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集团共青团:传承航天报国之初心 不忘科技强军之使命

来源 :中国共青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 | 航天科工青年突击队

  航天一直是高精尖科技的代名词,航天的共青团工作有什么特色?带着许多疑问,记者采访到了航天科工集团团委书记齐先国和多位航天科工一线青年。
  “近年来,航天科工集团共青团重点工作是青年创新与青年人才培养,这其中的一根主线是航天精神的传承。”齐先国对记者说道。

青年创新,让共青团引领时代大潮


  为什么要把青年创新工作放在集团共青团工作最重要的位置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多次就推动青年创新创业创造作出重要指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航天事业 60多年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创新已经是航天科工集团的一个传统,也是一个优势。”齐先国告诉记者,国家发展需要创新,集团公司党组在抓创新驱动发展,青年主体也都在从事创新工作,无论是从共青团服务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的角度,还是从青年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说,共青团帮助青年创新、搭建平台都是必要的。
  落实集团公司党组“三创新”理念。在集团党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的“三创新”战略指引下,集团公司团委聚焦集团党组提出的“八重大一专项”“三大攻坚战”等主攻方向,组织青年开展“青年创新工作室”创建和青年“双创”孵化训练营活动,通过多层次的创新创意大赛、“大比武”、创客沙龙、创客路演等活动,加速青年创新成果孵化,促进成果转化为商品、产业和效益。截至目前,已创建集团级青创室超200个,院级青创室超500个,厂所级青创室近1000个,青年双创成果进入集团公司“三期三池”孵化超200项。此外,特别是利用航天云网平台,积极服务青年双创,青年们在内部的专有云平台上可以通过发起项目、招募工作伙伴、形成团队来进行科研成果转化,不断调动青年积极性,打破了各单位之间的壁垒,实现创新资源共享。
  然而,创新并不是一个封闭着埋头苦干就能干好的事情,必须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那么,怎样能够把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的资源汇聚起来?
  共青团中央、航天科工集团自2017年4月开始推进战略合作。双方明确发挥共青团组织化、社会化动员优势,借助航天科工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等方面的优势,构建全国青年创新创业生态圈。
  2017年5月以来,双方在多方面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一是搭建了平台,航天云网公司成功研发青创云V1.0平台(含APP和PC端平台),有力保障第四届、第五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成功举办。二是汇聚了项目资源,成功吸引全国优秀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和资源“上线”汇聚,截至目前,在航天云网上线全国青年创新创业项目超60000项。三是形成了示范,在中央企业团工委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航天科工杯”第三届青年创新奖评选活动,引领推动90余家中央企业近500万青年创新创业,成效得到国务委员王勇的批示表扬和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的高度肯定。
  随后,2018年9月29日,共青团中央和集团公司进一步就深化航天科工与共青团中央战略合作、冠名全国“创青春”大赛达成协议,进一步落实推动发挥航天企业高科技优势服务全国青年创新创业,带动和引领中国青年的创新创业。
  “航天科工发挥优势引领青年创新创业的方向,主要是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关注的重大工程和‘卡脖子’技术难点,进行中长期创新。”齐先国进一步表示,比如,能够通过大赛、通过共青团组织的平台吸引青年在国家的硬科技、在关系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方面能够做10年、甚至20年的长期引导和牵引,也希望能够把优秀的硬科技青年创新项目吸引和纳入到航天科工的产业体系进行孵化。产业和资本的融合、平台和项目的聚合将会极大地促进青年创新取得实效。齐先国对此充满信心。

青年助理,让青年在实战状态下接班


  服务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是航天科工共青团的第二项重点任务。为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集团党组在重大工程、“双创”团队、科研生产和管理一线中培养选拔立得住、叫得响的青年典型,在党建工作会上隆重表彰集团公司十杰青年,開展青年拔尖后备人才和优秀后备人才评选,选拔青年院士后备人才重点培养,并给予较高物质激励,已形成较好的青年人才成长成才导向。
  自2014年以来,集团公司团委深入开展青年助理活动,让青年以实战状态接班。
  “所谓青年助理,就是在青年入职之初,从管理、专业技术、技能等维度选聘为技术领导、行政领导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助理’。由青年助理协助研究室主任或专家(总师、副总师)做好科研生产、综合管理、政工管理等工作。”航天科工二院二部团委书记郭瑜童向记者介绍,这个品牌活动,最初由二院二部发起,后由集团公司党组决定向全集团推广实施。
  高素质、高学历、高自我要求是进入航天科工的青年所具有的特点。航天人才之所以能够快速成长,与单位发展的核心——文化和技术传承,是密不可分的。
  “本人是共青团平台的直接受益者,通过青年助理提高了个人综合能力,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并获得更好的平台、更重的责任,逐层拔高锻炼,成长周期相比前辈显著缩短,以实战化状态接班。”在交谈中,记者被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部副总师李晓飞的成长经历所震撼。你可曾想到,他年仅30多岁就已快速成长为型号副总师。
  “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我们会收获很多,我们会渐趋成熟,我们会靠近成功。但成长也需要我们付出,付出时间,付出心血,付出汗水。”李晓飞说。随后,谈及是否有不同于他人的工作方法时,李晓飞心中感慨万分 :“我是在过程中领悟到工作的方法:占位全局、带领团队、创新发展、坚持学习、工作闭环。技术和管理能力双面发展,总体部的副总师既要有综合、全面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大系统的管理能力。具备这样的基本素质,未来才能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共青团搭建的平台在青年成长初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团的活动建立归属感;通过青年助理、导师带徒等新颖、实用的平台,助力快速成长、成才和综合能力培养;帮助构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建立长远、阶段目标,激发工作动力,并少走弯路;思想教育,文化传承,建立航天文化认同感、沉浸感,成为继承者和传承者。”在李晓飞讲述的时候,能够看得出的是她身上那份作为航天青年的自豪感。
  创新是单位发展的灵魂,创新的核心是人才。李晓飞真挚地说,从入职担任青年创新助理开始,在积累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始终同步从事创新任务并承担创新的项目。作为航天青年,创新任务一般先在单个新技术点上,或新概念阶段,从中积累的是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后续逐步上升到大系统、大项目创新任务,全系统架构搭建和新技术群体推进阶段。

传承航天报国初心,创造新时代中国航天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中国航天精神内核是什么?是爱国精神。” 怀着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齐先国表示,新一代航天青年是担当强国重任的一代,是建设航天强国的一代!
  在采访郭瑜童时,记者感受到眼前这位弱女子身上的巨大能量,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基层的团组织负责人,更多的是感受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航天事业要发展,创新是动力,青年是主力军。将“青年”和“创新”两个词放在一起,就会迸发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巨大想象空间。我们航天青年必须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咬紧牙关,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科技创新上取得大突破,力争实现我国科技水平由并跑转向领跑。
  不仅如此,航天科工集团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四室团支部书记赵成泽作为一名一线的团支部书记同样认为基层航天青年对航天精神的传承十分重要。“作为一名90后,在担任团支部工作以前,感觉思想建设比较抽象,很多时候都停留在理论上。从事团支部工作以后,我渐渐发现思想建设其实就在身边,并且对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谈到: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我当时深受触动,对自己从事的航天事业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从那以后,每当工作中遇到困难和压力时,我都会斗志昂扬的去面对一切。”他的心中燃起了一盏不灭的灯,以此照亮他奋斗前行之路。
  在赵成泽看来,航天精神是勤勤恳恳、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是设计每一个系统、计算每一个参数、解决每一个问题、绘制每一张图纸、生产每一个零件都竭尽全力,真正做到“我的崗位无差错,我的岗位我负责”,成为一名对工作、对事业、对组织问心无愧的航天人。正值建国70周年之际,作为一名航天青年,衷心祝愿祖国的航天事业蒸蒸日上!
  “作为国家队和强国强军的主力军,衷心祝福祖国。航天青年强则国防强,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前进!”李晓飞对祖国、对航天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其他文献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时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我们坚信,中国空间事业的未来,在青年;建设航天强国、建设科技强国的重任,在青年。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了航天青年未来的奋斗方向。当前,研究院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北斗导航等重大工程团队平均年龄35岁,已经成为了推动中国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成立于二零零五年 ,至今已经走过十四个春夏秋冬。在华中农业大学校友徐本禹及其志愿服务精神的感召下 ,千余名同学加入“本禹志愿服务队”,成为了青年志愿者。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五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给“本禹志愿服务队”亲切回信 ,勉励同学们与祖国同行 ,为人民奉献 ,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今年暑假 ,本禹志愿服务队之华中农业大学黔路行研支队再次走
期刊
河南三门峡骏通车辆有限公司作为中西部大型专用车生产企业,拥有一支以青年为主体的、1600余人的员工队伍。公司自成立之初就明确了加强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对公司发展的极端重要意义,极为重视党建和群团工作建设。公司党支部于2009年5月成立,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发展与壮大,2018年6月成立了公司党委,同年9月,公司团委成立。公司党委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团组织的领导,通过党建带团建,政治上把关、组
期刊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就看到了《学习时报》连续刊出的几期采访实录《习近平在正定》,当时我就想,如果能像《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那本书一样结集出版就更方便我们学习了。如今,当我捧起这本记录着几十位干部群众真实口述的书的时候,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这365页的书里所展现出的那个对党忠诚、善政为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勇于担当的优秀年轻干部形象,25万多字的内容犹如一部激情洋溢的青春诗篇令我感动,令我热血沸腾
期刊
6月6日下午,团中央召开直属机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关于开展主题教育的工作要求,对团中央直属机关开展主题教育进行部署,动员全体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严肃的政治态度、饱满的政治热情投身主题教育,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勇担
期刊
西藏天高云低,低到摸得着尘埃。  当一缕云探下身子,几乎抚摸着大地,像哈达又像秘笈,关于西藏的故事,便娓娓开启。  间隔十年,我两次来到西藏,两次的感觉迥异。  第一次是2009年,我来西藏旅游,西藏给我留下的更多是神秘和想象。  今年8月,我再赴西藏,这次是采访共青团工作。八九天里,我从海拔44米的北京,来到西藏雪域高原,到过山南市乃东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那曲市色尼区、滩堆乡、聂荣县,采访地
期刊
《习近平在正定》采访实录通过26位受访者口述,真实再现了习近平同志呕心沥血推动正定发展的感人画面,生动反映了习近平同志与正定广大干部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感人场景。学习《习近平在正定》采访实录,是一次走近领袖、感受领袖精神风范的过程,也是一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使命担当的过程。  一是勇于担当才能有所作为。当年三十出头的习近平同志刚到正定工作,没有因为自己来自中央机关、大
期刊
图 | “青春建功宣讲”活动现场  6月3日,德州学院大礼堂格外热闹,一场宣讲会吸引了近千名师生到场聆听,现场座无虚席。这也是今年以来德州市“青年讲师团”的第四次走进校园,给同学们带来不同寻常的“团课”。不仅仅是学校,在企业、在社区甚至在网络上都活跃着各位“青年讲师”的身影,他们用生动感人的故事,热情洋溢的“青言青语”,感染带动着每一个聆听宣讲的青年。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是共青团工作的主责
期刊
《习近平在正定》这本书在《学习时报》连载的时候,我就看过;今年结集出版后,我又心怀崇敬地把全书22篇访谈认真研读了一遍,每一篇访谈都讓我深受触动。这本书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3年多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还原了一位对党忠诚、胸怀抱负、担当进取的年轻人的真实经历,绝对称得上是一本适合青年阅读的人生指导书册、明志励志经典。  我一直在想,总书记当年只是众多基层干部中的普通一员,究竟是什么支撑着这位2
期刊
在研读了《习近平在正定》一书后,我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真挚朴实的为民情怀、坚定不移的改革勇气、久久为功的实干精神。书中蕴含的智慧和精神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作为一名央企青联委员和航天青年干部,这本书增强了我的信念,鼓舞我在新时期勇担重任、奋勇前行,为建设航天强国不懈努力。  勇担使命,以航天报国梦想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总书记为改变正定“一穷二白”的状况,在深化对县情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开辟新的路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