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小学校长培训的隐性特征

来源 :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uanl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校长培训是高等师范教育重要的补充和延伸,它具有一些基本的隐性特征:时代性、实效性、典范性和发展性。了解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确立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 培训 隐性特征
  Discussed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principal trains recessive characteristic
  Xu QuanganWang Xinmin
   Abstract: Young principal trains is the higher-level normal education important supplement and extends,it has some basic recessive characteristic:Contemporaneity,effectiveness,model and expansibility.Understood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principal trains these characteristics,are helpful in us establish the training goal and the training content.
   Keywords: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principal The trainingRecessive characteristic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9-0119-02
  
  笔者在贵刊2009年第8期已发文《谈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显性特征》,文中提出了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五大显性特征:开放性、层次性、业余性、终身性和全员性。所谓“显性特征”是相对于内容来讲更“形式”一些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培训模式。也就是说,对这些特征的深刻理解,可帮助我们选择切实可行的培训模式。确立培训目标、选择培训内容则需要对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另外一些特征即所谓“隐性特征”做分析和研究。
  
  1.时代性
  
  时代性是中小学校长培训最基本的特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校长是教师的楷模,校长队伍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力量。校长培训的全过程要体现当今时代的特征:稳定、改革、发展。对当今时代的校长最基本的要求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与这个时代的前进步伐相吻合的专业基础知识。要体现培训的时代性,首先要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思想,体现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吸收我国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进成果,特别是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最新成果,使整个培训工作在体现强烈的时代要求的基础上,具有前瞻性和适度的超前性。其次,培训的目标和内容也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校长的思想观念更需与时俱进。从政策上看,国家开展“跨世纪园丁工程”的最大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培训,培养和造就出一批适应21世纪中小学素质教育需要,被先进教育思想武装起来的教师和校长示范群体。经过培训的校长应对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有正确的认识,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有深切的体悟,对当今存在于我国基础教育中的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能在思想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彻底进行转变。
  
  2.实效性
  
  实效性是中小学校长培训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等其它教育形式的最显著特征。针对中小学校长开展的培训与基础教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一,培训对象是中小学校长;其二,培训目的和内容是直接针对基础教育的;其三,培训环境离不开中小学。中小学校长在第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有大量的问题和困惑需要解决。在教育思想上,对党的教育方针的理解、素质教育观念的树立、对素质教育与升学考试关系的认识,在当前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如何开展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在业务素质上,如何进行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等。中小学校长的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将严重阻碍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强调培训的实效性并非简单采取实用主义的观点,实效性培训就是在对中小学校长实际情况透彻了解的基础上,使所制定的培训目标符合时代的需要,符合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符合中小学管理和校长发展的需要。实效性的重点在于重视培训工作对校长个人成长的作用,重视培训工作对校长教育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处理好培训工作中务虚和务实的关系,强调务虚的指导性,重视务实的针对性,使两者相得益彰,是我们培训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
  
  3.典范性
  
  典范性是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又一显著特征。中小学校长培训是高等师范教育重要的补充和延伸,整个培训过程具有典范性特点,培训规划、培训模式、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场所、教学设备都有典范性。一般说来,上一级所确定的规划、目标、内容、模式对下一级来讲有典范性,教育学院的培训工作对中小学和进修学校来讲应有典范性,同样进修学校的培训工作对小学和广大的小学校长来讲有典范性。典范性的基本要求是,培训规划要有预见性和长远性,现在的新校长几年后便是骨干校长,现在的骨干校长若干年后可成长为教育家。培训目标要定得客观、实际,对不同级别、不同水平的校长要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使每一位中小学校长都有分层次的近景、中景、远景奋斗目标,始终看到当教育家的希望;培训内容要符合中小学和中小学校长的实际,既要有实效也要考虑发展;任课教师是培训的主导,教学过程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体现,只有最优秀的教师才有资格参加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教学工作;培训手段的现代化更不容忽视,它对培训效果所起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4.发展性
  
  当今时代是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明显加快,中小学校长更需要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要从实现校长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的培训工作应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为校长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注入活力。因此,培训是发展性的培训,是体现终身教育精神的培训。强调培训的发展性,就要多注意新理论的研究和探讨,避免落入旧知识的俗套;强调培训的发展性,就要多注意实践创新能力的培训,避免漫无边际、照本宣科的灌输;强调培训的发展性,就要多注意“方法”、“思路”的培训,避免具体内容的重复;强调培训的发展性,就要使培训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克服片面的、狭隘的实用主义的培训观念和培训趋向。培训应着重培养中小学校长的自我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宏观协调能力。对这四种能力的培养,集中体现了培训工作的发展性要求。
  分析并了解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这些基本特征,对我们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时代性要求目标要高,内容要新;实效性要求目标要实,内容要活;典范性要求目标要正,内容要精;发展性要求目标要远,内容要深。这“高、实、正、远”和“新、活、精、深”便是确立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的基本原则。
其他文献
期刊
当前我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紧跟时代步伐,符合这一历史潮流。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面临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基于微观企业层面,在分析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现状基础上。对影响沈阳市两业联动发展的制约因素
SOX2是一种转录因子,通过转录后的基因调节发挥许多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尤其对维持神经祖细胞、前体细胞、干细胞稳态非常重要。SOX2的表达水平调控是通过基因层面实现的。研究
利用人性渴望被欣赏的深切动机,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鼓励、表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不要太专注于其缺点,增强其正能量及积极向上的信心,唯有这
伴随经济不断快速发展,上市公司也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大型知名上市公司出现财务舞弊、弄虚作假等行为,让政府监管部门、公司管理者、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
摘要:介绍了我国薄片状摩擦制品的制作技术研究现状和普通摩擦材料制作工艺,同时,利用普通材料作配方,对薄片状摩擦制品的制作工艺作了积极的探索,确定了制作工艺路线,并试制了合格的薄片状摩擦制品。  关键词:摩擦制品 摩擦材料 组份 制作工艺  Thin laminated friction product manufacture engineer testing  Hu Kunfang  Abstra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笔者尝试探索课堂竖笛教学的新途径,提升课程意识,提高课堂实效。  关键词:竖笛教学 循序渐进 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0132-02    音乐新课程标准目标体系,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把音乐审美教育渗透在各个不同教学领域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作为重要抓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应以满足教育需求为前提,以系统理论为指导,按照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在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