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2月~2008年2月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35例,采用套筒冠义齿修复,比较分析修复前和修复后3、6、12、18个月牙齿松动度、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并进行问卷调查和复查X线。结果 随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义齿比较满意。35例患者在修复后4个时段,松动牙的松动度得到改善,其余基牙未出现松动度增加,GI明显改善,PD逐渐变浅,CAL明显下降,且各基牙牙周指标保持稳定,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修复治疗后3~18个月X线片显示,骨高度增加不明显,而骨密度显著增加,牙槽骨边缘影像清楚整齐,基牙牙周膜宽度变窄,所有修复体均应用良好。结论 套筒冠修复体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具有独特临床效果,起良好的夹板固定作用,显著降低了牙周病患牙的松动度,且对基牙牙周影响较小,有利于基牙牙周组织的健康。
[关键词] 牙列缺损;牙周病;套筒冠义齿;修复
[中图分类号] R781.34;R78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0-134-02
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及全身健康。对其治疗,除修复缺损牙外,还应充分考虑促进余留牙牙槽骨的再生和牙周软组织的再附着,以延长牙齿寿命。自1924年Pesso首次报道采用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列缺损以来,认为该方法应用于修复牙列缺损,既能达到修复效果,又能促进牙周支持组织恢复健康,控制牙周病的复发,促进基牙牙周组织的恢复与重建[1-2]。本研究应用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全面、动态地观察牙周临床指标的变化,旨在探讨套筒冠对牙周组织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套筒冠义齿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2月~2008年2月本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牙周病伴牙缺失患者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39~74岁,平均(54.6±3.5)岁,基牙总数245颗。纳入标准:经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牙周探诊(PD)及X线检查确定基牙患有牙周炎者;术后能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且能定期复诊者。
1.2方法
修复前常规对患者基牙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消除牙石、菌斑及袋内上药和根管治疗,拔除牙齿根尖周破坏范围较大、松动Ⅲ度者基牙。待患者牙周炎病情稳定后进行套筒冠修复。在实施修复前所有病例均需取分析模型,根据患牙松动度,齿槽骨吸收程度、牙齿在牙弓上的位置及牙周膜面积确定套筒冠固位体内聚角度,确定修复体连接方式、基托范围和人工牙的排列等设计方案。按照张富强[3]报道的程序完成修复前基牙的准备、临时修复体完成、套筒冠义齿制作过程。
1.3观察指标
对35例患者修复前和修复后3、6、12、18个月时分别进行观察记录牙齿松动度、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并进行问卷调查和复查X线,X线观察牙槽骨和牙周膜情况变化。牙齿松动度:Ⅰ度,松动幅度<1.0mm;Ⅱ度,1.0mm<松动幅度<2.0mm;Ⅲ度,松动幅度>2.0mm。牙龈指数(GI):0级:正常牙龈,探诊不出血;1级,轻度炎症,牙龈色泽轻度改变,轻度水肿,探诊不出血;2级,中度炎症,牙龈充血,水肿,龈面发亮,探诊出血;3级,重度炎症,牙龈明显发红、水肿、溃疡、有自动出血倾向。探诊深度(PD):用有刻度的牙周探针,尽可能靠近牙面,平行牙体长轴方向探测。临床附着水平(CAL):牙周袋底(龈沟底)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为牙周附着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评价结果
35例患者修复后随访3~18个月,对患者的主观感觉和功能改善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假牙的外观和舒适满意度、患者是否习惯、饮食结构改变、咀嚼和说话功能的改善、戴牙时间等。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能做到每天坚持戴用义齿,并能保持良好的清洁习惯;94.29%以上的患者对假牙的外观和舒适度满意;85.71%以上的患者感觉咀嚼功能改善明显,而义齿对说话无影响;大多数患者认为饮食结构与治疗前相比发生了变化。
2.2修复前和修复后不同时期基牙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
35例患者在修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临床观测指标显示,松动牙的松动度得到改善,其余基牙未出现松动度增加,GI明显改善,PD逐渐变浅,CAL明显下降,且随访4个时段里,各基牙牙周指标保持稳定,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见表1。
2.3X线观察牙槽骨和牙周膜情况变化
35例患者修复治疗后3~18个月X线片观察牙槽骨和牙周膜情况显示,修复后所有基牙牙槽骨的骨高度增加不明显,而骨密度显著增加,牙槽骨边缘影像清楚整齐,并可见有骨硬板形成,基牙牙周膜宽度变窄,所有修复体均应用良好。
3讨论
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是口腔修复难点之一,目前修复方法主要有活动义齿、固定修复体及固定-活动联合修复体。但活动义齿影响美观,异物感明显,易积存食物,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则可导致余留牙的牙龈退缩、菌斑及牙石聚集,对口腔余留牙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同时容易加速牙周病基牙的松动而失去功能。固定义齿对基牙和牙周要求高,且影响牙周组织的清洁,一旦某个基牙发炎,处理困难。因此如何使松动的牙齿稳固并利于牙周组织恢复健康,已经成为口腔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对套筒冠义齿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疗效进行了18个月的观察,从患者修复体的使用效果调查、基牙修复后的各项牙周指标的变化及X线改变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35例患者修复后对假牙的外观和舒适度满意,感觉咀嚼功能改善明显。修复后松动牙的松动度得到改善,其余基牙未出现松动度增加,GI明显改善,PD逐渐变浅,CAL明显下降,且随访4个时段里,各基牙牙周指标保持稳定,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修复后所有基牙牙槽骨的骨高度增加不明显,而骨密度显著增加,牙槽骨边缘影像清楚整齐,并可见有骨硬板形成,基牙牙周膜宽度变窄,所有修复体均应用良好。说明套筒冠义齿修复对松动牙有显著的固定效果,具有良好的牙周夹板固定作用。在修复治疗中,通过义齿将所有基牙连接成一个整体,使每颗牙均不成为单独的受力单位,行使咀嚼功能时共同分担砑力,分散砑力减轻余留牙的负担,有利于消除牙周创伤和提高咀嚼效率,促进牙周病患牙的修复[4],更有利于基牙健康和牙周病的控制和恢复,减小牙周病患牙的牙周袋深度和龈炎症状。
综上所述,套筒冠修复体具有独特临床效果,可将余留牙连成一个整体,起到了良好的夹板固定作用,显著降低了牙周病患牙的松动度,且对基牙牙周影响较小有利于基牙牙周组织的健康。目前国内有研究对套筒冠义齿修复患者进行3 年随访,发现3年后基牙牙周主要致病菌数量的检出率与戴用义齿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认为套筒冠义齿有利于有效地控制基牙牙周致病菌的聚集与附着,预防牙周病的复发[5]。但套筒冠义齿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牙周病的致病因子——菌斑中的微生物及其产物,因此,该修复体对牙周病是否有治疗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Langer Y, Langer A.Tooth-supported telescopic: prostheses in compromised dentitions: a clinical report[J]. J Pros Prosthet Dent,2000, 84(2):129-132.
[2] 何惠宇,阿达来提,张富强. 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重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咀嚼效能分析[J]. 口腔医学,2001,21(1):21-22.
[3] 张富强. 圆锥型套筒冠义齿[M].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97.
[4] 张富强. 套筒冠义齿修复Ⅲ圆锥形套筒冠义齿的修复治疗步骤和注意事项[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4(3):86-88.
[5] 何惠宇,朱明,吴燕倪. 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龈下菌丛分析[J]. 上海口腔医学,2006,15(3):282-284.
(收稿日期:2010-02-01)
[关键词] 牙列缺损;牙周病;套筒冠义齿;修复
[中图分类号] R781.34;R78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0-134-02
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及全身健康。对其治疗,除修复缺损牙外,还应充分考虑促进余留牙牙槽骨的再生和牙周软组织的再附着,以延长牙齿寿命。自1924年Pesso首次报道采用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列缺损以来,认为该方法应用于修复牙列缺损,既能达到修复效果,又能促进牙周支持组织恢复健康,控制牙周病的复发,促进基牙牙周组织的恢复与重建[1-2]。本研究应用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全面、动态地观察牙周临床指标的变化,旨在探讨套筒冠对牙周组织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套筒冠义齿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2月~2008年2月本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牙周病伴牙缺失患者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39~74岁,平均(54.6±3.5)岁,基牙总数245颗。纳入标准:经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牙周探诊(PD)及X线检查确定基牙患有牙周炎者;术后能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且能定期复诊者。
1.2方法
修复前常规对患者基牙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消除牙石、菌斑及袋内上药和根管治疗,拔除牙齿根尖周破坏范围较大、松动Ⅲ度者基牙。待患者牙周炎病情稳定后进行套筒冠修复。在实施修复前所有病例均需取分析模型,根据患牙松动度,齿槽骨吸收程度、牙齿在牙弓上的位置及牙周膜面积确定套筒冠固位体内聚角度,确定修复体连接方式、基托范围和人工牙的排列等设计方案。按照张富强[3]报道的程序完成修复前基牙的准备、临时修复体完成、套筒冠义齿制作过程。
1.3观察指标
对35例患者修复前和修复后3、6、12、18个月时分别进行观察记录牙齿松动度、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并进行问卷调查和复查X线,X线观察牙槽骨和牙周膜情况变化。牙齿松动度:Ⅰ度,松动幅度<1.0mm;Ⅱ度,1.0mm<松动幅度<2.0mm;Ⅲ度,松动幅度>2.0mm。牙龈指数(GI):0级:正常牙龈,探诊不出血;1级,轻度炎症,牙龈色泽轻度改变,轻度水肿,探诊不出血;2级,中度炎症,牙龈充血,水肿,龈面发亮,探诊出血;3级,重度炎症,牙龈明显发红、水肿、溃疡、有自动出血倾向。探诊深度(PD):用有刻度的牙周探针,尽可能靠近牙面,平行牙体长轴方向探测。临床附着水平(CAL):牙周袋底(龈沟底)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为牙周附着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评价结果
35例患者修复后随访3~18个月,对患者的主观感觉和功能改善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假牙的外观和舒适满意度、患者是否习惯、饮食结构改变、咀嚼和说话功能的改善、戴牙时间等。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能做到每天坚持戴用义齿,并能保持良好的清洁习惯;94.29%以上的患者对假牙的外观和舒适度满意;85.71%以上的患者感觉咀嚼功能改善明显,而义齿对说话无影响;大多数患者认为饮食结构与治疗前相比发生了变化。
2.2修复前和修复后不同时期基牙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
35例患者在修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临床观测指标显示,松动牙的松动度得到改善,其余基牙未出现松动度增加,GI明显改善,PD逐渐变浅,CAL明显下降,且随访4个时段里,各基牙牙周指标保持稳定,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见表1。
2.3X线观察牙槽骨和牙周膜情况变化
35例患者修复治疗后3~18个月X线片观察牙槽骨和牙周膜情况显示,修复后所有基牙牙槽骨的骨高度增加不明显,而骨密度显著增加,牙槽骨边缘影像清楚整齐,并可见有骨硬板形成,基牙牙周膜宽度变窄,所有修复体均应用良好。
3讨论
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是口腔修复难点之一,目前修复方法主要有活动义齿、固定修复体及固定-活动联合修复体。但活动义齿影响美观,异物感明显,易积存食物,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则可导致余留牙的牙龈退缩、菌斑及牙石聚集,对口腔余留牙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同时容易加速牙周病基牙的松动而失去功能。固定义齿对基牙和牙周要求高,且影响牙周组织的清洁,一旦某个基牙发炎,处理困难。因此如何使松动的牙齿稳固并利于牙周组织恢复健康,已经成为口腔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对套筒冠义齿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疗效进行了18个月的观察,从患者修复体的使用效果调查、基牙修复后的各项牙周指标的变化及X线改变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35例患者修复后对假牙的外观和舒适度满意,感觉咀嚼功能改善明显。修复后松动牙的松动度得到改善,其余基牙未出现松动度增加,GI明显改善,PD逐渐变浅,CAL明显下降,且随访4个时段里,各基牙牙周指标保持稳定,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修复后所有基牙牙槽骨的骨高度增加不明显,而骨密度显著增加,牙槽骨边缘影像清楚整齐,并可见有骨硬板形成,基牙牙周膜宽度变窄,所有修复体均应用良好。说明套筒冠义齿修复对松动牙有显著的固定效果,具有良好的牙周夹板固定作用。在修复治疗中,通过义齿将所有基牙连接成一个整体,使每颗牙均不成为单独的受力单位,行使咀嚼功能时共同分担砑力,分散砑力减轻余留牙的负担,有利于消除牙周创伤和提高咀嚼效率,促进牙周病患牙的修复[4],更有利于基牙健康和牙周病的控制和恢复,减小牙周病患牙的牙周袋深度和龈炎症状。
综上所述,套筒冠修复体具有独特临床效果,可将余留牙连成一个整体,起到了良好的夹板固定作用,显著降低了牙周病患牙的松动度,且对基牙牙周影响较小有利于基牙牙周组织的健康。目前国内有研究对套筒冠义齿修复患者进行3 年随访,发现3年后基牙牙周主要致病菌数量的检出率与戴用义齿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认为套筒冠义齿有利于有效地控制基牙牙周致病菌的聚集与附着,预防牙周病的复发[5]。但套筒冠义齿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牙周病的致病因子——菌斑中的微生物及其产物,因此,该修复体对牙周病是否有治疗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Langer Y, Langer A.Tooth-supported telescopic: prostheses in compromised dentitions: a clinical report[J]. J Pros Prosthet Dent,2000, 84(2):129-132.
[2] 何惠宇,阿达来提,张富强. 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重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咀嚼效能分析[J]. 口腔医学,2001,21(1):21-22.
[3] 张富强. 圆锥型套筒冠义齿[M].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97.
[4] 张富强. 套筒冠义齿修复Ⅲ圆锥形套筒冠义齿的修复治疗步骤和注意事项[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4(3):86-88.
[5] 何惠宇,朱明,吴燕倪. 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龈下菌丛分析[J]. 上海口腔医学,2006,15(3):282-284.
(收稿日期:201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