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话题作文在近几年中考作文的命题中占了一定的比例,它以其极大的开放性给广大考生提供了无限广阔的舞台,鼓励学生们解放思想、放飞心灵、张扬个性,写出极具个性化的作文来。从中考作文来看,学生们的立意还是令人担忧,即使是优秀作文,立意的空间也太小,视野还不够开阔。中考作文是拒绝平庸的,立意不创新的作文要想得到满分是根本不可能的。
1.何谓立意
古人说“意授于思”,意思是说文章中的“意”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观察思索的结晶。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决定着一篇文章质量高低和价值的大小。所以,也有人说:“千古文章意为高。”足见一篇文章的立意的重要性。简单地说,立意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也就是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明确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在选材、布局、语言的选择和感情的倾向上才会有方向性。
2.怎样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
对同一命题或话题,因作者观察角度角度和认识水平不同,会写出立意完全不同的文章。怎样的文章立意才算是好的呢?
(1)准确。准确是指文章的主题能切合话题,或是与话题有一定的关联性。切题才是准确,否则主题再好也是枉然。2005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话题作文“让”,有些考生不认真阅读提示语,匆忙下笔,拟出“让校园充满爱”,“让今天告诉未来”等题目,把应作“礼让”,“谦让”理解的“让”字误解为作介词的“让”,严重偏题。
审题要做到“锁定靶心,命中十环”,必须抓住下列四点:一使扫描信息。这是指对作文试题各部分的字句作仔细审读、揣摩,正确、全面地理解其含义,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二是辨析词义。特别是“似同实异”的词语,要通过比较把握其内涵,决定取舍。三是要贯穿始终,不能中途转移。这是指文章的切入、展开、收拢都要围绕同一题目展开,中途不能游移不定,甚至随意转换。
(2)深刻。深刻是指文章有思想深度,选择自己有体会的人生感悟,挖掘生活的底蕴。初中生写作,在立意上难以深入,原因往往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掘。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在思想上闪出亮点。
(3)新颖。新颖是指文章要有新鲜感,没有空话、套话,没有陈词滥调,有的是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如果思想懒惰,人云亦云,所写文章必是千人一面。要让立意有新鲜感,可以渗入时代新观念,奏响时代最响音;可以反思旧语俗见,或摒弃,或吸收,或改造,推陈出新;可以从毫无价值的立意中另辟蹊径,并凸现其闪光点,翻出新意;可以开阔思路,由此及彼,找到理想的有新意的主题。
(4)有时代感。命题作文的立意需求新,求新的方法是要避开常规思维,要体现时代精神,要表现人文情怀,要展示人类美德等。如2005年湖北武汉市中考作文题“水”,若以当前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水资源危机和水环境污染立意,就扣住了时代脉搏,具有新意。
二
“意”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观察的结晶,怎样培养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进而使文章立意与众不同呢?
1.多角度认识,另辟蹊径凸现个性
“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就可得到不同的观点,这就为立意的独到奠定了基础。中考作文立意新颖,往往要利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即同样一个话题,避开一般同学的构思和立意方式,巧妙地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立意,或借旧事物翻出新意,给人新的启迪和感受。这样的文章是最受阅卷老师的青睐的。
就寓言故事《滥竽充数》为话题,如果单去批评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而骗人,不可能得高分,但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立意就大不一样了:(1)批评齐宣王管理制度不严和“大锅饭”制度。(2)评说南郭先生混在乐队里,是因为没有考核制度。(3)批评乐队里老好人多,怕得罪人。(4)赞赏齐泯王善于改革,措施有力。
2.纵向认识,增强立意的深刻性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结果是显见的,而造成结果的原因是深藏的、内在的。由结果推及原因,由偶然推及必然,由现实推测未来,就能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增强立意的深刻性。
事实上,许多深刻的道理往往蕴藏在平常的生活中,等待人们去发现。要善于从叙写的小事中深入挖掘,去探寻人或人性的最本质的东西或最闪光的精神世界,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耐人寻味的感动。如魏巍《我的老师》一(下转第168页)(上接第159页)文叙述了日常生活中七件平凡小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老师美好的心灵,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做到了“平凡中见新奇”。
思考的深刻需要对眼前的事物作仔细深入的观察,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能用言表达出来。当然深入的思考也不能随意引申,更不能无原则的拔高。它必须结合生活实际,要具体、真实、可靠。在提示本质的基础之上,还应该进一步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并总结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可能更多地关涉到议论文,对于记叙文的深刻,更多地是关于人生社会的启示与感悟。
三
加强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训练和培养,是提高学生作文立意的不二法门。从这个意义上讲,立意训练的实质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
1.处理好写前指导这一环节,让学生形成一种下意识的思维习惯
文章的立意可以从多角度入手,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些方法,对学生自身思维习惯的养成是没有一点益处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话题进行立体化解读,把一些相关的因素分解出来。一般来说,话题相关因素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引导学生在多方探讨这些问题后,深入思索,展现自己立意的思想深度从而征服阅卷老师,获得高分。
如2003年江苏南京市中考作文题目:就泥土谈自己的联想和思考,某考生没有停留在“泥土”的表层意义上,而是站高一步,挖掘出了“保持心中的一方净土,就需要筑起一堵精神的墙”的深刻主旨,警策动人。这样的一个立意,就是学生在多角度分析话题的基础上得出的。
2.立意要摆脱人云亦云的大众化的表层分析,可以指导学生试着进行逆向思维
文贵新。一般来说,要出新,需要新材料。老材料能不能出新?能。途径之一就是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巧妙构思。反向思维式记叙文的着眼点是正题反作或反题正作。如听人唠叨本是件烦心事,可只要教师稍加点拨一下,有些学生就能悟出深沉的母爱。不仅如此,她还从母亲那儿学到了饱含爱心的“唠叨”,回报给母亲,这便有了《享受唠叨》,把“唠叨”这个反题正作出了新意。学生一旦确立了这样的一个主题,他的下笔就会细品母亲“唠叨”的内容,每一句都会饱含对女儿学习、安全的关切之情。不过在逆向思维时,特别提醒要注意辨明真善与假丑,反弹琵琶要谨慎,否则会弄巧成拙。
3.立意要有鲜明的“我”的色彩
如何避免考场作文的平庸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文章中要有“我”的存在。确立文章的立意,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累以及对生活的感悟,选材构思同样要以这些作为基本材料。
如指导学生写《心中那……》半命题作文时,强调要学生写出自己的思考。有学生写《心中那片绿色》,把绿色抽象为自由,用小生灵自由自在的活动来衬托自己的无奈和苦涩,写自己心灵的呼唤和现实生活中的苦楚,写到极处,悲从中来,感从心生。然而,心田不会枯萎,绿色还要萌生,人生还要奋斗,生活还有明天。作者就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好文章就自然诞生了。
立意的明确化是作文审题构思的基本要求,立意的训练其实是思维外化与深化的过程。教师要根据作文训练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自觉的思维意识,重点要让学生深化认识,学会自我分析,最终能独立确立准确、深刻、新颖和有时代感的文章立意。
话题作文在近几年中考作文的命题中占了一定的比例,它以其极大的开放性给广大考生提供了无限广阔的舞台,鼓励学生们解放思想、放飞心灵、张扬个性,写出极具个性化的作文来。从中考作文来看,学生们的立意还是令人担忧,即使是优秀作文,立意的空间也太小,视野还不够开阔。中考作文是拒绝平庸的,立意不创新的作文要想得到满分是根本不可能的。
1.何谓立意
古人说“意授于思”,意思是说文章中的“意”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观察思索的结晶。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决定着一篇文章质量高低和价值的大小。所以,也有人说:“千古文章意为高。”足见一篇文章的立意的重要性。简单地说,立意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也就是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明确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在选材、布局、语言的选择和感情的倾向上才会有方向性。
2.怎样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
对同一命题或话题,因作者观察角度角度和认识水平不同,会写出立意完全不同的文章。怎样的文章立意才算是好的呢?
(1)准确。准确是指文章的主题能切合话题,或是与话题有一定的关联性。切题才是准确,否则主题再好也是枉然。2005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话题作文“让”,有些考生不认真阅读提示语,匆忙下笔,拟出“让校园充满爱”,“让今天告诉未来”等题目,把应作“礼让”,“谦让”理解的“让”字误解为作介词的“让”,严重偏题。
审题要做到“锁定靶心,命中十环”,必须抓住下列四点:一使扫描信息。这是指对作文试题各部分的字句作仔细审读、揣摩,正确、全面地理解其含义,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二是辨析词义。特别是“似同实异”的词语,要通过比较把握其内涵,决定取舍。三是要贯穿始终,不能中途转移。这是指文章的切入、展开、收拢都要围绕同一题目展开,中途不能游移不定,甚至随意转换。
(2)深刻。深刻是指文章有思想深度,选择自己有体会的人生感悟,挖掘生活的底蕴。初中生写作,在立意上难以深入,原因往往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掘。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在思想上闪出亮点。
(3)新颖。新颖是指文章要有新鲜感,没有空话、套话,没有陈词滥调,有的是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如果思想懒惰,人云亦云,所写文章必是千人一面。要让立意有新鲜感,可以渗入时代新观念,奏响时代最响音;可以反思旧语俗见,或摒弃,或吸收,或改造,推陈出新;可以从毫无价值的立意中另辟蹊径,并凸现其闪光点,翻出新意;可以开阔思路,由此及彼,找到理想的有新意的主题。
(4)有时代感。命题作文的立意需求新,求新的方法是要避开常规思维,要体现时代精神,要表现人文情怀,要展示人类美德等。如2005年湖北武汉市中考作文题“水”,若以当前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水资源危机和水环境污染立意,就扣住了时代脉搏,具有新意。
二
“意”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观察的结晶,怎样培养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进而使文章立意与众不同呢?
1.多角度认识,另辟蹊径凸现个性
“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就可得到不同的观点,这就为立意的独到奠定了基础。中考作文立意新颖,往往要利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即同样一个话题,避开一般同学的构思和立意方式,巧妙地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立意,或借旧事物翻出新意,给人新的启迪和感受。这样的文章是最受阅卷老师的青睐的。
就寓言故事《滥竽充数》为话题,如果单去批评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而骗人,不可能得高分,但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立意就大不一样了:(1)批评齐宣王管理制度不严和“大锅饭”制度。(2)评说南郭先生混在乐队里,是因为没有考核制度。(3)批评乐队里老好人多,怕得罪人。(4)赞赏齐泯王善于改革,措施有力。
2.纵向认识,增强立意的深刻性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结果是显见的,而造成结果的原因是深藏的、内在的。由结果推及原因,由偶然推及必然,由现实推测未来,就能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增强立意的深刻性。
事实上,许多深刻的道理往往蕴藏在平常的生活中,等待人们去发现。要善于从叙写的小事中深入挖掘,去探寻人或人性的最本质的东西或最闪光的精神世界,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耐人寻味的感动。如魏巍《我的老师》一(下转第168页)(上接第159页)文叙述了日常生活中七件平凡小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老师美好的心灵,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做到了“平凡中见新奇”。
思考的深刻需要对眼前的事物作仔细深入的观察,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能用言表达出来。当然深入的思考也不能随意引申,更不能无原则的拔高。它必须结合生活实际,要具体、真实、可靠。在提示本质的基础之上,还应该进一步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并总结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可能更多地关涉到议论文,对于记叙文的深刻,更多地是关于人生社会的启示与感悟。
三
加强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训练和培养,是提高学生作文立意的不二法门。从这个意义上讲,立意训练的实质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
1.处理好写前指导这一环节,让学生形成一种下意识的思维习惯
文章的立意可以从多角度入手,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些方法,对学生自身思维习惯的养成是没有一点益处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话题进行立体化解读,把一些相关的因素分解出来。一般来说,话题相关因素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引导学生在多方探讨这些问题后,深入思索,展现自己立意的思想深度从而征服阅卷老师,获得高分。
如2003年江苏南京市中考作文题目:就泥土谈自己的联想和思考,某考生没有停留在“泥土”的表层意义上,而是站高一步,挖掘出了“保持心中的一方净土,就需要筑起一堵精神的墙”的深刻主旨,警策动人。这样的一个立意,就是学生在多角度分析话题的基础上得出的。
2.立意要摆脱人云亦云的大众化的表层分析,可以指导学生试着进行逆向思维
文贵新。一般来说,要出新,需要新材料。老材料能不能出新?能。途径之一就是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巧妙构思。反向思维式记叙文的着眼点是正题反作或反题正作。如听人唠叨本是件烦心事,可只要教师稍加点拨一下,有些学生就能悟出深沉的母爱。不仅如此,她还从母亲那儿学到了饱含爱心的“唠叨”,回报给母亲,这便有了《享受唠叨》,把“唠叨”这个反题正作出了新意。学生一旦确立了这样的一个主题,他的下笔就会细品母亲“唠叨”的内容,每一句都会饱含对女儿学习、安全的关切之情。不过在逆向思维时,特别提醒要注意辨明真善与假丑,反弹琵琶要谨慎,否则会弄巧成拙。
3.立意要有鲜明的“我”的色彩
如何避免考场作文的平庸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文章中要有“我”的存在。确立文章的立意,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累以及对生活的感悟,选材构思同样要以这些作为基本材料。
如指导学生写《心中那……》半命题作文时,强调要学生写出自己的思考。有学生写《心中那片绿色》,把绿色抽象为自由,用小生灵自由自在的活动来衬托自己的无奈和苦涩,写自己心灵的呼唤和现实生活中的苦楚,写到极处,悲从中来,感从心生。然而,心田不会枯萎,绿色还要萌生,人生还要奋斗,生活还有明天。作者就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好文章就自然诞生了。
立意的明确化是作文审题构思的基本要求,立意的训练其实是思维外化与深化的过程。教师要根据作文训练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自觉的思维意识,重点要让学生深化认识,学会自我分析,最终能独立确立准确、深刻、新颖和有时代感的文章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