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要三多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l9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风暴,波及了数学教学的各个领域,从教材的编写到课堂教学方式的革新,再到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的改变,对我们传统教学理念的冲击是巨大的。通过几年的实践,面对出现的问题,课改也在悄悄地发生着某些变化,进行着适當的调整。从一开始的暴风骤雨式的改革,到现今改革步伐趋于平稳,课改正在走入理性发展的轨道。我认为课改的数学课堂最终要达到既有形式灵动而又有浓郁的数学味。结合本人的一些教学探索,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倡导“三多”。
  一、多“问”
  多“问”即让学生多质疑问难。学问学问,其实有一半是学,另一半是“问”出来的。多让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使他们能不过分地迷信书本,培养对客观世界的感受、把握能力。
  如:我在教学第十册《圆的认识》时,开课后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初步感受圆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在画圆时,我重点指导学生利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学生掌握后,启发学生“问”:如果手头没有圆规,该怎样用其他方法来画圆呢?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联想到身边的事物。
  质疑问难是创造的种子,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疑问是人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解决学生的嘴,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鼓励他们多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欲望,点燃创新的火花。
  二、多“思”
  多“思”即是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进行有价值的思考,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创造让学生思考的机会,要善于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现今的数学课,学生的思考含量明显下降,这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铺垫”与“积极引导”的结果,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学生发现结论,探索规律很轻松,导致课堂数学味变“淡”了,让人感觉索然无味。让学生进行适度的思考,经历“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茅塞顿开的激动—问题被突破的欣喜”的过程,从中品味思考的乐趣,发展思维的能力,获得数学的思想与方法。
  我在教学第七册《找规律——间隔排列》时,遇到了这样一道题目:“有一条线段,在线段上任意画三个点,可以将线段分成几段?”,学生解答时,在动手画了以后,普遍觉得非常的简单,一下子就看出了是四段。这时,我进行了反问:“假如有20个点呢?你也能通过慢慢地画,得出有几段吗?”这一问,学生愣住了,很多人只是木然地望着图,这个问题的设计就富有挑战性,他要求学生必须先去总结出刚才画三个点时题目中所蕴藏的规律,然后再将规律推广应用到20个点的问题上。学生们进入了沉思,怎么办呢?教师在此处偏偏给出宝贵的时间,让他们去独立充分的思考。静静的等待中,有人举手了,又有人举手了,时间不断的流逝,举手的人越来越多,我笑了,问题被突破的欣喜的表情同样挂在学生的脸上。“将线段上的各个点当作物体,求有几段,就是求这些点之间有多少个间隔,间隔数就是分的段数,把所给的点数和本来两端的两点相加,再减去一,就得到了有几段。”这样的回答没有认真的思考是无法得出的。
  三、多“试”
  多“试”就是多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探究意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体验和理解数学,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一些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如:我在教学第十一册《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时,碰巧遇到学校要在学校大门的两侧浇铸水泥地,于是我在课前进行了相关数据的调查,课上组织学生以“我是泾小小主人”为主题的探究学习活动,课上把我调查的水泥、石子、沙子的单位价钱;水泥地的长度、宽度、厚度:工人的工资等情况呈现给学生,学生分小组活动,尝试计算出一共所需要的钱数,然后数据汇总,很快一份学校水泥地的预算造价表呈现在了黑板上。
  后来我把学校的预算表拿来给学生看,发现与学校的计算差不多,为此学生们兴奋了几天。可见学生在有效的学习尝试活动中既学习了知识,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充分享受到了探究成功的快乐。
  总之,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将新的理念与传统经验结合起来,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功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动手操作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素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充满了活力,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革新精神,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就如何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力求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生活化的教学谈谈我的一些
摘 要:作文教学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做好作文的指导、修改、批阅、讲评四个环节,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指导;修改;批阅;讲评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好学生的习作指导、修改、批阅、讲评四环节呢?  一、习作指导   如何指导小学生喜欢作文、写好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起始于上世纪20年代,称之为电化教育。当时的电化教育活动中使用的幻灯、电影等媒体较之于原始的口耳相授及后来的印刷媒体之教学,其传播方式有了跃进式
地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能激发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地理教学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如何理解与实施这一点,我想首先需要我们科学(常识)教师转变传统的学生观,彻底抛弃“授受式”的传统教学,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精心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皮亚杰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地从环境中吸收的,不是预先在儿童头脑中形成,并随着儿童的成熟随时出现的
摘 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而高效的课堂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促进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根据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就语文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更能够调动学生的英语思维,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简单地探讨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而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新课程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在教育目标的定位上,强调在一个人的发展空间里,应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新课标的要求,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从在教学环境中实现思维方式的过渡;在实际运用中培养学生的动态思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有序的数学思维
一部化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化学正是在创新中产生,又在创新中得以发展的。因而,高中化学教育与教学理应顺应化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注重创新,不断创新,才能使之充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