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急性卒中,特别是脑出血发生之后,患者常可出现眼球凝视麻痹(CED),其机制为额叶凝视中枢和(或)其皮质下白质受损.日本学者Shoichiro Sato博士等带领的团队针对脑出血的风险因素进行了系列研究,其中一个成果就是发现了眼球凝视麻痹与脑出血预后的关系,其研究成果发表在2012年11月的《卒中》杂志上(Stroke,2012,43:2898-2903)。
【机 构】
:
030009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太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山西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卒中,特别是脑出血发生之后,患者常可出现眼球凝视麻痹(CED),其机制为额叶凝视中枢和(或)其皮质下白质受损.日本学者Shoichiro Sato博士等带领的团队针对脑出血的风险因素进行了系列研究,其中一个成果就是发现了眼球凝视麻痹与脑出血预后的关系,其研究成果发表在2012年11月的《卒中》杂志上(Stroke,2012,43:2898-2903)。
其他文献
CT虽已被临床广泛接受和应用,但是其在定性诊断上仍有较大局限性.而PET获得的影像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器官组织的生理病理状况,与CT相结合的PET/CT则兼具二者的优点.PET/CT被用于淋巴瘤已经长达10年之久,能够更敏感特异地发现淋巴瘤受累病灶、判断疗效.因此,PET/CT被引入淋巴瘤的Ann Arbor分期中,期待更准确的分期能够进一步改善淋巴瘤的疗效;并将其用做淋巴瘤的疗效评价方法之一,疗效评
目的 通过检测MMP-9、PR、Ki-67和Survivin在多发性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多发性脑膜瘤的发生、诊断及生物学特性.方法 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92至2005年手术治疗的多发性脑膜瘤36例,与30例单发性脑膜瘤进行对比研究,所有标本进行诊断、组织学分型和分级,以正常硬脑膜组织作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MP-9、PR、Ki-67、Survivin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并进行定
先证者(图1Ⅲ5),女性,49岁,因双下肢渐进性行走困难4年于2007年住院,39岁时渐出现双下肢乏力,上楼梯困难,双下肢逐渐变细,双脚麻木,43岁时平地行走困难,易摔倒,双上肢力弱.体检:智能正常,跨阈步态,双手大小鱼际肌轻度萎缩,双大腿中下1/3交界处以下肌肉明显萎缩变细,呈"鹤腿"状.未见"弓形足"畸形.双手握力减退,双下肢肌力3~4级.双足背曲、跖曲不能.四肢肌张力降低.双侧膝反射、踝反射
目的 探讨能量多普勒超声(PDU)对急性肾损伤(AKI)的评估价值.方法 应用能量多普勒超声监测40例AKI患者的肾脏血流,并采用4级半定量法进行评分,按照PDU评分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对比不同组间AKI分期、AKI持续时间的差异,并以患者是否死亡或CRRT时间>3d为应变量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40例AKI患者中PDU评分分别为1、2、3分,无0分患者.1、2和3分组分别
我国是一个肝癌大国,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数据显示全世界大概有55%的肝癌病人发生在中国;而每年新增的肝癌例数中有一半在我们国家[1].这种现象主要是归结于我国有为数众多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2008年4月卫生部颁布的数据表明[2],国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数量虽比以前有明显下降,但是还是维持在7.18%的水平.在这些乙肝携带者中将近有10%的人在一生中最终会发展到肝纤维化、肝硬化,其中一部分患者进
病例1,女,31岁,因"反复发作性过度嗜睡,偶发肢体抽搐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增多,不能被唤醒,其间不进食,每次持续睡眠20 ~ 36 h自行转醒.约每周发作1次,夜间、白天均有发作,有时睡眠过程中出现抽搐发作,表现为双眼上翻,呼之不应,四肢抽搐,持续2~3 min自行缓解,无舌咬伤及二便失禁.有时间断出现胡言乱语,大声哭闹,呕吐,大汗.曾服卡马西平,症状无改善.患者发病以来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人常常合并腹腔高压,其发生率可高达60% ~ 80%[1].通常认为其发生的原因包括:胰腺和后腹膜炎症导致的胰腺和后腹膜组织的水肿、渗出甚至出血;胃肠道麻痹,胃肠高度胀气,肠壁水肿,腹腔积液等可导致腹腔压力急剧增高,同时,不适当的液体复苏也往往加重腹腔脏器的水肿,进一步增加腹腔压力.SAP患者合并腹腔高压或腹腔间室综合征
目的 总结Richt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发现和成功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诊断的5例Richter综合征患者初诊及转化后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情况.结果 5例Richter综合征患者中,男4例,女1例,初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淋)的中位年龄为47(44 ~68)岁,诊断慢淋到发生Richter综合征转化的中位时间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PAH)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经右心导管确诊为特发性PAH的患者.记录基线数据,并对其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总结分析基线资料及随访结果,对基线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对随访结果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007年5月至2010年11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入选76例特发性PAH患者,男27例,女49例,平均年龄(29.7±9.7)岁.其中,PAH功能分级Ⅱ
目的 探讨“烟囱”技术在累及主动脉弓部分支动脉的Stanford B型夹层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采用“烟囱”技术治疗的第一破口邻近主动脉弓部分支动脉起始端的3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烟囱”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2例,重建左颈总动脉28例,采用“双烟囱”技术同时重建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2例.结果 急诊手术4例.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