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zag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存在着入学经济门槛高引起一系列问题;实践教育过渡强化导致理论教育的轻视甚至废弃;过分强调教育规模化,忽视教育的可持续性等问题。在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加大社会共同办学;实行“宽入紧出”政策,强化“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正确理解高职教育定位,把握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树立教育品牌观念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经济门槛 教育质量 高职教育定位 教育规模化 品牌教育
  
  一、 引言
  
  1980年,随着一批以“收费、走读、不包分配”为特点而明显区别于当时一般普通高校的地方职业大学诞生,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正式起步。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更是从法律上确立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随之迎来了其大规模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即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和壮大。据有关资料表明,1996年全国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总共只有21所,而2005年仅民办高职院校就已达到225所,占独立设置高职院校的五分之一。民办高职院校的大力发展,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均衡教育机会区域配置水平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在其自身的管理上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二、 存在的问题
  
  (一)过高的经济门槛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目前一些民办高职院校学费已经超过了每学年1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贵族学校”。过高的经济门槛带来的危害是连锁的。
  1.招收的学生大多是经济条件好,但求知欲较差。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其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生源大部分来源于三校生,普高生少。三校生由于三年的懒散高中生活,形成了学习基础差、自制能力弱、纪律观念不强等特点。加上较好的家庭经济条件,衣食无忧的生活,使得他们对于自己的将来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即使有个别同学想好好利用三年的大学时光,在混日子的大趋势下这种想法也逐渐被淡忘了。
  2.学生总体求知欲差加剧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学生的上述特点,造成了许多学生的厌学情绪,上课睡觉、讲小话、甚至跟老师顶撞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老师出于教师的责任感或是迫于学校的压力,必须严肃对待这些问题,这就相应加剧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
  3.学校在处理学生与老师的矛盾时对老师的苛责,导致师资流动性大,责任感削弱。出于学生在经济上的绝对优势地位,学校在处理学生与老师的矛盾时,往往都是批评老师,而不会追究学生的责任。这就给老师一种只能一切听从于学生,得不到作为老师应有的尊重的感觉,极大地动摇了老师对职业的忠诚度和责任感。这也造就了民办高职院校每年都大批招聘教师的现象。
  4.学生有限的能力决定了毕业的低门槛。学生不诚心学,老师不安心教,最终影响学生的素质。但为了在下一学年当中能够招收到学生,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证明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必须让学生顺利毕业,拿到文凭,对策就是降低毕业的门槛。
  
  (二)实践教育的过渡强化导致理论教育的轻视甚至废弃
  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一方面提高了高职院校毕业学生求职竞争力,另一方面造成了高职教育对理论教育的轻视,甚至在学生当中还产生了理论无用论。在许多高职理论课堂上,“倒下的是一大片”,老师在台上只是唱独角戏。只有到了考试前复习课,老师才能感觉“终于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由于理论基础的薄弱,没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原理,导致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只会机械性地根据书本按部就班地做,稍有变动便无从下手。
  
  (三)过分强调教育规模化,忽视教育的可持续性
  学费是民办高职院校的经济命脉,生源问题也因此被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高职院校不仅要跟一般本科竞争,还要跟诸多的公办高职院校竞争,他们只好从良好的就业情况上下功夫来赢得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信任。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就开办什么专业,专业数量迅速增长,学校规模快速扩张成为了必然。由于专业多,师资及相配套的教学设施跟不上,专业教学情况不尽如人意,专业的持续发展性不容乐观。
  
  三、 对策分析
  
  (一)加大社会共同办学的宣传,让更多的企业参与教育投资
  导致入学经济门槛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的民办性质,学校资金的来源除了创办者的投入外就来源于学生的学费,国家不投入或投入甚少,为了给学校运转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学校只得增加学生的学费。这就必然形成民办教育的高收费。
  民办高职教育开办的初衷是让更多的人有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而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大量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又强的一线劳动者。事实上,高职教育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证明高职教育在培养数以百万计的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均衡高职教育机会的区域配置水平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创办更多更好的高职教育有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
  现代企业在提出人才需求,批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动手能力不够的同时,应主动参与到教育事业中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设计教育模式,承担缩小学校教育同就业之间差距的部分责任。这种责任的承担可以体现为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另外,学校也应该主动地推销自己,让更多的企业了解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目标,吸引企业的投资目光。
  
  (二)转换管理思想,实行“宽入紧出”政策,强化“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
  经济问题是许多问题的起因,但经济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其他问题的连锁解决。教育质量的保证除了经济影响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学校的管理思想。
  所谓“宽入紧出”政策,即是要让想学习的人学到真正的知识或技能。一方面,学校应适当放低经济门槛,让更多想学习但经济条件又不是很好的学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不要把学习仅当作一个获取文凭的手段,而是知识积累和技能提高的过程,即要强化“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的思想,提高质量在民办高职教育中的地位。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着“混文凭”的现象,认为拿到了文凭就拿到了通行证。在民办高职院校中,這种现象尤为严重。原因在于民办高职院校比公办高等院校受更多的经济制约。对于民办院校来说,好的毕业就业率就意味着好的招生率,也就意味着获得了更雄厚的经济基础。因此,民办院校毕业门槛往往定得很低,对于有些实在毕业有困难的学生,学校甚至不惜降低标准也要让其顺利毕业。质量的地位在毕业率的压力下显得越来越轻微。
  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根本动力是教育质量。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毕业不是一个学校教学质量好的体现,而是所有学校办学的基本职责所在。教育质量应该体现在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上,即动手能力。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从深度上来说是浅显的,关键是要通过理论的学习结合大量的实践,练就熟练的操作能力,这也是高职学生的特色和竞争力所在。以降低毕业门槛为代价换来的高毕业率经不起实践考验,一旦学生走出学校的大门就将被验证,所以,在管理上,应该把质量的提高作为学校长远发展的基础。
  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管理手段的改革,缓和学生跟学校管理制度之间的矛盾。比如,一些学校像管理小学生一样,对学生一天的每个时间段都进行统一的安排,让学生觉得学校生活毫无自由可言,不满情绪激增。二是教学设施的改革。学校教学经费的支出,应该主要用于对已有专业教学设施的改进和提高中,而不是用于新专业的盲目扩张。三是对教师管理的改革。教学不仅是学,还要教,特别在高职院校中,可以说教在整个学习过程占据大部分。要让教师忠诚教育,提高教师的责任感,除了教师自身的素质,还需要学校的鼓励和支持,如果一味地苛责,只会打击其积极性,动摇其职业忠诚度,教师的频繁流动也就成为必然。
  
  (三)正确理解高职教育定位,把握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高职院校的定位问题一直是高职院校发展中的困惑之一,通过不断地实践,高职院校的目标定位基本上趋于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高职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这种定位是合理的。然而,一些院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与这一宗旨产生了偏差,完全倾向于单纯的职业技术教育。过分强调专业技能和技术,刻意于某种专门技能和技术的模拟训练。既忽视了高层次专业理论教育,又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导与培养,把高职教育简单理解成“就业教育”。以至在学生当中产生“理论无用”的思想,对理论的学习和理论课堂毫无兴趣,一上课就睡觉。
  对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这一定位的正确理解应是能对基本理论进行技术性应用的人才。即高职教育一方面应当是高等教育,另一方面是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是理论,是基础,职业技术教育是目标。职业技术教育是灵活的,可以变通的,而不是像有些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纯粹是机械的、填鸭式的。学生通过几十遍反复的练习,书本上的题目会做了,但是将书本上的题目稍做类似改动,学生就无从下手。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对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原理不理解,只是跟着老师进行机械性地操作。由此可见,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是必需的,只有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才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进行灵活、创新性的技术应用,否则培养的就是一个个机器人。
  
  (四)树立品牌教育观念
  经营一个学校跟经营一个企业在道理上是类似的。企业发展要走品牌路線,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也需要品牌的支撑。所谓的品牌教育就是一个学校至少应该有一两个专业在同类学校中是排名较前,具有优势地位的。通过品牌专业的不断巩固提升,稳固学生和家长对这些专业的忠诚度,然后再向相关专业和其它专业扩张,由点带线,最后形成面的局势。
  品牌观念在民办院校中显得尤为重要。首先由于其民办性质,没有了国家的支撑,其可靠性在学生和家长心中就打了折扣。然而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对民办院校又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学校的经费来源。在这种压力下,很多民办院校在学校的发展路线上,往往走上了“哪些专业就业前景好就开办什么专业”的道路,导致学校规模的急剧扩张,却忽视了专业的巩固。在学校扩招的大环境下,就业压力只会越来越严峻,靠钻“热门专业”的空子最终只会导致民办高职院校发展道路日趋狭窄。而把学校的发展定位在纵向深度上则不一样,即通过集中精力发展几个专业,使其在同类学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这样,在岗位少、就业人员多的情况下才有竞争力,也才能真正保持学校的就业率。在这些专业地位得到巩固之后,办学条件又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新专业的开设。在激烈竞争中,只有这样步步为营,才可能有民办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 结束语
  
  民办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改革中新生的一支力量,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做出了其应有的贡献。期间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民办高职院校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相信,有了社会的支持,民办高职教育会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胡秀锦.高职教育发展的特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A:22-24.
  [2]陈松,高扬.我国高职教育十年发展的成就与经验[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A:18-21.
  [3]周思勤.关于在高职教育中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思考[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4):2-4.
  [4]韩振. 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困惑、难点与对策分析[J]. 教育与职业,2006,(30):17-18.
其他文献
期刊
为研究我国东北地区典型气候条件对采矿废石酸性排水的影响,以辽宁省本溪市红透山铜矿废石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作用对采矿废石风化产酸的影响。黄铁矿(FeS
期刊
期刊
针对我国亟待解决的大量废砖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问题,提出将废砖作为再生骨料配置再生混凝土,并应用于带边框的预制墙板。在对该新型墙板水平往复试验的基础上,运用ABAQUS建立
期刊
期刊
期刊
作为上海首个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地区,东海之滨的临港地区将建成全国最大的海绵城市.据了解,目前首期样板工程已全部完工,涉及海绵型小区、海绵型绿地、海绵型道路、水系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