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因课堂提问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所以课堂提问已经成为教学中非常常见的环节和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课堂提问也非常普及。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初中地理课堂提问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并暴露出一些问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提问;常见问题;对策
一、初中地理课堂提问的常见问题
1.地理问题缺乏层次性
初中地理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提问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中也会经常性地提问。但是教师提出的地理问题缺乏层次性,设计的地理问题没有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师提出问题只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希望引导学生思考,但是并没有设计完整的问题体系,提出的前后问题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存在着很大的跨度,前一个问题不能为后一个问题奠定基础;学生也不能建立问题之间的联系,问题缺乏拓展性。这样的问题设计并不科学,不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和认知水平发展非常不利。
2.地理问题的设计过于基础和单一
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往往是针对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来设计问题,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回忆,设计的问题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问题。学生并不能通过问题的思考、解答来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思维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设计地理问题时一定要注重创新性和推理性,提出更多的思考性问题而并非仅仅局限于识记性的问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初中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对策
1.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提出问题
要想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提出问题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逻辑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等,问题设计不能太难或太简单,太简单没有挑战性,不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而太难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最好是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问题,让学生在现有的水平和能力上有所进步。例如,在学习亚洲地理位置的相关内容时,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过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关位置等概念和描述,教师就可以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来提出“亚洲的周边有哪些大洋和大洲”“亚洲属于哪个半球”“亚洲东西南北的经纬度大概是多少”等问题,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識来对现有的知识进行学习,再选出其他的大洲进行描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最终掌握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
2.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联系实际生活
地理本身就是一门和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设计的问题情境以及问题内容,都要围绕着学生的生活来展开,这样才能加强地理学科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地理学习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例如,在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xx市的气温变化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地理知识来解释这种气温的变化规律吗?”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这个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灵活应用过程。教师通过提出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3.教师要针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一堂课的时间有限,要想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和优势,教师就要设计合适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解答来深化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世界的人口”相关知识时,课本上已经给出了世界人口的数量以及分布,而这一部分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人口多和人口少的利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出一张世界人口的密度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哪些地区的人口分布非常稀疏,哪些地区的人口分布非常密集?”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学生很快就能解答。教师展示人口分布稀疏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方的幻灯片,体现不同人口分布地区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再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居住在哪个地方呢?”通过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人口多和人口少的利弊,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提问;常见问题;对策
一、初中地理课堂提问的常见问题
1.地理问题缺乏层次性
初中地理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提问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中也会经常性地提问。但是教师提出的地理问题缺乏层次性,设计的地理问题没有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师提出问题只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希望引导学生思考,但是并没有设计完整的问题体系,提出的前后问题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存在着很大的跨度,前一个问题不能为后一个问题奠定基础;学生也不能建立问题之间的联系,问题缺乏拓展性。这样的问题设计并不科学,不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和认知水平发展非常不利。
2.地理问题的设计过于基础和单一
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往往是针对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来设计问题,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回忆,设计的问题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问题。学生并不能通过问题的思考、解答来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思维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设计地理问题时一定要注重创新性和推理性,提出更多的思考性问题而并非仅仅局限于识记性的问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初中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对策
1.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提出问题
要想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提出问题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逻辑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等,问题设计不能太难或太简单,太简单没有挑战性,不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而太难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最好是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问题,让学生在现有的水平和能力上有所进步。例如,在学习亚洲地理位置的相关内容时,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过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关位置等概念和描述,教师就可以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来提出“亚洲的周边有哪些大洋和大洲”“亚洲属于哪个半球”“亚洲东西南北的经纬度大概是多少”等问题,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識来对现有的知识进行学习,再选出其他的大洲进行描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最终掌握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
2.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联系实际生活
地理本身就是一门和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设计的问题情境以及问题内容,都要围绕着学生的生活来展开,这样才能加强地理学科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地理学习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例如,在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xx市的气温变化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地理知识来解释这种气温的变化规律吗?”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这个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灵活应用过程。教师通过提出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3.教师要针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一堂课的时间有限,要想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和优势,教师就要设计合适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解答来深化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世界的人口”相关知识时,课本上已经给出了世界人口的数量以及分布,而这一部分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人口多和人口少的利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出一张世界人口的密度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哪些地区的人口分布非常稀疏,哪些地区的人口分布非常密集?”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学生很快就能解答。教师展示人口分布稀疏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方的幻灯片,体现不同人口分布地区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再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居住在哪个地方呢?”通过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人口多和人口少的利弊,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