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手术近期结果相关的术前超声心动图特征

来源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aul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与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手术后不良事件相关的重要术前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连续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阜外医院收治的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重度三尖瓣反流拟接受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的患者。所有入组患者采集术前、出院前及随访期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 共入选36例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男5例,女31例,年龄(65.4±7.8)岁。所有患者均具有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III级23例,IV级13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三尖瓣重度反流,右心房、室扩大,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右室面积变化分数及射血分数正常,肺动脉收缩压(36.7±10.6)mmHg。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1.7个月(0.3~19.9个月)。随访期间共3例(8.3%)患者死亡。术后3例患者早期出现心功能及肝肾功能不全,2例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4例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免于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生存的患者共27例(75%)。在调整了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混杂因素后,术前反映右心房、室大小的超声指标、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为手术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接受经导管三尖瓣手术的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右心腔大小、二尖瓣跨瓣压差、肺动脉收缩压是与不良事件相关的重要术前超声指标。
其他文献
客观性耳鸣作为耳鸣的一小分类,往往存在解剖结构上的异常,导致患者感知到体内异常声源产生的声音。虽然客观性耳鸣有相对明确的病因,但依然存在各种因素导致患者不能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本文旨在对客观性耳鸣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便临床诊治。
在国家关于加快推进危化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背景下,各地应急部门和危化品企业积极响应,纷纷加入危化品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队伍。基于对64家重点危化品企业实地调研排摸、收集整理资料并结合标准规范,首先分析了危化品企业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过程中监测目标、监测管理以及监测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确立监测对象、制定安全生产信息化要素参考表以及设计监测预警方案,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对危化品安
详细阐述了机器人关节空间轨迹规划研究现状,分析了基本轨迹规划中的多项式插值的轨迹规划、样条曲线插值的轨迹规划和最优轨迹规划中的单目标最优的轨迹规划、多目标最优的轨迹规划的原理及其实现过程,对比分析了各种轨迹规划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最后对未来机器人关节空间轨迹规划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开展了环境友好型SF6可替代气体研究、适时评价与推广应用。目前,在灭弧方面,40.5 kV及以下电压等级开关设备普遍采用真空灭弧室作为主开断单元取代SF6灭弧介质。在绝缘方面,采用环境友好型SF6替代气体作为绝缘介质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干燥空气、N2、C4-PFN(氟化腈类)气体及其混合气体、全氟酮类(CnF2nO)气体及其混合气体等。通过对其绝缘、温升
D-阿洛酮糖是一种高甜度低卡路里的稀少糖,它是D-果糖C-3位点处对应的差向异构体。D-阿洛酮糖具有调节脂质代谢、维持血糖水平、抗肥胖等功效,是当下最有潜力的甜味剂之一,在医药、食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D-阿洛酮糖的主要生产方式是通过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llulose 3-epimerase,DAEase)催化以D-果糖为底物的差向异构反应来合成。然而,DAEase较差的
言语幽默是一种典型的语言风格和语言技巧,而幽默的语言学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语义分析,二是语用学探讨,三是认知语言学评估等。以往对于言语幽默的研究一般集中在言语行为理论等语用学领域,未能探讨语言的动态形成过程。因此本次研究将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入手,分析某些语言作品、情境喜剧当中的幽默元素与语言特点等内容。
<正>日前,经过79个小时的航海运输,搭载着6套塔筒的“GAMBELLA”号多用途船顺利抵达越南隆安港,标志着由中国电建所属水电四局自主研发设计的海上风电塔筒双层海运技术成功应用实践,填补了国内海上5米直径以上风电塔筒双层海运技术空白。此次自主研发设计了海上风电塔筒双层海运工装,打破了5米直径以上塔筒长期依靠单层海运的现状,
期刊
我国《民法典》确立了自甘风险规则,其进步性毋庸置疑。然而,在司法适用中,该规则容易和受害人同意、与有过错规则产生重叠,存在适用范围宽泛、抗辩主体不清晰、受害人风险认知能力和组织者责任分配认定标准不明确的问题,导致自由裁量的空间较大,容易影响法律适用的统一性。为此,有必要厘清其基本内涵以及相关规则之间的关系,通过限缩解释明确其适用范围与抗辩主体,规范受害人风险认知能力及组织者责任分配的认定标准,以实
针对传统大型仪器培训体系存在的定位不准、内容不足、方案陈旧等局限性,结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围绕开放共享、科研导向、育人为本、安全高效的大型仪器培训方针,充分挖掘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价值,释放科技资源潜力,初步建立了以扫描电镜为主体的远程培训、实体培训、应用培训、动态监管“四位一体”的新型大型仪器培训体系,形成了一个闭环的、高效的大型仪器培训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