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急救效果观察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急诊科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患者的死亡率作为判断的依据,对患者的急救效果进行统计。结果:在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成功进行抢救并转入其他病房进行下一步救治,存活的患者为97例,死亡率为3.00%。结论:本次对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病例以及救治结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为:救治成功的存活患者为97例,死亡为3例,死亡率为3.00%,此结果证实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早期急救对于提升救治存活率具有显著的作用。所以,需要充分的掌握紧急救治的各种措施,以及对紧急发生时间的应急能力,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能够及时的进行有效的早期急救,为患者争取到最佳的救治时间,提升此类疾病患者的救治存活率。
  【关键词】 急诊科室 创伤性休克 早期急救
  创伤性休克所指的是患者由于受到暴力作用后,脏气管或神经系统受到了严重的损伤,造成患者的有效循环急剧下降,进而发生休克。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就是,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伤情作出初步的判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紧急救治方案。创伤性休克的特点为发病危机、死亡率高,患者必须得到及时的救治,维持生命体征,不然极易出现致死情况[1]。通过以上介绍可知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最重要的是掌握救治时间,也就是急诊科室的紧急救治,为提升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特选取我院急诊科室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00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50.6±6.8)岁;高空坠落伤16例,爆炸伤8例,重物压伤3例,车祸伤53例,锐气刺伤15例,其他伤5例;受伤部位为:头颅及颈部伤34例,胸部伤30例,四肢骨折伤12例,其他24例;损伤类型为:开放性损伤58例;闭合性损伤42例;休克程度为:轻度休克75例,中度休克20例,重度休克5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创伤性休克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未有其他重大疾病史。
  1.2 方法
  1.2.1 统计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病程记录、抢救记录、治疗以及护理记录、检验报告、治疗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存活率与死亡率进行统计。
  1.2.2 急救方法
  (1)开放性静脉通道:对患者及时进行开放两条或以上的静脉通道,如果外静脉通道开放失败,则用大号的针头以及套管针在患者的大隐静脉或颈外静脉等位置进行穿刺。
  (2)补充血容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按阶段对患者进行补液治疗。另外,在进行补液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尿量进行观察。
  (3)伤口处理:针对具有外部创伤的患者进行止血处理,同时进行清洁处理,在用纱布与绷带进行加压包扎。
  (4)抗感染处理:针对暴露在外的创伤进行外伤手术治疗,针对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抗生素药物治疗。
  (5)疼痛处理:针对疼痛感较强,不能够忍受的患者进行适量镇痛药物给予,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2]。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死亡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所有患者的救治结果统计,结果显示为:在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成功进行抢救并转入其他病房进行下一步救治,存活的患者为97例,死亡率为3.00%。见表1。
  3 讨论
  3.1 创伤性休克的产生原因分析
  创伤性休克在休克病例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通过对近年来大量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创伤性休克患者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为对此类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有效的对此类疾病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因此,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具有实际价值。据对大量研究文献进行统计以及本次研究的结果统计,显示其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主要是患者在受到重创之后,由于机体失血过多导致有效循环与组织器官血流关注量急剧下降,导致患者组织内部细胞缺血或者缺氧,进而造成了休克发生[3]。第二,患者在受到重创后,组织细胞受到严重损伤,释放大量炎性细胞因子,使得凝血体系被激活,由于凝血与血栓的产生而引发单个或多个器官出血微循环功能障碍,严重者多个脏器官功能出现衰竭情况,进而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是直接死亡。
  3.2 急救的注意事项分析
  在对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中,需要将维持患者生命体征视为第一位,对于病情较为危机的患者需要在救治的同时进行诊断。对患者休克的产生原因以及机制进行明确,尽快的对患者进行血容量的补充,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救治存活率。同时,尽早的对患者进行多发伤处理也是救治的关键,对患者进行观察,如发现血容量已经趋于稳定,则可对患者的机体进行损伤检查,争取抢救的黄金时间。另外,针对开放性创口的患者需要先对创口进行基础清理,确保创口表面没有污染物,在用无菌纱布对其进行包扎。
  综上所述,本次对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病例以及救治结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为:救治成功的存活患者为97例,死亡为3例,死亡率为3.00%,此结果证实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早期急救对于提升救治存活率具有显著的作用。所以,需要急诊科室临床工作者充分的掌握紧急救治的各种措施,以及对紧急发生时间的应急能力,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能够及时的进行有效的早期急救,为患者争取到最佳的救治时间,提升此类疾病患者的救治存活率。
  参考文献
  [1]杨志文.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早期不同补液方式的急救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02(04):348-350.
  [2]王宏宇.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早期不同补液方式的急救效果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5,06(05):117-118.
  [3]吴妙略,陈昕,赵丽华.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急救及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1,01(10):1591-1593.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于临床的骨科患者的整体疗效。方法:采用随机表法选取 2015 年1月到 2016 年 1 月来医院就诊的100例骨科患者,平均地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负压引流技术,研究组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的引流管的更换的总次数、创口愈合的时长、感染概率、住院时长与总治疗费用。结果:研究组病人的引流管更换的总次数、创口愈合的时长、住院时长、总治疗费用
【摘 要】 :目的:分析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04例牙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在牙种植中采用不同的口腔修复膜材料进行引导骨再生进行治疗研究,并对治疗后的评价指标内容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采用可吸收修复膜材料治疗的观察组在骨厚度、植骨厚度、修复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修复满意率均显著优于采用不可吸收修复膜治疗的对照组
患者,女,52岁,本院职工,患者因“大便后肛门肿物反复脱出3年”于2015年2月04日入院。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专科检查:截石位:肛缘11点见皮赘生长并延及肛内,指诊未及肿物,指套无血染,肛镜下见3、7、11点齿线上粘膜隆起充血。心电图提示预激综合征。胸片未见异常。各项生化检查未见异常。肠镜结果提示:痔疮。无手术禁忌症,于2015年2月5日在肛周局麻+强化下行混合痔剥扎+美兰皮下注射
【摘 要】 目的 探讨建立分娩风险预警评估机制联合宫缩剂应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符合阴道分娩条件的前150例分娩产妇为对照组,对照组未使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进行分娩风险评估;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符合阴道分娩条件的前150例分娩产妇为观察组并建立分娩风险评估机制。比较两组分娩产妇的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次数、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分娩产妇中有6.
【摘 要】 目的:通过临床实践,探讨用乳酸溶液(1%)冲洗阴道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妇产科确诊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个组,对照组:给予患者替硝唑2g q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1%乳酸溶液阴道冲洗。每个疗程6天。7天观察患者外阴瘙痒、尿路刺激症状、白带和体征变化情况、阴道清洁度、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查,对结果
【摘 要】 目的:对口腔修复美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修复方法,观察组采用口腔修复美学。两组患者均采用烤瓷冠修复的方法对牙齿进行修复,对两组患者口腔修复后美观程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口腔修复后的美观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
【摘 要】 目的:了解M2非剥脱光纤点阵激光针对80例女性面部皮肤松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80名患面部松驰、静止性皱纹的女性患者为案例。应用美国波士顿帕罗玛激光科技公司生产的超脉冲-非剥脱光纤点阵激光治疗。治疗应用的消毒液为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配制的点而康 碘伏皮肤消毒液。结果:即时检测的结果总有效率的案例为80例,总有效比率为100%
【摘 要】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观察组54例,对照组54例。观察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采取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的患儿相比较平均缓解的天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中采取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能有效地控制喘息症状,在临床治疗上效果良好,
【摘 要】 目的 观察采用综合方法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提高小儿腹泻治愈率。方法 对来我院求医的120例小儿腹泻患儿,采用综合方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20例患儿中痊愈67例、好转(显效+有效)42例,总有效率为9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综合方法治疗小儿腹泻效果确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综合方法 治疗 小儿腹泻  仅靠口服蒙托石散剂与微生态制剂药物治疗小儿
【摘 要】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后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2015年4月收治急性胰腺炎后胰腺假性囊肿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及其效果。结果:通过对15例急性胰腺炎后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实施B超、CT检查发现,B超检查确诊率为86.7%(13/15),CT检查确诊率为93.3%(14/15),两组检查方法的确诊率统计无区别,P>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