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美中短篇小说叙事断点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yuefeng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里出人意料的结局是其小说的鲜明特色。叙事学认为小说中的悬念是由信息延宕造成的。而他作品中神秘莫测的未解之谜,使其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谜底无法解开与信息的压制有关。当重要信息出现时,读者才会发现表层故事下的潜在文本。本文以梅里美小说《费德里哥》、《熊人洛奇》、《高龙芭》为例,将列出在信息延宕影响下的事件序列的动态变化,运用后经典叙事学理论中的叙事断点相关理论,分析梅里美中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信息的断点对于故事发展的影响,即梅里美中短篇小说的叙事断点与戏剧性效果。
  【关键词】叙事断点
  一、信息断点概念廓清
  俄罗斯民间文艺学家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罗普在《故事形态学》中,以俄罗斯的民间故事为研究对象,分析出民间的众多神奇故事在叙事上具有共性,所有的民间故事都是同一种形态。普罗普继而提出著名的功能说,在不同的民间故事中:“变换的是角色的名称(以及他们的物品),不变的是他们的行动或功能。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说,故事常常将相同的行动分派给不同的人物。这就使我们有可能根据角色的功能来研究故事”[普罗普:《故事形态学》,贾放译,中华书局,2006年,第17页]。因此,普罗普认为可以用功能序列来概括故事。
  在《似知未知:叙事里的信息延宕和压制的认识论效果》一文中,爱玛·卡法勒诺斯对普罗普功能等同的观点作了补充。她认为一个事件可以产生多种功能,即上文所说的功能多价。为什么会出现功能多价的现象?卡法勒诺斯认为,感知者在解读事件时,根据文本信息建构相应的阐释序列。但当文本中重要信息被延宕或者压制时,就会产生信息断点,信息断点中包含着暂时断点和永久断点。暂时断点即信息的延宕,延宕的信息在后期会显示出来,读者据此对事件会做出新的阐释。而被压制的信息则永久缺失。断点的存在会影响到感知者对事件的阐释,也就是说,同一事件在不同的阐释序列中有着不同的功能。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卡法勒诺斯博采众长。托多罗夫认为,大型叙事中的故事形态会经历从均衡至失衡,再至均衡的循环运动。卡法勒诺斯借用此概念,同时与普罗普的功能学说相结合,按照时间顺序提炼出信息,然后组织成以下完整循环的事件序列,说明断点在故事中的作用。
  开头的均衡[而非一种功能]
  A(或a) 破坏性事件(或对某一情境的重新评价)
  B 要求某人减轻A(或a)
  C 行动素决定努力减轻A(或a)
  C’ C行动素开始减轻A(或a) 的行动
  D C行动素受到考验
  E C行动素回应考验
  F C行动素获得授权
  G C行动素为了H而到达特定时空位置
  H C行动素减轻A(或a)的主要行动
  I(或Ineg) H的成功(或失败)
  K 均衡[卡法勒诺斯:《似知未知:叙事里的信息延宕和压制的认识论效果》,《新叙事学》(戴卫·赫尔曼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1页。]
  卡法勒诺斯认为,“左列六种功能显示了一个完整循环的各个阶段:从开始的均衡发展到动机明确的破坏(A或a),经过C行动素的四个主要功能(C,C’,H,I),達到新的均衡(功能K)。缩进为一列的诸功能并非所有叙事都具有,有些叙事可能略去这些功能而不致打破循环。”[卡法勒诺斯:《似知未知:叙事里的信息延宕和压制的认识论效果》,《新叙事学》(戴卫·赫尔曼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1页。]
  在梅里美的作品中,我们往往会被故事的结局所震撼,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艺术效果的产生与信息断点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梅里美小说中悬念的诞生与信息延宕
  布雷蒙认为,“任何叙事作品相等于一段包含着一个具有人类趣味又有情节统一性的事件序列的话语。没有序列,就没有叙事,比如只有描写、演绎、抒情,没有具有整体统一的情节,也没有叙事,而只有时间顺序,毫无条理的事情序列的罗列。”[克洛德·布雷蒙:《叙述可能之逻辑》,《叙述学研究》(张寅德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156页]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任何叙事作品都是具有情节的统一性的叙述话语。这种统一性就体现在所有故事基本上有两种可能,一是逐步改善,二是逐步恶化。不管是改善还是恶化的序列,都是因为出现了破坏平衡的事件。
  在梅里美中短篇小说中,出人意料的结局令读者印象深刻,而这种悬念其实就是由信息延宕造成的。当延宕的信息被显示时,读者可能会对事件序列进行重新的配置,进而产生不同的阐释序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被延宕的信息与布雷蒙所说的破坏平衡的事件具有类似的意义。
  以短篇小说《费德里哥》为例,故事的主人公费德里哥是个登徒子,浪迹于赌场,从不进教堂,最终钱财输尽。在贫苦度日之时,他偶然接待了耶稣及其门徒,倾尽所有招待来客,宾主尽欢。耶稣以答应他的三个许愿为报偿,其实是在拯救他。谁料费德里哥不理会耶稣门徒圣彼得的提醒,对进入天堂毫无兴趣。他提出的三个要求分别是:一副逢赌必赢的纸牌;爬上他家门前树的人下不来;坐他家板凳的人站不起来。这三个要求的提出,使读者初步感知到费德里哥的玩世不恭。下面我们分别从读者、费德里哥和门徒圣彼得的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耶稣的到来打破了均衡状态,耶稣和门徒的大吃大喝是破坏平衡的事件,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这些事件表现出以下的功能:
  第一阐释序列:
  A 耶稣及众门徒白吃了费德里哥一顿
  C 耶稣想偿还人情
  C’ 耶稣请费德里哥许愿
  H 耶稣应允实现三个世俗愿望
  I 成功
  从以上序列可以看出耶稣和费德里哥偶遇,仿佛是一个童话故事,凡人有幸得到了神灵的庇护。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一个行动不能脱离其在叙事过程中的特定位置来界定,在不同的情形下,同一行动可能意味着不同的功能。[罗钢:《叙事学导论》,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6页]”但如果从费德里哥和圣彼得的角度来看,事件的功能却大不相同。   从圣彼得的角度来看,事件表现出以下的功能:
  第二阐释序列:
  A 需要拯救的费德里哥胡乱许愿
  C 圣彼得想阻止
  C’ 圣彼得偷偷指导费德里哥许愿
  D 费德里哥不理睬
  H 圣彼得急切提醒
  I 费德里哥三个愿望胡乱许完(失败)
  我们可以看出,费德里哥的许愿这个事件在以上两个阐释序列中的功能却完全不同。在第一个序列里,费德里哥许愿是功能H,在第二个阐释序列中却是功能I。为什么会出现功能的多价?圣彼得曾直接提醒费德里哥:“你在想什么呀?可怜的罪人!你应该请求主拯救你的灵魂。”[梅里美:《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集》,张冠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第43页]从圣彼得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耶稣实际上是为拯救费德里哥的灵魂而来,费德里哥毫不理睬圣彼得的提醒,从第二阐释序列可以看出,圣彼得失败了。
  费德里哥胡乱许的三个愿望有何作用?悬念也由此产生。在普通人眼中,这三个愿望是玩笑,毫无用处。但是随着死神等的出现,这三个法宝显示了非凡的力量,充当了改善型的功能。
  首先,费德里哥用逢赌必赢的纸牌从地狱之王那里救出了十二个公子哥的灵魂,第一个被延宕的信息出现了,从地狱之王的角度来说,事件应该表现出以下的功能:
  第三阐释序列:
  A 费德里哥大胆闯入地狱用纸牌挑衅
  C 地狱之王想赢费
  C’ 与费德里哥下赌注,答应输了给12个灵魂
  D 法宝灵验,地狱之王屡败
  I 费德里哥带着灵魂离开(失败)
  接下来,第二和第三个法宝的悬念也揭开谜底。游戏人间的费德里哥一直在逃离死神的追捕,随着法宝的灵验,他成功了。从死神的角度来看,事件表现出以下的功能:
  第四阐释序列:
  A 费德里哥等人没下地狱
  C 死神决定抓他
  C’ 死神抓住了费德里哥
  D 法宝困住了死神
  E 死神只好用寿命换取自由
  I 死神离开,费德里哥没下地狱(失败)
  当死神来抓他时,费德里哥分别利用了后兩个法宝:爬下不来的树和站不起来的椅子困住了死神。
  第三序列和第四序列是相似的,费德里哥对地狱之王和死神的挑战是破坏平衡的事件(功能A)。而两位神灵(行动素C)都受到法宝(功能D)的考验,并且都失败了(功能I),没抓住费德里哥。法宝应验这一事件,在这里起到了考验神灵的作用,并且导致了神灵的失败。
  费德里哥带着那十二公子哥的灵魂,破关斩将,说服耶稣,居然进入了天堂。当我们从费德里哥的角度重新对事件进行配置时,它们又表现出以下的功能:
  第五序列(费德里哥):
  a 费德里哥陷入困境,耶稣光临
  B 请耶稣帮忙
  C 耶稣请费德里哥许愿
  C’ 耶稣答应给费德里哥的三个法宝
  H 耶稣允诺的法宝灵验
  I 费德里哥等人升入天堂(成功)
  在这里,法宝灵验是功能H(C行动素减轻a的主要行动),即耶稣实质上减轻了费德里哥的困境。我们无法得知这是不是耶稣的本意,但显然与费德里哥的智慧是分不开的。
  从以上五个序列来看,故事可阐释为:耶稣及门徒白吃了主人公一顿,想偿还人情,答应帮其实现三个愿望,宾主尽欢,这是个逐渐改善的序列。而在基督的大弟子圣彼得提醒之后,读者眼中的序列又变成:需要拯救的主人公不理睬圣彼得的提醒,胡乱许愿,耶稣拯救失败,这是个逐渐恶化的序列。随着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三个愿望的特殊作用开始显现出来,最终的阐释序列变成:主人公想拯救自己和他人的灵魂,请耶稣帮忙,法宝灵验,赶走死神,进入天堂,又是一个逐渐改善的序列。因此,我们发现,费德里哥许愿在前两个序列的功能不同。愿望(法宝)的作用在后三个序列中担当的功能也不尽相同,这正是卡法勒诺斯所谓的功能多价,这种功能多价使得文本悬念迭生,情节跌宕起伏。
  梅里美精心布置的信息断点,牢牢吊住了读者的胃口。而在悬念的背后,我们看到故事相当具有讽刺意味:在前三个阐释序列中,耶稣、圣彼得、死神、地狱之王作为C行动素都受到了考验,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而费德里哥受到考验时则一往无前,将神灵玩弄于股掌之间,成为最后的成功者。
  悬念的诞生源自于信息的延宕,梅里美的中短篇小说的成功与其擅于制造悬念是分不开的。正是精巧的叙事策略让读者不得不注意梅里美在故事悬念背后的真实意图,即他对真善美的大力讴歌。
  三、信息压制营造未解之谜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中神秘莫测的未解之谜,使其小说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而谜底无法解开与信息的永久压制有关。
  中篇小说《高龙芭》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复仇故事。故事发生在丛莽初开的科西嘉岛,当地有着特殊的风俗,一旦出现族间世仇,定会睚眦必报。上校女儿莉狄亚小姐听到相关传说后,对此地心生向往。在前往的途中,她偶遇退役的雷比亚中尉。雷比亚中尉是科西嘉望族的独子,他从战场赶回家乡,身负为父报仇的厚望。然而雷比亚中尉已接受文明的洗礼,将族间仇杀视为陋习,内心犹疑不定。莉狄亚小姐就像所有单纯幼稚的贵族小姐一样,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幻想用自己的善良感化正在为复仇而动摇的雷比亚中尉。首先,我们站在莉狄亚小姐的角度来看待这个故事:
  A(或a) 雷比亚中尉可能为复仇犯罪
  C 莉狄亚小姐试图感化中尉
  C’ 莉狄亚小姐给中尉写信
  D 莉狄亚小姐被高龙芭影响
  H 莉狄亚小姐抵达复仇现场
  I 中尉复仇 (失败)
  在这个序列中,使莉狄亚小姐受到考验的是高龙芭。高龙芭是中尉的妹妹,也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她步步为营,一手促成了复仇的实现。她兄长为了复仇而矛盾就是因为不清楚事情真相,父亲到底是怎么死的。父亲被谋害的过程就是故事中被压制的信息。而高龙芭笃信父亲是被人谋害,她用科西嘉人的热血感染了兄长以及族人进行复仇之路。在高龙芭眼中,故事是这样的:   a 兄长不相信父亲被谋害,不愿复仇
  C 高龙芭决定改变兄长
  C’ 高龙芭寻找父亲被害的证据
  D 高龙芭被敌方及省长威胁
  E 高龙芭请求时间宽限
  G 高龙芭找到了身处监狱的证人
  H 高龙芭拿出证据,形成链条
  I 兄长相信并复仇(成功)
  在故事中,高龙芭所举出的关键证据是一张父亲留下的纸条,可以证明当时父亲是被世仇间接害死。兄长果敢复仇,高龙芭成功重新阐释整个故事。然而,谁又敢保证这张纸条不是高龙芭费尽心思伪造的。所以父亲因何而死仍旧是被压制的信息,未解之谜仍未解开,故事余味悠长。在这篇小说中,这个复仇故事不仅精彩纷呈,而且塑造出高龙芭这个充满智慧,果敢机智的侠女形象。我们可以看到,中尉复仇这一事件在莉迪亚小姐的序列里是恶化型,而在高龙芭的序列里则是改善型。所以这里又出现了一个绝妙的讽刺,与高龙芭相比,上流社会的小姐莉狄亚大败而归。事实的确是这样,在故事里,高龙芭步步为营的不仅仅是复仇之路,她还全盘掌控了莉狄亚小姐的心理,最终帮助兄长中尉成功娶到了莉狄亚小姐。
  在另一篇短篇小说《熊人洛奇》中,梅里美通过一个老教授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极为奇特的故事。
  维登巴赫教授为了收集方言的研究资料,拜访了年轻的谢苗特伯爵。伯爵的家庭环境特殊,母亲在生他之前被熊掳掠神志不清,不得不软禁在家中。伯爵正堕入情网,对美丽的于连娜小姐一往情深。整个故事的进展以谢苗特伯爵的爱情发展为线索。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故事是这样的:
  A(或a) 于连娜小姐没有回应伯爵的追求
  C 伯爵决定放弃追求
  C’ 伯爵忍不住向教授诉苦
  D 伯爵停不住见于连娜的脚步
  G 伯爵两次拜訪于连娜家
  H 伯爵继续追求于莲娜
  I(或Ineg) 数月后二人结婚(成功)
  K 均衡
  故事发展到这里,达到了新的均衡,伯爵的爱情以美满的婚姻为句号,这看上去像是一个逐渐改善的序列。然而,这时又发生了一件破坏平衡的事件,新婚的第二天清晨,新娘被发现死在房间里,而新郎不知所终。整个故事到此结束,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读者希望重新阐释这个序列,却无从下手,因为关键的信息被永久压制。
  这个故事名叫《熊人洛奇》,虽然结局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读者能从整个故事中发现诸多暗示。首先是标题“熊人洛奇”,故事的最后,讲述者对这个标题做了解释:“立陶宛文称为洛奇的动物过去希腊称之为……您现在明白我这段卷首题词的意思了:米熊与洛奇/二位实一体。”[梅里美:《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集》,张冠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第543页]在这里,实际上作者在暗示读者,熊人洛奇指的是故事中的某个人物。
  除此之外,医生回忆了谢苗特伯爵的母亲婚后被熊掳走的经历,发现她被救回之后性情大变,不久生下谢苗特,面对自己的亲骨肉,她没有丝毫的疼惜之情,反倒想要马上掐死这个孩子,并大喊:“把它杀了!杀了那野兽!”[梅里美:《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集》,张冠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第514页]显然,伯爵母亲的疯癫与被熊掳走是有因果关系的。而她在被掳走和被救回这段时间所发生的信息一直被压制,直到故事最后也没有解答,我们只能根据故事提供的其他线索猜测谜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们之所以无法将梅里美归类于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正是因为梅里美创作的文本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为读者提供了多重阐释的空间。梅里美高超的叙事策略,让他的作品跳出了同时代的文学世界,具有了现代小说的色彩。
  参考文献
  [1]赵毅衡:《新批评——一种独特的形式主义文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2]W·C·布斯:《小说修辞学》,华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3]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4]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5]傅修延:《讲故事的奥秘—文学叙述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
  [6]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7]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大出版社,1994年
  [8]梅里美:《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集》,张冠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9]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10]傅修延:《叙事:意义与策略》,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年
  [11]J·希利斯·米勒:《解读叙事》,申丹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戴卫·赫尔曼(主编):《新叙事学》,马海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3]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宁一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其他文献
1.对政治教师的人格要求 1.1政治教师要具有优良的政治品格在人格因素中,政治品格居于第一位,它表现在政治教师的一切言论的行动中.有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
新课标中阐述了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五种数学意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四种数学能力: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以及数学价值观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必修课之一,也是一门在我们生活中实用的课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做好数学教学工作。但是,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一直以来数学课堂都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学习,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综合性学习日渐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课题。  一、综合性学习是对语文课程本质的一种回归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结着人群间的交往与沟通,传承着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与智慧。语文与生活又是同源的,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是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学校德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学校德育应该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现在和未来的生存、发展和幸福.新时期要求德育应树立“以生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要始终把人放在第
优质课堂就是教师教有所成,学生学有所获,两者缺一不可.新知识课的讲授要步步递进,层层实现目标,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最后全班大部分同学都掌握所
论说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论点(提出问题),论据(分析问题)和论证(解决问题)。  论点是作者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我们将此称之为立论,立论要求语言简洁精炼、正确,观点鲜明,有针对性,反对什么、赞成什么,要点出要点,实事求是,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不含糊其辞,不模棱两可,从客观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能说明问题。  论据,就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也称之为议论或驳论。议论和驳论的理由
期刊
作业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对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师通过批改作业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查漏补
本文介绍了低频振荡的相关概念及产生机理,总结了低频振荡分析方法的相关理论,归纳和对比了现有算法,并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