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论引领舆论导向以服务大局体现担当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闻评论是党报核心竞争力所在。面对蓬勃发展的新媒体格局,地方党报新闻评论如何谋求新的发展动力以提升自身影响力和传播力?本文认为,只有坚持服务大局,加大新闻评论力度,积极发挥评论“品牌”和评论集群相互支撑效应,才能彰显地方党报评论的旗帜作用和引领力量。
  【关键词】滁州日报;评论;改革
  当前新媒体发展迅猛,传统媒体不再独领风骚。面临激烈的媒体竞争,《滁州日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把强化评论建设当做提升地方党报可读性、公信力的关键一环,力求改变原先新闻评论报道方式单一呆板的面貌,积极打造品牌和评论集群相互支撑、相互照应的新格局,做到评论有针对,发声有影响,让评论与党报地位相适应,与时代强音相合拍,真正彰显地方党报评论的旗帜作用和引领力量。
  服务大局,重磅推出系列评论,彰显“品牌”力量
  新闻评论是党报核心竞争力所在。在社会“多元、多样、多变”的大背景下,舆论需要引导,观点需要阐述,思想需要交流。新闻评论能较好的发挥其引导力,在于评论用大量的新闻事实来佐证,以其深度性和系列性,形成说服力和可信度。
  2015年6月8日,《滁州日报》头版头条刊出署名“储轩平”的评论文章——“双创时代,滁州再出发”,文章一改读者反感的相沿成习的官话、套话和空洞无物的评论,以实实在在的事实佐证,以推介“双创”典型,激发滁州活力,拓展滁州发展新天地为目标,拉开了《滁州日报》新闻评论改革和建设的序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下的热门话题。滁州有着创业创新的优良传统,有一批创业创新的典型。如何围绕滁州市开展的聚力“三个发展”,掀起“双创”热潮的战略部署,发挥党报评论的引领作用,奏响党报最强音?《滁州日报》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及时跟进,精心设计,以服务大局为己任,以新闻评论改革为突破口,在一版开设“‘双创’正当时,滁州再出发”评论专栏,依托市委宣传部,从滁州日报社、滁州广播电视台、市委党校等单位遴选功底好、水平高的7名同志,组成“储轩平”和“储新平”写作团队,在一周时间内,连续刊登“时代呼唤‘扬子精神’”、“以扬子精神引领滁州创业创新潮”、“创业创新要成为上上下下一种理念共识”、“精心打造发展的新引擎”等一组系列评论文章。以多视角、多侧面、多层次的评述论证:“素有改革创新、敢为天下先传统的滁州,只有始终保持昂扬向上、拼搏进取的精气神,才能面对新的征程、新的挑战,才能实现冲刺全省第一方阵、建设美好滁州的宏伟目标。”通过这组系列评论,将“双创时代,滁州再出发”贯穿到评论的全过程,将党报的担当与责任注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宣传中,一时在全市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声势,为滁州发展崛起汇聚正能量。这组系列评论首次在《滁州日报》以大规模、成系统的重磅推出,得到强烈反响,引起了社会持续关注,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新民网、中安在线等多家网站刊载。由此,署名“储轩平”和“储新平”的评论文章,以“唱响好声音,传播正能量,突出导向性,打好主动仗”的方向定位;以思想新、时效强、观点明、有深度、厚度和锐度,作为《滁州日报》一个创新“品牌”,成为一大亮点。
  滁州,是一座千年历史古城。《滁州日报》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发出的从“环滁皆山”到“环滁皆美”,迈向全面小康的动员令,以宣传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为重点,以大手笔反映大主题、大事件,以大视野整合新闻资源,在一版相继推出系列评论专栏“环滁皆美系列谈”,分别以“环滁皆美,美在幸福满满的发展蓝图”、“环滁皆美,美在宜业宜居的美丽画卷”、“环滁皆美,美在众心向往的美好愿景”,以及“环滁皆美:美在经济强”、“环滁皆美:美在百姓富”、“环滁皆美:美在生态好”等三篇畅想曲评论和三篇路径篇评论,从不同侧面运用大量新闻事实佐证,环环相连、层层递进,阐明“环滁皆美”是全市干部党员开启美好生活新征程的满腔责任和真情流露,是滁州未來的施政方向,是全市上下无穷力量的层层传递。通过对“环滁皆美”这一主题的系列评论,激励全市各部门更加积极主动的为市民创造出“环滁皆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加强了舆论引导力。以系列评论力求占领舆论引导的制高点,推动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彰显出了“品牌”的力量,体现出了很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立足百姓视角,彰显民生情怀
  受众是需要召唤的,召唤的重要手段就是依靠评论。因此,在紧扣时代主题的同时,新闻评论不仅要有深度、高度,也要有温度,眼睛要向下,要融入群众中,多到基层接地气,多到现实摸实情。新闻评论要想吸引读者赢得读者,更具影响力,就必须关注民生热点,抓住社会焦点问题,及时准确的亮明主流媒体的舆论态度,以贴近性打造引导力,从而实现主流媒体与民意的对接,为和谐社会汇聚正能量。
  “储轩平”和“储新平”新闻评论在服务大局的同时,也把眼光投向基层,让新闻评论的触角贴近百姓,密切关注老百姓的风雨冷暖、喜怒哀乐,力求做有温度的评论。
  2015年6月2日,《滁州日报》在一版推出署名“储轩平”的评论文章——“给孩子一个清朗朗的网络空间”,文章刊登后赢来一片叫好声。该篇评论文章是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全国上下积极开展网络“护苗行动”时发出的。评论主题紧扣社会热点,语言亲和、观点明确。文章呼吁“要积极传播健康的、有创意的网络语言,挤压恶意的网言网语空间,给网民特别是青少年儿童一个和谐文明的网络世界”,引起了广大读者、网友共鸣。
  2015年7月16日,滁州天长市铜城镇安乐社区4名初中学生溺水而亡,针对这一不幸事件,“储轩平”及时发声:“精心编织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网’”。向社会呼吁:守护住孩子们鲜活的生命,需要家庭、学校、社会联合起来,共同构筑起一张“防溺水安全网”。评论没有高高在上的冷漠说教,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未成年人溺亡悲剧中,常有连环事故的发生。一人落水,同伴前去施救,本想将落水者救起,可没想到的是,施救者也一同被拖下了水,最终导致落水者和施救者同时溺水身亡。还有因害怕家长责骂而偷偷溜走,错过最佳救援时间。对此,家长和老师应教会孩子对救人风险的判断,让孩子掌握救人与自救的基本常识,遇事莫慌,及时求援,学会变‘见义勇为’为‘见义智为’。但愿,已经早早凋谢的这些生命,能让所有人在痛定思痛之后,立即行动起来,别再让溺水成为暑期之痛。”   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沉没;6月9日,遵义7层民房凌晨垮塌前,一对夫妇叫醒60多位邻居逃生,获赞无数。《滁州日报》以署名“储轩平”及时推出“防灾减灾需要全民参与”的评论,呼吁读者: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依靠全民参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防灾减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紧解决防灾减灾领域的关键问题和突出问题,做到“众志成城、万众一心”。
  正是一篇篇带有温度的评论,娓娓道来的观点,抓住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体现了民生情怀,在引导中体现服务,使评论既有深度也有温度,汇聚成股股暖流感动人心,温润读者,温暖社会,使社会更加美好和谐。
  创新评论形态,构建多元化评论栏目,形成评论集群效应
  《滁州日报》在精心打造评论品牌的同时,还不断创新评论形态,构建多元化评论栏目,强化舆论引导和主动参与意识,认真做好评论集群的相互支撑、相互呼应,扩大报纸自身公信力和影响力,着力营造奋发有为进取的舆论氛围。在一版强化评论,除了重磅推出“储轩平”和“储新平”两个署名评论文章,还在原有的“本报评论员文章”、“琅琊快语”等编辑、记者撰写的评论栏目上做足功课,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布局和重大事件,快速反应,杜绝空话、套话,表达力求简短鲜明。“琅琊快语”是《滁州日报》在一版保留的一个短评栏目。为使这个栏目紧随时代脉动,体现快、短、新、精的特点,《滁州日报》改变以往功能单一、空洞说教的评论固定模式,立足于重大新闻事件、本土风情、地域特色,注重“言近而旨远,词约而意深”,力求鲜活有力、短而精悍。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备受滁州人民关注的一件大事,《滁州日报》及时抓住滁州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迎来终极大考这一具有时效性和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在“琅琊快语”推出“塑造有个性的滁州城市”短评,文章没有繁华背后的盲从,而是对城市建设多了一份理性思考,并警示:“一座城市,如果没有鲜明的城市个性来支撑,只是追求目标趋同,标准趋同,这座城市也會失去灵魂和色彩。”短评旨在向政府和相关部门呼吁和传达出如何力避“千城一面”的现实思考。此文刊出后受到社会各方好评,认为该短评恰当其时,在短小、清晰、严谨的行文中表现出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的观点性、引导性。
  滁州是农业大市。《滁州日报》还针对农村读者这个庞大的群体,在二版开设“街谈巷议”、“呼声与建议”言论栏目,以基层通讯员撰写为主,利用他们的所见所闻,切身感受,围绕农村现状、村官形象、农村环境治理等主题,一事一议,达到以小见大,言之有物。
  此外,各专版积极补位,围绕专版定位量身定制评论栏目发声发力。比如,在周二推出七版言论版,开设“墨客闲聊”、“他山之石”、“市民茶座”、“议论风生”、“各抒己见”等,在周四民生版开设“民声”,在周二五版法治滁州版开设“清流杂谈”等。由此形成了具有地方党报风范正能量的立体化、多形式的评论集群,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评论阵容,使评论建设形成组合效应,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地方党报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总之,以评论引领舆论导向,以服务大局体现担当,主动作为,改革创新,不夸大不虚张声势,营造一个和谐的舆论环境,是纸媒突围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地方报提升自身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关键所在。
其他文献
【摘 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战线队伍建设提出的总要求。《一带一路上的安徽人》全媒体报道,作为呈现给观众生动鲜活、有温度有深度的作品,也反映了电视记者在新闻采访和报道中对“四力”的践行。  【关键词】四力; 一带一路; 电视记者  2019年5月开始,安徽广播电视台推出了大型全媒体行动《一带一路上的安徽人》,10路报道组前往亚洲、非洲、南美洲等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纷纷走上媒体融合之路。今年安徽省两会期间,省内的各家媒体都试图通过图文、视频、海报、直播等形式充分展示两会“干货”,此外,各家媒体还都运用AR、H5、IH5等新技术打造融媒体产品,使广大网民得以直通现场,见证两会精彩。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两会;报道方式  2018年1月21日上午9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安徽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合肥隆重
【摘 要】本文以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快报》为例,从固守核心竞争力、借力新媒体等方面探讨了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如何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这一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民生新闻 《都市快报》 竞争优势  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快报》栏目开播于2002年1月1日,是我国最早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之一。长期以来,为了保持生命力和竞争优势,栏目对现在及未来的发展不断地思考总结,并坚持创新。随着新媒体
【摘 要】媒体融合形势下,传统党报如何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发出主流声音,坚守主流阵地?本文以《池州日报》为例,从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渠道创新等方面入手,就传统党报如何正视纸媒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化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多优质的新闻产品,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党报;供给侧改革;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
【摘 要】新闻客户端逐渐成为地方党媒的“标配”,但大多面临依赖母媒、创新不足、功能不强等问题。本文以池州两家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为样本,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地市级党报党台新闻客户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要坚持党媒定位,树立“用户思维”,聚力将客户端打造成权威性、聚合类、服务类、智能型平台,打造成为全媒体矩阵的“标杆”,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满足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关键词】主
【摘 要】主题短视频新闻是传统主流媒体适应传播新形势,发挥主流媒体传统优势,满足受众新闻信息需求,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更加全面、立体、客观、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报道效果更加生动,已成为当下及未来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以获奖视频作品《一卷知合肥》为例,试探讨主题短视频新闻策划与制作的创新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短视频新闻;媒体融合;主题新闻  一、主题短视频新闻的
【摘 要】区域形象即是公众对某个地区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本文以河南的区域形象为例,从传播学的视角浅析现阶段的河南形象、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找出应对的塑造方法,力求为河南形象构筑一套完整、健全的体系提供一个可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传播学 区域形象 形象塑造  一、区域形象塑造  所谓区域形象塑造,就是在区域形象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区域形
【摘要】本文通过对“宜黄事件”过程的梳理总结出网络,事件的一般传播路径。网络和传统媒体的互动,微博,网络和媒体互相设置议题都在舆论的生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网络舆论的生成,直接影响了事件的进程,促成了政府决策。  【关键词】网络舆论“宜黄强拆”事件微博议程设置    2010年,宜黄“9·10”强拆事件中,宜黄地方政府强拆致使一人死亡、两人严重烧伤,该事件引发了广大的网民对于强拆事件
【摘要】社交媒体时代突发事件报道面临着社交媒体上信息过剩与优质信息匮乏并存;面临如何处理遇难者生前在网络上的信息的尴尬;传统媒体的突发事件报道如何在社交媒体时代更具竞争力;突发事件报道面临新闻专业主义和新闻伦理的冲突等新问题。今后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发展方向和可尝试的路径:媒体突发事件报道应该对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进行核实;谨慎公开遇难者生前的网络信息;传统媒体应该在内容和渠道两方面上努力,寻求突破困境之
【摘 要】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的加快催化新闻生产边界的开放与新闻生产机制的革新,各类新型融合新闻样态不断涌现,并引发业界新闻生产实践的“创新与扩散”。本文以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为例,通过分析媒体融合奖获奖作品在融合叙事、视觉呈现、交互设计等方面的特点与共性,认为高校在融合新闻教育方面应强化跨学科知识结构的人才培养、加强数字人文素养教育、坚持融合新闻教学的实践导向。  【关键词】融合新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