现抱负的机会。曹操的远见卓识和任人唯贤终于使他名垂千古,为其子曹丕废汉建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的司马炎统一全国做了良好的鋪垫。
  相较于曹操豪贵的身世,陶渊明就逊色许多,他的一生,都围绕着出与处的矛盾。虽然陶渊明曾祖父陶侃曾官居太尉,但由于出身庶族,始终未被士族阶层认可。到了陶渊明这一代,本就已经享受不到先祖的官爵红利,并且陶渊明父亲在陶渊明8岁时就已经去世,这使得陶渊明没有足够崇高的靠山,在仕途上也颇为不顺。此外,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是晋代名士,清高傲世,任怀得意,道法老庄,深受陶渊明崇拜,在陶渊明的思想中注入了老庄自然的思想。陶渊明年少时候的“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伟大志向,在时代的摧残下,终究还是变成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游自在,唯有回归自然、隐居田园才是陶渊明的理想归宿。
  四、为何将两首诗放在一课中
  这两首诗歌均为古体诗,成就也都很高,却拥有迥然不同的风格和情感。首先,诗歌的韵律上就存在极大的不同。《短歌行》是四言古诗,《归园田居》(其一)是五言古诗。四言诗两字一顿,古朴凝重;五言诗自由灵动,清新自然。一“凝重”,一“清新”,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其次,两首诗在感情的强烈程度上也有所不同。一为求贤若渴,渴望建功立业;一为淡泊名利,渴望回归田园。两者表面上有所矛盾,实际上却互为补充,表明了在特定历史时期,不同人可以拥有不同的人生选择。当然,两首诗也有其相似的地方,除了都是古体诗外,两首诗的创作背景也十分相似,一是诸侯争霸的东汉末年,一是王朝衰微的晋宋易代,时局不稳,人心难定,作为个体,如何抉择,也是一大难事。
  两首诗歌编在同一篇课文下,除了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体会不同诗歌的风格、情感和艺术手法,使学生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学会知人论世,赏析古诗,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人生思考和哲学道理,让语文老师教导学生,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除了建功立业、扬名立万之外,还有别的出路,比如淡泊名利、归隐田园。事实上,只要能够获得心灵上的自我满足,就是一种美。
  五、小结
  通过比较两首诗歌在艺术手法和表达情感上的差异,探讨两位诗人在相似时代背景下作出的不同选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多元选择,看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多样精彩,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两首诗各得其美,交相辉映;两位诗人各得其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
其他文献
契诃夫的文学作品有着独特的风格,从日常生活的情景中展现出社会现状和小人物的命运。如他自己所说“一滴水里充满了悲剧”。为了通过文学作品细致真实地反映出生活和人物心理从而揭示社会丑恶黑暗的一面,他真诚地描绘生活中的人和他们的处境。在他的作品中,时空结构对人物的心理潜流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让我们仿佛参与他笔下人物的人生。本文主要以《三姊妹》为例,介绍契诃夫作品的时空结构及深远影响。  一、时空结构的概
上楼下楼 我私乘电梯  出门 我就叫滴滴  失眠 我很焦虑  想着姐姐 想着还在田里的父亲  希望今晚能够安息  三伏天的礼拜一  我光着膀子玩儿吃鸡  闯荡济北在异域 冷暖自知  成年人的生活里 唯獨缺了你
丰腴的容器盛满生生不息的颜色  风体态臃肿,步履缓慢  一滴一滴充满咸味的珍珠  从屋檐下,从草尖拧出  摆渡的人解开绳索  把茧搁浅在湄岸  只有母亲,一遍又一遍  抚摸生锈的镰,抚摸汗渍过的草帽  父亲低头磨镰,能磨出锋芒  满头闪亮的白发,只是在十六年前  他用犁在他的作业本上书写  一畦一畦的麦子沉甸甸的黃才能打勾  布谷鸟是他黎明的伙伴  那一群聪明的麻雀在他低头劳作时出击  他和稻草人
摘 要:以“国际主义作家”自诩的石黑一雄,他的小说超越了族裔限制,把目光投向于世界,关注的是整个人类的生存和精神状态。2015年他“十年磨一剑”的作品《被掩埋的巨人》再次沿袭了其一贯擅长的战争、记忆题材,这部添加了奇幻色彩的作品一经问世随即引发文坛热议。小说围绕着历史的创伤记忆书写了从个人到种族的生存困境,并且做出记忆还是遗忘的选择。本文以文本解读法对几个主要人物在历史创伤面前的选择进行剖析。  
撕心裂肺的痛才发现  一道不可饶恕的  能感觉到渗出血液的伤  竟如此凄凉  无法想象刺入我體内的尖刀  防不胜防  龌龌龊龊  泯灭人性的善良  宰杀了肉体与思想  溃烂的伤口已侵入到心脏  面色枯槁  但双目炯炯  这都是磷伤遍体的仇恨之光  伤痕斑斑  拿什么疗伤  屠杀一片  难解快要死亡的疡  重新塑造的人之初  心中的迷茫  我会用岩石般的双手将你撕伤  面目全非的伤口  也可能将你埋
风吹着,天空微雨飘落,沿着风光无限的海河岸边,我朝着向往已久的李叔同故居纪念馆走着……  天津是一个依海河而建的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随着蜿蜒的海河耸立两岸,夜晚霓虹灯闪烁,一艘艘装扮亮丽的游轮载着来自远方的游客穿梭在河面,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城市夜景画卷!  天津有3000多栋风貌建筑,800多栋名人故居。许多名人故居至今保存完好,这些故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难得的人文景观,是鲜活的历史雕
神秘的海汹涌,拍打时空之岸  它是一条被波涛抛出的鱼  不知何时,长了利牙,断了遮天翅膀  一边游动,一边撕咬,敌人  为了活下去  它拔掉一片片鳞甲  换来鲜血、汗水、秋雨和母亲们的眼泪  梦里,偶然有鸟飞过  投下史冊一般的光影,和宿命  当风平浪静之后  被碾压过的历史,每一颗钉子叮当作响  那些被抛出的鱼  一半作为鱼死去,一半以其他形式认真喘息
摘 要:陶渊明的田园诗歌,以农村田园风光及纯朴的人情为题材,创作中充分运用白描手法,不事雕饰。以《归田园居》五首为代表的作品表现出:物我浑融的优美意境,朴素独到的至理逸趣,真诚淳朴的人情风味,清新传神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歌;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2--01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方法上
高天流云  带着我闲逛  云游四方  心无处安放  东西不是  南北不適  正不知何往  坠落人间  手捧玫瑰  向大海歌唱
前几日,收到祁海涛主席寄来的他的新作《鹅头山下》,粗略地看了一下,竟喜欢上了他那充满魅力的独特语言。于是,开始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大约用了一周时间,断断续续的,终于于昨晚读完了。海涛同志虽领衔黑龙江省金融作协主席之职,但也是一位平民作家,出身于农村。他的这部长篇以凝重的笔触,讲述了鹅头山下的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新时期东北农民的生存状态,解读了新中国黑土地上农村的发展史,并在农村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