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骨柔情邹清林:用爱心照亮孩子回家的路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lov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警31年,救助流浪走失、离家出走儿童138名,帮旅客做好事、解难事5000余件……
  邹清林,南阳车站派出所一名普通民警,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了不平凡的成就,曾荣获全国“最美警察”“中国好人”等多项荣誉称号。面对众多荣誉,老邹很淡定,“这东西,很虚。只要老百姓心里有你,就中!”

坚守:就要管一辈子“闲事”


  虽然已经退休,老邹还是闲不住,每天6点半准时到单位,跟着一起执勤、巡查、维持秩序,“习惯了,一时改不过来。”老邹声音不高,聊起那些“好人好事”,他说:“这没啥,都是我该做的。”只是老邹这一做,就是31年。
  南阳火车站,地处焦柳线与宁西线交会处,是豫西南地区第一大客站。1987年,邹清林从部队转业来到南阳车站派出所,成为一名普通民警。这么多年救助了多少个孩子,老邹自己也数不清。但每个孩子的情况他都印象深刻,比如魏亚。
  那是2013年的一天下午,一个小男孩引起了老邹的注意,在车站的一个角落里望着四周发呆。老邹走上前,还没问几句,小孩就哭了,说自己是从家偷跑出来的,要出去打工挣钱……
  安抚了一番之后,老邹把小男孩领回了家,让老伴煮了一碗饺子给他吃。然后,骑上电动车把小男孩送了回去。小男孩家住南阳的一个偏僻农村,骑车30多分钟,“没想到那么穷”,看到残破的房子和躺在病床上的小孩妈妈,老邹翻遍全身找到137元钱,全部塞到小男孩手里。
  让老邹没想到的是,这个破败的家庭接下来遭受了轮番打击:2014年,患病的妈妈去世;2015年,爸爸查出肝癌晚期,并于当年离世。老邹一直跟着忙前忙后,垫钱搭人情,资助小魏亚读完初中,并帮助了却了爸爸的遗愿——送孩子去技校学了一门手艺,花了2000元。现在魏亚人在广州工作,每年回南阳都会来看望老邹,平时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也会和这位邹爸爸聊聊。
  对救助孩子这件事上,总有人劝老邹,“管那闲事干啥?”但老邹说,如果这算闲事,那他就要管一辈子。

缘起: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


  “孩子不见了,家长有多着急,我特别清楚。”老邹说,他刚到派出所上班的第二年发生了一件他这辈子都难忘的事。
  这天,邹清林在车站带着3岁的女儿办事,忽然看到一个人特别像一名通缉犯。他来不及多想,把女儿随手丢给旁边等车的乘客,就冲了出去。结果,“人抓到了,女儿却不见了”。他当时就蒙了,“女儿丢了!”
  正当他急得满头冒汗,一个好心人把女儿送了回来。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次想起来他还是很后怕。正因为如此,邹清林在日常巡查中总是特别留心孩子。
  1991年的一天晚上,老邹救助了第一个孩子,一个来自四川达县的小女孩。10来岁的小姑娘,赌气跑出来,没钱又迷路。邹清林见状,买好车票把孩子送上车,并联系好达县的车站派出所和小孩的家人,让他们务必准时接站。临走,还塞给小女孩10块钱。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当我把孩子送回去的时候,有的家长直接就跪下了。你想想,什么情况下人能给一个陌生人下跪?”
  多年来,邹清林还摸索出了服务旅客、救助孩子的“三件宝”:“小喇叭”——用于提醒旅客注意自我防范;“联络图”——记录着途经南阳站的60多趟列车的乘警长及沿线各车站民警的1500多个电话,以便及时联系;“爱心联系卡”——教孩子如何报警,提醒旅客看管好自己的孩子。

传承:“最美警组”爱心接力


  2018年鄒清林光荣退休,但爱心在接力。
  “邹清林爱心帮困小组”是自发成立的爱心小组,这里有铁路职工、老师、公务员,还有被邹清林救助过已长大的孩子……一位被救助孩子的家长说:“我也是受益人,也要做个传承人,我要和老邹一起把好事做下去。”
  2019年1月21日,春运的第一天,以邹清林命名的南阳车站派出所站勤“邹清林警组”正式成立。据悉,自成立以来,警组先后帮助旅客找回遗失财物400余件,及时救助14余名离家出走少年……连续两年被郑州铁路公安局授予“优秀警组”“标杆警组”“集体嘉奖”。
  作为荣誉警长,邹清林说:“‘最美警组’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表彰,更是对我们每一名民警的号召。”
其他文献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只有孩子们了解英雄、热爱英雄并愿意成为英雄,我们的未来才会充满希望。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英雄,尤其是在和平年代,一个平凡的人能否成为英雄,在孩子们眼中,哪位英雄的知名度最高?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进行了一次针对小学生的调查。  截至9月26日,630份调查问卷反馈显示,无论孩子们身处何处(农村或者城市),对调查中列出的英雄都能够百分百分辨出来,其中认知度最高的英雄——雷锋高达620票
期刊
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展开以来,着力在打通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关爱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真正把中心(所、站)建设成服务百姓、温暖群众的“精神家园”。  打造“百姓宣讲团”,让老百姓在文明实践中爱上理论。2010年,我区成立了“草根宣讲团”,党的十八后改称“百姓宣讲团”,实现了基层理论宣讲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并受到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的称赞。河南省委宣传部在这里召开现场会,在全省推广其“
期刊
朝鲜战争与抗美援朝战争是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两个概念。前者开始于1950年6月25日,后者开始于同年10月25日,最后都结束于1953年7月27日。  朝鲜战争是平局,抗美援朝战争却是伟大的胜利。  从国际法而论,当年的朝鲜战争刚开始时本是其本国内战,不论谁先开火都是其内政,外国不应干涉。美国却在两天就宣布武装介入,还以此为借口出兵台湾,这才是真正的侵略,并从此改变了这场战争的性质,使其由内战变成
期刊
“怎么?我们的志愿服务明星何时摇身一变,成了民兵训练骨干?”9月16日上午,当身着迷彩服的李飞龙英姿飒爽地来到本溪县民兵训练基地办公室时,记者紧紧握住他的手,迫不及待地发问道。  “年龄合适呗!”他轻声笑答。他告诉记者,1985年他出生在雷锋第二故乡——辽宁省抚顺市,在抚顺清原县从事志愿服务工作13年 。2014年由于工作原因,他来到本溪县。作为一名志愿者,他把自己比作一颗“爱的种子”,决心在第二
期刊
5月22日,两颗巨星陨落,家国悲痛!  袁隆平,從小耳熟能详的一个名字,“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课本中的人物。他让无数人免于饥饿,让“海水稻”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当代神农并不过分。  吴孟超,师从裘老,中国肝胆外科之父,治病救人78载,中国的肝胆外科都算得上是吴老先生的学生。  不需要长篇大论地去介绍两位老人的生平事迹,两位老人担得起“国之重器”“侠之大者”的荣誉称号。  袁老先生让我们免受饥饿之苦,
期刊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  2019年的初冬时节,古城长沙暖阳高照,坐落在东郊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静谧中透出几份神秘感。这里,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办公所在地。  这天上午9时,记者慕名走进院内一栋小楼3层的会议室,落坐不久,袁老便迅疾地走了进来,和蔼地与记者打招呼。一如在电视里见到的那样:清瘦、黝黑
期刊
河南省开封市雷锋纪念馆创办者——王业文,就是在开封市生根开花的一粒雷锋精神的种子。  每天清晨,一个白发老人,迎着旭日东升的朝霞,夏日顶着风雨,冬天冒着积雪,骑着一辆破车,来到开封市雷锋纪念馆。打开大门,扫地,擦展柜;打开电视,调好空调温度,迎接每一位参观者。365天如一日地讲述着雷锋故事,在实际行动中学雷锋,群众称赞王业文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种子,是新时代的活雷锋。王业文出生在军人家庭,上小学时正
期刊
早上六点,南阳市白河边的垂柳倒影如画。阵风拂过,姑娘辫子似的柳丝一摆一摆,柔媚多姿。  南阳卧龙岗一如往常的静谧安详,迎接着新的一天。  阳光逐渐在城市中扩散开来,位于南阳市车站南路的爱心粥店人头攒动,腾腾的热气中有六七位身着红色马甲的男女在忙碌着,七八十位环卫工人正排队领取爱心早餐,而为他们发放免费早餐的正是史英超和他的愛心团队,四个热菜加一碗爱心粥,不仅暖大家的胃,更暖了大家的心。  走进爱心
期刊
历史文化名城南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充分挖掘丰厚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善行文化等人文资源优势,文明实践亮点频闪,成果颇丰,助推文明南阳迈向新境界。  五一前夕,《雷锋》杂志“新时代文明实践亮点追踪‘南阳行’”联合报道组一行踏访这里,不时被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新人新事、一支支服务群众的志愿团队、一幅幅践诺文明的生动画面感动着,这些“接地气、聚人气”的好人好事,无不彰显着这座
期刊
在南阳,乃至河南很多地方,提起“百姓宣讲团”团长梁海磊,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五一前夕,笔者在南阳宛城区文明实践中心终于“碰”着了他。出人意料的竟然是父子同“讲”一堂课。  这对父子,因相同的追求而与众不同,因共同的志向而令人赞叹。父亲在南阳,儿子在北京。一个是退而不休的“团长”,一个是学业有成的博士后。  30多年前,梁海磊从高校团委书记调整到宣传部工作,他向组织承诺:忠诚党的宣传事业,从理论宣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