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读学校校本课程建设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民教育要求每个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都必须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终身教育的理念要求终身学习、学习终身,同时要求学校要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提供有效的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读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正视现有的课程设置和学生学生实际需要之间的矛盾,积极进行课程建设改革。以德育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特质,加强课程的整合,加大活动课程、主题课程的力度,增加法制教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挫折教育,努力对九年义务阶段的内容进行科学的量化改革,给工读学生减负,增强工读学生的归属感,提高工读学生教育转化成效。
  关键词:终身教育 工读学校 课程建设改革 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765
  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新理念,全民教育的基本内涵是,扫除成人文盲、普及初等教育以及消除男女受教育之间的差别。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人人都要受教育。终身教育则要求人所接受的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有限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单以学习成绩论英雄,而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然而,当前的教育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羁绊,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使许多虽然学业成绩不佳、但在其他“智能区域”有很大潜能的学生受到排斥,被冠以“差生”的头衔。而这些“差生”同样需要被认可、同样需要尊重与关注,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获得师长和同伴的关注,这就导致了“问题学生”的产生。全民教育,其中的全民当然也包括“问题学生”在内,他们也应该受到平等的教育。工读学校就是专门解决“问题学生”的特殊学校。从第一所工读学校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近六十个年头,它已成为普通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稳定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优化学校的德育环境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控制和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但是,现阶段工读学校的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已成为提高学生教育转化效能的掣肘。
  一、工读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文化基础十分薄弱
  工读学校学生的特点是由于既往长期的旷课、逃学、厌学、懒学,他们文化程度之低,令人吃惊。据十多所工读学校的调查,在校学生中有五分之四的学生在原校学习成绩很差。现列表如下:
  学习成绩 优良 中等 时好时差 较差 极差
  1.7% 19.4% 25.8% 34.3% 18.8%
  学习态度 认真 一般 时好时差 混时日 厌学
  1.7% 19.5% 23.9% 32.9% 22%
  从上表中足以看出学生文化基础情况的差劣。另据一个学校调查,该校300多名学生中,文化程度停留在小学四、五年级水平的学生占了60%以上。其中少数学生,名义上已是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实际文化水平程度为小学二、三年级的水平。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见这些学生知识脱节很多,要使他们能积极跟上响应年级的教学进度,真可谓困难重重,补缺补差量多任重。
  2、非智力因素的缺陷十分严重
  工读学校的学生,在智力情况的调查中发现,他们的智力状况与一般学校的学生没有多大的差异,甚至还有智商在130以上的一些学生。造成他们文化程度差劣的主要原因还在非智力因素的缺陷方面。
  他们往往表现为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没有求知的紧迫感,缺乏“我要学习”的主动精神。在学习与玩乐的选择上,把过多的精力耗费在玩乐上面,由于玩乐过头而造成他们经常旷课、逃学。
  另外,他们缺乏坚韧的学习意志,经不起学习上所遇困难和挫折的考研,为难情绪严重,稍遇一点困难便畏而却步,由于诸多挫折与失败的体验而使他们逐步地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对学习的兴趣也逐步丧失,厌学的情绪也逐步升级,从而使他们一步步走上弃学之路。
  这些学生,在学习上的惰性严重,对知识认知往往不求甚解,极易满足,学习习惯差劣,上课整体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并往往很难集中注意力,作业马虎,抄袭现象普遍。
  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律意识,无法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情绪的波动性大,学习的持久性、自控性差,学习的自我安排反映出严重的无序性,在学习上缺乏荣誉感。
  综上所述,从工读学校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实极有必要对课程的设置与教材的选用予以改革。从课程设置来说,应该从工读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出发,积极予以删繁就简,普通学校的课程不必门门开足,针对学生的实际适当的增设一些特色科目;从教材内容来看,应予以删节,最理想的处理是拥有工读学校文化教育的专用教材。
  二、现有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转化效能的需要之间存在矛盾
  很多工读学校的课程完全照搬普通学校的课程,工读学校的管理模式把半军事化管理和普通学校的课程设置简单的结合起来,在学生的教育转化过程中显得有些僵硬。来到工读学校的学生,在反复的挫败中,早已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与热情。来到了工读学校后,工读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原来的学校基本一样,以中考为指挥棒,强调文化课学习,再次忽略他们其他方便的潜能,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得公民道德教育离我们的学生越来越远,最终的结果是学生在工读学校中依然过着和在原校一样的生活,经历着和原来学校一样的矛盾和斗争。另一方面,来到工读学校的学生因为学习问题带来心理和行为的种种问题,自由散漫,纪律意识淡薄,半军事化管理模式对于习惯超自我的工读生而言,在早期习惯矫正的过程中,有特别重要的意思,但随着他们基本习惯的养成,一直沿用的半军事化管理模式对于工读生的教育转化成为一种阻力,使得工读生在工读学校没有归属感。
  此外,工读学校的学校德育,基本上以课堂和教师说教为主要方式,没有在教育教学的具体环节渗透德育。但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德育”、停留在口头上空洞的说教很难得到学生内心真正的认同,很难刺激工读生已经近乎麻木的神经,难以转变工读生那僵硬的态度,难以打开工读生那封闭的心扉,很难内化成为学生自己固有的、稳定的道德行为习惯。所以,目前很多学校德育课程化或科目化对“问题学生”的影响是微弱的,不是根本出路。   三、工读学校课程设置的设想
  1、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打造主题综合活动课程
  根据工读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现有课程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如体育课程与体育特长训练、行为训练等进行整合。增加活动课程,主题综合活动课程。我们适当增设活动性、趣味性课程,如开设钢琴、电子琴、电影赏析、动漫、台球、绘画、声乐、舞蹈、篮球、武术、围棋、足球、书法等选修课程。通过把游戏、活动等多种元素融入课堂,改变工读学校日常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多样化,形式新颖化,从而慢慢提升工读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与兴趣性。与此同时,
  通过充满文化情境的主题文化活动和课堂教学,来增强对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认知能力、道德情感能力和道德敏感力的培养。在人为创设好的主题活动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工读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玩,在活动中体验良好的自我感受,在活动中重塑德性。
  2、以德为根,兼顾特色发展
  工读学生在道德自我构建建设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影响工读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对“问题学生”基本公民道德教育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让学生习得一技之长,甚至是专长。以突出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遵循学生的多元智能。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育学家加得纳提出。这一教育理论将人的智能分为8个方面,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内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其理论更注重学生智能的全面开发。强调每个学生智能的多元性和独特性。我们的课程设置要给不同智能特性的学生提供发展的可能。
  3、增加生命教育、挫折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加强生命教育课程,让工读学生明白生命的内涵与意义,鼓励学生爱惜生命,珍惜生命,让学生真正认识生命的价值意义,让学生净化心灵,认识真善美,实现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一现活动。增加心理辅导课程,加大对心理咨询领域的建设与开发,提高心理咨询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来提升对工读学生的心理辅导。为我们的工读学生化解忧愁,引导学生宣泄情绪,缓解心理紧张与冲突,抚平了学生的心灵创伤。增加挫折教育,通过挫折教育增强学生的耐挫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增加法制教育课程,通过民主与法制教育,在工读学校形成学法、知法、懂法、执法、遵纪守法的新局面,新风尚,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小公民是一项非常好的实践意义。
  4、对现有课程根据学生实际进行科学的量化调整,给学生减负
  减少基础文化课程,拓展职业教育课程。减轻工读学校的问题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负担,消除他们对学习厌恶感,建立他们学校的归属感,增强他们对自我的认同感,减轻他们的学业负担。 减负想要落地,学校应在课程设置、教材改革、教师培训和作业设置上做研究。学校要引导和监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求精求实,实现“高质轻负”。
  让学生跳出“苦海”,首先要让老师跳进题海,身处教学一线的老师们要多钻研教材,研究学情,打造高效课堂。学校在作业设置上也要遵循学生实际情况,由教师先做题,再精选部分试题让学生做,注意巩固、运用学过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而形成一定的能力。
  此外,要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督促学生高质量完成课后作业,助其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可以针对孩子在学业、习惯或综合素养方面的实际情况,实施一些个性化的辅助教育。
  新时期的工读学校要发展,让工读学校成为工读生向往的乐园,课程改革将势在必行,以适应工读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提高工读学校育人的成效。工读学校的课程应该以人文本,关注生命,以突破德育实效与异化的束缚。正如中国教育学会工读教育分会常务副理事长高妙根先生著文指出: “从工读学校抓好文化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看,确实极有必要对课程的设置与教材的选用予以改革。”
  参考文献:
  1、《享受校本》 胡婴主编 湖北出版社2006年04月第一版
  2、《学生观和教师观论纲》作者:嘉兴二十一世界外国语学校 胡鑫镛
  3、《新课程师资培训简明教程 》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005年12月1版
  4、《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朱慕菊主编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建筑陶瓷粘土原料干燥抗弯强度标准测试的有关定义、试验设备及测试步骤,给出了测试结果及数据处理的方法,并对测试报告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概括。
本文简单介绍了分析化学的方法和种类,阐述了分析化学在陶瓷原材料检测中的作用。以氧化锆材料为实例,从其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出发,重点介绍了XRD、化学滴定和激光粒
自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到最终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提倡和实施,我国各城市纷纷开启建设体育中心的浪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科技发达、经济逐步增长、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时代,越来越关注城市体育中心的文化精神,体育中心各方面的设计随着上述因素以及体育产业结构的逐渐完善、社会大众对体育多元化需求的上升以及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突出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体育中心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地位显赫,已成为“一带一路
缓慢持续日间透析(SLEDD)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费用相应较低、凝血风险较小等特点,联合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和血液透析(HD)的优点,特别适合于老年危重患者;激活凝血时间测定
半柔性材料(SFP)是一种在高连通空隙的基体沥青混合料中灌入特殊性能的水泥基灌浆材料复合组成的路面材料,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抗车辙特性突出。工程上作为一种修补沥青路面车辙的手段已大量运用在道路交叉口、公交站台、等重载交通路段,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相比沥青路面,半柔性路面材料具有较大的刚度,存在易开裂的问题,制约了其大规模的推广运用。因此,本文依托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本刊讯 近日,佛山三水正在推动陶瓷产业链上下游“抱团”发展,组建建筑陶瓷数字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导企业从个体创新走向集体创新,增强区域创新力。
而紫砂壶玩、赏与养这门学问也是极其深奥的,只有了解了紫砂的各方面的知识才能够有全面的鉴赏能力,这也是鉴别与收藏紫砂的首要条件.
【分类号】G635.1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社会、学校对班级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从事县级非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工作几年,对这类学校学生的家庭、生活、学习以及思想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这些学生各方面的观察、分析、思考,逐步形成了如何管理这个特殊的群体,并有效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在此提出来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学情介绍  1、大部分学生适应能力、学习生活习惯较
知道我们从哪儿来才能更加坚定地往前走,用历史的思维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助于我们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行。
本刊讯 近日.由中国节能协会主办的“2013第四届节能中国推介活动发布仪式”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佛山市瑞陶达陶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作为陶瓷行业唯一代表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