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阅读是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主要途径。在教学活动中,学校和教师除了组织和进行正常教学之外,还应当积极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努力实现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实践新课程、新理念,达到在阅读中积累和运用的目标。
一、创设情境,点燃热情,体验成功
汉语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佳作精品,更是蕴含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令人震撼,令人陶醉。学生通过阅读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在阅读中扩大视野,丰富人生体验,增长才干。新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学校和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浓厚阅读环境,突破教室的方寸之地,开发阅读资源,走向社会大课堂,把图书报刊、媒体网络、板报长廊、校本教材、读书活动等都作为语文阅读的大舞台。
1.整合人文资源,创建书香校园
樟树市临江镇是个千年古城,名胜古迹甚多,名人典故颇丰,还有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亲临临江革命的故事。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料,临江小学精编《百年风采》一书,教育学生爱党爱民爱乡,立志感恩报国。在校园建设上,建设文化广场和文化长廊,让一廊一景都能说话。文化广场上新苗雕塑屹立,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有序分布,百米长廊分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今天我以临小为荣,明日临小以我为荣”“开展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等栏目,定期更新内容,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流连忘返,时读时新。同时,学校要求各班在教室布置上要突出书香氛围。
2.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点燃阅读热情
学校和教师是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的培育者,这远比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增强阅读的愉悦感,这是改革阅读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和具有挑战性的阅读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形成积极阅读的内驱动力。因此,学校应当组织多样形式的读书活动。
(1)讲故事、朗诵、演讲、课本剧等比赛。
学校分低段(一、二年级)、中段(三、四年级)和高段(五、六年级),每学期由教务处和语文教研组组织进行比赛,低段讲故事,中段朗诵,高段演讲。按照各段评分标准,分内容、普通话和表情等方面进行评分奖励。开展这项活动,能够大大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他们通过课内课外书籍、广播电视网络、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各方面广泛阅读,提取素材,组织文稿,然后参加比赛。
(2)电影周活动。
每学期按照上级要求,配合市电影公司用一周时间组织学生看电影,每班观看一至两场。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是一种音像阅读、知识积累。学校要求语文教师指导高年级学生及时写观后感,深化观看效果。
(3)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读书活动,体验成功愉悦。
二、课外初识,课内熟识,日久生情
1.课外初识和积累
最佳的方法就是阅读课外书籍,这已被众多教师认同。许多积累作业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他们边阅读,边摘录好词好句,而教师很少参与其中,只是简单地检查批阅。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小学生的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较差,词汇积累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只是机械地记在纸上,所以教师要做恰当的引导。
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词汇的分类整理。例如,写人物可分外貌、动作、心理、语言,写季节可分春、夏、秋、冬四季,写物类分色、形、味等。
其次,教师在学生课外摘抄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选择出一些词汇,或印成讲义,或写在小黑板上,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印象,以备课堂上的需要。比如教学《蒲公英的种子》一文,应抓住文中三个训练点:一是看实物运用课外词汇,描写蒲公英的外形;二是通过两个句子的比较,体会加形容词和没加形容词的区别。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外积累描述蒲公英色、形、味的词语,分类抄在卡片上,又让他们比较两个句子,体会词汇的好处。这样一来,课外阅读既有面上的积累,又有点上的把握,学生所处的语言环境就相对比较宽阔,这也为其以后的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
2.课内再熟识和强化
课外的积累,如果没有运用,其巩固率是相当低的。我们不能忽视这种现象:有些学生很喜欢看书,也很听话地做了摘记,但是他作文里的词汇还是那么贫乏。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好词没有经过及时消化吸收,被遗忘了,这是很可惜的。如果语文教学中,教师能有意识地创设语境,让学生回忆课外获得的词汇,再加以运用,那么日复一日,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就相当可观了。
如在《拾贝壳》一文的教学中,作如下设计:将一幅逼真的贝壳图挂在黑板上,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先让学生仔细地观察贝壳,然后说出贝壳的颜色、形状和作用。由于有课外的铺垫,学生的学习难度已相对降低了,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五颜六色、五彩、光滑、又大又圆、细长、闪闪发光等词语。学生通过运用课外所学词语对贝壳进行描述,加深了对贝壳的认识,这对理解文中主人喜欢贝壳并捡贝壳起了搭桥过河的作用。
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而积累和理解是运用的前提。只有天天积累,我们的学生才会形成深厚的语文素养,才会厚积而薄发,他们的语言才不会苍白无力,他们的思维才会被点亮。
一、创设情境,点燃热情,体验成功
汉语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佳作精品,更是蕴含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令人震撼,令人陶醉。学生通过阅读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在阅读中扩大视野,丰富人生体验,增长才干。新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学校和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浓厚阅读环境,突破教室的方寸之地,开发阅读资源,走向社会大课堂,把图书报刊、媒体网络、板报长廊、校本教材、读书活动等都作为语文阅读的大舞台。
1.整合人文资源,创建书香校园
樟树市临江镇是个千年古城,名胜古迹甚多,名人典故颇丰,还有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亲临临江革命的故事。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料,临江小学精编《百年风采》一书,教育学生爱党爱民爱乡,立志感恩报国。在校园建设上,建设文化广场和文化长廊,让一廊一景都能说话。文化广场上新苗雕塑屹立,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有序分布,百米长廊分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今天我以临小为荣,明日临小以我为荣”“开展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等栏目,定期更新内容,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流连忘返,时读时新。同时,学校要求各班在教室布置上要突出书香氛围。
2.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点燃阅读热情
学校和教师是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的培育者,这远比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增强阅读的愉悦感,这是改革阅读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和具有挑战性的阅读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形成积极阅读的内驱动力。因此,学校应当组织多样形式的读书活动。
(1)讲故事、朗诵、演讲、课本剧等比赛。
学校分低段(一、二年级)、中段(三、四年级)和高段(五、六年级),每学期由教务处和语文教研组组织进行比赛,低段讲故事,中段朗诵,高段演讲。按照各段评分标准,分内容、普通话和表情等方面进行评分奖励。开展这项活动,能够大大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他们通过课内课外书籍、广播电视网络、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各方面广泛阅读,提取素材,组织文稿,然后参加比赛。
(2)电影周活动。
每学期按照上级要求,配合市电影公司用一周时间组织学生看电影,每班观看一至两场。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是一种音像阅读、知识积累。学校要求语文教师指导高年级学生及时写观后感,深化观看效果。
(3)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读书活动,体验成功愉悦。
二、课外初识,课内熟识,日久生情
1.课外初识和积累
最佳的方法就是阅读课外书籍,这已被众多教师认同。许多积累作业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他们边阅读,边摘录好词好句,而教师很少参与其中,只是简单地检查批阅。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小学生的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较差,词汇积累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只是机械地记在纸上,所以教师要做恰当的引导。
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词汇的分类整理。例如,写人物可分外貌、动作、心理、语言,写季节可分春、夏、秋、冬四季,写物类分色、形、味等。
其次,教师在学生课外摘抄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选择出一些词汇,或印成讲义,或写在小黑板上,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印象,以备课堂上的需要。比如教学《蒲公英的种子》一文,应抓住文中三个训练点:一是看实物运用课外词汇,描写蒲公英的外形;二是通过两个句子的比较,体会加形容词和没加形容词的区别。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外积累描述蒲公英色、形、味的词语,分类抄在卡片上,又让他们比较两个句子,体会词汇的好处。这样一来,课外阅读既有面上的积累,又有点上的把握,学生所处的语言环境就相对比较宽阔,这也为其以后的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
2.课内再熟识和强化
课外的积累,如果没有运用,其巩固率是相当低的。我们不能忽视这种现象:有些学生很喜欢看书,也很听话地做了摘记,但是他作文里的词汇还是那么贫乏。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好词没有经过及时消化吸收,被遗忘了,这是很可惜的。如果语文教学中,教师能有意识地创设语境,让学生回忆课外获得的词汇,再加以运用,那么日复一日,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就相当可观了。
如在《拾贝壳》一文的教学中,作如下设计:将一幅逼真的贝壳图挂在黑板上,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先让学生仔细地观察贝壳,然后说出贝壳的颜色、形状和作用。由于有课外的铺垫,学生的学习难度已相对降低了,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五颜六色、五彩、光滑、又大又圆、细长、闪闪发光等词语。学生通过运用课外所学词语对贝壳进行描述,加深了对贝壳的认识,这对理解文中主人喜欢贝壳并捡贝壳起了搭桥过河的作用。
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而积累和理解是运用的前提。只有天天积累,我们的学生才会形成深厚的语文素养,才会厚积而薄发,他们的语言才不会苍白无力,他们的思维才会被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