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彝人年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sansa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祖国西南部的莽莽群山中,生活着一个古老神秘的民族:他们依据一年分五季,一年十个月,一月三十六天的古老太阳历而耕种收获,这个民族叫做彝族。彝族的族源多样、迁移频繁、分支芜杂、分布广泛,又因历时久远,最终形成今天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状态,其文化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并存。所以,各个地区的彝族人过年的时间并不一样,从秋天到春天,都有彝族人在吃年夜饭。但所有的年夜饭都像《彝年物语》里描述的那样:火塘边山一样堆积的粮食,散发着成熟的香气,火塘的右首坐着母亲,左首坐着父亲,他们的笑容篝火一样温暖而幸福……
  彝族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族源虽然现在已无材料可考,但却有着很多版本的传说故事。在彝族的母系氏族社会时代,彝族的婚姻是从男人嫁女人开始的。据《西南彝志》卷五《男人出嫁的故事》:人类婚姻之初,女子娶男子,男人嫁女人。后来,彝族先民在长期形成与发展中不断地壮大,渐渐地发展成为武、乍、糯、恒、布、默等六个部落,为彝族历史上的“六祖”。
  在后来的岁月里,由于彝族六祖社会内部经济利益和社会所产生的冲突和发展,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统一体分解,“六祖”后裔分别外迁,开拓新的地域,并在和其他民族的征伐和融合过程中,建立和发展了奴隶制度。这就是彝族历史上的“六祖分支”。
  由于祖先的分支、迁徙,彝族居住分散,又有很多支系民族和其他种种原因,所以,各地过彝族年的时间不一致。祖先至上的彝人年,是由彝族太阳历的第一个星回节转化而来的重大节日。
  早在唐五代时,就有歌咏星回节的诗,如“不觉岁云暮,感激星回节,法驾避星回,波罗毗勇猜”等诗句,均载于《全唐诗》中。那时彝族先民过第一个星回节是在岁末最冷的时候,有“星回岁终”之意。劳累一年的彝家要“享腊以送旧迎新”。后来,由于第一个星回节依附于农历,在保留彝族太阳历新年等特点的前提下,各地彝族民间大致在农历十月至正月过彝历新年,叫做“过节而不改岁”。具体的过年时间需由当地通晓天文历法、德高望重的人来决定。
  从古到今,彝族对过年十分重视。从农历十月开始到二月初八,几乎每天都有彝族同胞在过年,远古时杀牛祭祖,现在杀猪宰羊……形式不一样,欢乐、隆重的氛围却一年比一年更浓!
  彝族年像汉族的春节一样,是一年中最喜气、最令人向往的节日。彝族由于居住分散,又有很多支系民族和其他种种原因,各地彝族年除了时间不一致外,还形成了各自传统的规矩。越西、昭觉、汉源等地彝族在公历十月份过年,而四川省的西昌、喜德、冕宁、会理、米易、盐边、盐源、木里和云南省宁蒗、永胜、华坪、永仁等县以腊月十六日为过年的头一天。但准确的在哪一天过年,还得由当地的毕摩看了卦来决定,只要不影响春耕生产。
  以四川凉山彝族为首的多数彝族居民区,在秋末初冬的十一月中旬左右过年。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凉山彝族人民的意愿和要求,经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定,每年阳历11月20日为彝族年,法定放假3天,使全州各族人民共同欢度彝族年。
  通常情况下,过年前一个月,凉山彝族人就准备好一坛荞麦甘酒。过年前三天,各户人家都要劈够过年三天烧的柴禾,备够吃的米面、盐巴、豆花等。在过年前一天上午,每户人家把屋内外、院子周围打扫干净,以表示除旧迎新。
  同时,每家在门口前放一堆柴禾,以便过年时点火薰烟。据说,这是象征迎接祖先回来过年。大年三十天刚破晓,各家各户在简易坑灶内点燃篝火,烧着烫猪水等待杀年猪的小伙儿们到来。杀猪的人到来时,主人家向他们敬上“杀猪酒”,彝语叫“乌色志”。剖好年猪后,首先割点舌苔、背溜、肝子、腰子等,烧来溶在木碗里,放到供祖灵的火塘上方的壁头吊板上敬献祖灵。开始煮肉烹饪团年饭,吃过团年饭后,就让孩子们给没有杀猪的人家送去煮熟的肉和饭。
  晚上全家人就坐在火塘旁,叫作“陪祖”或“守夜”,长者讲述旧社会的苦难与新社会的甜美,同时还述说很多做人的道理。大年初一早上,人们穿上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到各家祝贺,恭贺新禧。青年人要在寨边的坡上唱歌跳舞弹琴。过后,小伙子们牵出骏马在寨边坝上赛马。全寨男女老幼都去看赛马。马蹄声、挥鞭声、喝彩声交织在一起,汇成冲天的音响,把年节的气氛推向高潮。赛马结束,小伙子们又要进行摔跤比赛,让自己得到锻炼、让大家得到欢乐。
  在年节中,寨里人爱吃“团圆饭”,从这家吃到那家,又从那家耍到这家,来来往往,欢欢乐乐,化解平时的气恼,加强邻里之间的团结友爱,要是外民族人路过寨边,会被拉住同大家吃够喝足,酒醉饭饱后,实在挽留不住才让其上路。
  年节的最后一晚,全家人围坐在火塘边。上半夜,大人们认真吸取过去生产生活中的经验教训,精心策划来年的生产生活蓝图。公鸡报晓后,外寨他乡嫁来的妇女,就带上娃娃,背上过年猪头、燕麦糌粑、鸡蛋和一坛荞麦酒,争先回娘家拜年。其他需要走亲访友的人也在此时动身,以图吉利。
  千百年来,凉山彝族地区过年的时间得到了政府法定的统一,但老祖宗留传下来的年俗从未更改……
  最晚过年的彝族,是居住在云南大理、巍山、南涧、漾濞、弥渡、祥云等县的彝族人,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过节。这一天,彝族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吃肉和饮酒,合家欢聚。古时候,以村寨为单位,杀一头牛,举行拦路祭密枯活动,时间一般为三天。解放后,将杀牛祭密枯的习俗改为杀猪祭密枯。“二月八”这天,举行过祭密枯活动后,各村寨都要举行盛大的打歌活动,通宵达旦,盛况空前。
  另外,云南、贵州、广西彝族地区有些地方过去都过彝族年,汉文方志都有记载,但是在清朝时期吴三桂和鄂尔泰统治的改土归流的情况下改夷归汉已经不过彝族年了。
其他文献
以晁错的聪明,他不可能看不到他父亲看到的危险,但晁错作出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选择。    晁错之“仁”  晁错,我们习惯于把他看成法家。司马迁和班固都说他“为人峭直刻深”,但我以为,法家人物有他们自己的处世规则,他们往往有大仁大德,能大公无私,事情往往做得大模大样。不像儒家那样小恩小惠,小里小气。我读晁错给文帝上的有关徙民实边备胡的奏议,是深深地为之感动的。是的,他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动了那么多
期刊
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指广州烧制的织金彩瓷及其采用的低温釉上彩装饰技法。亦称“广东彩”、“广州织金彩瓷”。  广彩的生产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当时广州工匠借西方传入的“金胎烧珐琅”技法,用进口材料,创制出“铜胎烧珐琅”,后又把这种方法用在白瓷胎上,成为著名的珐琅彩,这是广州彩瓷的萌芽。  即便是寻常百姓,提及瓷器,脑海里浮现的多数会是一轮清雅身形。那该是一种淡到不可说
期刊
世间许多事情是不能凭强力来决定最后胜负的。因为能坚持到最后的,往往是那些柔性的事物。如飓风横扫大地,狂暴凶悍,不可一世,飞砂走石,山摇地动。挺身顽抗的巨树拦腰被斩。纤纤修竹却能充分利用自身极为柔韧的弹力,顺势倾伏,与风展开顽强而持久的抗争,风愈烈,竹愈倾,不管风如何肆虐咆哮,都被竹的柔韧之力一一化解。小草亦是如此,矮小纤弱看似不堪一击的草,被劈头盖脸的风一次又一次掀倒在地,但草却镇定自若,灵活招架
期刊
张岱年是世界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也是令人景仰的国学大师,他的为人和品格有口皆碑。2004年4月24日,张岱年因患心肌梗塞引发心律衰竭,救治无效后逝世,享年95岁。  张岱年和许多国学大师一样,对于养生之说并不留心,生活方面主要是顺其自然。然而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像张岱年这样既没有体育锻炼,也没有养生偏方的人,一生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从不追求健康长寿的人反而得以高寿。除了好胃口好睡眠之
期刊
说到绍兴,脑海中浮现出鲁迅形象,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读小学时正遇文革硝烟燃起,停课闹革命的喧嚣声,搅得校园不得安宁,读中学时的我对文学感兴趣,却无小说可读,幸好可读之物除了毛选外,还聊以自慰的是可读鲁迅的作品。那时就憧憬有一天踏上鲁迅的故乡,走近三味书屋感受文化气息。这种愿望终于在2007年初秋实现。不过,这是一次风水文化之旅,我想从风水角度上解读绍兴为何历史上出了这么多杰出人物。  绍兴是
期刊
顾名思义,春节就是春天的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因此有足够的理由来迎接这个节日。  春节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第一天,春季的第一天,正月的第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说文解字》中对“旦
期刊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祭灶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
期刊
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它们先后发生在 19 世纪下半叶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国家,都是向西方学习,通过政府命令自上而下推行改革,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而且,戊戌变法实际上就是以明治维新为榜样、亦步亦趋进行的。然而,两者的结局却有着天壤之别: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道路,它不仅维护了民族独立,而且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的帝国主义强国。而中国的戊戌维新却
期刊
赵州从谂,山东人,自幼孤,投青州龙兴寺。从谂做沙弥时,有一次随师父参见南泉的普愿,普愿正在方丈躺着休息,见到从谂,问:“你来到什么地方了?”从谂说:“瑞像院。”普愿说:“看见瑞像了么?”从谂说:“瑞像没有看见,看见个卧如来。”普愿起来,问:“你这个沙弥有主,还是没主?”答:“有主。”问:“哪个是你主?”说:“孟春犹寒,祝愿和尚尊体起居万福。”从谂因此受到了普愿的器重,许他入室为弟子。  一天,从谂
期刊
京剧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只是开场前的鼓乐齐鸣,也许只是咿咿呀呀的唱腔,也许只是华丽美艳的服饰……但对于京剧本身来说,这是百多年来,几代京剧人智慧的结晶,它唱响的不只是一个剧种,而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善、恶、美、丑……  京剧,常被人们形容为“国粹”,几百年来兴盛不衰。京剧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它的一唱一念、一招一式、一颦一笑,无不富有意韵、耐人寻味。殊不知,这让人百转千回的表演,却蕴涵了京剧演员几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