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倦怠是指个体由于无法适应外界对过度索求,使个人能量和精神产生枯竭的现象。高校教学人员由于长期处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会产生职业性抵触情绪,也就是职业倦怠,这严重影响着高校管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笔者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幸福指数与职业倦怠展开分析,旨在促进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以人为本
一、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幸福指数与职业倦怠分析
1.年龄差别使得幸福感和职业倦怠程度有所差别
高校的管理人员作为高校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年龄的不同,其生活的幸福感和职业倦怠程度也有所不同。
青年高校管理人员是指35周岁以下刚入职不久的职场新人,他们基本上刚刚硕士、博士毕业,各方面的工作和生活计划刚刚起步,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比较大。同时由于工作情况与自己的预期有些差距,也会产生一些不满的情绪。这些原因使得这部分人员职业倦怠感很强,幸福指数比较低。
35~55岁的中年管理者一般都处在较为重要的岗位上,工作具有很强的积极性,但在生活上既要照顾父母也要培育下一代,生活、工作的压力也很大,导致这部分群体的满意指数也不高。
55周岁以上的高校管理人员是幸福感最强的。这部分高校管理人员从事了一辈子的教学事业,已经接近于退休。工作压力非常小,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圆满,家庭也处在无忧的阶段,身心较为轻松,是幸福感最高的群体。
2.职务差别使得幸福感和职业倦怠程度有所差别
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经过一定时间课堂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自身的研究,会拥有较高的职务和职称,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其工作的能力,也会获得更加丰厚的工资。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指出,在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阶段,每个时期我们都会有着不同的奋斗目标,每当我们完成了一个阶段的目标就会得到满足感,继而树立更加远大的目标并为之不断奋斗。处在处级职位的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有符合职称的教学能力,按时授课,认真完成科研任务;还要能够处理好工作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协调好各项工作,主动承担领导的职责。他们的工作压力较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生活幸福指數会相应地降低。
二、消除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1.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和环境
高校的管理体制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不断的完善,也要时刻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民主,尊重、理解管理人员。高校要了解教学管理人员的需求,明确并合理扩大职责的范围,给予管理者上升的空间,体现他们的人生价值,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同时,高校要让管理人员认识到管理职位的重要性,提升他们的地位和工资水平。高校也要定期提供培训机会,培养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在管理上,高校要建立评价体系和竞争机制,及时肯定管理者的工作成绩,并通过竞争方式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确保管理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
2.教学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首先,高校的管理人员要加强身体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管理人员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长期的辐射和固定的坐姿会导致身体不适,影响工作效率,所以管理人员要注重身体锻炼,让自己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其次,管理人员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营造和谐的氛围,有着良好的心情才能专心于工作,提高效率。最后,管理人员要确立阶段性目标。确定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通过学习和沟通增长知识技能,完成现阶段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达到事业的成功,提高幸福指数。
高校的管理人员工作压力较大,需要处理很多棘手的问题,这就需要自身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一方面,高校的管理者要善于把各种问题变为工作的动力,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多注重获得成功后的满足感,平衡自己的心态,消除心理的负面、消极、焦虑的情绪;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组织一些集体训练,加强彼此的沟通,使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管理者自身的压力与焦虑,提高其幸福指数。
高校要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理解并支持管理人员的工作,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增加他们工作的动力,缓解工作上的压力。高校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既要严格要求管理工作,也要多关心管理人员的需求和管理工作的进行,给予其更加宽松的工作氛围,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通过高校各阶层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提高其幸福指数,为学生营造更加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韩萃鸥,郭晶.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研究[J].科技广场,2015(6):180-182.
[2]仇梦欢.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探析[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26(6):147-149.
关键词: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以人为本
一、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幸福指数与职业倦怠分析
1.年龄差别使得幸福感和职业倦怠程度有所差别
高校的管理人员作为高校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年龄的不同,其生活的幸福感和职业倦怠程度也有所不同。
青年高校管理人员是指35周岁以下刚入职不久的职场新人,他们基本上刚刚硕士、博士毕业,各方面的工作和生活计划刚刚起步,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比较大。同时由于工作情况与自己的预期有些差距,也会产生一些不满的情绪。这些原因使得这部分人员职业倦怠感很强,幸福指数比较低。
35~55岁的中年管理者一般都处在较为重要的岗位上,工作具有很强的积极性,但在生活上既要照顾父母也要培育下一代,生活、工作的压力也很大,导致这部分群体的满意指数也不高。
55周岁以上的高校管理人员是幸福感最强的。这部分高校管理人员从事了一辈子的教学事业,已经接近于退休。工作压力非常小,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圆满,家庭也处在无忧的阶段,身心较为轻松,是幸福感最高的群体。
2.职务差别使得幸福感和职业倦怠程度有所差别
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经过一定时间课堂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自身的研究,会拥有较高的职务和职称,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其工作的能力,也会获得更加丰厚的工资。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指出,在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阶段,每个时期我们都会有着不同的奋斗目标,每当我们完成了一个阶段的目标就会得到满足感,继而树立更加远大的目标并为之不断奋斗。处在处级职位的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有符合职称的教学能力,按时授课,认真完成科研任务;还要能够处理好工作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协调好各项工作,主动承担领导的职责。他们的工作压力较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生活幸福指數会相应地降低。
二、消除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1.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和环境
高校的管理体制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不断的完善,也要时刻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民主,尊重、理解管理人员。高校要了解教学管理人员的需求,明确并合理扩大职责的范围,给予管理者上升的空间,体现他们的人生价值,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同时,高校要让管理人员认识到管理职位的重要性,提升他们的地位和工资水平。高校也要定期提供培训机会,培养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在管理上,高校要建立评价体系和竞争机制,及时肯定管理者的工作成绩,并通过竞争方式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确保管理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
2.教学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首先,高校的管理人员要加强身体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管理人员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长期的辐射和固定的坐姿会导致身体不适,影响工作效率,所以管理人员要注重身体锻炼,让自己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其次,管理人员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营造和谐的氛围,有着良好的心情才能专心于工作,提高效率。最后,管理人员要确立阶段性目标。确定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通过学习和沟通增长知识技能,完成现阶段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达到事业的成功,提高幸福指数。
高校的管理人员工作压力较大,需要处理很多棘手的问题,这就需要自身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一方面,高校的管理者要善于把各种问题变为工作的动力,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多注重获得成功后的满足感,平衡自己的心态,消除心理的负面、消极、焦虑的情绪;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组织一些集体训练,加强彼此的沟通,使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管理者自身的压力与焦虑,提高其幸福指数。
高校要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理解并支持管理人员的工作,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增加他们工作的动力,缓解工作上的压力。高校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既要严格要求管理工作,也要多关心管理人员的需求和管理工作的进行,给予其更加宽松的工作氛围,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通过高校各阶层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提高其幸福指数,为学生营造更加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韩萃鸥,郭晶.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研究[J].科技广场,2015(6):180-182.
[2]仇梦欢.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探析[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26(6):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