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是一项必不可少且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工作,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水平影响着整体目标的实现。笔者就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产生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做一下探讨,并提出了有益的解决措施。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重要的社会组织,承担着既定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预算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要环节,它是事业单位内部资金活动的起点,更是事业单位运行和各项经济活动持续开展的基础。预算管理工作是对财政资金收支的具体表现,有利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也能够对国家财政资金是否有效使用进行监督。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能够反映国有资产的动态变化情况,有利于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监督检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的决算编制基础,事业单位的决算代表了其预算执行情况。因此,预算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的整体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的预算一经审批必须严格执行,随着我国财政预算改革的进程,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重视,认真解决。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规范。根据我国《预算法》的相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一定的编制要求与标准进行年度预算的编制。但当前我国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 编制方面,准备不够充分,相关指标在部门内部的分解不准确、不合理,同时预算编制单位(如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不够充分,导致预算编制的质量不高,具体体现为预算项目分解不明细、不准确,事权与财权不对应,降低了预算本身的可操作性,影响部门职责的履行和资金使用效率,有可能导致政府采购管理、基建管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金支付等环节脱节。
(二)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经同级人大批复后,各预算执行单位应根据预算指标严格执行。同级财政部门是预算管理的主责单位与监督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作为预算执行主体,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严格按预算批复执行,而且越到基层走样”的情况便越显著。这是因为基层面对的情况千变万化,加之预算编制时未能对预算期的业务进行合理预计,导致批复的预算项目不再需要办理,而未批复的项目却必须要完成的情况。在这样的形势下,超预算、随意变动预算项目等现象也就时有发生。这种状况极大地影响了预算的权威性,同时也使得顶算本身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导致单位在未来的预算编制中不严谨,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此外,由于一些事业单位存在着 经营性收入、事业性收费等,以及一些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存在,导致了这些单位在开支时更加忽视预算的约束,客观上形成了违法违纪的温床。
(三)预算评价与考核未完整实施。预算经编制、执行后,还必须对于预算实施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估。当前,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只是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报告,但并未对预算差异、例外事项进行深入分析,也未将预算执行评价纳入到单位的年度考核与业绩评价中。而不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可能使项目出现超进度付款或使项目进度滞后等现象。同时,缺乏必要的监督考核机制,在决算时,也可能存在着口径不一、项目不对应等情况,使预算的执行效果没有兑现奖惩,起不到改进预算管理的效果。
三、进一步做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规范编制预算。在预算编制方面,要做到规范编制。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程序规范、编制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的总要求,认真对待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在此,首先要按《预算法》的相关规定,建立专门的预算编制机构(专人)负责预算编制工作,并召集专题会议,明确相关的资料收集、信息沟通等相关工作。其次要根据预算编制的”两上两下”的相关流程进行编制,严格根据预算相关规定以及审批要求进行预算的编制,重视预算编制的效率与效果。再次,在预算编制的方法上,要根据预算项目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如对于人头经费等相对稳定的项目,则可以考虑采用固定基数预算法,按一定的比例增减,但对于专门项目等,则应考虑采用零基预算法,并结合历史数据,合理确定预算年度开支的金额,同时明确预算年度内项目的进度要求。对于特别重大的单项工程,还必须走立项审批等相关流程方可编入预算之中。最后 .在预算的编制上,要根据预算法的相关规定以及操作实践,根据收入、支出两方的不同规定,明细到项目与类别,以增强预算的可操作性。
(二)严格执行预算。根据相关规定,财政部门必须足额、准时拨付预算资金,对预算资金加强管理与监控。在此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预算项目分为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两大类。对于前者,可以在明细类别内自主调节,但不允许跨类别进行调节。对于项目支出,应按级次逐级进行项目申报支出,不得越级申报。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在支出方面,不得超预算支出资金,不得将预算外资金与预算资金混用,同时对于事业性收费等不得与预算资金混淆”坐支”。在收入方面,各预算执行单位也应按预算批复进行”收支两条线”掌握,不得截留资金。
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各行政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积极以内部控制来促进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除在人事安排方面要考虑足够的岗位人员控制预算管理外,还必须建立健全部门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决算、监督与评价制度。并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相关要求,明确各预算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预算的相关流程环节实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达到相互牵制,高效执行的目的。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及时总结,找出预算资金支出中的风险点与关键环节,防止财政资金的”流失、挪用、截留”。
(三)做好预算实施的评价工作。预算的编制与审批,以及执行,只是关系到预算工作的事前、事中部分,而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往往忽视了事后的评价与控制。一方面,财政部门要发挥预算管理主导者与监督者的职能,对于预算执行不仅仅只注重于表彰奖励,对于预算执行得不好的单位应敢于作出批评与处罚。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阶段性过程巾,或者在预算年底终了后,与年终决算同时对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既需要找出前期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还特别要对超预算、项目进度滞后等现象进行研究,同时,就人员经费支出与公务费用支出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对项目专项预算资金开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四)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督与考核
应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工作,规范与约束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做到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水平。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相关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以避免事业单位资金的盲目使用。此外,还应该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绩效考核机制,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和水平。结合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完成情况,建立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估体系,切实贯彻执行,真正做到赏罚分明。同时也能够通过绩效评估体系来检验事业单位内部所用预算编制方法和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如果预算与实际费用之间的偏差较大,那就应该考虑对预算编制和方法进行一定的调整。
四、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是我国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执行与分析评价过程中,都必须根据《预算法》以及相关法规的规定,正确、合理地编制预算,根据批复的预算指标从严掌握预算的执行。根据财政部门的规定编制预算执行分析报告,编制决策报告,并力求做到完整、准确。并通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促进事业单位的职能转变,实现其社会效益。
我国财政系统相继推动实施了部门预算改革、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收 支分类改革、非税收入改革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等多项改革。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主要经费来源是政府的财政资金,受财政预算约束。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业务办理也需要有内部的预算管理支撑,以更好地完成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职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产品,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应履行的社会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吴军.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 [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12)
[2]张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经界,2012(0 1).
[3]侯彦英.试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角度看财务与业务的关系.山西财税, 2012(08).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重要的社会组织,承担着既定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预算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要环节,它是事业单位内部资金活动的起点,更是事业单位运行和各项经济活动持续开展的基础。预算管理工作是对财政资金收支的具体表现,有利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也能够对国家财政资金是否有效使用进行监督。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能够反映国有资产的动态变化情况,有利于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监督检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的决算编制基础,事业单位的决算代表了其预算执行情况。因此,预算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的整体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的预算一经审批必须严格执行,随着我国财政预算改革的进程,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重视,认真解决。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规范。根据我国《预算法》的相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一定的编制要求与标准进行年度预算的编制。但当前我国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 编制方面,准备不够充分,相关指标在部门内部的分解不准确、不合理,同时预算编制单位(如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不够充分,导致预算编制的质量不高,具体体现为预算项目分解不明细、不准确,事权与财权不对应,降低了预算本身的可操作性,影响部门职责的履行和资金使用效率,有可能导致政府采购管理、基建管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金支付等环节脱节。
(二)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经同级人大批复后,各预算执行单位应根据预算指标严格执行。同级财政部门是预算管理的主责单位与监督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作为预算执行主体,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严格按预算批复执行,而且越到基层走样”的情况便越显著。这是因为基层面对的情况千变万化,加之预算编制时未能对预算期的业务进行合理预计,导致批复的预算项目不再需要办理,而未批复的项目却必须要完成的情况。在这样的形势下,超预算、随意变动预算项目等现象也就时有发生。这种状况极大地影响了预算的权威性,同时也使得顶算本身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导致单位在未来的预算编制中不严谨,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此外,由于一些事业单位存在着 经营性收入、事业性收费等,以及一些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存在,导致了这些单位在开支时更加忽视预算的约束,客观上形成了违法违纪的温床。
(三)预算评价与考核未完整实施。预算经编制、执行后,还必须对于预算实施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估。当前,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只是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报告,但并未对预算差异、例外事项进行深入分析,也未将预算执行评价纳入到单位的年度考核与业绩评价中。而不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可能使项目出现超进度付款或使项目进度滞后等现象。同时,缺乏必要的监督考核机制,在决算时,也可能存在着口径不一、项目不对应等情况,使预算的执行效果没有兑现奖惩,起不到改进预算管理的效果。
三、进一步做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规范编制预算。在预算编制方面,要做到规范编制。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程序规范、编制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的总要求,认真对待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在此,首先要按《预算法》的相关规定,建立专门的预算编制机构(专人)负责预算编制工作,并召集专题会议,明确相关的资料收集、信息沟通等相关工作。其次要根据预算编制的”两上两下”的相关流程进行编制,严格根据预算相关规定以及审批要求进行预算的编制,重视预算编制的效率与效果。再次,在预算编制的方法上,要根据预算项目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如对于人头经费等相对稳定的项目,则可以考虑采用固定基数预算法,按一定的比例增减,但对于专门项目等,则应考虑采用零基预算法,并结合历史数据,合理确定预算年度开支的金额,同时明确预算年度内项目的进度要求。对于特别重大的单项工程,还必须走立项审批等相关流程方可编入预算之中。最后 .在预算的编制上,要根据预算法的相关规定以及操作实践,根据收入、支出两方的不同规定,明细到项目与类别,以增强预算的可操作性。
(二)严格执行预算。根据相关规定,财政部门必须足额、准时拨付预算资金,对预算资金加强管理与监控。在此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预算项目分为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两大类。对于前者,可以在明细类别内自主调节,但不允许跨类别进行调节。对于项目支出,应按级次逐级进行项目申报支出,不得越级申报。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在支出方面,不得超预算支出资金,不得将预算外资金与预算资金混用,同时对于事业性收费等不得与预算资金混淆”坐支”。在收入方面,各预算执行单位也应按预算批复进行”收支两条线”掌握,不得截留资金。
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各行政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积极以内部控制来促进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除在人事安排方面要考虑足够的岗位人员控制预算管理外,还必须建立健全部门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决算、监督与评价制度。并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相关要求,明确各预算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预算的相关流程环节实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达到相互牵制,高效执行的目的。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及时总结,找出预算资金支出中的风险点与关键环节,防止财政资金的”流失、挪用、截留”。
(三)做好预算实施的评价工作。预算的编制与审批,以及执行,只是关系到预算工作的事前、事中部分,而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往往忽视了事后的评价与控制。一方面,财政部门要发挥预算管理主导者与监督者的职能,对于预算执行不仅仅只注重于表彰奖励,对于预算执行得不好的单位应敢于作出批评与处罚。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阶段性过程巾,或者在预算年底终了后,与年终决算同时对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既需要找出前期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还特别要对超预算、项目进度滞后等现象进行研究,同时,就人员经费支出与公务费用支出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对项目专项预算资金开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四)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督与考核
应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工作,规范与约束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做到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水平。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相关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以避免事业单位资金的盲目使用。此外,还应该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绩效考核机制,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和水平。结合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完成情况,建立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估体系,切实贯彻执行,真正做到赏罚分明。同时也能够通过绩效评估体系来检验事业单位内部所用预算编制方法和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如果预算与实际费用之间的偏差较大,那就应该考虑对预算编制和方法进行一定的调整。
四、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是我国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执行与分析评价过程中,都必须根据《预算法》以及相关法规的规定,正确、合理地编制预算,根据批复的预算指标从严掌握预算的执行。根据财政部门的规定编制预算执行分析报告,编制决策报告,并力求做到完整、准确。并通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促进事业单位的职能转变,实现其社会效益。
我国财政系统相继推动实施了部门预算改革、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收 支分类改革、非税收入改革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等多项改革。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主要经费来源是政府的财政资金,受财政预算约束。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业务办理也需要有内部的预算管理支撑,以更好地完成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职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产品,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应履行的社会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吴军.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 [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12)
[2]张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经界,2012(0 1).
[3]侯彦英.试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角度看财务与业务的关系.山西财税,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