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还是注定?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erkangg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美国南方作家中,弗兰纳里·奥康纳以其深刻的主题、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写作手法赢得了评论家和中外读者的一致喜爱。《好人难寻》作为奥康纳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被国内外学者从各种研究视角加以研究。鉴于该故事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源自老祖母的一次舌误,因此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的过失心理学角度对其分析,以探寻出此过失背后的深沉意义。
  关键词:弗兰纳里·奥康纳;过失心理学;舌误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是20世纪最为优秀的小说家之一。作为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第二代的作家,“在理解人性的黑暗和罪恶的问题方面,她与爱伦·坡和霍桑齐名。然而,在刻画南方人物和南方社会环境方面她不亚于福克纳”。不幸的是,在奥康纳生命的最后十五年里,她不得不和家族遗传下的红斑狼疮病作殊死搏斗。面临死亡,奥康纳勇敢顽强,从未向死亡低过头,她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和三十一篇短篇小说,成为了南方最杰出的现代女作家。“这些作品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深受读者欢迎,多次赢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堪称美国文坛上一朵奇葩。”在西方世界,奥康纳的作品得到评论家的广泛喜爱。美国诗人、评论家伊丽莎白·毕晓普以其特有的诗人洞察力评论道:“我肯定她(奥康纳)那为数不多的作品将在美国文学中永存。”随着奥康纳作品在中国陆续翻译出版,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也开始研究奥氏作品。很多学者选择从宗教救赎观、原罪观进行研究,如刘娟的《奥康纳短篇小说创作与“圣经文化”资源深析》;叶静的《罪恶世界的女先知》等。此外,也有部分学者选择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分析《好人难寻》中的主人公老祖母和“不合时宜”。如关昕、李湘的《对〈好人难寻〉中老祖母的精神分析法解读》;王丽娜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与小说〈好人难寻〉人性自私面探讨》等等。
  《好人难寻》是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十个短篇故事。“这十个故事多数戏剧化地描述了主人公遭遇黑暗事物的恶魔般力量,然而这种力量在摧毁他们的时候同时也指引了主人公找到了自己的真我世界。”在这部小说集里,同名短篇故事《好人难寻》尤为深受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作者运用简洁而独到的细节描写来透视世间万象,刻画人物和深化主题。”故事讲述了南方一家六口在佛罗里达旅途中的际遇。由于主人公老祖母记错了地方,全家人改变了原本的行程路线却不幸遭遇了逃犯“不合时宜”一伙匪徒,最终全家惨遭杀害。本文的研究重心则在导致这场意外发生的原因——老祖母的舌误。笔者将从弗洛伊德过失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试图找到这个过失背后的深层原因。那么,究竟是何种原因引起老祖母犯这样的过失呢?
  二 为什么老祖母的舌误值得研究?
  在弗洛伊德之前,人们把视野投向了广袤的大地,浩瀚的海洋,深邃的星空,他们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让人类对大自然越来越了解。到20世纪初期,西方世界迎来了资本主义带来的经济繁荣。资本主义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享受物质丰富的同时,人们也感到了精神的空虚。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世界就像一片精神荒原,曾经睿智的目光变得迷惘起来。“人类看不透思想,不清楚灵与肉之间何以产生冲突,又何以取得和谐,也不明白为何追求快乐的欲望最后,却总把自己推进苦闷的焦虑之处。”就在人类苦于探索的时候,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为人类探索灵魂未知领域起到了积极的向导作用。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心理治疗的精神分析法,另一类是一套理论系统。“而精神分析批评是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等现代心理学理论运用于文学研究的一个模式。”作为20世纪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西方文艺批评流派之一,精神分析批评迄今仍活跃在文学理论研究中,其中几个主要观点对当代文学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无意识,三重人格和“力比多”,俄狄浦斯情结等。本文所研究的老祖母的舌误,恰恰属于弗洛伊德另外一个重要的理论——过失心理学。过失心理学的提出可以说是弗洛伊德理论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的环节。“过失心理学常选取那些经常遇见而从来没有人注意的现象。这些现象一般健康人也常有,与疾病无关。所要研究的就是大家所常犯的过失。”例如,一个耳聪目明的人为什么在白天听到根本不存在的声音,或一个人为什么认为表达出了自己所想而结果却恰恰相反。这些都是生活中很小的过失,可以说是现象界里的废料。但是在某种条件下,在某种时刻,难道重要的事件不是由一些琐细的小事引起或是表现出来的吗?在《好人难寻》中,老祖母在路途中突然记起她年轻时曾到过这附近一座古老的种植园。“由于她的提议,全家人最终决定绕道去看种植园,正当柏利抱怨路很难走时,一个可怕的念头闪过祖母的大脑——那幢她记得那么真切的老屋不在佐治亚而在田纳西。”惊慌之余,祖母碰翻了旅行袋,猫咪直接跳到了正在开车的柏利肩上,让方向盘失去了控制,最终车子栽进了沟里。“坐在沟渠里的一家人,试图从巨大的惊吓中平复过来,他们浑身直哆嗦。”殊不知,命运弄人,随后他们遇到了开车路过的“不合时宜”一伙匪徒,最后全家惨被杀害。由于老祖母的舌误,全家人丧失了性命,可见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小过失可足够引起重要事件的发生。此外,还有一个现象足以引起我们对它产生研究的兴趣。那就是,在许多可能产生的错误里,为什么唯独发生这个错误。难道只是偶然吗?难道毫无原因吗?如果单单解释为老祖母一家的命运如此,笔者认为还可以有比这个更为合理,更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存在。
  三 为什么老祖母唯独产生这个舌误?
  “老太太不肯去佛罗里达,她要去东田纳西见老熟人。”故事一开始,我们就知道老祖母很想回她的家乡田纳西,但无论她用任何借口,家里都没人愿意搭理她。第二天一早,一家人踏上了开往佛罗里达的路程。一路上,老祖母一直回忆她过去在田纳西的生活,可孩子们对此并不感兴趣。祖母感到很失望,在她看来,时代变了,在她小时候,孩子们不会对自己家乡不谦恭,人们不会如此冷漠淡然,也绝不会成为金钱的奴隶。如今,所有的南方好传统都已随风而逝,很难再找得到一个信得过的好人了。从老祖母的话语中,我们能感到她对逝去的南方生活的美好追忆和不甚惋惜。在老祖母的内心深处十分渴望回到过去,回到她的家乡田纳西。可是,没人在意她的想法。突然,祖母说她清楚地记得年轻时曾到过这附近的古老的种植园,一幢有暗格的老屋。这引起了约翰和朱恩的兴趣,由于孩子们也吵闹着想去,柏利最终不情愿地绕道开往老屋。在接下来的故事中,我们得知这幢暗房在东田纳西,而不是佐治亚。老太太说错了地名。   谈到这里,很多人或许会说,日常生活中发生舌误这类的小过失太平常了。过于疲倦,过于兴奋或紧张,都会引起舌误现象。但是,身体原因是引起舌误的惟一可能性吗?那么,为什么《好人难寻》里,老祖母的舌误发生在她打盹之后呢?根据经验可知,一个人小憩之后是不可能感到疲倦,兴奋或紧张。所以除身体原因之外,一定还有其他可能性存在。弗洛伊德就把过失放入心理的领域,探寻过失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根据弗洛伊德的过失心理学,舌误的结果本身被看作是一种有目的心理过程,是一种有内容和有意义的表示。就是说,过失不是无因而至的事件,乃是重要的心理活动。那么,是什么引起了老祖母的这一过失呢?“过失是由两种意向同时引起——或互相干涉——的结果。这些意向中若有一个想要借牵制另一个而发表,其本身不得不先受一些阻力禁止它的活动。”祖母内心十分渴望回故乡田纳西看看,但同时也明白柏利是不会回去的。这两个意向相互牵制着对方。那怎么得以解决呢?通过弗洛伊德的理论,我们得知对于说话的原来倾向的压制乃是舌误所不可制的条件。当一种意向被压制后,说话者决意不将此观念表达出来,因为说话者心里深知这一意向是不被允许的。此时,过失作为一种正当的动作,闯进说话者的脑里,代替他们所期待的动作。过失成为了这两个意向的调和剂,说话者在错误里得到满足。《好人难寻》中,祖母就是在她的舌误里得到了内心的满足。她知道如果明白表示,必将受人谴责;如果巧妙地用过失这一方式,便可成功。虽然只是短暂的满足,但这次舌误调解了祖母心中的矛盾,让她在错误中回到了梦寐以求的田纳西。
  在《精神分析引论》一书中,弗洛伊德还试举了很多关于过失的例子,在这些实例中,过失有点像古人之所谓的预兆。“预兆的确是过失。只不过主动的行为往往会伪装成为一种被动的经验。”也就是说,这些看似被动发生的过失其实是主动的行为。《好人难寻》中,在一家人从家里刚出发时,悉心打扮的老祖母坐在车里,心想“万一发生车祸,她死在公路上,所有人都能一眼认出她是位有品位的太太。”后来,老祖母的确发生了车祸,的确死在了路上。此时,会有很多人说这不过是巧合吧。但笔者认为,这看似巧合的印验只是表面现象,为什么种种想法中唯独这个想法出现在祖母的头脑里,而且还被验证了呢?笔者试想为什么老祖母如此想回到田纳西?其实,祖母想念的田纳西不是今日的田纳西,而是往昔的。祖母想念曾经美好的南方,想念那个好人易寻的青春世界。“有时候,人们似乎由于有一种过失牺牲它就可以逃避其他更可怕的损失的冲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当事人并不知道自己心里有这样的冲动,这些冲动停留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潜意识内。在故事末尾,面对杀死她家人的凶手,老太太的大脑顿时清醒了一下……她低声说:“哎呀,你是我的儿呢,你是我的亲儿。”她伸出手去摸他的肩头。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老祖母向她的敌人表示了关爱。正如基督教教义所言,爱你的敌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老祖母找回了对宗教的信仰,对人类的关爱。这些在祖母看来已经随风消逝的好品质,最后在她身上得以彰显。在这好人难寻的世界里,老祖母用自己的行为说明了好人依旧存在。与性命的丢失相比,美好信念的消逝更为可怕。
  四 结语
  弗洛伊德过失心理学着重研究日常生活中所常遇到的小过失。在弗洛伊德看来,从过失的结果研究可以证明过失是有意义的。日常生活中看似被动、偶然发生的事情,实则只是一种伪装。这样的研究,需要我们如同侦探一样,重视每一个看似微乎其微的符号,满足于得到的每一个蛛丝马迹。因为,通过这些信号我们可以得到重要的发现。本文试从弗洛伊德过失心理学角度探寻美国20世纪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老祖母的失误现象。通过分析,笔者认为,老祖母一家看似偶然的不幸遭遇,只是老祖母把主动的行为伪装成了一种不小心的过失,但其实这一切故事的发生是祖母的有意为之,只是她没有发觉,这样的冲动隐藏在潜意识里。作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之一,弗洛伊德的成就绝不仅仅在于心理学范畴,他与文学之间也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所得成就也被许许多多的作家与评论家所肯定。“他的无意识说开阔了许多作家的视野,丰富了创作技巧,对具体的创作和批评实践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Johansen,Ruthann Knecbel,the Narrative Secret of Flannery O’Conner [D],Tuscaloosa: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1994.
  [2] 孙丽丽:《一个好人难寻的罪人世界——奥康纳短篇小说中的原罪探析》,《外国文学》,2005年第1期。
  [3] 柯建华:《论奥康纳短篇小说的创作特色》,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4] Choi,Insoon,The journey home to the true country:A Study of Flannery O’Conner’s Fiction[M],Milwaukee: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1989.
  [5] 史志康:《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8] 弗兰纳里·奥康纳,於梅译:《好人难寻》,新星出版社,2010年版。
  [9] 霍夫曼,王宁译:《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三联书店,1987年版。
  作者简介:陈潇桦,女,1986—,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揭示人类心灵真相的罗曼史,《红字》讲述了一个在清教时代所发生的关于人性脆弱与悲哀的故事。霍桑在展现道德与情感、良心与欲望、理性与本能的对立冲突中,通过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呈现了一个完整的“自我”,并且正视其多维度与立体性。这个“自我”体现着霍桑对复杂人性的充分理解及对人类道德的思考。  关键词:《红字》;纳撒尼尔·霍桑;自我;人物塑造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美国
期刊
摘要:造成包法利夫人悲剧的原因已经被无数学者探讨,本文的侧重点不在于分析造成其悲剧的成因,而是对其进行一种女性主义的解读,通过女性陷入的“被看”与玩物的境遇、渴望沟通的心态、双重道德标准下的自审以及顺从的内化四个方面的分析,为现实社会中寻求自身解放的女性和两性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一种反观的视角。  关键词:被看;玩物;顺从;内化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的男权话语下,女
期刊
摘要:本文以原型理论为基础,对《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柜》这部儿童文学作品中除了宗教原型以外的其它与儿童因素相关的原型线索加以分析后发现:作品中的角色所体现的原型思维方式和言行方式与儿童的天性较为吻合,可以满足儿童读者的“伙伴心理”、“英雄情结”以及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因而对儿童读者来说,该作品无异于一次思想上的狂欢盛宴。  关键词:《纳尼亚传奇》;原型;儿童  中图分类号:I10
期刊
摘要:莎士比亚的《奥瑟罗》以悲剧结局而震撼人们的心灵,但这出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试从人物性格内因角度分析悲剧造成的成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一面心灵的镜子。  关键词:奥瑟罗;悲剧;心理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威廉·莎士比亚开始他的创作是从喜剧开始的,他曾乐观地歌颂人性的真、人性的善,赞叹人的美和力量。他写过许多用聪明才智战胜生活中各种矛
期刊
摘要:莫泊桑的《项链》自问世以来,多被读者解读为一个爱慕虚荣、贪图奢华的悲剧故事,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也成为评论界备受争议、褒贬不一的人物形象之一。主流观点认为她是一个不自量力追求享受、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的典型;也有观点认为她善良、诚实、勇敢、坚毅。本文认为,在现代礼仪视野下的玛蒂尔德显然不乏自爱自尊、讲究礼仪、诚实守诺、勇于担当的生活态度和品德。  关键词:华丽转身;现代礼仪;玛蒂尔德;诚信守
期刊
摘要:《推销员之死》是亚瑟·米勒的巅峰之作,是一部表现世俗人生的代表性剧作。主人公虽然一生执着于自己的梦想,奋斗拼搏,但最终其美国梦还是破灭了。本文剖析了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原因,同时也肯定了他终生为理想努力奋斗的精神。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戏剧;美国梦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推销员之死》是美国剧作家亚瑟·米勒戏剧创作的巅峰之作。该剧作结构简单,仅由两幕和尾声三部组成
期刊
摘要:贝克特的荒诞剧《等待戈多》描述了主人公狄狄与戈戈为自己的存在苦苦寻求意义的痛苦过程,揭露了存在的荒诞。而加缪的《西西弗的神话》从哲学角度用神话人物西西弗受诸神惩罚的过程说明存在的荒诞。本文试图将两部著作相结合,以加缪的观点解读《等待戈多》,阐释主人公狄狄与戈戈是西西弗式的荒诞英雄。  关键词:加缪;贝克特;西西弗;狄狄与戈戈;存在;荒诞英雄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西西弗
期刊
摘要:尤金·奥尼尔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最著名的剧作家。纵观奥尼尔的悲剧作品,尽管采用了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但现实主义为其精髓和根本。本文重在阐述现实主义手法在奥尼尔早期、中期以及后期作品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现实主义;尤金·奥尼尔;悲剧艺术;表现形式;精髓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尤金·奥尼尔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最著名的剧作家。在时间跨度长达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
期刊
摘要:意象是诗歌的主体。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段,意象具有具象性、隐喻性、民族性的特点。本文结合现代美国田园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意象分析了诗歌意象的语言特征。  关键词:诗歌意象语言;性质;特点;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意象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意象是指通过记忆和想象对某事物的心理表征,即用心理图片、形象、画面来表现人们在理智和感情方面的体会和经验
期刊
摘要:《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简·爱》中的简·爱分别是中西文学史上十分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从社会背景、人物性格及女性主义三个方面来对比这两位生活于不同时空的女性形象,解密经典人物的魅力,探讨女性主义在中西文学中的差异,了解中西文学的特征。  关键词:林黛玉;简·爱;社会背景;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