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包容性教育的思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bao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领导人近期多次倡导的“包容性增长”是我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价值导向,其核心理念是“共享性”,以人为本,使经济发展回归增长本意,使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并且追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教育领域是什么样的?
  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局面。然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改革的矛盾异常突出:专家的理想化教育教学理念、社会的功利化教育教学要求、学校的生存性教育教学行为、教师的实践性教育教学困惑、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教学环境、家长的拔苗式教育教学渴望……这些无不是对教育的冲击甚至是戕害!基于中国教育如此之现状,本人认为,教育也需要“包容性增长”。而陶行知先生半个多世纪前的教育思想竟然与今天最先进的社会发展理念惊人的一致,其思想的前瞻性令人仰高弥止。那“包容性教育”到底有哪些内容?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如何体现这种理念的?我以为可从一下几方面来探讨:
  教育对象的包容
  所谓教育对象的包容,就是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人人都有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这关系到全国绝大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如果不能合理解决,建设和谐社会将是一种奢望。作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四个字“爱满天下”,不要说对人了,就连动物也是满怀爱心,反对把生物弄死来研究,说这是将生物学变成死物学。他的“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等不都是建立在教育面对大众的底线上?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中。
  教育内容的包容
  现代学校和教育部门愈来愈关注“增长”,甚至以“增长”作为考核评价的核心要素,这显然是一种进步。然而,明显的不足是人们对增长的内涵及实现增长的方式研究薄弱,对增长的“包容性”缺乏认识,升学率等功利性指数依然活跃于观念和教育过程中。中小学教育亟需“包容性增长”,不是单纯升学率的增长,是学生在品行修养、生活习惯、学业成绩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发展。在实现方式上,更多体现人文性和教育性,更多体现成长需求,不会人为造成或拉大学生的分化,而这也正符合陶行知先生的健全人格教育思想。实现这一切,需要政府全力倡导督导,同时学校的行为很关键。改变教育及考核评价模式,出台具体且刚性的“包容性增长”指标,比如各个层次学生的增长是否平衡,需要学校坚定实践。让学生经历一种有幸福感的有尊严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单纯成绩、升学率的增长。与此相应的国家发展要求,我们可以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看到,教育坚持全面发展再次被提到显眼位置。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了衡量学生衡量教育的标准。“包容性增长”追求人与知识的和谐,追求德才兼备、情知交融、智体互补、课内外结合等。重视优秀品行、生活和学习习惯建设,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非智力因素建设。“包容性增长”追求知识与能力的和谐,在知识和信息爆炸的今天,学校的责任在于打好学习和再学习的基础,能力方法积累甚于知识积累。创造动脑与动手、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条件,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制度,倡导有意义的学习,学会与社会、周遭环境的妥协合作。
  教育阶段的包容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也就是教育阶段的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背景下,教师创造他人和创造自己就更为重要,教学始终是创造活动,而不是刻板的照本宣科,教师必须完成由牺牲者到创造者的转变。正如陶行知所强调的“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教育就是促进“变化”,不能促进“变化”的不能算是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终生教育”可以认为是“生命全程的教育”,他认为传统的教育将人生划分为学龄前、学龄中和学龄后三个阶段,且只注重学龄阶段的教育,将人生抛开了一大半,这实际是一种“短命的教育”。在他看来,教育不是在学校教育阶段才开始,也不是在学校教育结束后就算完事,应当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是一种“整个寿命的教育”。他主张“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死同去,出生便是启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当今社会提倡的复合型人才也是学校与社会的对接点,学生一生都要学习,学校只是一段,社会再让他进行学习。所以有人提出不要工资最高的那一份,应该是将来的机会最好的工作,不要太短视。机会就是来自平时的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教育方法的包容
  教育方法的包容是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有包容,不论采取何种教育方法,均以达到教育学生为根本目的。陶行知先生有个四块糖果的著名教育故事。他看到学生用泥块砸同学,当即阻止了他并要他放学来到校长室。学生等着挨训,陶行知先生却掏出一块糖果给他并说:“这是给你的,因为你能按时来到这里。”随之又掏出一块放到他手里说:“这块还是给你的,因为我让你不要打人,你立即就住手了,说明你尊敬老师。”学生惊疑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巴砸的那些同学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还欺负女生,这又说明你很正直,有敢于同坏人做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学生泪流满面,知道自己错了,先生又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因为你正确认识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犯错误是家常便饭,面对犯错的孩子,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都不会放任自流。在我们平时的教育中我们会无意地把关爱化作批评与责罚,虽然孩子们的错误少了,但是他们信心减退了,个性磨灭了。
  教育方法的包容也是说在教育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要包容,作为主管教育的领导部门不能在指导学校教育中背离规律,轻易取向。比如课堂教学模式有问题模式、朗读模式、讨论模式、背诵模式、情境模式、训练模式、自学模式、发现模式、网络模式……没有哪一种模式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语文教学是一个立体的空间,不能用单一的模式去运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活动就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采取不同的措施,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程序,以期取得教学的最优效果,否则只能导致教学的封闭和僵化,不利于教与学呈良性循环的态势向前发展。
  教育思想的包容
  我把教育思想的包容放在最后,实在是思想的内涵太多太大,主要就是要包容“异质思维”,有句经典名言:“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借用邓小平的一句话:“七嘴八舌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北大的辉煌发展与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主张有很大关系。现在有些教育专家提出所谓的评最差教师,在教改的道路上思想未免偏激,难免有哗众取宠之嫌。教育界有必要容纳各种教育教学理念于一体,放弃所谓的教育改革优劣的争论,紧扣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不放松,认真践行这种先进性科学理念,集全中国教育改革志士之力,努力寻求多样化教育教学行之有效的理念、手段、方法,全面促进教育改革和谐快速发展。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更是一种具体的实践,而教育行为的实践者们,又有多少人能达成如此高度的思想共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求同”的心态,浸染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已成为人们心灵深处难以割舍的文化情怀,比如传统的教育思想往往表现为教育工作者一厢情愿地要把他们认为有用的知识、把他们视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把他们欣赏的人生理想和价值选择强加给学生,用独断的方式教育学生。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假如学校里游荡着权威的幽灵,对此学生也不反抗的话,那么,权威的思想将深深地印在他们稚嫩可塑的本质里,而几乎不可改变。将来这样的学生在下意识里只知道服从与固执,却不懂得怎样自由地去生活。”现代教育应如春风沐雨,生气盎然,宽容本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视觉不能感知的思想的高山流水。将宽容溶入教育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能够放弃自我的绝对权威,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心胸诠释教育的思想真谛,用“知行合一”的态度躬身践行宽容的思想智慧,以昂扬的生命热情在教育这片肥沃的土壤上培育宽容的花果。套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要知道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讽中有爱因斯坦啊!”。
  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和共同责任,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不管是半个世纪前的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还是半个世纪后的社会发展策略,要想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还应大力推进“包容性”教育,让教育和社会经济共同前进。
  
  徐宏保,教师,现居江苏句容。
其他文献
笔者就流行音乐的表达提出了较为重要的两个因素:歌者的情感和歌者的演唱技巧,以及例举了影响流行音乐歌者演绎水平的其他要素。同时本文中还尝试着探讨了歌者情感和演唱技术
历时8个月,希腊羽毛球竞技场馆已被改造成希腊最大的国家级艺术剧院.原羽毛球竞技场馆专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兴建,坐落在雅典市内一座公园的中心位置.
高水准的商务英语交际能力是满足国家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与他国商贸往来合作需要的必然要求,本文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和英语使用特点进行研究,针对实
美国作曲家亨利·考威尔的钢琴音乐创作在美国音乐史甚至世界音乐历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他对音簇的使用丰富了二十世纪音乐创作技巧的发展,而在琴弦上的演奏则推动了钢琴演
Arcola剧院位于英国伦敦东北部的达斯顿(Dalston)区,是英国最著名的几大边缘剧院之一.
巴比肯艺术中心(Barbican Arts Centre)位于英国伦敦金融城的中心,是欧洲最大的综合艺术中心.
What is electric current?rnAn electric current is the flow of elec-tric charge. In electric circuits this charge is often carried by moving electrons in a wire.
期刊
在大学校园这座象牙塔里,教授通常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研究生们则是天之骄子。作为现代社会公认的文化精英,他们身上承载着普罗大众对渊博知识和清高人格的向往和追求。在这
一些学生因认识不清,思想上依然受一些偏见的误导,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教学中可以从明确目的、端正态度、培养兴趣、表扬鼓励、降低要求,以及注重课堂趣味性,同时帮
A 10-year-old boy decided to study Judo despite the fact that he had lost his left arm in a terrible car acciden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