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阴唇增生的分型及治疗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2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介绍小阴唇增生的分型方法,并探讨其对各类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

方法

2014年8月至2018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妇科整形中心共收治先天性小阴唇增生患者1 058例,年龄18~46岁,平均25岁。根据小阴唇及阴蒂包皮组织增生的程度,将小阴唇增生分为单纯小阴唇增生型、单纯阴蒂包皮增生型以及复合增生型3类。对于单纯小阴唇增生型,根据小阴唇组织增生程度,应用边缘切除法,或者楔形切除法,或者二者结合的方法。单纯阴蒂包皮增生型患者中,可以单纯将多余阴蒂包皮切除。对于复合增生型患者,根据小阴唇和阴蒂包皮增生的程度及两者的关系,分别选择适合的术式。

结果

1 058例中单纯小阴唇增生患者83例(7.8%),单纯阴蒂包皮增生患者25例(2.4%),复合增生型950例(89.8%)。所有患者根据新的分型方法分类后,均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各自适宜的方法。其中1 033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外形改善明显。于术后1、3、6个月返院复查,阴蒂包皮术后复发19例,感觉双侧明显不对称28例,术后仍感觉小阴唇过大者6例,小阴唇水肿增生肥厚者5例,其余980例均对术后效果感到满意。

结论

小阴唇与阴蒂包皮是同源组织,在进行小阴唇整形时必须具有整体观念。根据小阴唇增生的3大分型方法,可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其他文献
伤害是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已开展了大量预防儿童伤害的实践和科学研究,儿童伤害疾病负担已有所减轻,但伤害仍是造成儿童死亡的第1位原因,预防儿童伤害应被列为促进儿童健康的优先工作领域。健全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合作的儿童伤害预防机制,开展系统、全面、科学的儿童伤害预防控制工作,是降低我国儿童伤害疾病负担的重要策略。建议依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完善伤害预防相关政策法规
期刊
目的了解2013年我国≥18岁超重/肥胖人群体重测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在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30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18岁常住居民共计177 099名,选取87 670名超重/肥胖者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获取人口学特征、体重测量情况、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等信息;通过身体测量获取个体的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采集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检测FPG、TC、T
目的基于监测网络对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成年人腹泻病例开展分子特征研究,探索流行病学对实验室技术和数据需求的实践模式。方法以ETEC腹泻流行季节的成年人病例为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设计和抽样,鉴定肠毒素型、血清群、耐药表型、定殖因子及分子型,通过多维度与多变量数据展示获得ETEC多个动态表型特征。结果2016-2018年监测网络符合条件的ETEC病例84株。优势血清/毒素型依次为O∶6(STh)
目的探索武汉市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由经过培训的医生从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死因报告系统和病历中收集相关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MDR-TB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分析552例MDR-TB患者,确诊为MDR-TB后患者第1~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0.94、0.88、
通过近40年的努力,坦桑尼亚艾滋病疫情出现了新报告数、患病率和死亡数下降,抗病毒治疗数上升的态势,但同时也出现了艾滋病疫情流向农村、中低收入社会阶层、青少年和女性等更值得关注的人群。据此,在整体意义上肯定坦桑尼亚的努力与付出,但同时更应从微观层面来审视其新动向。另外,普遍发生的异性肛交与艾滋病广泛流行的关联亟待加强人类学或者跨学科的关注。
目的建立自我信心、动机和权威建议影响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的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为推动儿童安全座椅使用宣传倡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和深圳市调查9 112位拥有≥1辆私家轿车且有0~6岁儿童家庭的儿童监护人关于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的情况,构建自我信心、动机和权威建议影响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的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和量化分析。结果整体模型符合预期
目的分析中国12省份27个贫困农村地区16 459名留守儿童伤害发生情况。方法利用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健康服务需求评估调查数据,对不同性别、年龄组的留守儿童伤害发生意图、类型、地点、活动、处理方式和结局等状况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16年,中国12个省份27个贫困农村地区16 459名留守儿童的伤害人数和人次数发生率分别为8.88%和11.21%,男童高于女童。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为主,但高年龄儿童的故
目的对1990-2017年发布的3个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时期,我国儿童伤害死亡率变化趋势进行描述分析。方法利用全球疾病负担2017中国<18岁儿童伤害死亡率数据描述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性别儿童的伤害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1990-2017年,我国政府先后制定并实施了3个儿童发展纲要。前2个纲要未能对儿童伤害防控提出明确目标,第3个纲要中纳入了一项可量化考评的目标。我国<18岁儿童伤害死亡率
目的观察人体眶周主要区域的解剖层次和重要血管结构,为临床眶周脂肪注射提供一定的解剖学依据。方法2018年1月至12月,选取12具(24侧)尸体标本(郑州黄河科技大学解剖学实验室提供),男性6具,女性6具,年龄(47.5±11.7)岁,对其眶周组织进行常规和显微解剖,通过电子游标卡尺对眶周重要血管和组织结构进行测量,并结合文献分析脂肪注射填充时的相关注意事项。结果眶周的主要结构区域包括眼睑区、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