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艺者,多读经典之作,方能道宽路远,心阔眼高。由技入道,至非常道,有眼高手低,无手高眼低,读书养眼,写诗文为悟道重要手段……
诗书画印片语
诗书画印相因、相生、相荣,四者于聚一二维空间,是世界独特的视觉艺术。
世界各民族皆有文字,由实用升华为艺术,唯方块字也,它的点线元素为画、印共用。
书法是绘画,治印通道之枢纽。无厚实的书法功夫,画画刻印之技能会有多高更难论道了。
书者通四体,方知方圆之妙。有驭凝重腾跃之能,方可称为书法家。
书家能治印,方得金石味。
书家精丹青,知点线成面之技,通经营位置之理,得墨色变化之韵味。
书家读书万卷,行万里路,笔下词句方可有启人之处。
治印者当通书画,不能绘事安能在方寸之中经营,岂能于印拓之中有书味,刀味,铸味。
书画家能乐刻石,点线的质量能深沉、苍浑,即是挥洒成面亦能有厚度,有力度。
中国印非凭信功能,以刀代笔石料上的书画也。它是独立的艺术,又与书画相依,书画作品如无钤印会失色多少。
写意水墨,白纸黑迹二极色对比,红色印痕,原色纯度高,与西洋美术色彩理念是相通的。白、红、黑与素描的亮灰暗光之调也是同理的,墨黑,印红,合中国阴阳之说。
一幅书画作品,几处点红,虽面积甚微,却如戏剧音乐的击打乐响亮夺耳。书画者能悟其奥妙,方可对印文内容,印之形,之大小,印泥色相,钤之位置慎行之,达恰到好处 。
2008奥运,世人多知中国印,而那印不好,世人岂窥其精彩,印章艺术仅仅步出国门,这宝藏对书画者而言,尚有待发掘之处。
中国绘画造型手段是写意、工笔之形象虽近真,亦然不可与西方写实同义。大凡之物皆有体,西方人用光、环境色表达物象,国人用线、固有色来写物象。线乃心意也,故写意为中国绘画之本。
借物象,感所悟,天人合一。中国绘画有了无限的表现空间,因此画中有文字、有印章、更有诗为魂。理所当然,国人早已接受这式样的绘事,西方人也会由接受至膜拜。
百年以来,有人想以西方绘画取代或改造中国绘画,结果是我们再次借它山之石,尤其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更会拓宽中国绘画融合之路。
洋人以瓷称中国,不正确,以玉或诗称之,更为妥当。诗为五经之首,有《诗经》为证,论诗那是浩瀚的巨篇,不是片语所为。
诗于书画印,狭义可指艺人对于韵文的能力,文学修养,画上题跋可以直观。广义是指作品的格调、意境、作者的学识、品格、胸怀由笔墨刀痕折射出来可视、可体味的精神内涵。
有爱、有情、立志、修德,方可有诗意。
人常言,某某作品富有诗意。有了诗意即有了灵魂,精气神,方具大美,如诗如画也。
制艺,有两主张,一曰专精,二曰博。专一者工匠也,博者可成艺,精博兼者可成大家,继往开来者可成大师。通四艺,一艺方精诗、书、画、印共一纸,缺一,三者黯然。大树根深,叶茂、花艳、果硕也。
融合缀语
上世纪八十年代,穷途末路,一声叹息,闹得画界沸沸扬扬。三十年过去,中国绘画依然生存,并且在发展。发展呈多元化,延续传统,中西结合是两大主流,在支流中少数人自觉或不自觉走在融合的道上。
用创新论艺术欠妥当,用继承发展叙说较恰当,故融合不是创新,而是诗书画印结合的延续发展。
结合的核心是“摆”,将诗书画印共置于一平面, 融合主要目的是“化”, 在结的基础上淡化个体,强化整体,笔墨当随时代适应于变化的视觉、审美需求,或是引领未来发展的走向。
读清时郑燮的画作,很容易看到他的某些落款融于竹石之间,与他人的字与画领地分明已有不同。石涛、赵之谦等人的落款也与明代以前有所不同。二十世纪中期,潘天寿或行、或隶、或篆的题款,书与画更有明显的融合趋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代书法、大写意印章、现代水墨等等……融合之路清楚了一些,只不过画坛、史论界无用某一词冠名。
艺术的发展是缓慢的,一种技法,一个画种,一条路需要数代人,数百年去完成。一个人一生仅在某一方面有见识、有所作为已不容易,更多的是失败,为后人的成功以启迪。
老路新路都要靠腿走,用作品说话,走融合之路,要有诗书画印技的保障。诗书画印的功夫 决定了融合的技术能力,要对民族文化艺术有高度的把握,它决定了对融合的认知信心,要放眼其他民族的文化艺术,尤其是西方现代当代文化艺术,它是融合的催化剂,使之加快步伐,促生佳作。
结合之路,以儒家、道家、佛家思想为支撑。以文人画模式为主体,融合之路需要其它思想做补充,需要从本土的民间艺术与外来的艺术中吸收更多的营养。
对文学、绘画、书法、印章等艺术发展中出现新问题(尤其是被众人批评的)要敏感,善于发掘为我所用之处。
借用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尝试新的绘画材料、工具,对融合有益无害。
书画同源,至今很多字似画。绘画强调书法用笔,故书与画的融合较易,书与印之技相同,仅工具与材料的不同,此二者相融也较容易。
画与印的融合不如书画,书印容易,但印章中之肖形,印之画也,其金石味书画共享之。
诗在绘画之中的意义已不局限于文学之韵体(见《诗书画印片语》),它是众艺术之魂,它已融入各艺术之中。
诗、书、画、印融合之想,自四者结合之史而推断联想,自近三十年中国绘画发展之现实而展望,自百余年中西结合之路而置疑,西主中客,写实为主,写意为客的现象,能坚持多长?
当今世界绘画,中国绘画仍处于非主流地位。但是,中华民族在不久的将来再次崛起,随之绘画也将成为视觉艺术的主流,从边缘到主流的通道是融合之路。
目前,融合路上的行者很少,但是,以后会越来越多,是未来的大道,是中国绘画再造辉煌的必然之路! 书遊寄语
为家长,为老师,应付考试而学习,是被动读书,具有阶段性特点,目的达到行为终止。
清阮元曰:“不计科名始读书”,身为三朝元老位居高官,终生手不离卷,且著作颇丰,他从中获乐方如此,这是主动读书,如果改七字中一字,不计科名读书乐,又是一番意思。
爷爷领我读书,爷爷喜欢听书,随之书场《三侠剑》、《杨家将》的故事令人着迷,赵子龙、李元霸的武艺让人佩服。上学后能识字,开始看说唐说岳等章回小说,张飞、鲁智深的义气,诸葛亮、刘伯温的才智,成为少年时的偶像榜样。
四五十年前,连环画是学生喜欢的读物,叙述一个故事如同看电影,成套的如同今天看电视连续剧。我主要看其中人物画的如何,遇上满意的去书店买回来,照着里面关公、罗成、岳云慢慢画。
革命小说是那一时代学生主要读物,《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等几本书在班里争相传阅,小说中英雄形象影响着一代人的成长。
身负政治任务读书,是毛泽东时代的特征,人人必须要读《毛选》、《语录》,读的多背的多方显对“党”对“毛主席”的忠诚。后来还要求读《资本论》等马列著作……
三四十年代“左翼作家”书也可以读,但读的人不多,那时读了些鲁迅、巴金等人的书。
上世纪六十年末,中苏一场大战争将临,单位搬迁到湖南一大学里,图书馆有很多译著《复活》、《悲惨世界》、《基督山伯爵》,一本接一本的读入了迷,有时通宵达旦,这段阅读开拓了视野,知道了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伟大的作家,著作可以与我民族比肩,从此开始喜欢外国文学。
读译著不如看原著,打开一扇窗,不如敞开门,但是总比全关闭要好,开启了窗户,对于二十年后西方现代艺术的狂风暴雨,方可从容面对。
在设计院工作期间,翻得多是《红楼梦》,周围的小人不敢说三道四 那书是毛主席提倡读的。单位人有几个同爱好之人以此聊天,对红学的某些观点不认可,说贾、林是反封建婚姻的叛逆者,我觉得宝玉是一个好混在女孩子群里不务正业之人,黛玉是一个闹小心眼的病小姐,还不如天真直爽的晴雯可爱。
《红楼梦》中的诗词,在章回最突出。“好了歌”把人生四事写透了,曹雪芹的韵文刻划人物更是妙笔生花,借自然现象仅用了八个字“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写出了晴雯这样好女孩,难遇易失。要用厚厚的一部专著方可阐发《红楼梦》中的诗词,曹雪芹是位伟大诗人。
《三国演义》中的斗智引人入胜,也最能张显国人在人与人斗争中的高智商。
我讨厌熊猫、老鼠、猴子,因《西游记》的主人是“猴妖”,此书中故事大同小异,故从没有看一遍。
《水浒传》的结尾招安让人失望丧气。
《金瓶梅》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才开禁,什么奇书、淫书?仅仅是性行为写的多了一些,小说主要写人的活动,性行为是不可少的、重要的。作家绕开不写不正常,写了有教唆性犯罪之嫌,更可笑,那些嫖娼卖淫者有几个读过《金瓶梅》?
上世纪,小说高产,写得好很少。钱钟书的《围城》为佼佼者,因读《围城》导致读了《七缀集》、《谈艺录》等著作,非常佩服他的真学问,大学问。
改行教美术,绘画技法,艺术理论是主要读物。技法书出版的多,画册、字帖、以及音像、网络学习资源丰富,近年原大逼真的印刷术为学习传统提供更好的条件。
史论类书读的较少,仅石涛、潘天寿、钱松岩等从艺随笔,黑格尔的《美学》,西方现代艺术论等读物而已。
翻阅史经类书是退休后的事,真可悲。《四书》、《五经》在科举年代,是少年时读的书,而已过六十的人方开卷,只能以晚读比不读好自慰。中国的儒学等经典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而“五四”以来,竟视为没落、腐朽,五十岁以上的人们有多少以此误区走出来。中国的经典文化曾经是辉煌历史的依靠,将来依然是,而且会成为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
近二三十年,收藏热促使玩一类读物迅增,如果抱着开卷有益,玩的有点品位翻翻这些书会有收获,把它作为捡漏暴富的“钥匙”,就会被误导。
人常言玩物丧志,不会玩、玩过了头败家亡国的事也能发生,玩得好有助于志,还能养德健身。
中华民族是个爱玩的民族,收藏字画、古琴、陶瓷、驯鸟笼、饲鸣虫,那一项里面都有大学问,用一生精力都不一定玩出名堂来。古往今来的大玩家们视物如命,使文物、艺术作品传承至今。
读书治国平天下,功也;读书解惑,师也;读书为科名,累也;读书得乐趣,福也。书海浩瀚,人生有限,以乐作舟,以勤为桨,读之、悟之、记之,难为沧海一粟。
韵外之语
对文学同书画,京剧等艺术属兴趣爱好,非志也。
上学时,每册语文课本有一、二首诗,必须要背。黑板报上有几行韵文,增形式,活版面,于被动中渐渐喜欢诗、了解诗、事诗。
做学生时,正值激情时代。毛泽东、李白、辛弃疾等文言诗,贺敬之、郭小川等白话诗,是阅读的主要内容。
工作后,设计院的技术工很单调,读译著,读“红楼”,从中找乐。 都云《红》是反封建的,我看不出来,觉得是剖析人性,顿悟人生的著作,更是一本韵文佳作集。曹雪芹应戴大诗人之桂冠,曹先生领我起步诗之殿堂的台阶。
少小下江南,壮年客彭城,有幸与著名诗人宫树鼎先生为邻,他是盆景艺术大家,常向他请教盆栽技艺。在其间,他强调不懂书画,不可为盆景,不懂诗,字画难有意境,从他那里学到关于诗的知识,使之踏入诗殿堂之门。
退休后,有时间翻翻史经类书,看看诗集,前人的经典,格律的规范,使人望而生畏。后来想想写字画画规矩多少,被束缚过多少,何必按常规出牌,写之顺手,读之顺口,感受自然流露可为之也。
遇到值得记得事物,有感的思考记下来,文当诗写,简练明快,易写易懂,习诗的过程促使文风改变,促进了书画层次变化。
六十岁之前,不解林散之翁不以草书成就为荣,却以诗人自居。近年来再读林翁书法作品方觉是读诗,而不是在看字,字如其人,诗是人,诗在国人心目中是神圣的,一说诗即会忆起自古以来的仁人志士,艺术精英 ,联想起胸怀抱负,品德,才学相关词句,诗之历史悠久,之数量巨丰,之伟大作家众多,之佳作纷呈,在文学家族皆可居首。
诗言志为要旨,亦可情、可颂、可理、可事、可乐。
诗风格各异,流派众,有类游戏诗,乍看似文人卖弄文字之能,细品从中透出汉字的博大精深,和国人聪慧、幽默。
诗是许多艺术的朋友,也是精神领袖。
诗、书、画、印,人们常把四者相联,正是四者的结合,使中国绘画艺术成独特的视觉艺术、书法艺术、印章艺术成为世界唯一的艺术遗产。
诗为书画之魂,是人人皆知之理,行笔落墨却缺魂丢魂,而把注意力放在笔墨形,构图等技术问题上。
书法作品内容是诗,不一定有诗意。画以岳飞的满江红为内容,不一定画出爱国的热情,诗是修炼出来的。
书画印的点线、色彩、构图,用眼可直观,而诗隐于其中,通过上述元素折射出来,要由眼达心去捕捉体会。
心中有诗,作品方出诗意,赏者心中有诗,方品味书画的诗意。
诗至尊至圣,却由人为、爱生活、乐读书、常修身、勤思考,点点滴滴,平平凡凡,五谷非珍奇,经蒸陈酿成美酒,酒醇则诗真。
豪放的诗,是胸怀广阔,志向远大的张扬。在书画中的表现是张力,磅礴的气象,婉约的诗,是对人生社会深刻的体验,在书画中透露出浑厚、深沉的气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出不用风格的诗。
诗乃精神属性,书画乃实用属性,书画中有诗方可升格为艺术,诗如人之魂,书画乃人之躯也。
诗与画、印有亲和性,成了诗书画印结合的汇点。五百余年的结合之路,打造出书法,印章世界上唯一的视觉艺术,独特的绘画艺术。
诗对书、画、印有渗透性,催发性,将是诗书画印融合的溶点。百年以来,西风烈,诗飘摇,三十年来,诗被钱蒙尘,一旦钱潮退,德弘扬,方是诗兴旺之日。
诗书画印片语
诗书画印相因、相生、相荣,四者于聚一二维空间,是世界独特的视觉艺术。
世界各民族皆有文字,由实用升华为艺术,唯方块字也,它的点线元素为画、印共用。
书法是绘画,治印通道之枢纽。无厚实的书法功夫,画画刻印之技能会有多高更难论道了。
书者通四体,方知方圆之妙。有驭凝重腾跃之能,方可称为书法家。
书家能治印,方得金石味。
书家精丹青,知点线成面之技,通经营位置之理,得墨色变化之韵味。
书家读书万卷,行万里路,笔下词句方可有启人之处。
治印者当通书画,不能绘事安能在方寸之中经营,岂能于印拓之中有书味,刀味,铸味。
书画家能乐刻石,点线的质量能深沉、苍浑,即是挥洒成面亦能有厚度,有力度。
中国印非凭信功能,以刀代笔石料上的书画也。它是独立的艺术,又与书画相依,书画作品如无钤印会失色多少。
写意水墨,白纸黑迹二极色对比,红色印痕,原色纯度高,与西洋美术色彩理念是相通的。白、红、黑与素描的亮灰暗光之调也是同理的,墨黑,印红,合中国阴阳之说。
一幅书画作品,几处点红,虽面积甚微,却如戏剧音乐的击打乐响亮夺耳。书画者能悟其奥妙,方可对印文内容,印之形,之大小,印泥色相,钤之位置慎行之,达恰到好处 。
2008奥运,世人多知中国印,而那印不好,世人岂窥其精彩,印章艺术仅仅步出国门,这宝藏对书画者而言,尚有待发掘之处。
中国绘画造型手段是写意、工笔之形象虽近真,亦然不可与西方写实同义。大凡之物皆有体,西方人用光、环境色表达物象,国人用线、固有色来写物象。线乃心意也,故写意为中国绘画之本。
借物象,感所悟,天人合一。中国绘画有了无限的表现空间,因此画中有文字、有印章、更有诗为魂。理所当然,国人早已接受这式样的绘事,西方人也会由接受至膜拜。
百年以来,有人想以西方绘画取代或改造中国绘画,结果是我们再次借它山之石,尤其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更会拓宽中国绘画融合之路。
洋人以瓷称中国,不正确,以玉或诗称之,更为妥当。诗为五经之首,有《诗经》为证,论诗那是浩瀚的巨篇,不是片语所为。
诗于书画印,狭义可指艺人对于韵文的能力,文学修养,画上题跋可以直观。广义是指作品的格调、意境、作者的学识、品格、胸怀由笔墨刀痕折射出来可视、可体味的精神内涵。
有爱、有情、立志、修德,方可有诗意。
人常言,某某作品富有诗意。有了诗意即有了灵魂,精气神,方具大美,如诗如画也。
制艺,有两主张,一曰专精,二曰博。专一者工匠也,博者可成艺,精博兼者可成大家,继往开来者可成大师。通四艺,一艺方精诗、书、画、印共一纸,缺一,三者黯然。大树根深,叶茂、花艳、果硕也。
融合缀语
上世纪八十年代,穷途末路,一声叹息,闹得画界沸沸扬扬。三十年过去,中国绘画依然生存,并且在发展。发展呈多元化,延续传统,中西结合是两大主流,在支流中少数人自觉或不自觉走在融合的道上。
用创新论艺术欠妥当,用继承发展叙说较恰当,故融合不是创新,而是诗书画印结合的延续发展。
结合的核心是“摆”,将诗书画印共置于一平面, 融合主要目的是“化”, 在结的基础上淡化个体,强化整体,笔墨当随时代适应于变化的视觉、审美需求,或是引领未来发展的走向。
读清时郑燮的画作,很容易看到他的某些落款融于竹石之间,与他人的字与画领地分明已有不同。石涛、赵之谦等人的落款也与明代以前有所不同。二十世纪中期,潘天寿或行、或隶、或篆的题款,书与画更有明显的融合趋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代书法、大写意印章、现代水墨等等……融合之路清楚了一些,只不过画坛、史论界无用某一词冠名。
艺术的发展是缓慢的,一种技法,一个画种,一条路需要数代人,数百年去完成。一个人一生仅在某一方面有见识、有所作为已不容易,更多的是失败,为后人的成功以启迪。
老路新路都要靠腿走,用作品说话,走融合之路,要有诗书画印技的保障。诗书画印的功夫 决定了融合的技术能力,要对民族文化艺术有高度的把握,它决定了对融合的认知信心,要放眼其他民族的文化艺术,尤其是西方现代当代文化艺术,它是融合的催化剂,使之加快步伐,促生佳作。
结合之路,以儒家、道家、佛家思想为支撑。以文人画模式为主体,融合之路需要其它思想做补充,需要从本土的民间艺术与外来的艺术中吸收更多的营养。
对文学、绘画、书法、印章等艺术发展中出现新问题(尤其是被众人批评的)要敏感,善于发掘为我所用之处。
借用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尝试新的绘画材料、工具,对融合有益无害。
书画同源,至今很多字似画。绘画强调书法用笔,故书与画的融合较易,书与印之技相同,仅工具与材料的不同,此二者相融也较容易。
画与印的融合不如书画,书印容易,但印章中之肖形,印之画也,其金石味书画共享之。
诗在绘画之中的意义已不局限于文学之韵体(见《诗书画印片语》),它是众艺术之魂,它已融入各艺术之中。
诗、书、画、印融合之想,自四者结合之史而推断联想,自近三十年中国绘画发展之现实而展望,自百余年中西结合之路而置疑,西主中客,写实为主,写意为客的现象,能坚持多长?
当今世界绘画,中国绘画仍处于非主流地位。但是,中华民族在不久的将来再次崛起,随之绘画也将成为视觉艺术的主流,从边缘到主流的通道是融合之路。
目前,融合路上的行者很少,但是,以后会越来越多,是未来的大道,是中国绘画再造辉煌的必然之路! 书遊寄语
为家长,为老师,应付考试而学习,是被动读书,具有阶段性特点,目的达到行为终止。
清阮元曰:“不计科名始读书”,身为三朝元老位居高官,终生手不离卷,且著作颇丰,他从中获乐方如此,这是主动读书,如果改七字中一字,不计科名读书乐,又是一番意思。
爷爷领我读书,爷爷喜欢听书,随之书场《三侠剑》、《杨家将》的故事令人着迷,赵子龙、李元霸的武艺让人佩服。上学后能识字,开始看说唐说岳等章回小说,张飞、鲁智深的义气,诸葛亮、刘伯温的才智,成为少年时的偶像榜样。
四五十年前,连环画是学生喜欢的读物,叙述一个故事如同看电影,成套的如同今天看电视连续剧。我主要看其中人物画的如何,遇上满意的去书店买回来,照着里面关公、罗成、岳云慢慢画。
革命小说是那一时代学生主要读物,《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等几本书在班里争相传阅,小说中英雄形象影响着一代人的成长。
身负政治任务读书,是毛泽东时代的特征,人人必须要读《毛选》、《语录》,读的多背的多方显对“党”对“毛主席”的忠诚。后来还要求读《资本论》等马列著作……
三四十年代“左翼作家”书也可以读,但读的人不多,那时读了些鲁迅、巴金等人的书。
上世纪六十年末,中苏一场大战争将临,单位搬迁到湖南一大学里,图书馆有很多译著《复活》、《悲惨世界》、《基督山伯爵》,一本接一本的读入了迷,有时通宵达旦,这段阅读开拓了视野,知道了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伟大的作家,著作可以与我民族比肩,从此开始喜欢外国文学。
读译著不如看原著,打开一扇窗,不如敞开门,但是总比全关闭要好,开启了窗户,对于二十年后西方现代艺术的狂风暴雨,方可从容面对。
在设计院工作期间,翻得多是《红楼梦》,周围的小人不敢说三道四 那书是毛主席提倡读的。单位人有几个同爱好之人以此聊天,对红学的某些观点不认可,说贾、林是反封建婚姻的叛逆者,我觉得宝玉是一个好混在女孩子群里不务正业之人,黛玉是一个闹小心眼的病小姐,还不如天真直爽的晴雯可爱。
《红楼梦》中的诗词,在章回最突出。“好了歌”把人生四事写透了,曹雪芹的韵文刻划人物更是妙笔生花,借自然现象仅用了八个字“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写出了晴雯这样好女孩,难遇易失。要用厚厚的一部专著方可阐发《红楼梦》中的诗词,曹雪芹是位伟大诗人。
《三国演义》中的斗智引人入胜,也最能张显国人在人与人斗争中的高智商。
我讨厌熊猫、老鼠、猴子,因《西游记》的主人是“猴妖”,此书中故事大同小异,故从没有看一遍。
《水浒传》的结尾招安让人失望丧气。
《金瓶梅》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才开禁,什么奇书、淫书?仅仅是性行为写的多了一些,小说主要写人的活动,性行为是不可少的、重要的。作家绕开不写不正常,写了有教唆性犯罪之嫌,更可笑,那些嫖娼卖淫者有几个读过《金瓶梅》?
上世纪,小说高产,写得好很少。钱钟书的《围城》为佼佼者,因读《围城》导致读了《七缀集》、《谈艺录》等著作,非常佩服他的真学问,大学问。
改行教美术,绘画技法,艺术理论是主要读物。技法书出版的多,画册、字帖、以及音像、网络学习资源丰富,近年原大逼真的印刷术为学习传统提供更好的条件。
史论类书读的较少,仅石涛、潘天寿、钱松岩等从艺随笔,黑格尔的《美学》,西方现代艺术论等读物而已。
翻阅史经类书是退休后的事,真可悲。《四书》、《五经》在科举年代,是少年时读的书,而已过六十的人方开卷,只能以晚读比不读好自慰。中国的儒学等经典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而“五四”以来,竟视为没落、腐朽,五十岁以上的人们有多少以此误区走出来。中国的经典文化曾经是辉煌历史的依靠,将来依然是,而且会成为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
近二三十年,收藏热促使玩一类读物迅增,如果抱着开卷有益,玩的有点品位翻翻这些书会有收获,把它作为捡漏暴富的“钥匙”,就会被误导。
人常言玩物丧志,不会玩、玩过了头败家亡国的事也能发生,玩得好有助于志,还能养德健身。
中华民族是个爱玩的民族,收藏字画、古琴、陶瓷、驯鸟笼、饲鸣虫,那一项里面都有大学问,用一生精力都不一定玩出名堂来。古往今来的大玩家们视物如命,使文物、艺术作品传承至今。
读书治国平天下,功也;读书解惑,师也;读书为科名,累也;读书得乐趣,福也。书海浩瀚,人生有限,以乐作舟,以勤为桨,读之、悟之、记之,难为沧海一粟。
韵外之语
对文学同书画,京剧等艺术属兴趣爱好,非志也。
上学时,每册语文课本有一、二首诗,必须要背。黑板报上有几行韵文,增形式,活版面,于被动中渐渐喜欢诗、了解诗、事诗。
做学生时,正值激情时代。毛泽东、李白、辛弃疾等文言诗,贺敬之、郭小川等白话诗,是阅读的主要内容。
工作后,设计院的技术工很单调,读译著,读“红楼”,从中找乐。 都云《红》是反封建的,我看不出来,觉得是剖析人性,顿悟人生的著作,更是一本韵文佳作集。曹雪芹应戴大诗人之桂冠,曹先生领我起步诗之殿堂的台阶。
少小下江南,壮年客彭城,有幸与著名诗人宫树鼎先生为邻,他是盆景艺术大家,常向他请教盆栽技艺。在其间,他强调不懂书画,不可为盆景,不懂诗,字画难有意境,从他那里学到关于诗的知识,使之踏入诗殿堂之门。
退休后,有时间翻翻史经类书,看看诗集,前人的经典,格律的规范,使人望而生畏。后来想想写字画画规矩多少,被束缚过多少,何必按常规出牌,写之顺手,读之顺口,感受自然流露可为之也。
遇到值得记得事物,有感的思考记下来,文当诗写,简练明快,易写易懂,习诗的过程促使文风改变,促进了书画层次变化。
六十岁之前,不解林散之翁不以草书成就为荣,却以诗人自居。近年来再读林翁书法作品方觉是读诗,而不是在看字,字如其人,诗是人,诗在国人心目中是神圣的,一说诗即会忆起自古以来的仁人志士,艺术精英 ,联想起胸怀抱负,品德,才学相关词句,诗之历史悠久,之数量巨丰,之伟大作家众多,之佳作纷呈,在文学家族皆可居首。
诗言志为要旨,亦可情、可颂、可理、可事、可乐。
诗风格各异,流派众,有类游戏诗,乍看似文人卖弄文字之能,细品从中透出汉字的博大精深,和国人聪慧、幽默。
诗是许多艺术的朋友,也是精神领袖。
诗、书、画、印,人们常把四者相联,正是四者的结合,使中国绘画艺术成独特的视觉艺术、书法艺术、印章艺术成为世界唯一的艺术遗产。
诗为书画之魂,是人人皆知之理,行笔落墨却缺魂丢魂,而把注意力放在笔墨形,构图等技术问题上。
书法作品内容是诗,不一定有诗意。画以岳飞的满江红为内容,不一定画出爱国的热情,诗是修炼出来的。
书画印的点线、色彩、构图,用眼可直观,而诗隐于其中,通过上述元素折射出来,要由眼达心去捕捉体会。
心中有诗,作品方出诗意,赏者心中有诗,方品味书画的诗意。
诗至尊至圣,却由人为、爱生活、乐读书、常修身、勤思考,点点滴滴,平平凡凡,五谷非珍奇,经蒸陈酿成美酒,酒醇则诗真。
豪放的诗,是胸怀广阔,志向远大的张扬。在书画中的表现是张力,磅礴的气象,婉约的诗,是对人生社会深刻的体验,在书画中透露出浑厚、深沉的气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出不用风格的诗。
诗乃精神属性,书画乃实用属性,书画中有诗方可升格为艺术,诗如人之魂,书画乃人之躯也。
诗与画、印有亲和性,成了诗书画印结合的汇点。五百余年的结合之路,打造出书法,印章世界上唯一的视觉艺术,独特的绘画艺术。
诗对书、画、印有渗透性,催发性,将是诗书画印融合的溶点。百年以来,西风烈,诗飘摇,三十年来,诗被钱蒙尘,一旦钱潮退,德弘扬,方是诗兴旺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