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内旋技术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股骨干上1/3骨折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hunya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内旋技术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股骨干上1/3骨折术中对旋转畸形的纠正效果.方法 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14例股骨干上1/3骨折患者,男12例,女2例;年龄18 ~ 60岁,平均34.0岁.骨折按Russell-Taylor分型:14例均为ⅠA型;按AO分型:A型7例,B型7例.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中经皮置入股骨转子间Schanz钉,采用Schanz钉内旋技术辅助纠正近端旋转.术后采用CT扫描测量患侧与健侧的股骨颈前倾角,计算双侧差值,以判断骨折远、近端旋转畸形的程度. 结果 患侧股骨颈前倾角平均为15.84°±5.79°(3.8°~23.8°),健侧股骨颈前倾角平均为14.54°±3.73°(12.0° ~ 26.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7,P=0.457).患侧近端外旋10例,平均外旋4.35°(0.5°~10.5°);内旋4例,平均内旋6.33°(1.0°~10.5°).超过10°的旋转畸形发生率为14.3%(2/14). 结论 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股骨干上1/3骨折术中应用股骨近端内旋技术能有效纠正旋转畸形。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关节腔内灌洗引流治疗髌骨骨折术后感染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7例髌骨骨折术后感染患者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19 ~52岁,平均40.5岁.1例为开放性骨折,6例为闭合性骨折.均于内固定术后14 ~21 d(平均17.7 d)发生感染.1例为浅表感染;6例为深部感染,形成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彻底清创后均给予VSD敷
目的 通过术后CT扫描分析下胸椎及腰椎椎弓根钉徒手置钉失误率及失误类型分布,并进行比较.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315例患者,男165例,女150例;年龄22 ~ 78岁,平均54.4岁.胸腰椎骨折163例,置钉椎体359个,置钉718枚;腰椎退变152例,置钉椎体318个,置钉556枚.通过术后CT分析所有患者置钉失误率,失误类型分布,比较胸腰椎骨折和腰
目的 探讨经小腿前外侧切口L形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经小腿前外侧切口L形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9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4例;年龄25 ~ 51岁,平均39岁.15例为闭合性骨折,4例为开放性骨折.骨折按照Rüedi-Allgǒwer分型:Ⅰ型1例,Ⅱ型11例,Ⅲ型7例.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8~13个月
目的 探讨踝关节脱位法治疗包含复杂后踝骨折的脱位型三踝骨折的治疗方式和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00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复杂后踝骨折的脱位型三踝骨折患者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20~67岁,平均37岁;损伤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18例,均为Ⅲ度;旋前外展型11例,均为Ⅳ度.骨折按照Danis-Weber(AO/ASIF)分型:B型19例,C型10例.患者均采用踝关
各种原因所致的软组织缺损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功能障碍和痛苦.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临床疗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既要考虑肢体的功能,又要注意外形的美观.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能够满足上述要求,且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更全面地阐述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的研究进展,本文就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的分类、特点、适应证选择、设计及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 探讨软骨细胞接种小孔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支架的最佳接种方法. 方法 实验分3组(n=9):注射组、负压组、振荡组,取纤维蛋白原溶液混悬第2代软骨细胞,采用上述3种方法对孔隙率为92%、孔径为50 ~ 100 μm的PLGA支架进行细胞接种.48 h后,Hoechst33258法检测支架内DNA含量;接种并观察支架内含异硫氰酸荧光素的无细胞纤维蛋白原凝胶的分布;硬组织切片、4’
目的 探讨前路铁板结合方形区鲸钉内固定治疗涉及方形民的做臼付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In至20门年5月共收治52例涉及方形区的愤臼骨折患者,其中36例获得随访,男21例,女15例;年龄21 - 59岁,平均43.5岁。筒'忻按Letournel分型:双柱伺如15例,极形骨折4例,前性伴后半横形骨析8例,r形骨折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儒腹股沟入路,复位后行重边铁板及经铁板3 -5 i攸皮质件蝶钉(方
期刊
断肢再生与残缺修复是数千年来人类追求的梦想,随着Ilizarov技术在世界的传播、发展,催生出“肢体延长与重建”这门新的外科技术.其治疗方法以模仿自然为基础,遵循牛顿力学定律,应用杠杆原理,通过对机械应力刺激的掌控与转换,将Wolff定律的人为作用放大[1],结合有限的矫形手术能治愈各类肢体畸形与残障,挽救许多濒临截肢的残缺肢体[2-3].使人类追求的断肢再生与残缺修复的梦想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期刊
10月22日,英国每日邮报盘点了飞行史上怪异而有趣的24种uF0飞机,从飞碟到垂直起飞的飞机均有。很多这些当时非常先进的飞机是在没有高级电脑技术和成熟的风洞模型的帮助下建造的,而这些都是当今工程师用于建造飞机必不可少的辅助。虽然很多怪异的飞机都成为失败的典型,或者根本没有通过原型阶段,但它们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本文挑选其中16张供大家欣赏。
期刊
由《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国际Ilizarov技术研究与推广学会中国组委会(ASAMIChina)联合主办,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八届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国际论坛暨ASAMIChina成立10周年庆典”将于2013年12月20.2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要内容包括:回顾Ilizarov技术引入中国22年、ASAMIChina成立10周年以来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