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市给水工艺设计的创新技术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gua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完善,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而城市环境的污染问题却是越来越严重了,其中,水污染问题就是暴露出的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突发的水污染事件,因此,城镇居民对日常饮用水的水质标准也更加的关注了,同时对优质的饮用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对城市给水的工艺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想真正的保证城市给水工程的建设质量,并且提高给水设计的技术水平,我们就应进一步的优化城市给水工艺设计工作,并且大力的创新其设计工艺技术,保证城市给水系统的有序运行。该文便对城市给水工艺设计工作面对的主要问题以及城市给水工艺设计的创新技术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从而详细的讨论了我国城市给水系统的工艺设计和运行工作。
  关键词:城市给水系统 工艺设计 创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017-02
  1 城市给水工艺设计工作面对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水污染就是其中的重要问题,所以,城镇居民对饮用水的水质标准也更加的关注和重视,并且对优质饮用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我国对城镇居民所反映出的各类用水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居民所反映的问题都是饮用水中有氯味等臭味的问题,而他们对城市日常饮用水水质的关注程度也集中在多个指标中,如结垢、颜色、口感、生物安全性以及浑浊的程度等。而现阶段在对城市给水工艺进行设计工作时,占有主导地位的技术仍是传统的工艺设计技术,在现阶段的水源和水质标准下,如果仍大量的沿用传统的工艺设计技术,是很难满足城镇居民对饮用水水质标准的需求的,并且传统的工艺技术对突发性的水源污染问题的抵御能力也较差,同时对于有机物和藻类等因水污染问题而导致的物质超标问题,传统的工艺设计技术也没有妥善的解决方法。因此,在城市给水工艺的设计工作中,我们应在保证城市给水系统顺利运行的基础上,大胆的创新城市给水工艺的设计技术,同时也应进一步的强化常规的处理工艺,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城镇居民饮用水的水体质量。
  2 城市给水工艺设计的创新技术
  2.1 预处理工艺
  在城市给水工艺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可以就是怎样才能够合理的解决因水源污染而导致的有机物和藻类等物质的超标问题,而预处理工艺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办法,其能够快速的去除水体中的各类有机物,从而调节原水的水质。(1)生物预处理技术。通常情况下,在处理微污染的水源时,我们建议采用生物预处理技术,通过采用有针对性的微生物对原水的水体质量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再添加定量的混和剂,并且经过一系列的如过滤、消毒和控制等环节的操作,保证处理完成后的水源时符合城市饮用水的水质标准的,这种预处理工艺的具体流程为:原水——生物处理——混合——絮凝沉淀——消水池——二级泵房——用户。(2)粉墨活性炭吸附技术。作为广大城镇居民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城市饮用水中的嗅味问题在进行城市给水工艺设计时也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处理有机物的超标问题时,粉墨活性炭技术是有着显著的优势的,作为一类高效的净水剂,活性炭能够非常快速的除去水源中的杀虫剂、浊度以及除草剂等污染物,从而有效的解决饮用水中的嗅味问题。(3)预氧化技术。进行城市给水工艺的设计工作时,应用预氧化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其能够很好的除去因氯化消毒而产生的副产物,从而起到净化水体的目的。采用预氧化技术时,不建议应用预氯化,而选择代替的物质建议为预臭氧或是高锰酸钾。
  2.2 膜处理工艺
  进行城市给水工艺的设计工作时,膜处理工艺就是指在处理水源时采用渗析、纳滤以及超滤等膜分离技术,在实践的过程中,分离膜应作为载体,从而实现水源中水分子与溶质或是杂志的分离,从而达到优化水质,提升水体质量的目的。膜处理工艺技术主要具有操作方便、成本较低、工艺简单、节能效果好以及水处理的质量较高等优点。在我国各大城市的水厂进行水处理工作的过程中,在规模较小的水厂中通常都是会采用膜处理工艺的,特别是当水处理量不超过2万 m3/d时,通常都是建议膜处理工艺的,这主要是由于与其他类型的处理工艺相比,采用这种处理工艺能够节省大量的水处理成本,同时还能获得较好的水处理效果。
  2.3 深度处理工艺
  在城市给水工艺的设计和运行阶段,要想有效的运用深度处理工艺,那么其前提条件就是应先对水源进行安全的杀菌和消毒工作,通常我们所采用的杀菌剂为氯和它的相应化合物。举例来说,我们在对水源进行杀菌和消毒的操作时,如果采用“UV+氯胺”或是游离氯转氯胺作为杀菌剂,前者在进行杀菌消毒的操作时,能够迅速的消除水中的隐孢子虫和耐氯菌,并且还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消毒副产物和降低遗传毒性,从而取得优异的杀菌消毒的效果;而后者则能保证氯和氯胺具备较好的协同作用,在杀菌和消毒的过程中,能够大大的提升微生物的灭活率,同时也能够大幅度的降低三卤甲烷和HAAs的含量。可见,当采用深度处理工艺时,能够迅速的消除水源中的微量有机物,近些年来,臭氧活性炭技术以及超滤技术等深度处理工作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且我国也逐步加大了对深度处理工艺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总体规模已经超过了650万 t/d,在我国城市给水的新增供水量中占比已经接近15%。
  2.4 强化常规处理工艺
  在城市给水工艺的设计过程中,如果采用了常规的处理工艺,那么则主要包括过滤、混合、絮凝以及沉淀等几个环节的操作,这种工艺技术在除去城市饮用水的浊度方面是非常有效果的。然而,当饮用水的浊度越来越低时,那么胶体颗粒中的有机物含量也会越来越少,同样的各类微生物和病毒也会随之减少,这是一种超低浊度的处理工艺,其与原本的降低水源浊度的目的是不相符的。所以,在采用常规的处理工艺时,就应强化过滤和混凝等工艺,比如说,在进行混凝的工艺时,我们所采用的强化措施就是添加适量的高效絮凝剂或是助凝剂,从而提升絮凝的效果。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对于混合环节的操作也应足够的重视,准确的掌握加药点的位置,合理的确定混凝剂的投放量和类型,而确定混凝剂的投加量时,建议采用流动电流投药控制系统,从而保证絮凝控制的精确性,而我国大部分水厂所采用的絮凝剂主要有硫酸亚铁、三氯化铁或是碱式氯化铝。另外,还应准确的控制其PH值,加药时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测,从而获得最佳的絮凝效果。在选择过滤的材料时,应综合的考虑过滤材料的级配和种类等因素,并且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反冲洗系统和配水系统,进一步的提升过滤环节的质量。
  3 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城市给水工艺设计工作面对的主要问题以及城市给水工艺设计的创新技术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环境也暴露出了诸多的污染问题,其中水污染问题就是困扰着广大城镇居民的重大问题,而城市给水工艺的设计和运行情况对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的,所以,我国各大城市的水厂应充分的了解城市给水工艺设计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大力的创新城市给水工艺的设计技术,充分的保证城市供水的水源质量,从而提高城镇居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志.浅谈城市给水规划和设计中的一些问题[J].科技资讯,2007(8).
  [2] 郝华兴.城市道路给水支管设计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2(3).
  [3] 赵宝凤.有关城市给水规划和设计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09(3).
其他文献
期刊
在地震台站,地震计与模数转换器,计算机,通讯设备一起构成一个系统,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不能正常工作,都会影响整个系统。判断系统究竟是哪一部份有故障,需要冷静分析,对比试验,逐一排除。故障现象可能一样,但原因可能有多种。因此,不仅要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还要有一定的工作积累,才能迅速准确地找到故障原因并排除。
看着周边的小伢儿,除了繁重的学习之外,端着手机、玩着电脑,出入各类培训机构,我们儿时的游戏,除了我们在酒桌上偶尔回忆外,再也没人玩了,我们小时候搞搞儿格东西五花八门,花头精实足
阜阳市当前污染物主要是PM10,通过分析2012、2013年PM10值,空气质量总体为良,达到二级质量空气标准天数占84.4%,不适宜人类呼吸的污染天数占15.6%。季节平均降水量、月平均降
永平铜矿选矿厂处理能力为10 000t/d,为了提高破碎处理能力,本着多碎少磨的原则,永平铜矿2010年完成了碎矿Ⅰ#系统三台HP500高性能圆锥破碎机替代原有三台国产PY2200圆锥破碎
古人把慈善看作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崇尚“乐善好施”,也推崇“施恩勿念”,不把慈善当投资,不求慈善要回报。
摘 要:取用水合理性分析的目的在于:分析项目所在区域的水资源状况;从水量和水质两方面分析取水水源能否满足项目的取水要求;分析项目取、用水的合理性,确保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并使当地的水资源得以合理开发利用;分析项目的取、退水对区域水资源、环境保护、其他用水户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补偿、保护措施。从而达到合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本文介绍了地震动物试验场建立、动物观测、数据处理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为动物习性异常与地震关系的研究积累了可贵的观测资料,对于动物的行为异常预报地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介绍在合肥台地电布极区进行十字电测深的勘选测量方法,根据电测深数据反演观测场地地下介质电性结构,就多解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