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澜沧 葫芦荟萃 古茶飘香
葫芦节举办地澜沧县城的“牡帕密帕”葫芦广场上,上千名身穿节日盛装的澜沧县拉祜族同胞在这里庆祝他们的传统节日——葫芦节。
据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记载,人类是从葫芦里诞生。所以葫芦一直被拉祜人视为图腾。在拉祜族聚集地方,日常生产、生活工具和逢年过节举行重大庆典活动都离不开葫芦和葫芦的标志。崇拜葫芦,感恩葫芦,这就是“葫芦节”的来源。
葫芦广场中央矗立硕大的葫芦,象征拉祜族从葫芦中走出,向太阳奔去的精神追求和吉祥幸福的美好心愿。“葫芦荟萃”的文化手工艺品展示台,如同葫芦开会一般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葫芦工艺品、葫芦制作的各类用具以及围绕葫芦形象的手工艺品精巧可爱,让人爱不释手。买个葫芦发簪送朋友,收个刻着祝福的小葫芦方放车里,就可带着澜沧的祝福继续你的旅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是葫芦节上一个重要的活动,县级、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非遗都在舞台上一一亮相。来自各个乡镇的各族群众,将他们劳作生活的场景搬上了舞台,原生态的拉祜族摆舞,就是将劳作中播种的动作经过加工而成。最吸引人的要数《斗牛舞》,把人与耕牛劳作场景和人牛之间的小矛盾演绎得淋漓尽致。当“耕牛”不小心将人抵翻在地,观众都发出会心的笑容,也让我想起小时候牵牛耕地的场景。原生态的歌舞就像舞蹈的一块块活化石,让我们的劳动与高雅的舞蹈联系起来。
看歌舞、玩葫芦、玩陶艺、品古茶、吃小吃……对于有选择恐惧症的人来说,也不必害怕,顺道一路吃过,一路玩过去,也不必担心钱包瘦身严重,这里的东西性价比极高,吃饱喝足玩够,就到了和“快乐拉祜”告别的时候,听着“实在舍不得”的歌声,可以美美地离开澜沧,赶往西盟和佤族人民去过“木鼓节”了。
西盟 神秘佤山 木鼓阵阵?
西盟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神秘的阿佤山,以黑为美的民族,传说中的猎头祭祀,还有司岗里的传说,无一不在吸引着我。坐在赶往西盟的车上忍不住将佤族的某些民俗和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中赛德克族相对比,都有剽牛的习俗,都有部落间的猎头……
木鼓节的重头戏,是拉木鼓。身着节日盛装的佤族小伙跟随着摩巴,来到丛林中,找到一棵高大的红毛树,在摩巴杀鸡占卦祭祀过后,小伙开始砍倒树,取其树干,用藤条系上树干,众人开始在“江三木落”的歌声中拉木鼓。木鼓的两头分别系着藤条,双方如同拔河一样,来回拉木鼓,如同木鼓不想离开丛林一般。拉木鼓的过程中,游客也可参与其中,与佤族小伙姑娘一起拉,从丛林到神殿,短短的几分钟路程,拉木鼓的队伍走了半个小时。拉木鼓的终点是供奉木鼓的木鼓房,这是摆放木鼓的神殿。有了木鼓,猛兽就不敢进犯;有了木鼓,孤寂的生活就生动起来;有了木鼓,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就有了依附。正是这样一种木鼓情结,听到木鼓声声,阿佤人犹如听到神的号令,不论出征杀敌还是围猎保家,他们都会无比英勇。
木鼓节的结束是以剽牛为标识。一头健硕的水牛被绑在倒人字桩上。摩巴祭祀,将白米洒向空中,围着水牛和剽牛手祈福诵经。随着摩巴高举的双手落下,剽牛手的剽枪也刺进了牛的心脏。一招毙命,干净漂亮。看得人是血脉喷张,紧张刺激,剽牛的人是气定神闲,轻松自如。被砍下的牛头被人们簇拥着敲锣打鼓地送上佤族圣地“龙摩爷”,这里将是牛头的归宿,人们崇拜的圣地。
孟连 水上狂欢 湿身之旅
离开西盟前往孟连,沿着繁茂、原始的树林,都市的喧闹被甩到身后,原始的热带风光直渗入灵魂。到孟连就是为了过这里独有的“神鱼节”,神鱼的形象不停在脑海之中穿梭,却总想不出它的样子,也罢一个小时后到了孟连就知道了。
相传很久以前,傣家人生活艰辛困苦,佛祖专派蕨菜和神鱼到傣族生活的地方,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状况。为了记住幸福时刻的到来,当地人就举行一个盛大的“神鱼节”以庆祝,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尽情捕鱼狂欢。“神鱼节”也就一代代留传下来,成了当地傣族除傣历新年的泼水节外,最热闹的一个节日。
节日正式来临时,娜允古镇四处弥漫着一股浓重的鱼腥味,岸边停满了“突突突”的拖拉机,身着五颜六色民族服装的当地群众提着竹篓、罩箩、网兜不断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在南垒河桥头岸边翘首以待。中午12点,“神鱼节”开始了,人们争先恐后地跳进南垒河里,用不同的方式搜寻着河里的神鱼。罩箩、网兜不断在水中翻腾,搅起泥浆,河水这时也变得浑浊不清,鱼也被吓得不时一跃而起。而从服饰和捕鱼工具上分辨出来的游客并不那么顺利,也许是经验不足,也许是运气不好,鱼每次都能从他们的竹篓里脱逃,但大家照样玩得兴致勃勃。这时的娜允古镇边的南垒河,万人下河捕捉“神鱼”也成了一道最壮观的风景,也许能称上“水上狂欢节”了!
水上狂欢之后,将是泼水节湿身之旅的开始,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准备好的水等着你,走在路上需要时刻小心突如其来的祝福,“水水水”的祝福在县城类四溢弥漫着。
葫芦节举办地澜沧县城的“牡帕密帕”葫芦广场上,上千名身穿节日盛装的澜沧县拉祜族同胞在这里庆祝他们的传统节日——葫芦节。
据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记载,人类是从葫芦里诞生。所以葫芦一直被拉祜人视为图腾。在拉祜族聚集地方,日常生产、生活工具和逢年过节举行重大庆典活动都离不开葫芦和葫芦的标志。崇拜葫芦,感恩葫芦,这就是“葫芦节”的来源。
葫芦广场中央矗立硕大的葫芦,象征拉祜族从葫芦中走出,向太阳奔去的精神追求和吉祥幸福的美好心愿。“葫芦荟萃”的文化手工艺品展示台,如同葫芦开会一般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葫芦工艺品、葫芦制作的各类用具以及围绕葫芦形象的手工艺品精巧可爱,让人爱不释手。买个葫芦发簪送朋友,收个刻着祝福的小葫芦方放车里,就可带着澜沧的祝福继续你的旅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是葫芦节上一个重要的活动,县级、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非遗都在舞台上一一亮相。来自各个乡镇的各族群众,将他们劳作生活的场景搬上了舞台,原生态的拉祜族摆舞,就是将劳作中播种的动作经过加工而成。最吸引人的要数《斗牛舞》,把人与耕牛劳作场景和人牛之间的小矛盾演绎得淋漓尽致。当“耕牛”不小心将人抵翻在地,观众都发出会心的笑容,也让我想起小时候牵牛耕地的场景。原生态的歌舞就像舞蹈的一块块活化石,让我们的劳动与高雅的舞蹈联系起来。
看歌舞、玩葫芦、玩陶艺、品古茶、吃小吃……对于有选择恐惧症的人来说,也不必害怕,顺道一路吃过,一路玩过去,也不必担心钱包瘦身严重,这里的东西性价比极高,吃饱喝足玩够,就到了和“快乐拉祜”告别的时候,听着“实在舍不得”的歌声,可以美美地离开澜沧,赶往西盟和佤族人民去过“木鼓节”了。
西盟 神秘佤山 木鼓阵阵?
西盟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神秘的阿佤山,以黑为美的民族,传说中的猎头祭祀,还有司岗里的传说,无一不在吸引着我。坐在赶往西盟的车上忍不住将佤族的某些民俗和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中赛德克族相对比,都有剽牛的习俗,都有部落间的猎头……
木鼓节的重头戏,是拉木鼓。身着节日盛装的佤族小伙跟随着摩巴,来到丛林中,找到一棵高大的红毛树,在摩巴杀鸡占卦祭祀过后,小伙开始砍倒树,取其树干,用藤条系上树干,众人开始在“江三木落”的歌声中拉木鼓。木鼓的两头分别系着藤条,双方如同拔河一样,来回拉木鼓,如同木鼓不想离开丛林一般。拉木鼓的过程中,游客也可参与其中,与佤族小伙姑娘一起拉,从丛林到神殿,短短的几分钟路程,拉木鼓的队伍走了半个小时。拉木鼓的终点是供奉木鼓的木鼓房,这是摆放木鼓的神殿。有了木鼓,猛兽就不敢进犯;有了木鼓,孤寂的生活就生动起来;有了木鼓,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就有了依附。正是这样一种木鼓情结,听到木鼓声声,阿佤人犹如听到神的号令,不论出征杀敌还是围猎保家,他们都会无比英勇。
木鼓节的结束是以剽牛为标识。一头健硕的水牛被绑在倒人字桩上。摩巴祭祀,将白米洒向空中,围着水牛和剽牛手祈福诵经。随着摩巴高举的双手落下,剽牛手的剽枪也刺进了牛的心脏。一招毙命,干净漂亮。看得人是血脉喷张,紧张刺激,剽牛的人是气定神闲,轻松自如。被砍下的牛头被人们簇拥着敲锣打鼓地送上佤族圣地“龙摩爷”,这里将是牛头的归宿,人们崇拜的圣地。
孟连 水上狂欢 湿身之旅
离开西盟前往孟连,沿着繁茂、原始的树林,都市的喧闹被甩到身后,原始的热带风光直渗入灵魂。到孟连就是为了过这里独有的“神鱼节”,神鱼的形象不停在脑海之中穿梭,却总想不出它的样子,也罢一个小时后到了孟连就知道了。
相传很久以前,傣家人生活艰辛困苦,佛祖专派蕨菜和神鱼到傣族生活的地方,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状况。为了记住幸福时刻的到来,当地人就举行一个盛大的“神鱼节”以庆祝,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尽情捕鱼狂欢。“神鱼节”也就一代代留传下来,成了当地傣族除傣历新年的泼水节外,最热闹的一个节日。
节日正式来临时,娜允古镇四处弥漫着一股浓重的鱼腥味,岸边停满了“突突突”的拖拉机,身着五颜六色民族服装的当地群众提着竹篓、罩箩、网兜不断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在南垒河桥头岸边翘首以待。中午12点,“神鱼节”开始了,人们争先恐后地跳进南垒河里,用不同的方式搜寻着河里的神鱼。罩箩、网兜不断在水中翻腾,搅起泥浆,河水这时也变得浑浊不清,鱼也被吓得不时一跃而起。而从服饰和捕鱼工具上分辨出来的游客并不那么顺利,也许是经验不足,也许是运气不好,鱼每次都能从他们的竹篓里脱逃,但大家照样玩得兴致勃勃。这时的娜允古镇边的南垒河,万人下河捕捉“神鱼”也成了一道最壮观的风景,也许能称上“水上狂欢节”了!
水上狂欢之后,将是泼水节湿身之旅的开始,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准备好的水等着你,走在路上需要时刻小心突如其来的祝福,“水水水”的祝福在县城类四溢弥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