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涉及500万职工 千亿元成本成最大制约
数百万人被遗忘
赵雅洁的爱人,还有林师傅、英秀华等人,被社会选择性遗忘在角落里,近20年了。
一切只因为他们集体职工的身份。以辽宁省为例,据《辽宁日报》报道,2006年全省共有厂办集体企业4998户,平均资产负债率110%。企业皮之不存,职工又将焉附?
企业无力,对职工的欠账越滚越大。以辽宁省三家大型国企为例,据统计截至2011年,抚矿附企欠缴职工社保费逾17亿元,欠职工医药费、取暖费等债务9亿多元;阜矿多种经营公司拖欠下岗职工养老保险超过3亿元,鞍钢附企也拖欠下岗职工医药费、采暖费等8亿多元。
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脚步也距离他们越来越远。时至今日,集体企业沿用的仍然是1990年代初的法规。彼时,市场经济还未开始。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这些法规在新矛盾面前束手无策。
“国企是改革的中心,外资企业是招商引资的主要对象,民营企业也有一些待遇,唯独对厂办集体企业……这是一个被改革遗忘的角落。”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原副局长周放生曾如此评价。
生活没有着落,主办国企职工的待遇却越来越好,集体职工心理落差急剧增大。不少职工只得走上了上访之路。“都给国家干了一辈子,凭啥咱就得矮人一头?”记者采访过的鞍钢集体企业杨阿姨就是其中一员。(见本刊2012年12月A《现场DV》栏目)
这个被人遗忘的群体到底有多大?
记者致电抚矿集体企业局,其办公室工作人员说:“我们有3万多下岗职工。”抚顺市国资委相关人士则告诉记者,整个抚顺“大数有20万”。记者同时联系辽宁省国资委办公室和规划处,试图了解全省数据,但对方称“没办法回答”,并未告知。
放眼全国,这一数字更加惊人:2011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称全国厂办大集体职工总数约500万人,其中东北三省就近300万人。
企业停滞,矛盾积淀,数百万人只能在困顿中等待。
社保欠费最关注
改革的福音终于姗姗而至。
2005年,东北地区启动集体企业改革试点。2011年4月,国务院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文件为改革划定了时间表:“从2011年开始,用3-5年的时间,使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彻底分离,成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职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是年,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央企于5月底前,摸底调查厂办企业情况并统一上报;8月,财政部企业司和干部教育中心举办全国厂办大集体改革暨财政企业政策培训班。
国务院发文一年半后,2012年12月中旬,记者采访发现省市级政府也有所行动。辽宁省国资委规划处工作人员称:“(摸底的)具体数据都在政府手中。”记者从抚顺市国资委了解到:“摸底调研已经完事了,市里(改革的)政策方案都做出来了,现在就等省里消息。”
对这次改革,集体职工最关心的是社保欠费该如何解决。有媒体报道称,在之前东北地区的改革试点中,职工对此的关注程度甚至超过了经济补偿金。
其实2006年之后,沈阳市和辽宁省就先后出台文件,为解决困难集体企业退休职工的医保欠费问题提供政策依据。一些有实力的大型国企也走在前列。据记者了解,目前鞍钢和抚矿下属集体企业大多数退休职工已经享受到了两险(养老和医疗保险)。
但这其中,有一部分退休职工是自掏腰包才享受到的。“到2010年末,抚矿大集体职工替企业垫付了保费1.9亿多元。”抚矿集体企业局原副局长石英曾这样对媒体说。
大国企尚且如此,其他中小集体企业情况更加不堪。“别说下岗的(没有),抚顺市退休的(集体职工)一半还没有!”抚顺市国资委相关人士介绍说。
要解决这些历史欠账,说到底,需要钱。有专家指出,按照2005年的改革试点方案,国家只承担10%的改革资金,大头出在地方政府。但据测算,仅集体职工安置就需要1000亿元左右,另外还有社保费等各种历史欠账。地方政府不堪重压,没有改革的动力。
2011年的改革意见,国家加大了补贴力度。比如,过去中央下放到地方的煤炭、有色、军工等企业兴办的大集体,补偿金100%由中央财政提供;在2013年底前完成改革的,分别有60%-80%不等的补助。中央意在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记者采访中发现,基层企业对此很是欢迎。“咱们很有热情啊!”抚矿集体企业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说,“我们也想给下岗职工找个出路。”不过,政府的动静目前并不大。“具体的改革工作目前还没有启动。”辽宁省国资委的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地方政府迟迟不见大动作的理由还是钱。此次的改革成本由国企、地方和中央财政三家承担,一位政府内部人士分析说:“国家给的钱肯定不够,地方集体企业也参差不齐,省里到底能给下面配套多少?这些都必须明确了才能操作。”
即使困难重重,但集体企业改革已是势在必行。“2013年省里肯定要搞(改革)。”抚顺市国资委工作人员说,“抚顺可能是省里的试点。”
改革之箭,一触即发。
数百万人被遗忘
赵雅洁的爱人,还有林师傅、英秀华等人,被社会选择性遗忘在角落里,近20年了。
一切只因为他们集体职工的身份。以辽宁省为例,据《辽宁日报》报道,2006年全省共有厂办集体企业4998户,平均资产负债率110%。企业皮之不存,职工又将焉附?
企业无力,对职工的欠账越滚越大。以辽宁省三家大型国企为例,据统计截至2011年,抚矿附企欠缴职工社保费逾17亿元,欠职工医药费、取暖费等债务9亿多元;阜矿多种经营公司拖欠下岗职工养老保险超过3亿元,鞍钢附企也拖欠下岗职工医药费、采暖费等8亿多元。
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脚步也距离他们越来越远。时至今日,集体企业沿用的仍然是1990年代初的法规。彼时,市场经济还未开始。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这些法规在新矛盾面前束手无策。
“国企是改革的中心,外资企业是招商引资的主要对象,民营企业也有一些待遇,唯独对厂办集体企业……这是一个被改革遗忘的角落。”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原副局长周放生曾如此评价。
生活没有着落,主办国企职工的待遇却越来越好,集体职工心理落差急剧增大。不少职工只得走上了上访之路。“都给国家干了一辈子,凭啥咱就得矮人一头?”记者采访过的鞍钢集体企业杨阿姨就是其中一员。(见本刊2012年12月A《现场DV》栏目)
这个被人遗忘的群体到底有多大?
记者致电抚矿集体企业局,其办公室工作人员说:“我们有3万多下岗职工。”抚顺市国资委相关人士则告诉记者,整个抚顺“大数有20万”。记者同时联系辽宁省国资委办公室和规划处,试图了解全省数据,但对方称“没办法回答”,并未告知。
放眼全国,这一数字更加惊人:2011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称全国厂办大集体职工总数约500万人,其中东北三省就近300万人。
企业停滞,矛盾积淀,数百万人只能在困顿中等待。
社保欠费最关注
改革的福音终于姗姗而至。
2005年,东北地区启动集体企业改革试点。2011年4月,国务院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文件为改革划定了时间表:“从2011年开始,用3-5年的时间,使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彻底分离,成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职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是年,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央企于5月底前,摸底调查厂办企业情况并统一上报;8月,财政部企业司和干部教育中心举办全国厂办大集体改革暨财政企业政策培训班。
国务院发文一年半后,2012年12月中旬,记者采访发现省市级政府也有所行动。辽宁省国资委规划处工作人员称:“(摸底的)具体数据都在政府手中。”记者从抚顺市国资委了解到:“摸底调研已经完事了,市里(改革的)政策方案都做出来了,现在就等省里消息。”
对这次改革,集体职工最关心的是社保欠费该如何解决。有媒体报道称,在之前东北地区的改革试点中,职工对此的关注程度甚至超过了经济补偿金。
其实2006年之后,沈阳市和辽宁省就先后出台文件,为解决困难集体企业退休职工的医保欠费问题提供政策依据。一些有实力的大型国企也走在前列。据记者了解,目前鞍钢和抚矿下属集体企业大多数退休职工已经享受到了两险(养老和医疗保险)。
但这其中,有一部分退休职工是自掏腰包才享受到的。“到2010年末,抚矿大集体职工替企业垫付了保费1.9亿多元。”抚矿集体企业局原副局长石英曾这样对媒体说。
大国企尚且如此,其他中小集体企业情况更加不堪。“别说下岗的(没有),抚顺市退休的(集体职工)一半还没有!”抚顺市国资委相关人士介绍说。
要解决这些历史欠账,说到底,需要钱。有专家指出,按照2005年的改革试点方案,国家只承担10%的改革资金,大头出在地方政府。但据测算,仅集体职工安置就需要1000亿元左右,另外还有社保费等各种历史欠账。地方政府不堪重压,没有改革的动力。
2011年的改革意见,国家加大了补贴力度。比如,过去中央下放到地方的煤炭、有色、军工等企业兴办的大集体,补偿金100%由中央财政提供;在2013年底前完成改革的,分别有60%-80%不等的补助。中央意在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记者采访中发现,基层企业对此很是欢迎。“咱们很有热情啊!”抚矿集体企业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说,“我们也想给下岗职工找个出路。”不过,政府的动静目前并不大。“具体的改革工作目前还没有启动。”辽宁省国资委的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地方政府迟迟不见大动作的理由还是钱。此次的改革成本由国企、地方和中央财政三家承担,一位政府内部人士分析说:“国家给的钱肯定不够,地方集体企业也参差不齐,省里到底能给下面配套多少?这些都必须明确了才能操作。”
即使困难重重,但集体企业改革已是势在必行。“2013年省里肯定要搞(改革)。”抚顺市国资委工作人员说,“抚顺可能是省里的试点。”
改革之箭,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