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淮安文化创意产业及其人才现状,提出构建“政、校、行、企”四位一体的淮安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淮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淮安文化 创意产业 四位一体
1 淮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
目前,淮安文化创意产业已形成了以广播电视、印刷发行、报刊、影视、文娱演艺、文化旅游、动漫制作、网络游戏等为主体的产业发展体系,呈现出了投资主体社会化、经营成份多样化、市场功能效益化的格局。根据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28.9亿元,占GDP比重2.09%,增幅达到44.4%。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40亿元,增幅超过40%。目前全市共3000多家文化产业单位,涵盖了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9大类、24中类的绝大部分内容。从业人员将近2万人左右,厂房及经营面积约75万平方米,资产总额为20亿元。
2 淮安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概况
2.1 总量不足 淮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起步,但就业人数与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创意产业发达的城市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
2.2 结构不合理 从事动漫游戏人员比重大,策划、营销等专业人才缺乏,尤其匮乏复合型人才。人才结构性供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2.3 没有形成完整的创意学科体系和培养模式 高校还没有在文化创意方面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同时,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政府、高校和社会机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方式还处于摸索阶段。
2.4 人才流失、队伍不稳定问题比较突出 当前,由于在物质待遇、工作环境、发展机遇等方面的原因,突出问题是文化人才流失、队伍不稳定。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老化,熟悉市场经营规则的经营管理人才储备不足。
3 淮安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不足
高校层面:第一,培养理念落后。第二,培养定位模糊。第三,培养模式陈旧。第四,“双师型”教师缺乏。第五,硬件匮乏。
企业层面:第一,企业与高校互动不够。第二,企业用人机制不完善。第三,企业对员工培训不够。
政府层面:第一,机制不灵活。第二,人才政策不健全。
行业层面: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作为民间组织,是政府部门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助手。但在淮安,行业作用的发挥还很不够。
4 “政、校、行、企”四位一体——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4.1 高校应发挥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作用
4.1.1 完善学科建设。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应尽快把创意学纳入学科建设范畴,形成多学科辅助发展的创意学学科体系,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待条件成熟后设立创意学院。
4.1.2 改革课程建设。可以参考苏州工美学院课程建设方案,将课程建设分为大专业平台与小专业化方向,大专业平台解决知识点与能力点,小专业化方向对接岗位需求。实现两个结合:课程建设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重视文学课程的开设,提高文学修养,激发艺术创作灵感。
4.1.3 积极开展“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制”是目前较为成功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可将工作室分为四个类型:基础工作室,专业工作室,教学工厂,校企合作的开发中心。明确提出工作室管理人员要具备三种能力:教学能力、丰富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从而促进工作室的有效运行。
4.1.4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淮安高校文创师资队伍的培养要向苏州工美学院学习。苏州工美学院在师资培养上走国际化路线,先后派出两个80人与50人教师团体出访法国,并且与法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成立了“中法艺术设计研发中心”,“中英艺术设计研发中心”,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主题化教学。该学院设有教师培训部,注重教师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同时还要兼顾师德的培养,真正做到“德艺双馨”。教师培养分为5个类型:专业带头人、方向负责人、骨干教师、教学团队及兼职教师。鼓励教师社会实践,可以开公司,搞项目,把真实的项目带到课堂教学与毕业设计当中,促进学生与社会岗位的无缝衔接。
4.1.5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四方互动、四位一体、四联四定”的校企合作办学新机制。在课程开发、实践教学、项目研发、工作室建设等多方面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
4.1.6 遵循艺术教育规律。艺术教育不能与理工科传统教育混为一谈,用理工科的教育理念、教学思路、办学模式去办艺术教育,是和艺术教育规律背道而驰的。苏州工美根据学生特点与兴趣采取了先进的分方向培养模式,大一的时候给学生上基础课,大二分方向,大一学生的管理由年级辅导员负责,大二以后由方向负责人负责,没有班主任,方向负责人负责整个班的教学规划,由负责人选择优秀的任课教师给本班上课,这样教师之间就有竞争意识,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大三的第二学期利用前8周的时间做毕业设计,完不成毕业设计作品不允许离校,做好后带毕业设计作品去找工作,大大提高了对口就业率。而淮安高职院校对艺术生的培养仍采用理工科2+1培养模式,应立即纠正。
4.1.7 加大投入、营造校园创意文化。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和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实验室,另外要通过开辟大学生文化创意园区和各类文化创意街区,鼓励学生参与创业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
4.2 企业应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试验场”
4.2.1 注重與高校的合作。企业应主动为高校提供培养人才所需要的实践基地和实践条件,对人才进行评估,及时向高校表明自身所需人才类型及要求,企业还可以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开发等方面,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4.2.2 重视对人才的培训。企业可定期举行一些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之间的交流会,也可以让员工走出去,到其他知名的创意基地或集团参观学习等。
4.2.3 建立激励机制人才。可以大胆探索新型激励机制和以“创意资本"为主的新型分配机制,采用技术入股、管理入股、股票期权等分配形式,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4.3 政府应发挥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政策导向作用
4.3.1 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和人才激励评价机制。政府要完善人才培训机制。据人才梯队建设实际需要,采取内部培养、委托培训、外出进修、学术交流等形式,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力度,力争到2015年,我市各类人才的思想素质、文化水平、业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达到40%,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达到40%。
4.3.2 加強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建议成立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组织,吸收行业协会共同参与,面向文化创意企业和人才双向服务,成为发布人才需求、指导培养模式、开展人才研究、培训师资力量、举办相关活动的权威机构和重要平台。尽快组建淮安艺术学院或文化干部管理学院(职校),培养文艺精英和文化领军人才。
4.3.3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财政继续在每年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并逐年增加。建议政府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奖励基金,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对在淮高校文化创意类专业进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等遴选,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4.3.4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要创建专门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促进创意产品顺利进行市场转化。
4.4 行业协会应营造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个性化成长的宽容氛围
4.4.1 构建和谐的城市创意生态系统。严肃处理随意复制、盗用创作者成果的行为,创造一个和谐的人才培养创意环境。
4.4.2 积极举办各类文化创意活动。各行业协会和社团组织要积极举办面向社会各层面的文化活动,例如, “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设计节”、“动漫创意嘉年华”等活动,着力扶持和推动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集聚。
参考文献:
[1]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2).
[2]俞丽君.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沈军.淮安市2011年文化产业行业概况.
[4]淮安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
作者简介:卢新文(1970-),男,江苏淮安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创意人才培养。
2012年度淮安市社科类研究课题(编号:B-12-1)。
关键词:淮安文化 创意产业 四位一体
1 淮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
目前,淮安文化创意产业已形成了以广播电视、印刷发行、报刊、影视、文娱演艺、文化旅游、动漫制作、网络游戏等为主体的产业发展体系,呈现出了投资主体社会化、经营成份多样化、市场功能效益化的格局。根据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28.9亿元,占GDP比重2.09%,增幅达到44.4%。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40亿元,增幅超过40%。目前全市共3000多家文化产业单位,涵盖了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9大类、24中类的绝大部分内容。从业人员将近2万人左右,厂房及经营面积约75万平方米,资产总额为20亿元。
2 淮安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概况
2.1 总量不足 淮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起步,但就业人数与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创意产业发达的城市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
2.2 结构不合理 从事动漫游戏人员比重大,策划、营销等专业人才缺乏,尤其匮乏复合型人才。人才结构性供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2.3 没有形成完整的创意学科体系和培养模式 高校还没有在文化创意方面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同时,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政府、高校和社会机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方式还处于摸索阶段。
2.4 人才流失、队伍不稳定问题比较突出 当前,由于在物质待遇、工作环境、发展机遇等方面的原因,突出问题是文化人才流失、队伍不稳定。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老化,熟悉市场经营规则的经营管理人才储备不足。
3 淮安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不足
高校层面:第一,培养理念落后。第二,培养定位模糊。第三,培养模式陈旧。第四,“双师型”教师缺乏。第五,硬件匮乏。
企业层面:第一,企业与高校互动不够。第二,企业用人机制不完善。第三,企业对员工培训不够。
政府层面:第一,机制不灵活。第二,人才政策不健全。
行业层面: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作为民间组织,是政府部门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助手。但在淮安,行业作用的发挥还很不够。
4 “政、校、行、企”四位一体——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4.1 高校应发挥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作用
4.1.1 完善学科建设。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应尽快把创意学纳入学科建设范畴,形成多学科辅助发展的创意学学科体系,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待条件成熟后设立创意学院。
4.1.2 改革课程建设。可以参考苏州工美学院课程建设方案,将课程建设分为大专业平台与小专业化方向,大专业平台解决知识点与能力点,小专业化方向对接岗位需求。实现两个结合:课程建设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重视文学课程的开设,提高文学修养,激发艺术创作灵感。
4.1.3 积极开展“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制”是目前较为成功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可将工作室分为四个类型:基础工作室,专业工作室,教学工厂,校企合作的开发中心。明确提出工作室管理人员要具备三种能力:教学能力、丰富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从而促进工作室的有效运行。
4.1.4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淮安高校文创师资队伍的培养要向苏州工美学院学习。苏州工美学院在师资培养上走国际化路线,先后派出两个80人与50人教师团体出访法国,并且与法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成立了“中法艺术设计研发中心”,“中英艺术设计研发中心”,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主题化教学。该学院设有教师培训部,注重教师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同时还要兼顾师德的培养,真正做到“德艺双馨”。教师培养分为5个类型:专业带头人、方向负责人、骨干教师、教学团队及兼职教师。鼓励教师社会实践,可以开公司,搞项目,把真实的项目带到课堂教学与毕业设计当中,促进学生与社会岗位的无缝衔接。
4.1.5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四方互动、四位一体、四联四定”的校企合作办学新机制。在课程开发、实践教学、项目研发、工作室建设等多方面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
4.1.6 遵循艺术教育规律。艺术教育不能与理工科传统教育混为一谈,用理工科的教育理念、教学思路、办学模式去办艺术教育,是和艺术教育规律背道而驰的。苏州工美根据学生特点与兴趣采取了先进的分方向培养模式,大一的时候给学生上基础课,大二分方向,大一学生的管理由年级辅导员负责,大二以后由方向负责人负责,没有班主任,方向负责人负责整个班的教学规划,由负责人选择优秀的任课教师给本班上课,这样教师之间就有竞争意识,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大三的第二学期利用前8周的时间做毕业设计,完不成毕业设计作品不允许离校,做好后带毕业设计作品去找工作,大大提高了对口就业率。而淮安高职院校对艺术生的培养仍采用理工科2+1培养模式,应立即纠正。
4.1.7 加大投入、营造校园创意文化。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和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实验室,另外要通过开辟大学生文化创意园区和各类文化创意街区,鼓励学生参与创业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
4.2 企业应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试验场”
4.2.1 注重與高校的合作。企业应主动为高校提供培养人才所需要的实践基地和实践条件,对人才进行评估,及时向高校表明自身所需人才类型及要求,企业还可以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开发等方面,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4.2.2 重视对人才的培训。企业可定期举行一些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之间的交流会,也可以让员工走出去,到其他知名的创意基地或集团参观学习等。
4.2.3 建立激励机制人才。可以大胆探索新型激励机制和以“创意资本"为主的新型分配机制,采用技术入股、管理入股、股票期权等分配形式,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4.3 政府应发挥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政策导向作用
4.3.1 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和人才激励评价机制。政府要完善人才培训机制。据人才梯队建设实际需要,采取内部培养、委托培训、外出进修、学术交流等形式,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力度,力争到2015年,我市各类人才的思想素质、文化水平、业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达到40%,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达到40%。
4.3.2 加強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建议成立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组织,吸收行业协会共同参与,面向文化创意企业和人才双向服务,成为发布人才需求、指导培养模式、开展人才研究、培训师资力量、举办相关活动的权威机构和重要平台。尽快组建淮安艺术学院或文化干部管理学院(职校),培养文艺精英和文化领军人才。
4.3.3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财政继续在每年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并逐年增加。建议政府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奖励基金,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对在淮高校文化创意类专业进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等遴选,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4.3.4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要创建专门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促进创意产品顺利进行市场转化。
4.4 行业协会应营造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个性化成长的宽容氛围
4.4.1 构建和谐的城市创意生态系统。严肃处理随意复制、盗用创作者成果的行为,创造一个和谐的人才培养创意环境。
4.4.2 积极举办各类文化创意活动。各行业协会和社团组织要积极举办面向社会各层面的文化活动,例如, “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设计节”、“动漫创意嘉年华”等活动,着力扶持和推动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集聚。
参考文献:
[1]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2).
[2]俞丽君.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沈军.淮安市2011年文化产业行业概况.
[4]淮安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
作者简介:卢新文(1970-),男,江苏淮安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创意人才培养。
2012年度淮安市社科类研究课题(编号:B-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