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涉及文化产业的部分有1000余字。在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下,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等等均明确呈现。
近两年来,文化市场化的进程也明显加快。据新元文智投资公司总经理刘德良统计,2012年度文化产业共有96个并购案例。“文化产业并购中,民营文化企业并购十分活跃。”刘德良说。
日前,易凯资本王冉更是将2013年称之为“传媒文化产业的并购年”。他认为最具有鲜明时间烙印的是A股公司收购手游公司。这是前所未有的一波A股并购新媒体、新经济公司的浪潮,其中加起来大概20个左右的案例,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A股的传媒影视类公司在接下来有可能把收购目标转移到更大的互联网公司身上,与之前交易规模多在3亿到30亿人民币相比,2014年很可能出现10亿美元以上的A股收购案例。”王冉说。
文化产业的并购、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产业模式的更新迭代,都给大文化产业的构建探索出了一条条新路。在实践中摸索的中国文化产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亦探寻着一条做大做强之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刊记者对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创始人王璞进行了专访,他从文化体制改革、市场化等诸多方面建言,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经济信息:本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您认为应如何完善?或者说您认为什么样的文化管理体制才是完善的?
王璞:文化体制改革应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相互呼应统筹来做顶层设计。文化产业应该分为功利性的文化产业和经营性的文化产业,这两种有着不同的管理方法或者管理体制。如果有可能,我认为可以尝试仿效国务院国资委那样管企业的办法,参照过去若干年的探索,比如成立文化产业部门,通过投资和运营分开,使之从直接监管到操作一体化,建议分为投资、监管、运营等部门,各司其职。
中国经济信息:您认为文化产业改革的关键点在哪里?
王璞:谈到文化产业改革,我觉得应该先把文化产业进行一个清晰的定义,比如说动漫产业,这个是不是文化产业?比如说现在很多地方打着文化的旗号、做了产业园,称之为文化地产的,算不算文化产业?比如万达集团收购了很多国外的电影院线,这样的商业地产是不是文化产业?比如像一些演出团体,这是不是文化产业?
三中全会关于文化板块单列为十五项改革之一,再次体现了国家对于文化软实力的重视,所以可以预见国家未来将继续加强对于相关板块和行业的投入。这也造成了很多人想从文化产业分得一份羹。比如我以上举的例子,以及我没有提到的很多行业类型,那些从业者都想往文化产业里面挤,无论什么东西都想装到文化产业这个筐子里。因此我觉得,当我们去谈论文化产业的改革时,首先应该把文化产业的外延和内涵都划分清楚,把文化产业的定义弄实,才是最关键的。
此外,本次会议也提出“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比如广电总局的“限娱令”、强制播出纪录片等规定,我认为,这些可以尝试着交给企业去做,比如省里的电视台,如果它是企业化运作,当它播的节目不好,比如一窝蜂去播歌唱类节目、宫廷剧,观众自然会厌烦,没人看,自然没有收益,这样就会迫使它去调整、去改革。
中国经济信息:作为文化产业的深耕者,您对文化产业改革有哪些期待?
王璞:我对未来文化产业改革的第一个期望是:由投资者及企业决定自己做什么,由市场对他们进行评判,通过经济效益进行裁决,由市场这个指挥棒来推行,也就是《决定》中提出的“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
第二,“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也是我期望推进实现的。
第三个期望是文化产业不再有事业编制,不再有拨款机制,而是通过投资来成为国有资本金 作为混合所有制的股权出资人,来推动、参与文化产业事业的建设和事业的推进。即《决定》中提出的:“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
近两年来,文化市场化的进程也明显加快。据新元文智投资公司总经理刘德良统计,2012年度文化产业共有96个并购案例。“文化产业并购中,民营文化企业并购十分活跃。”刘德良说。
日前,易凯资本王冉更是将2013年称之为“传媒文化产业的并购年”。他认为最具有鲜明时间烙印的是A股公司收购手游公司。这是前所未有的一波A股并购新媒体、新经济公司的浪潮,其中加起来大概20个左右的案例,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A股的传媒影视类公司在接下来有可能把收购目标转移到更大的互联网公司身上,与之前交易规模多在3亿到30亿人民币相比,2014年很可能出现10亿美元以上的A股收购案例。”王冉说。
文化产业的并购、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产业模式的更新迭代,都给大文化产业的构建探索出了一条条新路。在实践中摸索的中国文化产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亦探寻着一条做大做强之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刊记者对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创始人王璞进行了专访,他从文化体制改革、市场化等诸多方面建言,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经济信息:本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您认为应如何完善?或者说您认为什么样的文化管理体制才是完善的?
王璞:文化体制改革应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相互呼应统筹来做顶层设计。文化产业应该分为功利性的文化产业和经营性的文化产业,这两种有着不同的管理方法或者管理体制。如果有可能,我认为可以尝试仿效国务院国资委那样管企业的办法,参照过去若干年的探索,比如成立文化产业部门,通过投资和运营分开,使之从直接监管到操作一体化,建议分为投资、监管、运营等部门,各司其职。
中国经济信息:您认为文化产业改革的关键点在哪里?
王璞:谈到文化产业改革,我觉得应该先把文化产业进行一个清晰的定义,比如说动漫产业,这个是不是文化产业?比如说现在很多地方打着文化的旗号、做了产业园,称之为文化地产的,算不算文化产业?比如万达集团收购了很多国外的电影院线,这样的商业地产是不是文化产业?比如像一些演出团体,这是不是文化产业?
三中全会关于文化板块单列为十五项改革之一,再次体现了国家对于文化软实力的重视,所以可以预见国家未来将继续加强对于相关板块和行业的投入。这也造成了很多人想从文化产业分得一份羹。比如我以上举的例子,以及我没有提到的很多行业类型,那些从业者都想往文化产业里面挤,无论什么东西都想装到文化产业这个筐子里。因此我觉得,当我们去谈论文化产业的改革时,首先应该把文化产业的外延和内涵都划分清楚,把文化产业的定义弄实,才是最关键的。
此外,本次会议也提出“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比如广电总局的“限娱令”、强制播出纪录片等规定,我认为,这些可以尝试着交给企业去做,比如省里的电视台,如果它是企业化运作,当它播的节目不好,比如一窝蜂去播歌唱类节目、宫廷剧,观众自然会厌烦,没人看,自然没有收益,这样就会迫使它去调整、去改革。
中国经济信息:作为文化产业的深耕者,您对文化产业改革有哪些期待?
王璞:我对未来文化产业改革的第一个期望是:由投资者及企业决定自己做什么,由市场对他们进行评判,通过经济效益进行裁决,由市场这个指挥棒来推行,也就是《决定》中提出的“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
第二,“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也是我期望推进实现的。
第三个期望是文化产业不再有事业编制,不再有拨款机制,而是通过投资来成为国有资本金 作为混合所有制的股权出资人,来推动、参与文化产业事业的建设和事业的推进。即《决定》中提出的:“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