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宗勋先生逸文集萃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il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5年元月姚师弥留之际,于病榻之前嘱我以重托,叫我在他老人家身后,将他所有的文字资料妥善整理,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遗产。恩师仙逝之后,在敖石鹏先生的主持下,由承光师弟陪同将姚先生住所内凡带有文字的纸张、本簿、信件、书刊、杂志甚至一些毫不起眼儿的不规格纸片包括广告包装纸、香烟盒之类的物件加以收集整理,所有这些东西装了整整一麻袋,带回我的家中进行仔细的清理择抄。深感恩师的重托,怀着对老师的无限思念,我开始了通宵达旦、日以继夜地誊录整理工程。经过将近半个多月的精心劳作,反复核查终于整理出一份姚宗勋先生的珍贵遗留文字。这些文字虽然分散、拉杂,但不啻是一部意拳宝典。对于一切有志于拳学研究的有识之士,不失为《武当剑谱》、《少林秘笈》一类的武林宏篇。姚先生生前谆谆教导学生们,希望在他身后大家团结一心,把各自的心得体会往一起“凑”。遵照他老人家的意愿,我手中的全部资料不敢私密,奉献给大家以期达到恩师拳学思想发扬光大之目的。
  用极浅近而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一举一动,甚至极小极微的都要有意义、有精神不可无的放矢,亦即先师所说:“在于心意之领导精神之指挥。”动作顺乎自然,合乎需。▲
  “心意把”我个人体会就是把握心意。▲
  人身内外一体,意动一致。▲
  动作时不论姿势优劣与形式繁简,只看全体大小关节能否上下、前后相互为用以及神经支配之大意和气血之流行与调解呼吸所发之力如何,总以达到得力舒畅为止。▲
  精神严肃、力量活泼。精神与力量都要“不丢不顶”、“亦丢亦顶”,精神要照顾全面,力量在反复建立平衡与破坏平衡。▲
  “三角力”系指发力前各关节均应成钝形三角形(主要是腕、肘、膝)发力时上臂向前旋转、拧裹而出即所谓“螺旋力”。▲
  坐式:两脚悬空,周身不易得力,通过坐式练习求力,身法、步法易平稳灵活多变,为技击桩主要环节不可忽视。▲
  钱砚堂赠芗老“夫子之墙高千仞,君能人室且登堂”。▲
  臂部撑裹拧抱,肘部约曲池穴位处意向外指,肘部外侧向内裹,腕部微拧(拇指一侧向外,小指向内)。▲
  小腹松圆是调整胸腹之松紧。▲
  站桩求力水中,水流轻缓不拘从何方流来。身体随之应和微动(进一步多收少放)上下一致、浑然一体,不做中流砥柱。▲
  试力为缠绵不断,发力一触即发,就是断。▲
  讲单、双重是为了不暴露“中”,发力讲角度、方向、火候,劲力尤为重要。▲
  正面发力放人要让对方重心放在己身胳膊上,而后突然转方向发力,才能将人放出。▲
  站式四手心相向似挤一球,肘尖部外侧稍外撑,内侧向内滚裹,上下臂弯曲度大于90度。▲单纯防御的方法
  以上诸条是为了避免双力‘受伤害及提高技能而没。练习即久在推手中能分析对手的力量的方向及目的,从而达到既可保持自身的力量平衡,又能动作裕如,后就可作进一步的锻炼,除不许击打撞踢外,其他限制降低或无限制。▲
  基本求争力法……风府穴(不是第七颈椎)用意挺颈,全身后靠要拉紧有弹力的绳子去拉手,而手去拉紧前方的绳子,没想前后两个力量对抵相消,手不为所动就行了。后手如抱着一个有弹性的球,当身体去拉前手时,用意去抱球,以呼应前手。▲
  争力就是全身上下、前后、左右都有力牵引,共争一中,上面所写是求争力之初步,仅有前后之力故名二争力。▲
  
  反应基本训练
  
  (一)求得整体争力之后,刷身皆知有弹簧相系,则本身亦如一大弹簧。然后设想有敌人轻轻来推或击某处。(或上下、左右、前后)意念一紧立即从一中心而异向发出,习之有得,设想人迅速猛击,意念一动力既可发出但不可见形,即所谓一触即发,一发即止。
  (二)设想站在一块漂浮的木筏上,忽而前后倾斜、忽而左右摇荡、上下沉浮。前倾则后移,后倾则前移、左右移动、上下压提,用意去作不可见形,注意整体不靠单纯腿部,不要有固定顺序,缓慢到加速,此为站桩时调整具体松紧及训练步伐灵活的基础功夫。▲
  精神高度集中时,多有身体不自觉的儡板不灵,所以要锻炼在精神高度集中时,身体仍能相对地放松,唯有这样,才能动作敏捷、呼吸自然通畅,动作乃可以持久。▲
  松腰坐跨,木支撑、绳吊系,膝关节亦然。▲
  搭手既不要脱离“点”又要控制对方。▲
  争力主要相争之处有三:
  1、头顶与两脚中心。2、颈与前手腕。3、两手左右争。▲
  练习:绳有得后,再设想周身毛发飞涨与外界联系,互相牵引,身体小能动转而又处处都微动的意思,这就是拳家所说的“顶上力空灵,身如绳吊系”、“形松意须紧,毛发势如戟”之意。练习时要用意不用力,实则意念一往自有轻微的力,不要再有意用力。要注意形曲力直、八面出锋共争一中。这一中指的是头顶与两脚中心这一条线,是均整轻灵的关键处。拳术前人所说“松紧之枢纽在于上下”上下即指此而言,作时一定要意念切实,可是不能执著。▲
  
  反应练习(二)
  
  不通过大脑就能发力,猝然遇袭击不及思考即可自卫,进而作力向一方连续发出“劲断意不断,意断神犹连”。▲
  发力和试声同时而作,同时胸窝微收,两肩微向内扣,上体前面略呈凹形,其目的是变平面为凹型,以滑开来击力量的尖锐点小腹实圆即气贯丹田之谓。▲
  试声每日十次即可。▲
  试声的意义还在于,在发力的瞬间提高防御能力,减轻或抵消反弹之力。发力时为防御之薄弱环节。▲
  前人所谓气贯丹田亦意拳所谓发力时“小腹实园”练习即久会感到周身内部随之微涨。▲
  蓄力就是储备力量,准备发出。基本练法站桩即精神集中,神不外驰,力向内收,全身不可有平面处,大小关节无处不曲,曲处具有力含蓄于内。动作时更要注意上述各点,是否有空白处及不足之处,心意照顾周到后,全身力量才可统一,气力一致趋于圆整。所谓“动静处中,能守能用”。▲
  
  推手:
  第一阶段在外力之下,动作不停变化,还要保持力量平衡。
  第二阶段即保持自己平衡,还要破坏对方的平衡。
  第三阶段打乱对手平衡状态而对手正在为稳定自己重心而重新调整步位平衡时要掌握稍纵即逝之时机猝然发力。▲
  
  发力:
  动作极小,时间极短突然迅疾刚劲之力,犹如火药之爆炸耳。意念支配,意之所向,神即随往,筋骨因之运动而发力。顺乎自然,达于体外,力未发时由意念将力回争(缩)即平日所练之争力。欲先利用一争之弹力,突然发力。当力之发出,肩、肘、膝、胯全身各关节处均起锋棱,其锋棱之意,非指 外形之屈伸,全身关节骨缩筋伸,处处有力出锋,从一中心异向发出,相等相应,互为应和,一触即发,一发即止。▲
  
  正发力:
  1.虚握拳须用三分力。
  2.力发至前足尖。
  3.除拇指外皆向前上方指去。
  4.设想大臂为弹簧,往回一压即可撞击肘关节。
  5.力透敌背。
  6.头、前额向前撞,顶心斜向前上顶。
  7.前后臂所成角度应大于直角,双臂未发力前,成略小于45度角,发力时略大下60度角。
  
  腿脚发力:
  与行走发力法同,设想与敌将接未触之时,肩架不变,后腿突然提起,脚尖向前方向伸出。同时头向上顶。在没想己触敌身(高不过膝)头与脚腕互争,踏地之腿有力向上蹬地,而向前送髋直催至足尖。
  
  膝部发力:
  同上。小腿不前伸,突出膝部与头之突争。
  侧后方发力:
  没想敌从右肩处推来,左手拧转前伸,右手拧转稍向后拉,两手与前方争的同时,两手也互争。其力集中在右肩向后方撞去,同时头须向右侧后方拧转,眼向后看去(脚下微拧)。
  
  行走发力:
  1、前进:前足一着地时,力即发出,同定位法。左右:略
  2、退步发力:在向后撤步时向前发力,当前步后撤至适当位置(其两脚距离与浑元桩步法同)脚一着地力即发出,如定位发力法,其不同点在于前步后撤形势即变成前步变后步,后手变前手。例如左步后撤时左手左肩左胯趋后移之势向后争,右手不动,待左步踏地时猛向前手撞击。
  向后发力(又名惊力):
  准备式与一法同,设想敌人由下方紧托腕或臂或由上方猛握腕或臂,此时双腕微拧,舣手猛握拳(不可握实)其力向回争欲将假借弹簧突然拉断,随之即起,恢复原状。其神情犹如突然受惊。
  
  向前上方:
  准备式与前同,设想敌人经前手上方向我头部击来,身体(以头部为主宰)稍向后下方靠去与前手相争,同时前后手亦争两手及两前臂拧转。设想我前手己将触及对方下颌部和头部之时突然发力,手指力须向斜上方指去。
  
  向左右侧方:
  准备式同。设想敌经我前(左)臂上(下)向我头(腹)击来,身体以头为主宰,稍向右侧方靠去与前手争。前后手亦争,拧转同法。发力时前手拧转前指对方头部(约成60度角)后手前伸与前手位置相当略低于前手约十公分,指向敌人胸部。▲
  清赵藩“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文武之道,一张二弛”。▲
  张驰宽严即松紧。▲
  紧是用了力,但不过大,所谓僵就是动转不灵了。▲
  阻力感:阻力强弱由自己的设想而来,设想“松”“义松又紧”“紧”都要练,也就是在松紧反复变化中去摸索,达到似松非松的境地。松中有紧、紧中有松全凭一念支配。▲
  
  推手普遍问题
  
  1.发力时机
  2.准备时间过长▲
  斜面问题
  斜侧面使对方的力一部分溶空,力的指向偏斜。用力量指向的变化和步法、身法的移动或前后或左右或上下重心的升高或降低来破坏对方的压力,同时也用这些变化去进逼对手直剑感觉(接触点的感觉及对方所处的位置)对手的力已很难变化(僵)被动的形势下再发力。在练习中当然免不了错误,判断不了力的瞬问的变化。▲
  学自抽象起,精神须切实,有形则力散,无形则神聚,用法小露形,用力纯在意,意力不出尖,浑圆无定式。▲
  意拳原是心意拳的名称之一,据芗师云自戴龙邦后始称肜意拳。至今河南地区心意、形意并有。至今少林僧仍以心意拳为少林正传,实则形意源于心意,但经发展演变后已不同于心意。芗师云最早名老三拳。即践、躜、裹、践指步法,躜指于臂,裹指身包罗万象也。芗师于1940年在拳学要义一文中,曾有如下文宁:“……要知形意嫡传并无十二形练法,然周身十二形之意,当尽有之。亦无相苛之论,不过指五行为五种力之代名词,非手法与套也。”▲
其他文献
日前,保康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两个视察组,深入全县11个乡镇和17个林改试点村,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情况进行了视察,林改档案工作作为林改工作的基础,是此次视察的重点。此次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用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语言,描述抽象的概念和事物,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是教师打开未来世界的渠道,让学生吸允着人类的知识和智慧的营养;这
历经60年的阻隔,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三通”正式扬帆起航。中国大陆和台湾间的直接贸易的重新开放惠及台湾的台中和基隆港。台中港依托自由贸易区而振兴在望台中港位于
在森林灭火、防火工作中,群众防火是最早的防火方法,也是基本的工作方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群众防火工作。加拿大每年将1/4的森林防火资金用于宣传教
近年来由于工业增长过热,投资、消费双膨胀,导致银行信贷规模失控,引起货币超经济发行,出现通货膨胀。1978年末全社会货币流通量只有212亿元,1988年末达到2134亿元。10年平
在下雨或是潮湿的环境中摄影,不是一股脑向前冲就好,了解器材的性能与防护,才能顺利拍照并且不会有遗憾。 Photographing in a rainy or humid environment is not an anima
[本刊讯]本刊总编王健刚收到2月18日从台湾发来的畅之先生的长信,对《浦东开发》杂志提出了衷肯的建议和希望,现摘录于后:健刚兄大鉴:《浦东开发》杂志内容丰富,编辑之努力可见。
对人像摄影者来说,也许最值得购买的就是定焦中焦距大口径镜头。这种镜头拍摄人像时不仅具有恰到好处的视觉透视控制能力,画质相比变焦镜头也更佳。同时,大口径除能获得很强
一、香港工业的现状与困扰60年代以来,香港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从1970—1987年,制造业创造的当地生产总值(GDP)从59.13亿港元上升为792.52亿港元,增长了12.4倍,1987年
党中央和国务院确定的对外开放政策,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决策,已被我们确认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 The policy of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