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在北京长大的人都忘不了小时候在北京的胡同里回荡着的“冰—糖—葫芦”,这也是每一个北京人儿时最深刻的记忆。那时候总会看到商贩推着自行车,车后面是一个扎着冰糖葫芦的草垛,只要看上一眼就会被深深地吸引住,想象着咬上一口后那种酸酸甜甜的感觉,嘴里甚至都能流出口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悦耳悠扬的吆喝声渐行渐远,儿时对于冰糖葫芦的记忆也渐渐模糊了起来,但那份情怀却深植于内心深处成为一代人永恒的记忆。
冰糖葫芦是老北京传统的特色小吃,也叫做糖葫芦。老北京的冰糖葫芦以其晶莹剔透的外表、酸甜可口的口感以及蕴含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寄托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冰糖葫芦可以说是老少皆宜,好吃的同时还非常经济实惠,在满足老北京人味蕾需求的同时也成为了老北京文化的一部分,是那个时候人们内心永恒的记忆。
老北京冰糖葫芦的做法
冰糖葫芦主要是由新鲜饱满、大小均匀的山楂做成的。其制作工艺比较简单,将去核的山楂六七个用竹签穿成一串,接下来是熬糖稀,也是制作冰糖葫芦最关键的步骤,把糖和水按照2比1的比例放进锅里,并且一定要注意先放糖后放水。放好之后用大火烧开,开锅前一定要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烧开之后改用中小火慢慢熬制,这个时候就不用再搅拌了,直到熬成金黄色,最上面形成均匀的泡沫就可以了。接着将串好的山楂串贴着熬好的热糖中泛起的泡沫慢慢转动,使其外表全都裹上一层薄薄的糖稀,接着将粘着糖稀的山楂串放到水板上自行冷却,等冷却好了,晶莹剔透、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也就做好了。补充一点,上面提到的水板其实就是木板,将木板放在清水里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具有比较低的温度和良好的吸水性,糖葫芦放在上面时很容易冷却定型。
老北京冰糖葫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慢慢衍生出了很多不同的种类,有的会在山楂里面夹上核桃仁、豆沙和枣泥之类的,使糖葫芦的口味变得更加丰富。糖葫芦发展到现在其制作原材料已经不仅局限于山楂了,还会用草莓、猕猴桃以及提子等制作不同口味的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的来历
老北京的冰糖葫芦可谓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南宋时期。据说当时是由于宋光宗最宠爱的黄贵妃生病了,每天不思饮食,导致其面黄肌瘦,人也没有精神。御医想尽了各种办法,名贵的中药都尝试过了,仍然没有医好黄贵妃的病。宋光宗也因为贵妃的病整日愁眉不展,最终听从一位太监的建议张榜求医,寻找隐藏在民间的能人异士。后来一位江湖郎中看到了皇榜上的内容就大胆地揭榜进宫,在为黄贵妃把脉之后说:“贵妃的病并不严重,只需要将冰糖与红果煎熬,每次吃饭前吃上五到十枚,不到半个月病就会好起来的。”
一开始皇帝并不十分相信,毕竟宫里面的御医很多名贵中药都用过了也没见好,但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而且这种吃法也比较合贵妃的口味。不料贵妃服用后病真的慢慢好起来了,不到半个月竟然痊愈了。皇帝大喜过望,重赏了这位郎中。后來这件事就传到了民间,同时传到民间的还有医好黄贵妃的偏方,老百姓在食用过程中为了方便就把山楂串了起来,不仅食用方便而且也更加好看,流传至今也就形成了后来的老北京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和北京的文化发展
在我国的清朝时期,冰糖葫芦开始在各地发展开来,大街小巷里随处可以听见冰糖葫芦的叫卖声。在当时的老北京,最早卖糖葫芦的当属“不老泉”“九龙斋”以及“信远斋”,这些店铺之前都是一些出售蜜果的老字号店铺,特别是不老泉的冰糖葫芦,甚至得到了清朝大学士纪晓岚的高度评价。还有“九龙斋”和“信远斋”,最开始是出售单颗的红果,非常受老百姓的欢迎。民国时期冰糖葫芦在北京非常盛行,最为有名的糖葫芦是东安市场南门的“隆记”食品店里出售的冰糖葫芦。另外,北京城里不同的地方冰糖葫芦销售的方式各不相同,但大都是把糖葫芦放在玻璃罩的白瓷盘里销售,其制作精美而且营养丰富,是当时那个年代特别流行的一种美食。
老北京城的冰糖葫芦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用麦芽糖做成大串的山里红的糖葫芦,长度达到了五尺多;第二种是用白糖粘上去,放凉了后仿佛是一层白霜,别具风味;第三种也就是老北京正宗的冰糖葫芦,外表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糖,看着经营剔透,吃起来也非常爽甜可口。做冰糖葫芦的材料也非常广泛,以最开始的山楂为主,到后来海棠、山药、橘子、核桃等,都演变成为了冰糖葫芦常用的材料。尽管老北京的冰糖葫芦深受当时的男女老少喜欢,但是不同地方制作的品质还是有较大的差异,街头流动商贩制作的往往品质低劣,而且在售卖的过程中容易沾染尘埃。在当时老北京的糖葫芦市场,信远斋生产的糖葫芦品质最为精良,制作中没有竹签,选用的山楂均是品质优良、硕大无暇,售卖时放在垫有油纸的纸盒中,看起来干净又美味。
另外,糖葫芦也是很多文人墨客笔下的最爱,我国的著名作家梁实秋就在他的散文里专门提到过冰糖葫芦,认为在老北京城里冰糖葫芦是人人都可以享受的美食。它不属于任何一个阶层独享之物,以其酸甜爽口的口感,经济实惠的价格让每一位老北京人都对这种美食爱不释手,每当想起都会让人有一种垂涎欲滴的感觉,想象着咬上一口唇齿间渗透着的酸和甜,内心瞬间就充满了满足感。
我国著名作家林语堂在其清末的回忆专著里面也提到了冰糖葫芦这种老北京独特的美食,“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能听到小商贩们卖冰糖葫芦的吆喝声,那一串串的包裹着红色果实的冰糖葫芦是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是孩子们的最爱”。作家梁秋实也曾经在作品中发出过对北京冰糖葫芦思念的感慨。
冰糖葫芦以其独特的魅力已经成为老北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甚或是文人墨客,无不透露着对于冰糖葫芦的喜爱。冰糖葫芦已经不仅仅是老北京传统的美食代表,而是发展成为老北京文化的一部分,是老北京人心中永恒的追忆。
在每个老北京人的记忆中,冰糖葫芦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老北京人朴素的情怀。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老北京的冰糖葫芦带给人们的回忆也是不同的,但呈现在每个人面前的红彤彤的山楂以及包裹在外面的晶莹剔透的冰糖,总是给人垂涎欲滴的感觉。虽然曾经的吆喝叫卖声已经慢慢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但是对那段熟悉而美好的生活的记忆却永远留在了那一代北京人的心底,伴随着他们的还有对那段生活的怀念。
作者单位:本刊编辑部
冰糖葫芦是老北京传统的特色小吃,也叫做糖葫芦。老北京的冰糖葫芦以其晶莹剔透的外表、酸甜可口的口感以及蕴含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寄托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冰糖葫芦可以说是老少皆宜,好吃的同时还非常经济实惠,在满足老北京人味蕾需求的同时也成为了老北京文化的一部分,是那个时候人们内心永恒的记忆。
老北京冰糖葫芦的做法
冰糖葫芦主要是由新鲜饱满、大小均匀的山楂做成的。其制作工艺比较简单,将去核的山楂六七个用竹签穿成一串,接下来是熬糖稀,也是制作冰糖葫芦最关键的步骤,把糖和水按照2比1的比例放进锅里,并且一定要注意先放糖后放水。放好之后用大火烧开,开锅前一定要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烧开之后改用中小火慢慢熬制,这个时候就不用再搅拌了,直到熬成金黄色,最上面形成均匀的泡沫就可以了。接着将串好的山楂串贴着熬好的热糖中泛起的泡沫慢慢转动,使其外表全都裹上一层薄薄的糖稀,接着将粘着糖稀的山楂串放到水板上自行冷却,等冷却好了,晶莹剔透、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也就做好了。补充一点,上面提到的水板其实就是木板,将木板放在清水里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具有比较低的温度和良好的吸水性,糖葫芦放在上面时很容易冷却定型。
老北京冰糖葫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慢慢衍生出了很多不同的种类,有的会在山楂里面夹上核桃仁、豆沙和枣泥之类的,使糖葫芦的口味变得更加丰富。糖葫芦发展到现在其制作原材料已经不仅局限于山楂了,还会用草莓、猕猴桃以及提子等制作不同口味的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的来历
老北京的冰糖葫芦可谓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南宋时期。据说当时是由于宋光宗最宠爱的黄贵妃生病了,每天不思饮食,导致其面黄肌瘦,人也没有精神。御医想尽了各种办法,名贵的中药都尝试过了,仍然没有医好黄贵妃的病。宋光宗也因为贵妃的病整日愁眉不展,最终听从一位太监的建议张榜求医,寻找隐藏在民间的能人异士。后来一位江湖郎中看到了皇榜上的内容就大胆地揭榜进宫,在为黄贵妃把脉之后说:“贵妃的病并不严重,只需要将冰糖与红果煎熬,每次吃饭前吃上五到十枚,不到半个月病就会好起来的。”
一开始皇帝并不十分相信,毕竟宫里面的御医很多名贵中药都用过了也没见好,但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而且这种吃法也比较合贵妃的口味。不料贵妃服用后病真的慢慢好起来了,不到半个月竟然痊愈了。皇帝大喜过望,重赏了这位郎中。后來这件事就传到了民间,同时传到民间的还有医好黄贵妃的偏方,老百姓在食用过程中为了方便就把山楂串了起来,不仅食用方便而且也更加好看,流传至今也就形成了后来的老北京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和北京的文化发展
在我国的清朝时期,冰糖葫芦开始在各地发展开来,大街小巷里随处可以听见冰糖葫芦的叫卖声。在当时的老北京,最早卖糖葫芦的当属“不老泉”“九龙斋”以及“信远斋”,这些店铺之前都是一些出售蜜果的老字号店铺,特别是不老泉的冰糖葫芦,甚至得到了清朝大学士纪晓岚的高度评价。还有“九龙斋”和“信远斋”,最开始是出售单颗的红果,非常受老百姓的欢迎。民国时期冰糖葫芦在北京非常盛行,最为有名的糖葫芦是东安市场南门的“隆记”食品店里出售的冰糖葫芦。另外,北京城里不同的地方冰糖葫芦销售的方式各不相同,但大都是把糖葫芦放在玻璃罩的白瓷盘里销售,其制作精美而且营养丰富,是当时那个年代特别流行的一种美食。
老北京城的冰糖葫芦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用麦芽糖做成大串的山里红的糖葫芦,长度达到了五尺多;第二种是用白糖粘上去,放凉了后仿佛是一层白霜,别具风味;第三种也就是老北京正宗的冰糖葫芦,外表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糖,看着经营剔透,吃起来也非常爽甜可口。做冰糖葫芦的材料也非常广泛,以最开始的山楂为主,到后来海棠、山药、橘子、核桃等,都演变成为了冰糖葫芦常用的材料。尽管老北京的冰糖葫芦深受当时的男女老少喜欢,但是不同地方制作的品质还是有较大的差异,街头流动商贩制作的往往品质低劣,而且在售卖的过程中容易沾染尘埃。在当时老北京的糖葫芦市场,信远斋生产的糖葫芦品质最为精良,制作中没有竹签,选用的山楂均是品质优良、硕大无暇,售卖时放在垫有油纸的纸盒中,看起来干净又美味。
另外,糖葫芦也是很多文人墨客笔下的最爱,我国的著名作家梁实秋就在他的散文里专门提到过冰糖葫芦,认为在老北京城里冰糖葫芦是人人都可以享受的美食。它不属于任何一个阶层独享之物,以其酸甜爽口的口感,经济实惠的价格让每一位老北京人都对这种美食爱不释手,每当想起都会让人有一种垂涎欲滴的感觉,想象着咬上一口唇齿间渗透着的酸和甜,内心瞬间就充满了满足感。
我国著名作家林语堂在其清末的回忆专著里面也提到了冰糖葫芦这种老北京独特的美食,“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能听到小商贩们卖冰糖葫芦的吆喝声,那一串串的包裹着红色果实的冰糖葫芦是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是孩子们的最爱”。作家梁秋实也曾经在作品中发出过对北京冰糖葫芦思念的感慨。
冰糖葫芦以其独特的魅力已经成为老北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甚或是文人墨客,无不透露着对于冰糖葫芦的喜爱。冰糖葫芦已经不仅仅是老北京传统的美食代表,而是发展成为老北京文化的一部分,是老北京人心中永恒的追忆。
在每个老北京人的记忆中,冰糖葫芦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老北京人朴素的情怀。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老北京的冰糖葫芦带给人们的回忆也是不同的,但呈现在每个人面前的红彤彤的山楂以及包裹在外面的晶莹剔透的冰糖,总是给人垂涎欲滴的感觉。虽然曾经的吆喝叫卖声已经慢慢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但是对那段熟悉而美好的生活的记忆却永远留在了那一代北京人的心底,伴随着他们的还有对那段生活的怀念。
作者单位: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