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文章从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自主学习的物理时空、借用信息技术拓展合作交流的场域空间、巧用信息技术搭建有效探究的互动平台、活用信息技术实现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有效探究、评价反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自主发展
当前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学校、班级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空间,学生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各种资源,积极参与,有效互动,把各种学习场域深度融合。教师不仅要积极应用、推广信息技术,引领教学变革,陪伴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文章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字编码”这节课为例,探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自主学习的物理时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图文声像并茂的学习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的超大信息量及重复播放功能,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教师将微课“数字编码”的互联网链接提前发布在班级群,让学生提前在家自学,学生不受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重复多次地学习,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学习完微课后,还能上网查找一些身份证的相关知识,如身份证中的行政区划代码是如何编制的?派出所代码和性别码如何组合成顺序码?如何确定身份证中的校验码?双胞胎的身份证号码是否相同?等等。
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落到实处。
二、借用信息技术拓展合作交流的场域空间
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特性。但是,自主学习并非关起门来自己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以便适时调整自己的學习行为。丰富的互联网交流工具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协作的场域空间,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非面对面的交流成为可能。同时,非面对面的交流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能够就自己的观点、看法畅所欲言,能够有更多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例如,学生在班级群中提出以下问题:(1)双胞胎身份证号码可能是哪些数字不同?(2)为什么我爷爷的身份证号码要从15位数变成18位数?(3)身份证已经包含文字信息,为什么还要用数字来编码?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求知欲望被点燃,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信息,都想解决问题。
三、巧用信息技术搭建有效探究的互动平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数学教学设计要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借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有效探究的互动平台。具体教学片断如下。
师:你们知道身份证号码倒数第二位表示什么吗?
生1:身份证号码倒数第二位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性,双数表示女性。
师:是这样吗?我们现场随机抽取几名学生的身份证号码验证一下。
教师用平板电脑随机查看,先挑选身份证号码倒数第二位是单数的4名学生验证,再挑选身份证号码倒数第二位是双数的4名学生进行验证。
为了证明身份证号码倒数第二位是否表示性别,教师利用畅言智慧课堂教学系统随机选取几名学生的身份证号码进行验证。因为数据来源于学生自身,这样的验证更具有说服力,探究更有效。
四、活用信息技术实现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
《标准》明确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在“数字编码”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是提交课堂作业,教师都及时利用平板电脑中的“表扬”功能给予回答正确的学生一句“棒棒哒”,并将所有学生的平板电脑展示在班级大屏幕上。学生受到莫大鼓舞,自豪感油然而生,学习劲头十足。同时,教师还将学生分成四组,根据每组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利用畅言智慧课堂教学系统中的“PK”功能进行颁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练习时,教师还利用畅言智慧课堂教学系统直观、实时呈现答题报告,跟踪全班学生的作答进度,并根据系统实时统计的情况,有选择地进行讲解,这样的讲解既有针对性,又有效率。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课堂教学完美融合,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有效探究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自主发展
当前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学校、班级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空间,学生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各种资源,积极参与,有效互动,把各种学习场域深度融合。教师不仅要积极应用、推广信息技术,引领教学变革,陪伴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文章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字编码”这节课为例,探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自主学习的物理时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图文声像并茂的学习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的超大信息量及重复播放功能,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教师将微课“数字编码”的互联网链接提前发布在班级群,让学生提前在家自学,学生不受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重复多次地学习,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学习完微课后,还能上网查找一些身份证的相关知识,如身份证中的行政区划代码是如何编制的?派出所代码和性别码如何组合成顺序码?如何确定身份证中的校验码?双胞胎的身份证号码是否相同?等等。
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落到实处。
二、借用信息技术拓展合作交流的场域空间
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特性。但是,自主学习并非关起门来自己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以便适时调整自己的學习行为。丰富的互联网交流工具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协作的场域空间,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非面对面的交流成为可能。同时,非面对面的交流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能够就自己的观点、看法畅所欲言,能够有更多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例如,学生在班级群中提出以下问题:(1)双胞胎身份证号码可能是哪些数字不同?(2)为什么我爷爷的身份证号码要从15位数变成18位数?(3)身份证已经包含文字信息,为什么还要用数字来编码?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求知欲望被点燃,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信息,都想解决问题。
三、巧用信息技术搭建有效探究的互动平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数学教学设计要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借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有效探究的互动平台。具体教学片断如下。
师:你们知道身份证号码倒数第二位表示什么吗?
生1:身份证号码倒数第二位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性,双数表示女性。
师:是这样吗?我们现场随机抽取几名学生的身份证号码验证一下。
教师用平板电脑随机查看,先挑选身份证号码倒数第二位是单数的4名学生验证,再挑选身份证号码倒数第二位是双数的4名学生进行验证。
为了证明身份证号码倒数第二位是否表示性别,教师利用畅言智慧课堂教学系统随机选取几名学生的身份证号码进行验证。因为数据来源于学生自身,这样的验证更具有说服力,探究更有效。
四、活用信息技术实现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
《标准》明确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在“数字编码”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是提交课堂作业,教师都及时利用平板电脑中的“表扬”功能给予回答正确的学生一句“棒棒哒”,并将所有学生的平板电脑展示在班级大屏幕上。学生受到莫大鼓舞,自豪感油然而生,学习劲头十足。同时,教师还将学生分成四组,根据每组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利用畅言智慧课堂教学系统中的“PK”功能进行颁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练习时,教师还利用畅言智慧课堂教学系统直观、实时呈现答题报告,跟踪全班学生的作答进度,并根据系统实时统计的情况,有选择地进行讲解,这样的讲解既有针对性,又有效率。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课堂教学完美融合,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有效探究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