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ji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首先要以习近平青年观为指导,同时要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合理运用,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新时代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青年观;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原则
  一、以习近平青年观为指导
  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重要性,并发表一系列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重要论断,这些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新观点、新论断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深刻论述了新形势下青年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明了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成长道路,形成了发展中的习近平青年观。习近平青年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习近平青年观指导下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也会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
  (一)以习近平青年观为指导,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重视青年,就必须重视青年的培养,这就意味着必须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他还特别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四个服务”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走好我国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政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都明确指出了高校思政工作的方向,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牢牢把握习近平的青年认识观,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高校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旗帜,才能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二)以习近平青年观为指导,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四个坚持不懈”即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四个坚持不懈”和习近平的青年教育观,培养青年大学生成为在党领导下德才兼备、治国理政的优秀人才。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面对新时代新挑战,高校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时,也要有新作为。在当前的思政教育工作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一直都是重中之重,但是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说明,高校思政工作在各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任务。第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贯穿到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部分青年学生以学业为借口忽视价值观养成,这种做法造成了不容小觑的危害。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将价值观教育与学习、科研相融合,在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都要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潜移默化获得教育。第二,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切身体验中得到真实的提升,这是最理想最有价值的教育方式。第三,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不论是学生的评价体系还是教师的评价体系,都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强制评价机制的规范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会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全体重视。
  (三)以习近平青年观为指导,全方位多层次开展高校思政工作
  青年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坚持党的领导是青年工作的前提条件。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青年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始终关心和爱护青年成长,为他们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
  习近平高度认可了共青团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要求共青团必须密切联系青年、有效吸引青年、广泛团结青年,把最大多数青年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共青团要努力帮助广大青年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生信念。要采取青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用历史的眼光启示青年,用伟大的目标感召青年,用光明的未来激励青年,使他们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增进对党的信赖、信念、信心。
  这就要求高校思政工作不仅仅依赖于思政课、思政工作者,更要以共青团、党委为依托,上下多元齐心协力,共同呵护青年成长。
  二、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合理运用
  道德素质是指一个人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包含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是不可缺少的。道德的强大精神力量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大学生作为党的事业的生力军,他们的道德素质高低在一定程度将决定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大学》有言:“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德本财末”给大学生的启示是要重视道德素质培养,不要被功利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4日寄语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在2018年5月4日北大师生座谈会上也说过,“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的重要性,正是如此。大学本就是一个纯洁干净的地方,并不是追逐功名的逐利场。部分大学生被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所迷失,做出一些违背道德甚至违法的事情,这正是道德素质缺失造成的。大学生本就是未来各行各业的人才,倘若只有一身技術,却缺乏做人最基本的道德修养,那只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主流是积极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培育工作还有待完善。进入新时代,如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想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我们应该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求资源,完善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教育模式。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修身之道”就是它的代表思想之一。儒家的修身思想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孟子》、《荀子》、《大学》、《中庸》中,比较系统完整地论述了儒家修身思想,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对大学生道德素质提升的合理运用,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地对待优秀传统文化,避免其囿于当时的时代性而不适用当今的因素,挖掘提炼其思想精华,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出其中与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提升的最佳契合点,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在提升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过程中,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培养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从心底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重视传统文化中对道德素质培养的内容,汲取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思想的精华,来提升青年学生的道德素质。最后,应该推广中华文化经典书籍,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等。
  三、结语
  以习近平青年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高校思政教育的正确方向,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多层次开展高校思政工作,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同时,要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合理运用,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相结合,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另外,在坚持以习近平青年观为指导和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合理运用两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还要关注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寻找根源,采取针对性措施,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 09.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
  [3]中央宣传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4]《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十谈编写组.《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谈》[M].人民出版社,2017(4).
  [6](宋)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学习模式主要是以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课堂学习为辅,而图书馆的自习室正是为大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合理利用公共资源并制定具体的自习学习计划,充分体现自习室的公共职能的同时,也为同学们营造出更加特色、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大学;早晚自习;特色  一、案例背景  上学期开学初,即为2017级新生的第二学期,同学们的早晚自习开始出现迟到、早退、个别同
期刊
摘要: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理论学习的知识,还是给生活带来便捷的科技,都在大数据的发展中不断更新迭代,创新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必然应该紧跟步伐,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尤其民办高校的发展,这样才能为祖国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与时代发展思维同步的人才。网络平台的快速进步与发展,影响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业,作为国家重要发展事业组成部分的教育也比如受到了很大冲击,尤其是民办高校,目前我国的民办高校中的教
期刊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高校体育社团服务社区体育的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社团人力资源丰富,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健全,社区体育发展需要学生的指导,因此,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当下高校体育社团社会服务意识淡薄,联系渠道匮乏,人才资源浪费等问题。提出:高校体育社团服务方式与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相结合,在社区建立实习基地,增强大学生服务社区体育
期刊
摘要:通过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学业规划仍存在目标缺失、规划不明,且学生对于学业生涯规划的指导需求不亚于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从学生需求和学生发展规律出发,分析探讨了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方向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  學生的学业发展不仅关乎到学生个人的人生轨迹,更体现了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目前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实践中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规模的迅速扩大,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在当前愈发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为一种必然。本文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出发,浅析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足的影响因素,并从大学生自身方面、家庭方面、高校方面以及社会方面给与相关建议,希望对大学生自身规划有所帮助和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  一、引言  1999年,我国高等院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大规模的改变,也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机遇,本文对创新创业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理论教育-模拟实训-创业实践”的多维教学模式,并在教育过程中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践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模式探索;创业实践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大众的工作和生活理念和方式,“互联网+
期刊
摘要:本文对产学研教育合作概念展开研究综述,同时概括出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期望能促进高校与企业深化产学研教育合作。  关键词:高校;产学研;教育;合作  一、产学研教育合作概念综述  产学研教育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因其积极有效的教育作用和教育成效,广受海内外教育学者的关注。关于其具体概念界定,学界普遍有两种看法,一是从教育目的出发,将此看作是人才培养的一
期刊
摘要: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一直很关注,政府也比较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培养出的人才,大学生如果不能顺利的就业,就可能使大学生的能力没有用武之地,同时还会影响国家的稳定,因此,国家对大学生的就业情况非常关注。本文将对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就业情况不佳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帮助毕业生增加竞争能力的方法,进而使该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工商界人才。  关键词:普通高校;工商
期刊
摘要: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人们对穿衣的要求不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而是对审美、舒适性能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高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要相应的得到调整,来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标的阐述,分析当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优化方案
期刊
摘要:手机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高校大学生是手机的使用主体,过度使用手机对身体和心理产生了潜在的危害,本文从高校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展开,对过度使用手机对高校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正确使用手机进行了阐述,供有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手机;危害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应用的普及,我国使用手机的人数日益增多,根据调查,高校大学生已成为手机使用人群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