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肺腑 情真意切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yedi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祭十二郎文》是古文“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呕血之作。明代茅坤评价该文为“祭文中千年绝调”。苏轼更是推崇至极:“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祭妹文》是袁枚表现兄妹之间深挚情感的一篇祭文,也是我国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近代评论家将此文与韩愈《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称为鼎足之三。这两篇文章在选材、表现手法、语言、感情等方面都有着相通的地方。
  
  一、骨肉情深
  
  祭文一般总是赞颂死者的功业或德行,而这两篇文章尽脱窠臼,专从骨肉至情方面下笔。
  韩愈依靠他哥哥韩会生活,略长于十二郎。两个名为叔侄,实同兄弟的孩子孤苦相依,“未尝一日相离”,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袁枚与妹素文相伴成长,从二人童年及至长成后生活中的琐事中可以看出兄妹情深,非同寻常。
  正因為韩愈和袁枚所祭的是他们的至亲骨肉,兼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楚,所以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感情撼人肺腑。
  
  二、情真意挚
  
  文章要想写得好,就得写真性情:反映真实生活,抒发真实感情。只有从生命悲痛里,从人生的大不幸中,获得了切身的体验,激发起感情的冲动,才能够写出如此酣畅淋漓的情真意挚的感人篇章。后人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
  《祭十二郎文》主体部分从儿时生活写起,从内容上看,祭文写的是一些亲人之间的日常琐事,但无不蕴涵一片真情。正如文章结尾所言:“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祭妹文》亦是如此,按时间顺序絮絮道出兄妹两人由幼及长的一些小事,以及妹妹义绝高氏而归家后,在家伺奉母亲,操劳家务。更伤心的是临终时并未谋上一面,扬州一别,竟成了永诀,怎不叫人撕心裂肺,大悲大切呢!
  
  三、取材琐细
  
  这两篇文章之所以能深切地表达出对亡故亲人的悼念和对人生浮沉离合的无限感叹,是因为作者将诚挚的抒情与日常琐事的叙述紧密融合在一起。而这些日常琐事并非信手拈来的生活小事,而是在平时生活中印象深刻、记忆犹新的典型生活细节,历历在目,且能反映出他们深情厚谊的事情。
  《祭十二郎文》在叙事时不是孤立地叙写琐事,而是善于把它们放在较宽阔的背景中来处理,以便于琐细中见沉痛,于联系中见深挚。
  《祭妹文》紧扣能体现兄妹之情的琐事:“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正所谓“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如今已是物是人非,悲痛之情涌上心头,令人长号不自禁。
  
  四、语言质朴
  
  除将诚挚的抒情与日常琐事的叙述紧密融合在一起以外,其另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不能忽略,即成功的语言运用。
  《祭十二郎文》中韩愈首先善于极贴切、生动地使用语言,使其文字不但切情而且切“境”,即描写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场合,便用什么样的语言手法使之凸现出来。其次是在用语方面擅长变化,这篇文章的语调、句式随着自身情感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句式或长或短、或口语或雅句;语调或急促或迂缓,或高亢或低回,文章收到了情文并生的最佳效果。
  袁枚是“性灵说”的倡导者,主张为文要有“真情”。他指出:“读者,各人之性情耳。”《祭妹文》就是成功地实践其“性灵”理论的代表作品。文章虽多记生活琐事,但无一不关“情”,可谓事事关情,语语动情,字字含情。这一点与韩愈《祭十二郎文》颇有相似之处,隐约可见《祭十二郎文》的影响。
  
  五、手法多样
  
  运用多种手法抒发感情,也是两文的一个共同特色。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穿插交错,而且无不出之自然,恰到好处。
  《祭十二郎文》虽说是直抒胸臆,但从写作的角度看,作者还是运用了多种手法来将自己的感情抒发得酣畅淋漓,最后,作者以“呜呼!汝病吾不知时”一段,将上述种种悲痛作一总括,使人真正感受到作者“言有穷而情不可终”的哀痛之情。
  《祭妹文》把对亡妹的思念、同情、内疚、哀痛统统浓缩在伤心欲绝的悲叹之中,叙事中寄寓哀痛,行文中饱含真情,同时还穿插些许景物描绘,从而使痛惜、哀伤、悔恨、无奈等诸多成分有机地揉和于一体,具有令人肝痛肠断的艺术感染力。
其他文献
1. 梦是一种奇异现象,而做梦的经验,也是人所共有的。古有‘南柯一梦、_________、_________’,到后来又有个“红楼梦”,这些梦都是讲人生哲学的妙文。请你在横线上填出另外两个和人生哲理有关的梦。  2. 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罗曼·罗兰、弗兰茨·卡夫卡、弗吉尼亚·伍尔夫、列夫·托尔斯泰、加西亚·马尔克斯、川端康成、泰戈尔、萨缪尔·贝克特、海明威……他们,是世
2020年8月20日,格伦·范赫克正式出任美国北方司令部司令,同时晋升空军上将。12月24日,范赫克表示北方司令部将不再执行“圣诞老人”追踪行动,这一举动使世人再次关注这位美军高级指挥官。出身“国防生”,战斗机、轰炸机“双料飞行员”  1962年10月20日,范赫克出生于肯塔基州默里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后因父母工作调动,随全家搬至密苏里州俾斯麦市,并在那里长大成人。他从小酷爱飞行,立志加入美空军,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波。日暮伯劳飞,风吹鸟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这首《西洲曲
《项脊轩志》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作者“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虽然全文所写的都是日常生活小事,追念的人又分属三代(祖母、母亲和妻子),但读起来却没有一点散漫琐碎的感觉,反而显得非常凝练和集中,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归有光在文中抒发的情感又是在学生潜意识中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更可以满足学生表达的需要。  我在教学中积极践行
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新课标教研的不断深入,教研的重点向“解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典型问题,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现有教学方式,以实现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倾斜。本文通过对两节高中必修模块《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课例的分析,反思现有课堂教学,争取在落实新课程目标、培养学科素养等方面寻求优化途径。  课题:《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涉及课标: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
回到北京,杨紫烨才知道,什么叫当上名人的感觉。10天前,没有人知道她是谁;现在,报摊上悬挂的杂志,用她的照片做了封面。    一夜成名    因为得奖,杨紫烨估计要一个月开不了工。她的办法是,把所有采访都安排在几天之内,只希望下周能开始自己的工作。  2月26日奥斯卡颁奖礼之前,很少有人知道除了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以外,还有其他华人影片参加了第79届奥斯卡的评选,观众讨论着巩俐的胸和周润发的
在这里,我们是一群有戏剧梦想的人,都愿意不顾一切去实现这个梦,哪怕只是茫茫大海中的一片小波浪。    孟京辉穿着一件淡咖啡色的皮夹克,皮纹间一道道深深淺浅的皱褶裂痕散发着雨水气,他那一头招牌式微鬈的头发横七竖八地摆放在那儿,在一丛茂密的发丝间零星的银发些许透漏出岁月的沧桑……老孟还是那么随意,他步入自己在“上海现代戏剧谷”落成的工作室,双手背插在牛仔裤的后插袋里,酷酷的,远远望去甚至还有点摇滚教父
《蝉》是一篇很耐人寻味的文章。文字虽然不多,但蕴含的哲理却很深刻。  文章写道,作者原来很讨厌夏日里知知不休的蝉鸣,后来有朋友告诉他,这蝉“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作者对蝉的态度由此发生了改变,不再厌烦它的鸣叫,而是开始敬重它的生命意义:“哪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很多人解读此文,得出的主题是:不管生命是短暂还是長久,都要积极地面对。热情地投入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国中铁十局四公司党委紧扣“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聆听专家辅导报告、学习时代楷模事迹、缅怀雨花英烈精神,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围绕企业重组后的新形势、新任务、新定位、新挑战,积极探索实践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不忘初心,牢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  作为中央企业的
初语课本中值得商榷的几处多音字  张金林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九年级《语文》上册中有几处字的读音需待商榷,现列举如下:  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一文第二段中有:“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此句中“石”音应读shi还是dan,教材中并没有注明。但在1978年12月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注音:石dan,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i,如“二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