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引领下的估算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估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发展学生的数感,促进口算,支持探索笔算并监控笔算的结果,还能便捷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新课改后估算教学得到了明显的重视。在估算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升学生选择估算策略的能力,帮助学生体会估算的价值,养成估算的习惯。本文以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一课为例,谈一谈笔者对估算教学的想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本课估算之前,刚刚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回顾本课之前学生所学习的估算,都只是就近法(即四舍五入法)这一种方法的估算,因为把所算的数据看做比较接近整十数或整百数,所估算的得数与准确的得数很接近。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则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种方法,还通过把两个乘数都看做比较小的整十数来相乘、把两个乘数都看做比较大的整十数来相乘,可以估算出实际得数的范围在多少和多少之间,并且当其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居中乘数(如25、35)时,可以把这个居中乘数不变,只要把另一个乘数看做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如何处理好这么多种估算方法并让它们和谐地融于一体呢?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索估算的方法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呢?我认为有必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因而,教师可以在估算价值的引领下组织教学活动。
  [片段1]还可以怎么估算?
  例:一头奶牛一天大约可挤奶29千克,照这样计算,明明家的42头奶牛一天大约可挤奶多少千克?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42×29)
  师:不计算,说一说大约是多少千克。
  生:大约是1200千克。我是这样估算的,42接近40,29接近30,40×30=1200,所以大约是1200千克。
  师:还可以怎么估算?
  学生沉默了!但总算有几个孩子会过意来,“很不乐意”却“顾全大局”地把两个乘数都看小、两个乘数都看大算的方法说了一遍,其实这样的方法在他们眼中是那么不尽如人意。他们心里在嘀咕:“老师,刚才的估算方法不是挺好吗?都看做了最接近的整十数来相乘的,为什么还要提出其他不好的估算方法呢?估算的结果与实际得数相差太大啦!”但是慑于师道尊严,也懒于刨根问底,学生也就在教师的“追问”中“探寻”了,试问:他们自己有这样估算的愿望吗?他们能体会到这样估算的价值吗?
  [改进]——设置开放情境,实现自主探索
  春天到了,眉山小学的师生乘车去春游,每辆车坐了42人,一共坐了29辆车,一共有多少人去春游?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42×29)
  不计算,说一说下面三个小动物计算的得数对吗。你是怎么想的?
  小猫咪咪42×29=788()
  小狗汪汪42×29=1518()
  小兔奇奇42×29=1208()
  学生思考后纷纷表达看法。
  生:小猫咪咪计算的得数不对,因为即使把42看做40,把29看做 20,40×20还等于800呢!正确得数应该比800大,所以788不对。
  师:谁明白他的意思?随着学生的再次回答教师板书:得数比800大。
  生:1518也不对,因为即使把42看做50,把29看做30,把这两个乘数都看大了,得数才1500。正确得数应该比1500小。
  师:他的意思谁明白了?随着学生的再次回答板书:得数比1500小。
  生:我觉得小兔奇奇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因为把42看做40,把29看做30,40×30=1200,得数应该在1200左右。
  很多学生都这样认为。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得数在1200左右。
  师:1208到底对不对呢?怎么办?
  生一致认为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的得数。
  师:那你们用竖式来算一算吧!
  计算后,学生发现准确的结果是1218。
  师:刚才为什么有的同学会认为1208是对的得数呢?
  生:得数在1200左右,所以我们刚才还以为是正确的得数。
  生:刚才我们看见只有一个得数了,而且1208与1200很接近,所以我们就以为是对的了。现在我明白估算只能算出大概的结果,准确的结果需要用竖式计算。
  ……
  [思考]——培养自主估算的意识、体现估算的监控价值
  重新审视教材内容,我们都知道运用就近估算的方法与准确得数是最接近的,那么为什么还要教学把两个乘数都看做比较小的整十数、把两个乘数都看做比较大的整十数的方法来估算得数的范围呢?也就是这种对得数范围的估算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如何变“穷追不舍”为激发学生内需主动探究呢?
  很明显,这种对得数范围进行估算是有价值的,它可以快速地监控得数。教师并没有让学生估算,学生却有意识地在排错的过程中展开思索,主动地探寻42×29的得数应该比40×20=800大,还应该比50×30=1500小,得数应该在800~1500之间,这样的估算教学不是教师“穷追”不同的估算方法,而是缘于学生的学习内需,更重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估算的监控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有价值的开放情境,在甄别与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将多样的估算方法融为一体,建构整体的估算体系。
  [片段2]这道题目应该这样估算
  玩具狗48元/个 玩具熊38元/个 玩具牛28元/个
  幼儿园阿姨带了1000元要买25个一样的玩具,她最可能买了什么玩具?
  学生思考后汇报:
  有的学生认为买了25个玩具牛,他们是把25看做30,把28看做30来估算,大约共需要900元;而买玩具熊就把38看做40来估,大约共需要1200元,不够:买玩具狗则更不够了。
  有的学生认为买了25个玩具狗,他们是把25看做20,把48看做50来估算的,这样大约共需要1000元。虽然这种方法把25看少了,但是把每只玩具狗的单价看多了!这样思考似乎也不无道理。
  只有很少的几个学生认为买了25个玩具熊,而且他们是把25看做20,把38看做40来估算的……
  学生们争论不休。
  没有办法,教师只好自找台阶:这道题应该这样估!将25不变,把48元看做50元、把38元看做40元、把28元看做30元来分别估算……
  至于为何这样,学生无从得知,只能“唯命是从”。很显然,这位教师也不知道该怎样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估。
  [改进]——设置简约情境,有效突破难点
  三(1)班有38个学生,公园的门票每张25元,估一估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学生思考后汇报:
  生:我认为大约要准备1200元。因为38×25,把38看做40,把25看做30,40×30=1200元。(部分学生表示赞同)
  生:我认为大约要准备800元。因为把38看做40,把25看做20,40×20=800元。(也有部分学生表示赞同)
  生:我认为大约要准备1000元,我是这样想的,我把25不变,把38看做40,40×25=1000元。(也有学生对这一新估算的方法表示赞同)
  紧接着,教师让学生围绕第3种估算方法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这样估算对吗?
  (2)这样估算好吗?
  (3)什么时候我们可以这样估算?
  最后,教师问学生:1000元够不够?你知道买门票具体要花多少钱?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从40个25元里面去掉2个25元,从而巧算得出950元,让他们得到差异提升。
  [思考]——选择策略灵活估算,体现估算的应用价值
  将其中一个乘数不变,把另一个乘数看做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的方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这样的估算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来解决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但是原设计中的情境显得复杂,头绪较多,使学生精力分散、无从思考。所以把情境变得单一,把数据变得熟悉而简单,学生就可以专注思考,降低了探索的难度,便于更多的学生领悟和理解这一估算方法。
  估算的价值还体现在具体问题情境的应用之中,不同的情境所采取的估算策略不尽相同。虽然我们不再像旧版本数学教材应用题估算中严格规定用“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估算,但是不代表解决实际问题不需要这些估算方法。我们无需在练习中将各种应用情况逐一出题、面面俱到,但是不可否认类似这些估算方法的应用价值是存在的,要培养学生“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应用意识。新课程舍去了那些估算命名,但是对学生的估算要求和以前比更内化、更宽广、更灵活。如此课中将其中的一个乘数固定不变,把另一个乘数看做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的方法,在旧教材中就没有,但是在生活中却很有价值!
其他文献
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下中国智库的使命  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生存发展带来紧迫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威胁,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在全人类共同利益下自觉的共同行动,但也充满不同类型国家和国家利益集团间的尖锐矛盾和复杂博弈。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要外树形象和领导力,积极促进全球合作进程;內促发展和转型,打造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双赢局面。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的任务,我国低碳领域智库在支撑政府战略
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专利制度是激发创新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以专利数量激增为现实问题出发点,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全国30个地区的专利数据进行面板分析,考查专利制度是否对经济增长产生持续推动作用,专利不同类别对经济增长是否形成差异化的影响效应,得出如下结论:专利授权数量激增条件下经济增长效应却呈递减趋势,专利授权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间差别,发明专利的作用效果在滞后期对
在开发储能材料时,可充放电式的金属-氧气电池受到广泛关注。很多研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Li-O2电池,不过由于具有更好的可逆性,Na-O2电池也吸引了很多的研究兴趣。研究者发现相转移催化剂仅起到促使NaO2晶体生长和分解的作用。在没有相转移催化剂的条件下,会长出半无定形的NaO2膜,这会给电池容量带来负面影响。《nature chemistry》
在我国找到的最古老的桃的考古证据来自距今8000年前至7000年前。人们普遍认为桃起源于中国,但对其演化历史却知之甚少。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周浙昆、苏涛团队最新发现了一种被命名为“昆明桃”的桃化石,该化石为距今约有260万年的桃核,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报告》。該桃核与现代桃的桃核非常相似,表明中国是桃演化的一个重要区域。昆明桃保存完好的桃核化石和现代桃核的区别很小,该桃核接近于现代桃
AIBN是一类最常用的偶氮类引发剂。除了可作为塑料和橡胶的发泡剂,其最为人所知的就是作为自由基反应引发剂。研究人员利用铜作为催化剂,通过金属和自由基的氰基及相应的亲核试剂配位,在两种反应物之间通过金属构建了“电子桥”,加速和导向了电子的转移,从而发展出一种自由基活化新策略,实现了惰性AIBN和肉桂酸的氧化偶联—环化新反应。《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14课  设计理念:  《安塞腰鼓》是我国著名作家刘成章先生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文本脉络清晰,以“好一个安塞腰鼓”贯穿始终,一咏三叹,不断升温,扑面而来的是安塞腰鼓表演那澎湃的激情和夺人心魄的力量。文本的言语形式非常独特,与文本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本教学设计力图从“言”“意”两个方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感悟文本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的有机统一,在
关于课堂发言,老师们一直很重视,但是课堂上依然存在着越到高年级举手发言的孩子越少的普遍现象。这除了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低年级的时候我们没有把握好时机,为孩子打好口头表达能力的基础。为了提高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应该从低年级抓起,让学生“说”好数学。    一、营造轻松氛围,克服畏难心理,使学生敢说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有一定的难度。
Science封面:人工智能像人类一样学习写字。假设你从来没有见过苹果,有一天,有人送了你一个苹果。你只用一眼就看出了苹果的特征,甚至还能在纸上画出苹果的简笔画,去超市也能很快找到苹果。这种仅从一个例子就形成概念的能力对人来说很容易,对机器太难。Science杂志第6266期封面显示的是机器学习拼写的人工智能。三名分别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纽约大学和多伦多大学的研究者开发了一个“只看一眼就会写字”的计
专家简介:  李得天,1966年生,甘肃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研究所副所长,是我国真空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领域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防“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主题专家。目前担任真空技术与物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真空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选择了较合适的素材,但在使用过程中匆匆而过或草草收场,使用效率不高,开发空间不大,没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需要,不能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结合平时的教学,本文主要从学习素材的二度开发和使用来研究如何把学习素材用足用透,从学生的角度看学习素材二度开发和利用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一、于变化中二度开发和利用学习素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增一增是变,换一换是变,改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