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pula函数的珠江三角洲上游来水丰枯遭遇分析

来源 :人民珠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ai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珠江主要支流西江、北江、东江在变化环境下的径流丰枯遭遇展开研究,有利于在枯水期进行水资源分配和调度,保障珠三角城市群供水安全;利用月平均流量作为基础数据,使用Copula函数构建了三江年、汛期和非汛期径流的二维及三维联合分布,并分析了三江的丰枯遭遇规律;结果表明,Frank Copula函数能较好地拟合二维与三维的径流联合分布;在二维丰枯组合下,三江两两间径流丰枯同步概率较大;在三维丰枯组合下,三江径流丰枯同步概率较低,三江在枯水年间更易出现“特枯-特枯-偏枯”和“特枯-偏枯-偏枯”的径流组合;在“特枯-特枯-偏枯”和“特枯-偏枯-偏枯”来水条件下,三江非汛期来水量较少,将会对珠三角城市群非汛期供水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其他文献
为解决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由混凝土徐变引起的过量下挠问题,提出了基于配束和材料优化的跨中下挠控制技术,以主跨215 m大跨径PC连续刚构桥——广佛肇高速公路北江大桥为背景进行研究.采用荷载零弯矩法对该桥预应力配束方案进行优化,建立杆系有限元模型,对传统配束和零弯矩法配束2种方案下的墩顶处主梁应力分布进行分析;采用改善混凝土配合比的方法提升C60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优化C60低收缩低徐变混凝土材料,并开展收缩徐变试验;通过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验证下挠控制技术在北江大桥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相比
新建京港高铁安九段鳊鱼洲长江大桥北汊航道桥为(49+2×140+49)m单箱六室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斜拉桥.桥位地质条件复杂,N 15号墩下伏巨型溶腔,设计采用15根φ2.5 m超长桩基础,桩身穿过溶腔进入溶腔底板持力层,因岩溶复杂,成孔难度大.为确定桩底标高,掌握溶腔发育情况,指导成孔施工、研究并确定岩溶处理方案,在逐桩地质钻探基础上,对巨型溶腔进行三维地质C T物探,建立BIM三维地质模型,确定了超长桩桩底标高,其中5根桩有效桩长超过100 m,最大钻孔深度达152.15 m.施工中,采用重载钻孔平台、K
为了解预应力混凝土(PC)空心板梁运营期裂缝变化情况,对某服役22年PC空心板梁进行抗弯加载试验.通过弹性试验、开裂试验、重裂试验以及破坏试验,对试验梁的挠度、裂缝以及裂缝的产生、开合、延伸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采用A 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试验梁破坏试验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试验梁破坏时跨中挠度约为L/47(L为计算跨度),服役22年后仍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足够的强度;试验梁破坏试验随着荷载增加,在跨中底板首先出现横向裂缝,然后是腹板竖向裂缝,腹板竖向裂缝由跨中向两端依次产生,主要分布在L/4~3L/4范围内,
干旱区域河流的开发利用率较高,生态流量“放不下、放不稳”.为协调生态、生产、生活等用水需求,需要合理确定水利工程的调度过程.以新疆五一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推算其下游艾比湖湿地保护区的生态需水量与五一水库下泄水量间的对应关系,换算得到生态敏感目标对应的水库的下泄水量需求,进而确定五一水库的分月下泄水量过程线,并计算了目标可达性.结果表明:合理调度可以实现五一水库生活、生产供水量目标和河流生态目标.研究成果可为干旱区域河流的工程生态流量调度提供技术支持.
近日,珠江委第六届科技英才评选和往届英才评估结果揭晓,水文局张文明,珠科院汪义杰、胡晓张,珠江设计公司易灵、王盟、王政平,大藤峡公司孙祥鹏等7人当选第六届珠江委科技英才;往届英才杨芳、余顺超、何用、马志鹏、董延军、何宝根、蒋任飞、叶荣辉等8人通过评估.
期刊
为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2021年珠江委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重点用水户监控预警核查通报机制并实施.为巩固监管成效,近日,珠江委联合广东省水利厅印发《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进一步规范监管行为,逐步实现从流域管理向流域、省、市三级管理层层推进,推动节水监管向治本抓常拓展.
期刊
基于研究区28个采样点2012—2018年的监测数据,对流溪河流域地下水三氮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质量浓度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年下降幅度分别为0.220、0.120、0.001 mg/L;中游氨氮和硝酸盐氮的质量浓度分别是下游的1.1倍和1.6倍;基岩裂隙水中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质量浓度均值分别是松散岩类孔隙水的3.2、0.1和0.7倍;氨氮与农药化肥施用量的关联度更大,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与废污水排放量的关联度更大;三氮在一定程度上受降
极端暴雨与潮位遭遇的灾害将导致滨海城市的洪涝加剧.为了探究滨海城市雨潮遭遇对城市防洪排涝的影响,基于深圳市赤湾站1967—2018年年最大1 d降雨量及其相应潮位资料,采用Copula函数构建年最大1 d降雨量和其相应潮位的联合分布模型,计算分析了深圳市雨潮遭遇的同现风险、防涝风险、条件风险和组合风险.结果表明,深圳市雨潮遭遇的风险较小,其中超标准(100年一遇)降雨与超标准(200年一遇)潮位的同现与组合风险概率极小,仅为0.12%和0.09%;发生超标准降雨或潮位的概率为1.09%,小于100年一遇,
为定量分析区域水资源压力大小,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现状.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分析2005—2019年期间,广州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时间变化及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广州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减小,人均水资源承载力同水资源总量变化一致,波动较大,水资源呈现盈余状态,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降低,广州市水资源账户总体处于安全状态.广州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较大的区域分布在黄埔区和南沙区,白云区、天河区、海珠区水资源生态足迹较小.各区人均水资源承载力分布为:从化区>增城区>花都区>南沙区>黄埔区>番禺区
极端气候对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发展、人类健康福祉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最为严重且具有破坏性.对广东省1961—2016年期间极端气候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极端降水指标在时间序列上保持一致,但5 d最大降水量(RX5day)和持续湿润指数(CWD)序列发生突变;除平均日较差(DTR)外,大部分极端气温指标在时间序列上存在突变.除CWD外,各项极端降水指数基本呈现不显著上升趋势;各项极端气温指数基本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但DTR和作物生长期(GSL)呈现不显著下降趋势.极端降水指标主周期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