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在普洱过节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i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澜沧 葫芦荟萃 古茶飘香
  葫芦节举办地澜沧县城的“牡帕密帕”葫芦广场上,上千名身穿节日盛装的澜沧县拉祜族同胞在这里庆祝他们的传统节日——葫芦节。
  据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记载,人类是从葫芦里诞生。所以葫芦一直被拉祜人视为图腾。在拉祜族聚集地方,日常生产、生活工具和逢年过节举行重大庆典活动都离不开葫芦和葫芦的标志。崇拜葫芦,感恩葫芦,这就是“葫芦节”的来源。
  葫芦广场中央矗立硕大的葫芦,象征拉祜族从葫芦中走出,向太阳奔去的精神追求和吉祥幸福的美好心愿。“葫芦荟萃”的文化手工艺品展示台,如同葫芦开会一般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葫芦工艺品、葫芦制作的各类用具以及围绕葫芦形象的手工艺品精巧可爱,让人爱不释手。买个葫芦发簪送朋友,收个刻着祝福的小葫芦方放车里,就可带着澜沧的祝福继续你的旅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是葫芦节上一个重要的活动,县级、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非遗都在舞台上一一亮相。来自各个乡镇的各族群众,将他们劳作生活的场景搬上了舞台,原生态的拉祜族摆舞,就是将劳作中播种的动作经过加工而成。最吸引人的要数《斗牛舞》,把人与耕牛劳作场景和人牛之间的小矛盾演绎得淋漓尽致。当“耕牛”不小心将人抵翻在地,观众都发出会心的笑容,也让我想起小时候牵牛耕地的场景。原生态的歌舞就像舞蹈的一块块活化石,让我们的劳动与高雅的舞蹈联系起来。
  看歌舞、玩葫芦、玩陶艺、品古茶、吃小吃……对于有选择恐惧症的人来说,也不必害怕,顺道一路吃过,一路玩过去,也不必担心钱包瘦身严重,这里的东西性价比极高,吃饱喝足玩够,就到了和“快乐拉祜”告别的时候,听着“实在舍不得”的歌声,可以美美地离开澜沧,赶往西盟和佤族人民去过“木鼓节”了。


  西盟 神秘佤山 木鼓阵阵?
  西盟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神秘的阿佤山,以黑为美的民族,传说中的猎头祭祀,还有司岗里的传说,无一不在吸引着我。坐在赶往西盟的车上忍不住将佤族的某些民俗和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中赛德克族相对比,都有剽牛的习俗,都有部落间的猎头……
  木鼓节的重头戏,是拉木鼓。身着节日盛装的佤族小伙跟随着摩巴,来到丛林中,找到一棵高大的红毛树,在摩巴杀鸡占卦祭祀过后,小伙开始砍倒树,取其树干,用藤条系上树干,众人开始在“江三木落”的歌声中拉木鼓。木鼓的两头分别系着藤条,双方如同拔河一样,来回拉木鼓,如同木鼓不想离开丛林一般。拉木鼓的过程中,游客也可参与其中,与佤族小伙姑娘一起拉,从丛林到神殿,短短的几分钟路程,拉木鼓的队伍走了半个小时。拉木鼓的终点是供奉木鼓的木鼓房,这是摆放木鼓的神殿。有了木鼓,猛兽就不敢进犯;有了木鼓,孤寂的生活就生动起来;有了木鼓,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就有了依附。正是这样一种木鼓情结,听到木鼓声声,阿佤人犹如听到神的号令,不论出征杀敌还是围猎保家,他们都会无比英勇。
  木鼓节的结束是以剽牛为标识。一头健硕的水牛被绑在倒人字桩上。摩巴祭祀,将白米洒向空中,围着水牛和剽牛手祈福诵经。随着摩巴高举的双手落下,剽牛手的剽枪也刺进了牛的心脏。一招毙命,干净漂亮。看得人是血脉喷张,紧张刺激,剽牛的人是气定神闲,轻松自如。被砍下的牛头被人们簇拥着敲锣打鼓地送上佤族圣地“龙摩爷”,这里将是牛头的归宿,人们崇拜的圣地。


  孟连 水上狂欢 湿身之旅
  离开西盟前往孟连,沿着繁茂、原始的树林,都市的喧闹被甩到身后,原始的热带风光直渗入灵魂。到孟连就是为了过这里独有的“神鱼节”,神鱼的形象不停在脑海之中穿梭,却总想不出它的样子,也罢一个小时后到了孟连就知道了。
  相传很久以前,傣家人生活艰辛困苦,佛祖专派蕨菜和神鱼到傣族生活的地方,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状况。为了记住幸福时刻的到来,当地人就举行一个盛大的“神鱼节”以庆祝,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尽情捕鱼狂欢。“神鱼节”也就一代代留传下来,成了当地傣族除傣历新年的泼水节外,最热闹的一个节日。
  节日正式来临时,娜允古镇四处弥漫着一股浓重的鱼腥味,岸边停满了“突突突”的拖拉机,身着五颜六色民族服装的当地群众提着竹篓、罩箩、网兜不断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在南垒河桥头岸边翘首以待。中午12点,“神鱼节”开始了,人们争先恐后地跳进南垒河里,用不同的方式搜寻着河里的神鱼。罩箩、网兜不断在水中翻腾,搅起泥浆,河水这时也变得浑浊不清,鱼也被吓得不时一跃而起。而从服饰和捕鱼工具上分辨出来的游客并不那么顺利,也许是经验不足,也许是运气不好,鱼每次都能从他们的竹篓里脱逃,但大家照样玩得兴致勃勃。这时的娜允古镇边的南垒河,万人下河捕捉“神鱼”也成了一道最壮观的风景,也许能称上“水上狂欢节”了!
  水上狂欢之后,将是泼水节湿身之旅的开始,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准备好的水等着你,走在路上需要时刻小心突如其来的祝福,“水水水”的祝福在县城类四溢弥漫着。

其他文献
从南方丝绸之路所经历的路线看,虽然从巴蜀地区多头并出,但到了保山境内,就成了独一无二的一段道路,这段道路被史书称之为永昌道。走完永昌道,南方丝绸之路再次多头并进,因此,永昌道成了南方丝绸之路上的纺锤柄,被人们喻为西出印度的咽喉。作为古南方丝绸之路上最关键的一段,这里充满了历史中的往事和往事中的细节,要读懂这条穿境而过、历三千多年历史沧桑、有些衰朽但仍不失其尊贵的道路,读懂她颓废但不失凝重的每一个细
期刊
6月17日下午,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与云南省邮政公司共同签署《关于加强旅游邮政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以完善公共服务、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为目标,遵循“优势互补、联合推动、市场运作、共促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大力推进云南旅游产业与邮政的融合发展。  云南省旅发委副主任何池康、云南省邮政公司总经理袁志杰代表双方签署协议。何池康副主任表示,本次旅游与邮政的战略合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与中
期刊
大概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开始怀旧了吧,而这种情绪触及到某种事物便会产生强烈的表现冲动。在大理的沙溪、喜洲等地古镇的青瓦白墙中,马惠龙体会到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可能与五十多岁的心境有关,当看遍世间的喜怒哀乐之后,将目光落在这些古旧的民居,从中体会到某种言说,他用丰富的手法所表现的是这些古旧房屋所带给他的触动。似乎这些冰冷的建筑被他发现而赋予一种时间感和温情,大概是国人骨子里的家园意识在他潜意识中的体现。
期刊
三百年前,平西王吴三桂镇守昆明,为爱妃陈圆圆仿照江南景观修建了莲花池园林。然而,英雄美人的故事,结局大都是悲伤的。当年吴三桂反清,干戈再起,铁马金戈弄乱了一池藕花,残花飘零,陈圆圆去处成为了千古之谜。唯余一池清波,仿佛还在述说着吴三桂与陈圆圆的幽幽不了情。  清初诗人吴梅村名作《圆圆曲》中一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成为了吟唱至今的千古名句。这一绝唱,余音袅袅。  三百多年后,《圆圆曲
期刊
6月底,由台湾旅游业品质保障协会主办的“台湾真精彩——自由行业务洽谈会”在昆明举行。云南省旅发委副主任文淑琼、台湾旅游业品质保障协会理事长许晋睿以及台湾和云南的旅游业相关人士参加了本次活动。  “自由行业务洽谈会是两岸开通自由行以来第一次举办,”许晋睿介绍,“洽谈会计划在内地17个城市分别举办,昆明是第11个。洽谈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两岸旅游从业人员彼此熟悉,达成业务上的无缝对接,为赴台自由行的陆
期刊
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最伟大的应该是造纸,尤其是我这样一个写字为生的人。虽然现在已经有了电脑,但想想2000年前的作者,他们要用刀一笔一划地在竹简上刻字,一生能写出一本书就算不错了。所以在写这段文字的時候,我想起了东汉的蔡伦,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可惜谁也没有见过那种纸是什么样的,只知道它改变了世界。  随着时间推移,“蔡侯纸”已经
期刊
2014年6月6日——6月10日,第二届南亚博览会商品(服务)采购大会上,商贾云集,人潮涌动。一场主题为“精品云南·一县一品”的推介活动在7号展厅隆重举行,引起参会客商强烈关注。“精品云南?一县一品”活动推介的是云南16个地州市精心准备的美酒、特色大米、茶叶、有机食品等生态、绿色产品及特色工艺品,这些产品一登台亮相,便立刻惊艳全场,成为大会关注的焦点,标志着云南本土各类精品,首次在南博会上以整体品
期刊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比我们更喜爱玉了。古人认为:“玉有五德”,所以“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典型的古代中国士人,必须要佩戴玉饰。在这漫长的中华玉石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大多是由以和田玉为代表的白玉文化占据主流。直到清代中后期,缅甸北部出产的翡翠在中原流传开来,翠玉文化登上历史舞台,并一直延续至今。  “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马帮,将翡翠经由云南带回中原,留下了“玉出云南”的美誉。腾冲,这个云南的边贸小城,中国
期刊
珠宝玉石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一个规模巨大的产业。自本世纪以来,每年递增5.2%以上,为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1.5倍。根据预计,明年世界珠宝玉石产业规模将达到2800亿美元以上。珠宝玉石产业是云南的传统产业,云南人发现、开发翡翠的历史已有600多年。因而,云南自古就拥有“翡翠之乡”、“玉出云南”的美誉。在珠宝玉石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云南珠宝玉石行业正再次焕发新机,把“玉出云南”的口号再次叫响。
期刊
5月9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国画报协会、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陕西省委外宣办主办,陕西画报社承办的“丝路起点?美丽陕西”全国画报媒体摄影采风活动从古都西安南门城墙正式启动出发。  本次采风活动赶赴关中、陕南、陕北等地,领略了三秦大地多元、多样、多彩的地域文化。2100多年前,西汉时期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访中亚,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绵延7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成为当时世界璀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