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on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其校园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类和评价,然后总结云南师范大学校园旅游特色与优势,提出发展校园旅游需立足于学校,逐步向外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校园旅游
  中图分类号 F590.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23-154-06
  校园旅游是指以高等院校独特的建筑风格、优美的校园风景、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浓郁的学术氛围为依托,吸引人们前来参观游览,从而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旅游活动[1]。近几年,校园旅游作为旅游业中的新兴产业,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学者关注。“高校游”游的是高校,看的是风景,品的是文化。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深厚的人文积淀、富有特色的校园建筑、优美的校园环境、充裕的修学旅游资源构成了高校旅游的独特内涵[2]。目前有关校园旅游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校内旅游资源、游客市场、旅游产品、校园旅游所提供的服务、校园旅游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等方面,概述了校园旅游的现状,并展望了未来校园旅游开展的方向和趋势。笔者以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为例,对其校园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类和评价,进而总结云南师范大学校园旅游的特色与优势,就其校园旅游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1 国内外校园旅游现状
  1.1 国外校园旅游现状
  校园旅游在国外发展较早,很多国际著名大学的校园旅游已经相当成熟,如美国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以及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等都是对外开放的,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舒适的休憩场所,也成为当地旅游必去的景点之一。有些高校本身就是一座开放的城镇,人们可以自由出入。如牛津大学有很多校区,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不仅校园环境优美,供人自由游览,也没有明确的界限,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据当地政府的统计,剑桥大学每年有460万游客前来参观,直接为当地经济带来3.34亿英镑的收入并提供了6 500个就业岗位[3]。
  日本的很多大学会建设一些小型旅社,为一些短期旅行的游客提供服务,虽然旅社较小,但相应的基础设施非常完善,由此可以在短期内接待大批只需要简单的休息场所的游客,同时还会帮助游客联系同城的其他高校或者景点的游览,最终形成一种以校园旅游为节点的经济产业链。这样的产业链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校园旅游服务的附加值,所形成的校园旅游服务形式也是今后我国发展校园旅游服务的趋势[4]。
  1.2 国内校园旅游现状
  我国高校发展校园旅游相对国外起步较晚,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文化传统较西方有明显的差异。我国传统教育认为学校是以教书育人为主要目的的场所,所以应该保持校园的宁静,因此将“安静”、“隔离”作为学校规划设计的要素之一,并没有考虑校园的对外开放问题,更没有考虑校园的旅游服务功能,学校更像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的“小社会”。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规划选址、办学理念、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给我国高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我国有目的、有计划地修建起了一些大学城,如东方大学城、上海松江大学城、昆明呈贡大学城等。大学城成为拓展高等教育职能和发展高校旅游的重要载体。如宁波在高等教育园区建设中提出要建设“集教育、文化、旅游、生态于一身的多功能高教园区”[5]。广州大学城不仅规划为一流大学园区,还将成为休闲旅游胜地,其中科教场所、生态公园、休闲设施、小谷围岛最南端练溪古民俗村以及民俗博物馆也将科技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有机地组成一体[6]。
  随着我国经济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素质培养等方面的重视程度增加。高校,特别是那些具有悠久历史、美丽的校园环境和重大影响力的著名高校日益成为人们心中别具风味和多重意义的旅游地,高校旅游也逐渐兴起,成为旅游市场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名牌高校更是深受游客青睐。
  从研究角度来看,1997年裴泽生提出走进象牙塔,开展高校旅游的想法,这是我国最早提出高校旅游发开的文献[7]。他对我国著名高等院校的旅游资源特点、开发校园旅游的意义和开发校园旅游的可行性等方面加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开发的措施与建议。2000年徐凌提出了校园旅游的概念,并对校园旅游的特征、优势、制约因素和校园旅游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8]。同年,张勤也对校园旅游的内涵、内容、游客市场以及校园旅游的开展原则进行了探讨,并深入提出了校园旅游的开展形式[9]。金世胜则指出,校园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主要是通过校园内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来吸引不同层次的旅游者[10]。
  李武武指出我国校园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且发展校园旅游有助于社会旅游经济发展、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后勤体制的改革[11]。冯昆思从校园旅游的资源、游客市场和时代条件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要发展校园旅游业,必须把解放思想、部门合作和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作为必要的前提条件[12]。朱斌[13]、郑秀娟[14]、仪孝法[15]等从校园旅游的现状入手分析,提出了校园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发展方向。
  2 云南师范大学校园现状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2.1 现状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分为两个校区: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和呈贡区大学城主校区。笔者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呈贡区主校区(图1)。该校区北邻联大街,南邻聚贤街,西邻春融东路,景明北路从中将学校分为东西两区(图 2)。
  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1938年(戊寅年),北大、清华、南开迁至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在呈贡兴建新校区(图 3)。云南师范大学是云南省唯一的省部共建重点师范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称中西部小211工程),是云南省省属重点大学。   2.2 现状旅游资源分类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笔者对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主要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类和评价。依据现场调研,将现状基地内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共分为5主类,17亚类,28基本类型,55个主要单体。自然旅游资源包括水域风光、生物景观两类,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3类。云南师范大学现状旅游资源分类如图 4和表1所示。
  2.3 现状旅游资源评价
  2.3.1 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表,主要从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两个方面对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具体如表2。
  2.3.2 评价结果。根据基地现状条件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将现有旅游资源评价打分,并依次确定四级、三级、二级和一级旅游资源(表3)。
  云南师范大学获得等级的旅游资源一共43个,具体如图5所示。
  通过校园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可以看出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整个校园内不同等级的旅游资源分布情况,不仅可以指导学校对校内资源针对性的保护和管理,也可以为学校开展校园旅游规划提供可信的依据和方向。
  3 结论
  云南师范大学的旅游特点和优势首先在于其前身——西南联合大学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次,校园内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如汉语桥节等,为学校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再次,校园内的景观资源丰富,但限于建成时间较短,知名度和影响力尚不足以构成品牌效应,因此需要将云南地域特点与校园文化结合,挖掘出较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如泼水节、樱桃会、三月三节、火把节等。
  云南师范大学的校园旅游规划应该立足于学校,以“回顾历史,欣赏美景,感受文化”为主题,使游客体会云南师范大学校园特色,感受校园热情,提升云南师范大学的高校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在立足校园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向外发展,不仅要吸引游客来校游玩参观,还要组织校内教师、学生去参加其他地方特色的校园旅游和活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有益的交流机会,不仅拓宽了参与者的视野,也有助于各高校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网络。
  参考文献
  [1]顾筱和,顾胜和.发展高校校园旅游刍议[J].江西教育科研,2005(4):36-37.
  [2]何树彬.高校旅游魅力挡不住[N].文汇报,2004-10-18.
  [3]李祎.高校校园旅游发展研究:以中英两国大学为例[J].艺术文化交流,2013(2):284-288.
  [4]德村志成.面向日本客源市场的中国国际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2.
  [5]胡赤弟.大学城的功能与模式:高等教育园区化发展模式的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2002(3):39-40.
  [6]刘少和,张伟强.广东科技旅游与文化旅游的互动发展[J].广东科技,2004(4):35-38.
  [7]裴泽生.试论我国名牌高校旅游开发[J].旅游研究与实践,1998(1):30-35.
  [8]徐凌.论校园旅游: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个新课题[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35-37.
  [9]张勤.校企合作开展高校体验旅游[J].旅游研究与实践,2000(1):35-38.
  [10]金世胜.高校旅游开发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372-374.
  [11]李武武.高校旅游经济发展研究[J].财贸经济,2003(12):20-23.
  [12]冯昆思.关于发展我国校园旅游的思考[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5):58-61.
  [13]朱斌.浅析“高校游”的开展[J].经济师,2003(12):92,122.
  [14]郑秀娟,宋保平.给高校旅游多一点关注[J].西部大开发,2003(3):27-28.
  [15]仪孝法,时培芬.对高校游基本问题的探析[J].青年思想家,2003(5):12-15.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遥感影像来构造反照率(Albedo)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特征空间是一种提取土地荒漠化信息的有效方法。该研究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来构造赤峰及周边地区Albedo-NDVI特征空间,分析当地2000和2008年的沙漠化状况。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植被覆盖度有所增加,土壤含水量以及沙漠化程度有所改善,政府政策的引导已见成效。  关键词沙漠化;Albedo;NDVI;特征空间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中兽药宫衣净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该酊剂中的中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确定该酊剂中葛根、红花、急性子和川牛膝的薄层鉴别方法。[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色谱斑点分离较好,该鉴别方法能够有效鉴别葛根、红花和急性子。[结论]该试验中所建立的TLC方法简单、易操作、专一性强、重复性好,可为宫衣酊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宫衣净酊;薄层色谱法;质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果蔬采后处理课程的特点,针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内容多、课时少,课堂效果不佳,实验教学内容综合性与实践性弱等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紧跟科学发展前沿,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优化了该课程教学的新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  关键词果蔬采后处理;教学改革;综合能力;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
期刊
摘要邢窑白瓷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一种传统茶具,它也是我国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邢窑白瓷创制于北齐,发展于隋朝,兴盛于唐朝,衰落于唐末五代,虽仅有数百年的历史,但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茶文化遗产;邢窑白瓷;茶具;历史  中图分类号S-0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27-0238-02  AbstractXing
期刊
摘要首先分析市场需求对林科特色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为林科特色材料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注重与产业、地域和学科交叉等相匹配,最后预测林科特色材料专业毕业生将在功能与结构生物质材料、胶黏剂与涂料和新兴复合材料等方面形成具有林科特色材料专业的新市场。  关键词材料专业;市场需求;人才培养;农林生物质材料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27-0236-02  Ab
期刊
摘要分析了近海渔业存在的大规模、超强度滥补以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工业化进程加速的发展现状,认为渔民转产转业是近海渔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失海渔民自身的资源劣势,强调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帮助渔民实现转产转业的必要性。在培训失海渔民过程中,要准备充分、合理培训,对学员因材施教,并要优化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实效,最后严格考核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培训;失海渔民;转产转业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基于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内涵,初步构建了3个方面共12个指标的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而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测算出武汉市大余湾乡村旅游的核心服务质量、基本服务质量、辅助服务质量3个层面最终评价结果,具体评析了大余湾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状况,并提出了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景区快速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指标评价体
期刊
摘要在农作物收获之前进行大范围作物生长状况评价,可以为早期估产提供依据,同时为田间管理提供即时信息。该研究结合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的发展,分别从基于SAR后向散射系数和极化特征2个方面,结合农作物长势参数反演,对SAR技术在农作物长势监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目前采用SAR技术进行农作物长势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作物;合成孔径雷达;长势监测;散射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微生物菌剂对农业废弃物堆肥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稻秆、猪粪和蘑菇渣为主要原料进行好氧高温堆肥,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温度、pH、有机质、纤维素、木质素、种子发芽指数(GI)、微生物数量以及养分含量相关指标,研究了接种绿色木霉、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TAB处理)和拟茎点霉B3、绿色木霉、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PTAB处理)对稻秆-猪粪-蘑菇渣堆肥腐熟进程及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自然堆肥
期刊
摘要 以北京市延庆县西瓜生产较为成熟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为例,对其生产经营过程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家庭农场模式下从事西瓜生产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总结了北京市家庭农场普遍存在的经营主体短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资金短缺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提高农场主科技素质、创新家庭农场金融政策等建议,为北京西瓜产业推广家庭农场模式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家庭农场;西瓜生产;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